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學書法,可以學習類似《好大王碑》那樣字形稚拙的書法嗎?

素手國風


當然可以!


我的女兒目前是二年級的小學生,她就是從《好大王碑》入手的,這是她正月裡寫的一件作品,應《青少年書法》雜誌疫情展徵稿併入展。



少兒學書法,一般來說有兩條入徑,一是從篆隸入手,一是從唐楷入手。唐楷法度完備,由此入手能夠懂得敬畏法度,如果走二王帖學,唐楷是繞不過去的。另一條路,就是從篆隸入手,其中尤其以秦篆、漢隸,學之能夠親近高古,追根溯源。


漢隸名碑,《張遷碑》《乙瑛碑》《曹全碑》《史晨碑》名聲赫赫,學習者眾。《好大王碑》出土較晚,但是藝術成就極高,保存從隸向楷書過渡時期的痕跡,且字數多,拓本清晰,書風質樸自然。我認為這是少兒初學的理想範本,因此去年夏天讓小女嘗試臨摹,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另外,建議學《好大王》,可以參照現代吳子復,以及天津龔望的臨本,因為是墨跡,方便理解其筆法。


附龔望臨本數紙如下。


芥藏山房


您好,我從本人學習書法的經歷來談,我覺得少兒書法一開始應從正統的書法字帖開始。

我是從二年級開始學習軟筆書法,從魏碑的習作逐步發展到隸書、行書、草書和篆書字體。所以我回答的觀點更加符合少兒的習作的觀點

一、考慮好軟筆書法和硬幣書法之間的關聯性

因為少兒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免不了被練習的軟筆書法影響到自己日常的硬筆寫字。一旦使用《好大王碑》類似風格的字形練習的話,很有可能在日常的硬筆寫字上帶上《好大王碑》的字形特點,這對少兒的日常寫字並不是很有可積極效果。所以,一般建議從正統楷書開始練習

通過上面的兩張圖可以看出,楷書字形和硬幣的楷書字形有相通之處,所以練習正統字帖可以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二、運筆功力受到影響,影響後續的其他字體的轉換

《好大王碑》的筆鋒變換其實並不是特別多,所以即使寫好這樣的字體,轉換到其他字帖所耗費的時間會更長。

我從學習魏碑的字體大概是學習了三年,之後的隸書和行書、草書以及篆書的學習總共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主要就是魏碑字體打好了筆法運用的基礎。

可以發現比較正統流行的字帖都是具有很多筆畫轉換的,運筆的豐富度要大於很多的其他的書法。所以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從歐體、顏體等正楷字體入手算是比較合適。、

推薦字帖: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顏真卿《多寶塔碑》

三、從功利的角度講,《好大王碑》不易獲獎

少兒學書法,參與書法比賽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好大王碑的藝術性過強,在正式的排版上很難做到完美的佈局安排,而且一般書寫要考慮能夠氣韻一致,所以還是比較困難的。為了小孩子的獲獎,還是要考慮正統的字帖。


Miss慧的安利時間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少兒學書法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初學書法的少兒;一種是有書法基礎的少兒。

先說說初學書法的少兒,不適合學《好大王碑》。《好大王碑》建立於東晉 ,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一方面由於此碑嚴重風化,碑文斑駁陸離,傳世拓本有不少是經過後來修補而成;另外一方面由於此碑屬於古茂樸拙,氣勢恢宏,點畫疏散,雖然方型,但是不規則,四周寬窄不等。因此,不適合初學書法的少兒。因為少兒形象記憶和運動記憶特別強,所以特別容易形成非常牢固的書寫習慣。再回到規範漢字書寫的時候就會形成一種不倫不類的書寫。

另外,《好大王碑》獨特的用筆造就了風格獨特的線條,而由這種線條構成的單字,一個個似閒雲野鶴,這一方面也是不適合初學書法的少兒學習的。

再說說有書法基礎的少兒,他們對書法的秀美、飄逸、規整、端莊、秀潤、沉穩等等,有了一定的認識。而且這類型的美都更多的在日常生活中感官的到,也可以體會的到。可以通過老師的引導加深對美的認識。比如《好大王碑》這類型的古樸、憨厚、樸拙、天然、真趣另類之美。同時又引導他們對歷史探索的興趣,一舉多得。

我個人的觀點是,沒有書法基礎的少兒不適合,有書法基礎的少兒可以學習。


月是故鄉明啊


少兒學書法,不建議學習《好大王碑》等字帖,類似《好大王碑》、《石門頌》等帖子,它們雖然說是我國古代經典的字帖,但它們的字體欹側、開合、疏密,收放等藝術性太強,不適合少兒初學,孩子們學書法第一步是先要把字寫規範、端正,等把規範字體練習好了,再練習一些藝術性高的字。唐代書法家孫過庭說: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

所以,少兒練字宜找些規範的楷書字帖,比如《多寶塔》、《勤禮碑》、《九成宮》等,找準一種字帖

持之以恆練下去,先從基本筆畫練起,認真讀帖,仔細觀察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的運行特點,認真練習中鋒運筆,長期堅持下去,一定會提高的!


