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基地·活力新城】山海牽手 珠聯璧合——泉三高端裝備產業園項目建設初探


【工業基地·活力新城】山海牽手 珠聯璧合——泉三高端裝備產業園項目建設初探


【工業基地·活力新城】山海牽手 珠聯璧合——泉三高端裝備產業園項目建設初探


【工業基地·活力新城】山海牽手 珠聯璧合——泉三高端裝備產業園項目建設初探


繞過翁墩道口,直上205國道,拐向梅列經濟開發區小蕉工業園,出城十來分鐘便是一派新天地:山溝邊,挖掘機、推土機整出一塊塊平地,裝載車忙碌地裝運土石方;平地上,工人們在鑽探、挖基礎、架鋼棚廠房——泉三高端裝備產業園就這樣一天天展露新姿……

建設緊鑼密鼓,招商持續推進。3月18日至21日,疫情稍有好轉,梅列區招商服務小分隊前往泉州開展項目招商服務,走訪對接泉三高端裝備產業園相關企業16家,又與4家企業初步達成入園意向。

梅列區借勢閩西南協同發展的東風,積極落實市委縱深推進老工業基地“老樹發新枝”的戰略部署,按照全盤佈局和發展規劃打造共建園區,依託三鋼,承接泉州裝備製造企業落地,與市裡聯辦共建泉三高端裝備產業園,逐步將其建設成為國家級全產業鏈裝備產業園區。目前已正式簽約21家、意向簽約7家,總投資71億元,用地1160畝。3月18日,首批入園的8個項目集中開工,項目總投資21億元。


“聚寶盆”誠邀產業明珠落戶

泉州裝備製造業,海峽西岸閃耀的產業明珠,目前當地有裝備製造業企業500多家,年產值2000億元,其中鑄鍛、機械加工、汽車零部件、緊固件等製造企業約300多家,年產值1300多億元,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泉州土地資源稀缺,大多數製造企業產業擴張升級受到限制,一些具有前瞻性眼光的企業迫切尋求發展空間,產業急需對接轉移、擴大再生產。

能不能抓住機遇,把這些明珠引進到三明來發展?山區發展鑄鍛行業,能否過得了環保關?經市機械行業協會牽線,梅列區領導請教中國鑄造業協會的專家,認識到鑄造行業是工業的基礎行業,產業鏈把握得好,環保沒問題。

觀念更新,茅塞頓開。從2018年6月起,梅列區向泉州裝備製造業企業伸出了“橄欖枝”,展開持續跟蹤對接。

剛開始,泉州的企業不願來三明,認為產業不配套、運輸不方便。

其實,梅列區是個“聚寶盆”,其優勢“藏在深山人未識”——地處老工業基地核心區,作為全省最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在省內佔有一定地位的行業龍頭,周邊有較為完備的工業體系和產業基礎。近年來,梅列區圍繞三鋼集團這艘“航空母艦”,持續做活“鋼”這篇文章,重點引進機械裝備類等項目,延伸拓展產業鏈條,推動產業集聚發展。轄區內冶金壓延、機械裝備等規模以上企業就有32家,擁有大噸位沖天爐、電爐、中頻爐等各種規格鍛件,生產工藝已成規模、成體系。

產業發展,梅列有較好的技術支撐。三鋼本部年可生產鋼量近700萬噸,可為裝備製造企業提供從原材料到生產的一攬子配套服務,並在運費補貼、電價優惠、原材料優惠等方面提供最優惠支持。轄區內的國投閩光城市資源循環利用中心項目年可供各類精品廢鋼50萬噸,天尊新材料公司每年可直供園區企業球墨生鐵水20萬噸,滿足入駐園區企業生產需求。鄰近的機械科學院總院海西分院、半固態技術應用研究所等科研機構,科研成果可直接實地轉化。園區已引進瀋陽機床·5D智造谷項目落地,可逐步鑄強“鍊鋼——壓延——鑄鍛——精加工——產品服務——下游配套產業”的全產業發展鏈條。

交通也不差。小蕉工業園,原來走化機涵洞,彎多坡陡,駕車至少半小時,2018年7月205國道翁墩道口連接線開通,現在只要十來分鐘車程就可到市區,相當便利。

讓泉州裝備製造業到三明發展,既能發揮三明市的比較優勢促進裝備製造業集聚發展,也利於泉州市優化城市空間佈局,實現騰籠換鳥、轉型升級,共同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

玉璧溫情贏得“明珠”青睞

信心比金子還珍貴。山海協作,合力打拼,泉州裝備製造業明珠向三明拓展,一定會大放光彩。2018年10月,泉州三明兩市響應省委加快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的戰略部署,全力推動兩市優勢產業融合互補、共贏發展。兩地領導、業界的共識越來越深。

