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春色滿園容易被“看見”

週末陽光明媚,縱然疫情餘威還在,但掩不住春天腳步的到來。

通過檢查點,進入校園,原本熙熙攘攘的熱鬧,因為學生沒有返校,偌大校園格外清淨,但不能阻擋變化。

首當其衝的,就是春風拂面,鮮花鬥豔,校園成為花海。

各色桃花不用說,沂州海棠火紅紅。那修長的紫荊樹,樹幹紅花朵朵,一樹樹花海。仙女般白裡透紅,搖綴在綠葉間,這是西府海棠花兒。除了這些成片的,放眼望去,間或是一簇簇耀眼花樹。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這就是春色滿園關不住。

如果說這些春天變化非常明顯,那麼讓我吃驚的地方出現了。

這是一處池塘,原本被柵欄隔離開馬路,馬路另一邊就是學生公寓。去年夏天時候,我還在這裡放過蝦籠,抓了很多螃蟹,留下很多樂趣。

現在已經拆除柵欄,整理了池塘周邊,新修了小徑,成了漂亮的人工湖,一些帶著口罩的工人還在忙碌。

舊貌換新顏,疫情擋不住風景變化,學子歸來時該是多大驚喜。

變化就是如此容易。

可是,變化真的如此容易被看見嗎?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細微變化其實很難“見到”

到了實驗樓下,天井中種植了一些綠植,叫得上名字的有紅葉石楠、竹子、紫葉李,更多的是叫不出名字的。

這個被冷落的角落,小草、灌木、樹木,一樣春風拂面,花草鬥豔,春光融融,可是被看見的機會呢,明顯少多了。

即便是校園那些爭奇鬥豔花朵,我們多是見到一瞬間,驚喜一剎那,可有幾人會每天觀察變化,看花開花落,看樹葉生長。

不說這些,就是家中陽臺的花花草草,你仔細看見過變化嗎!

真的很難,這個我有體會。

有一年孩子外出遊學,帶回來幾棵球莖的東西,告訴說是花,但不知道是啥,要我們根據說明書種植到花盆裡。

當時我很好奇,正好開通微信不久,就決定每天一拍,發到微信朋友圈,讓大家一起見證花的生長。

這個過程很漫長,因為每天變化非常細微,你幾乎看不到變化。好幾次,夜裡很晚了,才記得忘記了每天一拍,匆匆補上。

變化很慢,可是依然在變!

不知道從哪天開始,泥土上吐綠了,驚喜!又過了許久,冒出兩個綠葉,驚喜!彷彿是突然那一天,明明毫無徵兆,綠葉間竟然吐出花芯,驚喜!

很快,這幾株花兒露出真容,粉紅的,雅白的,淡黃的,原來是漂亮的風信子。

要知道,我是整整記錄了接近三個月,才得以看到變化。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這個變化需要用心觀察。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看見”內心的變化更加難得

對外界變化,我們用心還可以觀察到,對於心靈世界變化,就更加困難了。

實驗樓有間乒乓球室,球拍與球一應俱全。我與兒子打了會乒乓球,用我的話說,雖然這個春天裡,兒子也沒有去他的大學讀書,可是一直待著“我的”這個大學裡。

我們球技水平了了,自然就是娛樂玩耍,可我的“毛病”又犯了。玩了一會,我就告誡要練習“正手攻球”,這既可以訓練基礎功,也可以讓球多落在球桌上幾次。

過了很久,兒子忍不住了,提醒我就是玩會兒,咋打球不要指導他,要知道聽多了挺煩的。

這讓我覺察到問題所在。

陪伴孩子成長過程,我自詡重新成長了一次,收穫多多,可是自己的變化還是緩慢,或者幾乎沒有,兒子這番話幾年之前就他說過好幾次,我還是變化很慢。

我們總是不由自主說著自己的需要,作為所謂忠告送給別人,豈不知,人家需要的是人家的需要。

滿足別人的需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這是逆人性的。

我們總喜歡雄心萬丈,試圖改變世界,結果獨獨忘記最需要改變的是自己。

因為,自己變化了,與別人的關係就會改變,由此才有可能改變別人,甚至這個世界。

在英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有這樣一個墓誌銘,值得我們深思: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僅僅希望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改變從自知之明開始

任何學習,都是自我成長過程,那麼到底成長些什麼,如何成長呢?

我們都要經歷下面這四個步驟。

首先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是處於無知狀態,正如一個傻子是不知道自己傻的。

不少人看似很聰明,看得見外界事物的顯著變化,如同這個春天如期而至,可是距離看見微小變化還早得很。

那些知道好多大道理,卻不能身體力行的人,就是此類。

其次知道自己知道,這是自知狀態,也是關鍵一步。

人貴有自知之明。

自知就是保持敬畏之心,蘇格拉底說“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一無所知”,看到微小變化就是自知,也是自我改變的開始。

第三是知道自己知道,這是覺察狀態,有了清晰邊界意識。

覺察到自己能做什麼,就意味著覺察自己不能做什麼,同時也才可能覺察到,要尊重別人權利,承認人家能力,看到他人真實需要。

最後才是不知道自己知道,也就是習慣成自然。

當我們走路時可以談笑風生,開車時可以欣賞音樂,尊重別人不是源自地位、財富、權勢,僅僅由於和我們同樣是活生生的人,這就是最好。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心理成長,始於自知,經過覺察,最終習慣。

這個變化很慢,但只要用心,變化就一直在,正如那首老歌所唱出來的心聲:“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