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学书法,可以学习类似《好大王碑》那样字形稚拙的书法吗?

素手国风


当然可以!


我的女儿目前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她就是从《好大王碑》入手的,这是她正月里写的一件作品,应《青少年书法》杂志疫情展征稿并入展。



少儿学书法,一般来说有两条入径,一是从篆隶入手,一是从唐楷入手。唐楷法度完备,由此入手能够懂得敬畏法度,如果走二王帖学,唐楷是绕不过去的。另一条路,就是从篆隶入手,其中尤其以秦篆、汉隶,学之能够亲近高古,追根溯源。


汉隶名碑,《张迁碑》《乙瑛碑》《曹全碑》《史晨碑》名声赫赫,学习者众。《好大王碑》出土较晚,但是艺术成就极高,保存从隶向楷书过渡时期的痕迹,且字数多,拓本清晰,书风质朴自然。我认为这是少儿初学的理想范本,因此去年夏天让小女尝试临摹,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另外,建议学《好大王》,可以参照现代吴子复,以及天津龚望的临本,因为是墨迹,方便理解其笔法。


附龚望临本数纸如下。


芥藏山房


您好,我从本人学习书法的经历来谈,我觉得少儿书法一开始应从正统的书法字帖开始。

我是从二年级开始学习软笔书法,从魏碑的习作逐步发展到隶书、行书、草书和篆书字体。所以我回答的观点更加符合少儿的习作的观点

一、考虑好软笔书法和硬币书法之间的关联性

因为少儿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免不了被练习的软笔书法影响到自己日常的硬笔写字。一旦使用《好大王碑》类似风格的字形练习的话,很有可能在日常的硬笔写字上带上《好大王碑》的字形特点,这对少儿的日常写字并不是很有可积极效果。所以,一般建议从正统楷书开始练习

通过上面的两张图可以看出,楷书字形和硬币的楷书字形有相通之处,所以练习正统字帖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运笔功力受到影响,影响后续的其他字体的转换

《好大王碑》的笔锋变换其实并不是特别多,所以即使写好这样的字体,转换到其他字帖所耗费的时间会更长。

我从学习魏碑的字体大概是学习了三年,之后的隶书和行书、草书以及篆书的学习总共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主要就是魏碑字体打好了笔法运用的基础。

可以发现比较正统流行的字帖都是具有很多笔画转换的,运笔的丰富度要大于很多的其他的书法。所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从欧体、颜体等正楷字体入手算是比较合适。、

推荐字帖: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碑》

三、从功利的角度讲,《好大王碑》不易获奖

少儿学书法,参与书法比赛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好大王碑的艺术性过强,在正式的排版上很难做到完美的布局安排,而且一般书写要考虑能够气韵一致,所以还是比较困难的。为了小孩子的获奖,还是要考虑正统的字帖。


Miss慧的安利时间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少儿学书法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初学书法的少儿;一种是有书法基础的少儿。

先说说初学书法的少儿,不适合学《好大王碑》。《好大王碑》建立于东晋 ,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一方面由于此碑严重风化,碑文斑驳陆离,传世拓本有不少是经过后来修补而成;另外一方面由于此碑属于古茂朴拙,气势恢宏,点画疏散,虽然方型,但是不规则,四周宽窄不等。因此,不适合初学书法的少儿。因为少儿形象记忆和运动记忆特别强,所以特别容易形成非常牢固的书写习惯。再回到规范汉字书写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不伦不类的书写。

另外,《好大王碑》独特的用笔造就了风格独特的线条,而由这种线条构成的单字,一个个似闲云野鹤,这一方面也是不适合初学书法的少儿学习的。

再说说有书法基础的少儿,他们对书法的秀美、飘逸、规整、端庄、秀润、沉稳等等,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这类型的美都更多的在日常生活中感官的到,也可以体会的到。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加深对美的认识。比如《好大王碑》这类型的古朴、憨厚、朴拙、天然、真趣另类之美。同时又引导他们对历史探索的兴趣,一举多得。

我个人的观点是,没有书法基础的少儿不适合,有书法基础的少儿可以学习。


月是故乡明啊


少儿学书法,不建议学习《好大王碑》等字帖,类似《好大王碑》、《石门颂》等帖子,它们虽然说是我国古代经典的字帖,但它们的字体欹侧、开合、疏密,收放等艺术性太强,不适合少儿初学,孩子们学书法第一步是先要把字写规范、端正,等把规范字体练习好了,再练习一些艺术性高的字。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

所以,少儿练字宜找些规范的楷书字帖,比如《多宝塔》、《勤礼碑》、《九成宫》等,找准一种字帖

持之以恒练下去,先从基本笔画练起,认真读帖,仔细观察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运行特点,认真练习中锋运笔,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提高的!


