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經常反省自己的人,更容易原諒別人的錯誤,對此你怎麼看?

農在天涯


確實是這樣呀。

任憑是誰都應該時常的反省自己,人不是神,神都會有錯誤,人更會犯錯誤,多做反省,讓自己少犯錯誤,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負責。

從不願意反省自己,總是認為自己沒有錯,認為錯都是別人的,抱著這種心理,怎麼去原諒別人呢?

只有經常反省自己,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儘量的去彌補,去減少或挽回損失,去獲得別人的原諒。自己有不足,會犯錯,別人當然也可以有不足,也會犯錯,自己希望得到別人的原諒,當然別人也會希望得到他人的原諒。

在自我反省的過程中,更容易去體諒別人,更容易去做換位思考。

多做反省,少去自以為是,利我、利他。


願君多晴天


這個問題可以用兩個詞回答:三省吾身,感同身受。

每個人說話做事都不可能事先先演練一下再去做,所以難免有說差做錯的地方,儘管我們已經很小心了。有了差錯並不可怕,怕的是你不知道你錯在哪裡。所以要及時的總結和反思反省自己。能做到每日三省吾身,是一個人最高境界。有發現才能有糾錯糾偏糾正,才能有進步,才能有發展。每反省一次就會有一次的進步。所以養成反省反思的好習慣,將會使你受益終生。

瞭解了自己的錯,才能體會別人的錯,這就是感同身受。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誰都有可能犯錯的可能,除非你是神。自己可以犯錯,別人怎麼不可能啊?能原諒自己,自然也應當體諒別人。要有一顆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的博大胸襟。無論是誰,有錯改之,無錯加勉。

人的一生都會有犯錯的時候,人生的路本就不平坦,難免磕磕絆絆。無論我們怎麼努力,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其實遺憾也是一種美,就是神仙也有被懲罰的時候。

雖然我們不能完全避免犯錯,但我們可以儘量減少失誤,可以把誤差減少到最少最少的程度。

親,無論做什麼盡力盡心就好,只要努力了,也就無憾了。希望所有人都能一路坦途,一帆風順,一生平安!


愛的暢享


每日三省我身方知錯之何處!一個人如果能經常反省自己,檢查自己的行為,自然就會少犯錯誤。大部分能經常反省自己的人都是有文化素養的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世界上人人能做到!世人就會少犯錯誤,少些紛爭!


老木子2018


您好,很開心跟您分享我的觀點。

經常反省自己的人,不是原諒別人的錯誤,而是選擇放過了自己。經常反省的人選擇了和生活和解的方式,原諒了那個給你傷害的人,因為錯誤是別人留下的錯,為什麼自己要苦苦揪著不放呢。有一個故事講給你聽,善良的波比問上帝,“您一直教導我們行善,可是好人卻沒有好報,惡人也沒有受懲罰,那我為什麼還要繼續選擇當好人呢?”上帝笑笑說,“你選擇當好人,這就是對你的獎賞啊!那些背棄了道德,成為壞人的人,就是我對他們的懲罰啊。”所以說,不要糾結要不要原諒那個傷害你的人,因為那個傷害你的人已經破壞了你們的友情,玷汙了你們之間最純潔的東西,你們之間的信任多了一絲裂縫,這就是對他的懲罰;堅持做你自己,放過自己,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傷害你的人身上似乎不值得,你說對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說:“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謀事有沒有不盡心盡力的地方?與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誠信之處?師長的傳授有沒有複習?”這是曾子所說的“三省”。這“三省”說了兩個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對人。對人要誠信,誠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現,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謀事要盡心,盡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這是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時一事,修己要貫穿整個人生,要時時溫習舊經驗,求取新知識,不能停下來,一停下來,就會僵化。所以,經常反省是完善自己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反省自己每天是否有所得,不論在身體,精神還是文化方面都要有所提升,其次,要反省自己為人處世是否恰當,是否按照自己的原則行事,有沒有傷害到他人的行為。如果你每天的反省都放在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上,怎麼可能去選擇原諒呢?只會讓自己越陷越深,無法更理性的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待問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句話表達的意思是:“不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擔心的是自己有沒有能力瞭解別人。”如果你有這個能力,瞭解不瞭解別人又有什麼關係呢?不瞭解也可以掌握別人的情況,這才是聖人最關心的,即如何有能力瞭解對方的需求,投其所好、對症下藥。從這個意思說,多反省自己刻意讓你更清醒的瞭解對方,瞭解對方知否值得被原諒,如果值得原諒,那就重修舊好,如果不值得原諒,就揮揮手再見。反省自己是讓你認清現實,活在當下。

沒有什麼不可原諒,也沒有什麼絕對寬容。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精彩,蝴蝶自來。



阿裴有話說


反省自己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美德。智者反省而更智,仁者反省而更仁,反省使人進入更佳狀態,人的進步如此,國家的進步也是如此。

能反省自己的人通常心胸寬廣,由己及人,易於體諒他人。

但是,能體涼他人並不等同於就能原諒他人的錯誤,這個,主要應該取決於他人錯誤的性質。如果是原則性錯誤,大是大非問題的錯誤,那是不可以原諒的。如果是非原則性的,聞過即改了,應該是可以原諒的。糾著不放不利於共同前行嘛!


山環水灣


反省是自己的事,總結經驗教訓過錯來修證自己的未來行為,原諒人是他人的事,原諒只是懶得去計較了,不值得,要不就是他人的作為獲得本人的釋然,了清了。

難道因為人人會犯錯就應該互相認可對方的錯誤並獲得諒解嗎?您這問題是再說和諧嗎


浪得虛名681


孔夫子:吾日三省其身!睡前丶醒後反省,日夜檢點自己,督促自己,當是修身養性,去蕪存菁。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孔夫子就是這樣保持優點丶克服缺點,積累學識,進而成為一代宗師,開創儒家,名垂青史!


夏雨風


共產黨人常說批評與自我批評,基督徒讓會眾懺悔和禱告,經常反省自己的人,更容易發現自己的不足和錯誤。一個好的習慣可以讓我們更清醒的認識自己,一個好的習慣可以讓我們學會更多應對困難的方式和方法。原諒別人的錯誤是一個人的美德,包容和妥協是一切文明社會建設的首要條件,得饒人處且饒人不是學歷達到某種高度後的必然表現,是一個人的修養,是一個人的素質,是當今中國應試教育體制下每一個學生應該加強的必修課。我們更應該注意,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自我反省的人有更理智的行為,在一切工作和生活中更理智的行為要遠勝於更豐富的知識。



土人老冒



岸邊楊柳123


反省自己和原諒他人是兩回事。

反省自己,其實是一種自省。通過自省,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發現不足,找到提升自己或補救事物的辦法或路徑。可以說自省能力是一個人不斷成長與完善自我的能力。

原諒他人與否,是事實以及事實的成因,造成的傷害相關,也與本人的胸懷有關,與本人對前面已發生的事實或影響重視程度有關。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聽到類似“他雖然有責任,你也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責任”之類的話,這些話一般出自第三方之口,老師,家長,領導,或吃瓜群眾之口。這實質上是一種沒有是非觀的和稀泥。如果被要求反省自己的是事實的相關責任方,本質上是第三方有偏袒之心。但有時候卻往往是受傷害的一方,這就成了赤裸裸的“道德綁架”。

自省是一種素養,更是一種修行,是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每一個人可以要求自己自省,卻沒有權利要求別人自省。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同理,子非魚,安知魚之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