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2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文學偉人,中國人竟全然不知


沈從文:2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文學偉人,中國人竟全然不知

鳳凰古城

沈從文,1902年出生於湖南鳳凰縣一普通家庭。自幼追求自由,反對社會枷鎖的安排。經常逃離老師的課堂。愛聽木偶戲的他不知遭受了多少次母親的責罵。

1917年,也是民國六年,正直軍閥混亂,百姓民不聊生。年僅十五歲的沈從文,不得不結束自己的學生生涯,早早的步入成年人的社會,為家庭生計所奔波。

也許是小時候木偶戲聽多了,木偶戲中的木蘭從軍亦或者楊家將的故事深深影響著他,亦或者本著追求自由天性的他,想在這制酷下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那一年他加入了湘西靖國聯軍游擊隊。

1920年,也許是天意。沈從文所在的部隊被打散。身受五四運動影響,心中的那絲情懷被點燃。毅然決然的走上了北漂求學之路。


沈從文:2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文學偉人,中國人竟全然不知


心若有夢,一往無前

戰爭的殘酷使他意識到,憑靠手中的長槍很難實現他心中的宏願。他渴望一種人人平等,他渴望世事光明。沒有壓迫,沒有爾虞我詐,沒有相互算計的的新秩序。等他回過頭來,突然發現自己好像沒有能力去實現自己想象當中的烏托邦。

也許命運之中自有註定,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給了他希望,讓他意識到不用靠武力,不用靠槍桿,只用文人手中的那支筆也能改變這個社會。那一年,他踏上了北上求學之路。

家庭貧困的他不可能得到家庭的資助,身上僅有的軍餉也要留給家人。

初到北京的沈從文,看到成千上萬的行人,心中沒有一絲恐慌。他知道這就是他追求夢想的地方。1923年,混跡了幾年北京的沈從文報考了燕京大學,可惜小學文憑並不能撬開心中那扇理想的大門。

“心若有夢,當一往無前”,經過不懈努力,上天也會被感動。同年他終於爭取到了北大旁聽生的資格。理想之門被打開,但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止步於此,後期道路還很遙遠,還很漫長。

沈從文:2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文學偉人,中國人竟全然不知

沈從文故居

金誠所至,金石為開

北京大學的光環貌似沒給他帶來幸運之光。就讀於北京大學的沈從文一直給各報社投稿,奈何卻都是石沉大海。無奈之下的他只能出奇策,給北京知名作家寫書信,傾訴自己的困境。1924年冬天,沈從文等來了他人生的第一縷陽光,郁達夫來到沈從文的窄而黴小齋。看著身著單薄的沈從文。莫名的心寒湧上心頭,忙解下自己身帶的羊毛圍巾,給沈從文帶上。看著已被凍得發紅的雙手還在不停的寫作,郁達夫知道沈從文還未吃飯。

一頓飯不知道吃了多久,但那次的飯吃了1塊7毛多。郁達夫拿出5塊錢,並將找來的3塊多遞給了生沈從文。也許是壓抑的太久,也許是感動的不能自己。回到住處的沈從文伏在桌上嚎啕大哭。

命運也許就是這麼的奇妙,1928年《紅黑》雜誌在他的籌劃下順利進行,獨特的文筆造詣,成功引起了到時文學巨匠胡適的認可。在胡適的邀請之下,沈從文成為了吳淞中國公學的一名文學老師。

俗話說,好事成雙,沈從文的人生在此刻也迎來了雙重開花。在吳淞中國公學教學的第一天,沈從文遇到了他一生的摯愛,張兆和。文學上的造詣高深並沒有在感情上起多大的作用。長達5年之久的追逐長跑在此刻拉開序幕。陷入愛情的沈從文曾一度為之瘋狂,不堪輿論壓力的張兆和找到當時的胡適進行調節,沒想到換來的勸其接受沈從文。無奈之下的張兆和只得接受情書下的狂轟亂炸。


沈從文:2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文學偉人,中國人竟全然不知

老年沈從文


世人皆醉,唯我獨醒

1934年,新婚燕爾的沈從文並沒有因此沉淪。看著汙濁狀態下的社會,沈從文正在構思一部肅清靈魂的曠世奇作《邊城》。懷想著對家鄉的眷戀,懷想著家鄉淳樸的人文情懷。沈從文在家中的院子裡擺放了一張普通的四角桌,開始著他的創作之旅。

同年,收到母親病危的機電。沈從文在憂心忡忡中趕往已經別離十數載的故鄉,而這一次的回家也對後續的創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記憶中的淳樸鄉情已不知所蹤,映入眼簾的是滿身帶著怪病的妓女,街上行走的盡是被鴉片荼毒的兒時夥伴。淳樸的鄉下人,也在社會的薰陶中變得麻木,暴虐,自私。

秉懷救國救世情懷的沈從文,希望通過文學來表現自己的所見所聞,希望以此來警示後人,喚醒人們心中的那絲純淨。

沈從文的特殊的寫作手法,在當時的文學界引起的劇烈的反響。在他的文筆下,人們漸漸認識到了湘西故土溫情。讓世界認識到了中國的淳樸民情。

1987年,1988年兩次獲得諾貝爾題名獎。奈何在1988年,馬悅然向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瑞典大使館文化處詢問沈從文是否在世時,當時的回答是“沒有這個人”

總結:無論身處何地,生逢何時。我們均應心懷夢想。在沈從文的一生中,他從未妥協。他一直堅信著,自己內心所想。他一直從事著,內心所欲。儘管生活窘迫,他也未曾動搖。身處安世的我們更應心懷若谷。

如果說堅韌是沈從文的人生品質。那他的思想就是他的人生導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用在這裡形容沈從文的思想,再恰當不過了,他的思想是那是社會背景下的一股清流。他的作品更是整個世界的良藥。他不僅在喚醒世人的人善美,更在警惕後人,不要在生活中迷失自我,保持人性的淳樸

END

我是淺塵君,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賬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