知名看淡


很多人都說,學習書法從自己興趣的書體中入手最容易找到感覺,這只是針對成人。對於少兒來說,最好的學習方法要跟著書法演變的歷程去走,才能讓孩子掌握最根本的法度。

好大王確實是隸書的經典碑帖,看起來簡單拙趣,沒有廟堂的嚴謹端莊,那是人家已經在書法的領域裡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很多東西雖然去繁從簡,但是法度依舊,根本猶在,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人書俱老”,是一種達情競美的極致,所以才能傳承至今。

書法的學習要遵循根本,講究脈絡傳承,從這一點來說,好大王的整體線質和很多字形的處理都有明顯的大篆味道,同時不失漢隸的特點。

如果孩子確實想學好大王,可以先從大篆入手,比如石鼓文,而後轉漢隸。還有,在初學階段,一定要注重線條和基本筆法的訓練。

無論想從什麼書體入手,都要注重訓練線條、筆法,熟記字法,只有基本功紮實了,才能舉一反三的深入學習。





水石齋書法


對於初學者尤其是中小學生學習書法最好從楷書開始,在楷書當中也最好從學習歐體或者柳體開始,也就是從臨摹歐陽詢和柳公權的字帖開始。因為歐體和柳體基本功比較紮實,字體比較好看、端莊,結構也比較嚴謹。中小學生在練習了楷書之後,有了一定的基本功。就可以進行其他字體的練習了。


發現藝術


大家好,我是心墨,今天我來談談“少兒學書法,能不能學像好大王碑一樣稚拙的書法”這個問題,首先,我認為提問者說的很準確,把好大王這樣的書法以“稚拙”兩個字評價極為精妙。但適不適合孩子學我以兩個方面來論述:

一,好大王碑的稚拙不是法的簡單,而是取法高古,孩子學不來

好大王大頭兒子似的頭大腳短的寫法取法高古,來源於鍾繇等書家,不是隨意書之,孩子學不了

二,好大王蒼茫古拙寫法,需要用大篆金文的筆法,孩子寫不了

逆鋒頂紙,提中有按,按中有提的大篆金文寫法,孩子做不到。

憑以上兩點,我認為孩子不宜學類似好大王一樣稚拙一類的書法。


心墨書法


這個可以根據少年兒童的發展特點去選擇碑帖,少年學書法有人認為應該遵循著書法的演變史學習,由篆書到漢隸、然後再到楷行各體,理由是遵循著書法演變史體會筆法與結構,然後篆書用筆完全是中鋒行筆,可以鍛鍊孩子的手臂穩健。

但是我認為,後期出現的楷行諸體皆是為了方便書寫而演化的,少年兒童學習書法沒必要追尋書法的演變史,那麼少年兒童學習書法該從哪種字體開始學呢?我認為楷書是一條比較正確的路徑,這是根據客觀實際,結合少年兒童的年齡結構特點,對事物的理解、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對字體的實用性感受程度等因素來決定的。

楷書是漢字最成熟的字體,決定少年兒童書體的選擇。

楷書是漢字最成熟的字體,是由隸書演變而來。其形體方正,筆劃平直,法度謹嚴,有規有矩,其筆法極完備、清晰,風格多樣,流派眾多,精彩紛呈,可供選擇的可 靠範本多,如顏真卿《多寶塔》、《勤禮碑》、《麻姑仙壇記》,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柳公權《玄秘塔碑》,還有趙孟頫《千字文》,褚遂良《倪寬贊》等等諸家碑帖。唐代碑帖構成我國楷書的一大淵藪。

少年兒童學習書法,選擇楷書入門,是因為楷書是現通行漢字字體,便於學與用相結合,可增加少年兒童對學書法的興趣。一方面在校學習識字的結構跟培訓班老師教 的楷書產生聯想、銜接作用,學生容易對號入座並把書法藝術移植到硬筆書法上來。學校課堂作業,不知不覺融入楷書書寫結體,既加深識字又進一步把字寫好。




梵高藝術


您好!少兒學書法,最好從一些經典的碑帖入手。

《 好大王碑》是高句麗第20代王長壽王為其父親好太王所立,碑文主要介紹高句麗如何建國,讚頌好太王的功績,介紹當時東北、朝鮮半島與日本列島倭人之間的關係,其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一樣重大。《好大王碑》字體為隸書,古意十足,有人評價該碑的特點就是“險絕”,字的點畫或扁或方,或長或短,或大或小,隨性自然而沒有規律。還有結構上的微妙處理,拙中有巧,巧中見拙。這一切,沒有一定的書法基礎,是無法參悟其奧妙的。

少兒初學書法,從隸書入手是可以的,不妨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曹全碑》或《張遷碑》這樣的標準隸書進行臨摹,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後,再練《好大王碑》不遲。


榕城王哥


一、不可以學好大王這樣的字。

初學書法幾個重要入門關口

老跨鬥2018.5.6

一、篆書

如果喜歡篆書,應該以清《鄧石如篆書千字文》入手,立好規矩再學其它。

二、隸書

如果喜歡隸書,應該以漢《曹全碑》入手,立好規矩再學其它。

三、楷書

1、如果喜歡楷書,應該以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入手,立好規矩再學其它。

2、先學好唐楷,再習小楷。不可以倒置。

3、習小楷學王義之的《黃庭經》和《樂毅論》,立好規矩再學其它。

四、行書

如果喜歡行書,應該以《集王義之書聖教序》入手,立好規矩再學其它。

五、綜述

1、可以非常肯定的講,以上幾種是學習書法重要入門關口。除行書之外其它都可作為初學者入門之選。

2、其它字帖均可以暫時放棄,等以後擇機再學。

3、五帖當中最好從楷書入手。

4、必須從毛筆開始學起,不可以先學硬筆。

不臨帖

不師古人

沒有前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