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籠罩下的意大利,還有這樣硬核的工業實力,值得敬畏!

說到工業,我們常提美國、德國、日本。其實,近期頻頻出現在我們視野中的意大利,它的工業實力同樣雄厚——製造業規模歐洲第二,屬於機床強國,是重型機床的巨擘。

一、機床加工

1、綜述

2018年全球機床主要生產國家/地區排名前五的分別為中國大陸、德國、日本、意大利、美國。其中意大利為72.4億美元。意大利一些機床企業已經進入菲亞特、馬自達、標誌、寶馬的供應鏈。

2、Pama(帕瑪)

意大利的重型機床屬於全球先進水平,其代表有:

  • Innse(茵塞):以生產重型數控落地式銑鏜床、重型數控臥式車床、重型數控龍門鏜銑床而著稱。
  • Pama(帕瑪):以專業化生產高精密數控鏜銑床而聞名。
  • Pietro Carnaghi(皮特·卡納基):世界著名重型數立式車床及龍門鏜銑床生產廠家。
  • Lazaati(拉扎提):老牌數控重型臥式車床和重型數控臥式鏜銑床生產廠家公司等。

帕瑪公司是世界上最早專門從事數控落地銑鏜床生產的專業廠家之一,在世界上享有鏜銑床世家的美譽,產品以精密,高效而聞名於世。在進博會上,我們也看到了帕瑪萬能車銑複合加工中心的身影。

疫情籠罩下的意大利,還有這樣硬核的工業實力,值得敬畏!

3、薩瓦尼尼

疫情籠罩下的意大利,還有這樣硬核的工業實力,值得敬畏!

薩瓦尼尼公司由意大利著名工程師薩瓦尼尼先生創建於1963年, 是世界上製造鈑金柔性加工系統的最傑出代表之一,發展至今已成為一家全球性的股份制集團公司,在意大利、奧地利、美國等擁有5家制造工廠。

1977 年薩瓦尼尼推出世界上第一臺P4多邊折彎中心,1978年開發出S4衝剪複合系統,1979年在德國 HANNOVER (漢諾威)展覽會上,薩瓦尼尼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條金屬板材柔性加工生產線S4.P4,在這個基礎上薩瓦尼尼公司不斷完善並開發新的設備和配套的控制系統及軟件。

薩瓦尼尼在1985年完成了第一款自動化車間(AJS)用於熄燈生產,該車間由能夠與MRP通訊的12個互連繫統構成。今天AJS所代表的是一套通過OPS軟件完美集成的Salvagnini系統,用於實現機器和客戶ERP系統之間的智能整合。

4、馬里奧·卡內基( Mario Carnaghi s.p.a.)

意大利馬里奧·卡內基公司始建於1929年,80多年來一直從事機床的研發與製造,工廠位於意大利北部。公司1960年加入“UCIMU–Sistemi Per Produrre”協會,並被授權使用“UCIMU”標誌,該標誌是意大利最重要的機床製造商的安全標誌。該公司生產的機床70%出口到國外,客戶遍佈世界各地。

二、航空與軍工

1、綜述

航空航天業務是意大利的優勢產業,有悠久的航空產業歷史:二戰期間,意大利的航空產業曾有年產3200架飛機的產能,人員超過15萬人。2015年,航空航天產業營業額超過200億美元,員工人數約5萬人,在全球排名第7,在歐洲排名第4,是意大利高技術領域的最大製造業。主要由國有資本為主的大型企業和300多家中小企業構成,有從原材料,零部件到發動機,再到戰鬥機,直升機到運輸機的總裝集成的完整門類。其中,航空航天產業的基幹是Leonardo(原Finmeccanica)及其子公司、中小型企業(SME)、研究中心和大學形成科研生產一體化網絡集群。

意大利航空產業的研發與製造技術包括:固定翼飛機(Leonardo飛機事業部原Alenia),直升機(Leonardo直升機事業部,原AW公司),航空發動機,機身部件與零組件的設計和裝配(鋁合金,鈦合金和複合材料)以及航空相關軟件。有完整的冶金,機械,電子產業鏈。

在航空之外的軍工部分,意大利同樣擁有較完整的體系,多種武器可以自制,舉幾個例子:意大利獨立設計和製造了新世紀下水的航母加富爾號;擁有較強的直升機(例如A系列直升機,A129 )、戰鬥機(颱風,狂風)和艦炮等設計製造能力;自行設計製造本國使用坦克(公羊)和裝甲車(半人馬)。

疫情籠罩下的意大利,還有這樣硬核的工業實力,值得敬畏!

2、萊昂納多公司(Leonardo)

Leonardo S.p.A(原Finmeccanica集團),是意大利最主要的航空航天與防務企業,是全球航空航天與防務領域排名前十的企業。全球集團員工超過46000人,集團總營業收入超過120億歐元;意政府持有30%的股權,實質上是中央企業。

萊昂納多的主要業務是生產製造各種檔次的教練機、運輸機、“神經元”無人機、各種機載雷達,歐洲的A380項目有一部分是萊昂納多負責研製的。此外,萊昂納多是F-35的主要國外合作伙伴之一,其總裝線於意大利北部的Cameri,生產意大利和荷蘭採購的F-35。該地也生產機翼交付至美國總裝線。

疫情籠罩下的意大利,還有這樣硬核的工業實力,值得敬畏!