知名看淡


很多人都说,学习书法从自己兴趣的书体中入手最容易找到感觉,这只是针对成人。对于少儿来说,最好的学习方法要跟着书法演变的历程去走,才能让孩子掌握最根本的法度。

好大王确实是隶书的经典碑帖,看起来简单拙趣,没有庙堂的严谨端庄,那是人家已经在书法的领域里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很多东西虽然去繁从简,但是法度依旧,根本犹在,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人书俱老”,是一种达情竞美的极致,所以才能传承至今。

书法的学习要遵循根本,讲究脉络传承,从这一点来说,好大王的整体线质和很多字形的处理都有明显的大篆味道,同时不失汉隶的特点。

如果孩子确实想学好大王,可以先从大篆入手,比如石鼓文,而后转汉隶。还有,在初学阶段,一定要注重线条和基本笔法的训练。

无论想从什么书体入手,都要注重训练线条、笔法,熟记字法,只有基本功扎实了,才能举一反三的深入学习。





水石斋书法


对于初学者尤其是中小学生学习书法最好从楷书开始,在楷书当中也最好从学习欧体或者柳体开始,也就是从临摹欧阳询和柳公权的字帖开始。因为欧体和柳体基本功比较扎实,字体比较好看、端庄,结构也比较严谨。中小学生在练习了楷书之后,有了一定的基本功。就可以进行其他字体的练习了。


发现艺术


大家好,我是心墨,今天我来谈谈“少儿学书法,能不能学像好大王碑一样稚拙的书法”这个问题,首先,我认为提问者说的很准确,把好大王这样的书法以“稚拙”两个字评价极为精妙。但适不适合孩子学我以两个方面来论述:

一,好大王碑的稚拙不是法的简单,而是取法高古,孩子学不来

好大王大头儿子似的头大脚短的写法取法高古,来源于钟繇等书家,不是随意书之,孩子学不了

二,好大王苍茫古拙写法,需要用大篆金文的笔法,孩子写不了

逆锋顶纸,提中有按,按中有提的大篆金文写法,孩子做不到。

凭以上两点,我认为孩子不宜学类似好大王一样稚拙一类的书法。


心墨书法


这个可以根据少年儿童的发展特点去选择碑帖,少年学书法有人认为应该遵循着书法的演变史学习,由篆书到汉隶、然后再到楷行各体,理由是遵循着书法演变史体会笔法与结构,然后篆书用笔完全是中锋行笔,可以锻炼孩子的手臂稳健。

但是我认为,后期出现的楷行诸体皆是为了方便书写而演化的,少年儿童学习书法没必要追寻书法的演变史,那么少年儿童学习书法该从哪种字体开始学呢?我认为楷书是一条比较正确的路径,这是根据客观实际,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结构特点,对事物的理解、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对字体的实用性感受程度等因素来决定的。

楷书是汉字最成熟的字体,决定少年儿童书体的选择。

楷书是汉字最成熟的字体,是由隶书演变而来。其形体方正,笔划平直,法度谨严,有规有矩,其笔法极完备、清晰,风格多样,流派众多,精彩纷呈,可供选择的可 靠范本多,如颜真卿《多宝塔》、《勤礼碑》、《麻姑仙坛记》,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柳公权《玄秘塔碑》,还有赵孟頫《千字文》,褚遂良《倪宽赞》等等诸家碑帖。唐代碑帖构成我国楷书的一大渊薮。

少年儿童学习书法,选择楷书入门,是因为楷书是现通行汉字字体,便于学与用相结合,可增加少年儿童对学书法的兴趣。一方面在校学习识字的结构跟培训班老师教 的楷书产生联想、衔接作用,学生容易对号入座并把书法艺术移植到硬笔书法上来。学校课堂作业,不知不觉融入楷书书写结体,既加深识字又进一步把字写好。




梵高艺术


您好!少儿学书法,最好从一些经典的碑帖入手。

《 好大王碑》是高句丽第20代王长寿王为其父亲好太王所立,碑文主要介绍高句丽如何建国,赞颂好太王的功绩,介绍当时东北、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倭人之间的关系,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一样重大。《好大王碑》字体为隶书,古意十足,有人评价该碑的特点就是“险绝”,字的点画或扁或方,或长或短,或大或小,随性自然而没有规律。还有结构上的微妙处理,拙中有巧,巧中见拙。这一切,没有一定的书法基础,是无法参悟其奥妙的。

少儿初学书法,从隶书入手是可以的,不妨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曹全碑》或《张迁碑》这样的标准隶书进行临摹,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后,再练《好大王碑》不迟。


榕城王哥


一、不可以学好大王这样的字。

初学书法几个重要入门关口

老跨斗2018.5.6

一、篆书

如果喜欢篆书,应该以清《邓石如篆书千字文》入手,立好规矩再学其它。

二、隶书

如果喜欢隶书,应该以汉《曹全碑》入手,立好规矩再学其它。

三、楷书

1、如果喜欢楷书,应该以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入手,立好规矩再学其它。

2、先学好唐楷,再习小楷。不可以倒置。

3、习小楷学王義之的《黄庭经》和《乐毅论》,立好规矩再学其它。

四、行书

如果喜欢行书,应该以《集王義之书圣教序》入手,立好规矩再学其它。

五、综述

1、可以非常肯定的讲,以上几种是学习书法重要入门关口。除行书之外其它都可作为初学者入门之选。

2、其它字帖均可以暂时放弃,等以后择机再学。

3、五帖当中最好从楷书入手。

4、必须从毛笔开始学起,不可以先学硬笔。

不临帖

不师古人

没有前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