梅列區主動作為、融入大局,與市裡一道在小蕉工業園區內規劃專門區域承接泉州裝備製造產業企業,與泉州共建高端裝備產業園。中國鑄造協會作為戰略合作伙伴,牽頭組織省經信委、中鑄協、中國鑄造學會的專家給產業園做規劃,將其定位為省級高端裝備產業園區、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產業協同示範園區。項目堅持高起點、綠色發展,由中鑄協在全國範圍內按照國家產業政策招商,項目前期做好環評、能評評審把關,對接高端項目。園區規劃總面積6500畝,一期規劃面積3500畝,市裡明確連續五年每年撥補1500萬元投入園區設施建設。

真情如璧,誠意無價。市領導主動到泉州,與當地政府、企業對接項目,並接待來明考察的泉州企業。在攻堅階段的2個月內,區領導先後赴泉8次深入對接,逐家企業深入溝通、具體接洽,現場協調解決企業擔心顧慮,以招商誠意換取了泉商的信賴;梅列區還在泉州市裝備製造協會設立項目招商辦長期駐點,由分管領導牽頭帶隊,緊盯有產能擴張意向的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逐家跟蹤對接,通過頭雁帶群體,達到“引進一個、集聚一群、帶活一片”的激活裂變效應。

築巢引鳳,為企業入駐提供便利。園區加快推進交通路網、土地平整、供水供電、汙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好“五通一平”;市、區兩級圍繞項目改擴建、智能化發展、產業准入等方面制定扶持政策;對入園企業從用地優惠、財稅獎勵、企業高管和高級人才保障等方面持續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對企業的需求“列清單”逐項破解難題;“定專人”做好服務保障。為保障項目對接落地,梅列區在全市率先成立正科級的招商服務中心,打造招商服務品牌,組建項目招商工作專班,設“要素保障、招商洽談、供地保障、聯審聯批、園區規劃”5個小組,環保、自然資源、市場監管、住建等相關部門也專人參與項目審批協調,“專班跟進、專員服務、專題解難”,為每一家入園企業安排“服務專員”,實行“一對一、點對點”跟蹤對接,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務,在註冊審批、項目立項、環境影響評價、項目建設等方面構建“綠色通道”,推動項目加速落地投產,讓服務的溫度轉化為發展的速度。

“我們企業入住,招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把我們當自家人,全程代辦,當好‘跑腿小二’,泡茶的功夫,所有程序就一次辦好了。”入園企業恆冠達重工負責人小蔡說。

以誠招商、以情招商,三明高端裝備產業園受到越來越多泉州廠商的青睞。目前已有28家企業簽約,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一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

“大禮包”讓“明珠”愛上新家園

一個個“大禮包”讓第一批入園企業格外驚喜。第一批入園企業辦理土地摘牌手續時,原來耕地佔用稅按一般納稅人百分百交,要35萬元。招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發現,新辦企業可以按小規模納稅人交,減免一半,經與稅務協商,市裡、省裡特事特辦,落實了減免政策。

經過協調,三鋼對入園企業所需鋼材提供最優惠的價格;對企業加工的成品運往沿海的運費提供補貼,一噸就補貼50-70元;對入園企業,按省重點項目供地;投產兩年內,市區兩級稅收實得全部返還園區企業,投產後3年的納稅總額超過600萬元,提供成本價人才房……

開發區路口,一幢18層的安置房正在建設,這是三明第一幢鋼構建築,這樣的安置房有4幢,裝修好後提供給企業員工入住。為解決員工就醫、子女教育問題,園區已規劃配套職工醫院、學校、幼兒園、文體活動中心。

園區大道兩側,第一期入園企業安德凱重工、華力重工、恆升底盤製造、明泉重工、南益機械設備、永興盛機械製造、恆冠達重工、三明西城重工建設次第展開。安德凱重工去年12月動工,眼下工人正在搭建廠房頂棚。項目施工負責人小劉說,建設時,混凝土、鋼構等都是園區企業提供,相當方便。剛開始工地需要鋼架板房,正好園區企業杭蕭鋼構有前期用過的,經招商服務中心協調,就直接買來作臨時辦公室,只花了20多萬元,費用至少省了一半,還節約20多天時間。

安德凱重工佔地40畝,主要是從事鑄鍛製造,產品供給周邊的入園企業加工。“按目前進度,5月份設備可以進廠。”小劉說。

“我們也希望企業抓緊時間,早日建成投產,這樣園區才能形成氣候,產業鏈配套更加齊全。”梅列區招商服務中心主任朱斌說,園區現在加快推進產業園道路建設、用地平整等工作,確保明年底平整800畝土地,為爭取更多企業落地開工做好用地保障。

道路下方山谷里正在開地。“這一片是岩石基礎,規劃專門提供給前端鑄鍛行業。”朱斌說,打造生態園區,科學分區,組團式開發,企業配套、互補,集約發展、集群發展,形成高端裝備全產業鏈,三明高端裝備產業園前途無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