三、汽車及附屬產業

1、綜述

意大利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有完整汽車工業的國家之一。世界主要汽車生產企業的許多車型都帶有意大利設計師獨特的印記。意大利汽車設計行業的主要代表企業包括平尼法利納集團和喬治·亞羅設計公司,它們對汽車款式、空氣動力學、新工藝、新材料和安全性等進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以最大的靈活性來滿足市場的需求,使得這兩家企業的汽車設計聞名全球。法拉利、蘭博基尼、馬薩拉蒂、布加迪、阿爾法羅密歐……全球的超跑幾乎都出自意大利。

疫情籠罩下的意大利,還有這樣硬核的工業實力,值得敬畏!

在汽車製造領域,以菲亞特為代表的意大利汽車製造工業,在整車及發動機設計與製造、研發能力與水平、製造工藝與技術領域均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在零部件製造中,意大利汽車零配件生產歷史悠久,特別是輪胎與精密機械、器具機械、齒輪、連接件和模具的生產在世界名列前茅。成立於1926年的布魯果拉OEB工業股份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工業固定件生產企業之一;成立於1994年的Bitron公司,主要為整車企業提供汽車用電器和電子器具,開關,手柄,按扭,車身零件,刮雨器等產品;成立於1961年的Brembo公司,是意大利生產剎車制動系統的領頭企業,也是很多著名汽車廠商產品的第一供貨商。

2、意大利VM

奧地利AVL、德國FEV、英國Ricardo是當今全球三大獨立發動機設計公司,其實意大利VM的設計水平同樣值得稱道,但它更多地專注於柴油機領域,知名度不如前三者。

與法拉利、蘭博基尼、瑪莎拉蒂處於同一城市的意大利VM公司,上世紀曾為路虎攬勝、羅孚800、阿爾法羅密歐提供過發動機。2004年開始,江鈴、華泰、長豐、長城、上汽相繼購買了VM的柴油機制造技術及關鍵生產設備後,開始生產自己的柴油機。

四、醫療

1、綜述

從全球範圍看,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製藥裝備提供商主要集中於歐洲地區,德國BOSCH集團、Bausch-Stroebel公司、意大利IMA集團等在製藥裝備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意大利的醫療器械產業很完備,其醫療器械出口額大大高於進口額。據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醫療器械分會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意大利醫療器械市場銷售額高達80多億歐元,略低於法英等西歐國家,在歐盟居第四位。意大利與德國並列為歐洲兩大醫療器械出口國。

據相關數據顯示,意大利醫療器械行業企業總計約3957家,從業者超過76400人。年產值約約165億歐元。主要出口市場以美國、法國和德國為主。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15~2017年,中意醫療器械進出口貿易總額10.21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9.27%。2017年,中意醫療器械進出口總額為6.15億美元,同比增長12.27%,佔全球醫療器械進出口市場的1.46%。其中出口額3.86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4.36%。中國從意大利進口醫療器械主要以一次性耗材(其他注射器、針、導管等)、彩超、其他人造的人體部分、醫用X射線應用設備、腎臟透析設備為主。

國內醫院使用的ECMO設備就有部分來自於意大利索林集團(Sorin Group)。索林集團還是全球僅有的五家能生產心臟起搏器的企業之一。

2、百勝醫療(Esaote)

百勝創立於1982年,是第一家研發專用磁共振成像 (MRI) 和融合成像等創新技術的企業,是全球領先的醫療診斷設備製造商,也是國際公認的專用磁共振成像 (MRI) 技術的全球領軍者。百勝還是醫療保健信息技術領域的知名企業之一。百勝總部位於意大利,在熱那亞、佛羅倫薩和馬斯特裡赫特設有製造和研發部門。子公司和代表處分別在美國、中國、英國、德國、荷蘭、法國、西班牙、俄羅斯、阿根廷、巴西、印度。通過國際分銷網絡,集團在全球8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

3、Bellco

Bellco是血液透析和體外血液淨化系統的領導者,其設備可用於治療腎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敗血症和心臟代償失調等,致力於改善患者腎臟健康狀況。Bellco的全系列透析器以及慢性和急性透析機可對成人、兒童和新生兒ESRD(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進行透析。40多年來,Bellco為患有慢性和急性腎損傷的ESRD患者提供了先進的血液淨化治療。該公司的解決方案可在50多個國家/地區使用。2016年Bellco被美敦力收購。

4、Bosello

Bossello成立於1962年,是世界X射線領域的領導者之一,公司製造的X射線工業設備用於控制產品質量,如應用於汽車、航空和食品等部門。此外,公司製造的X射線設備也應用於醫療和安全部門。Bossello的每個產品都是在意大利設計製造,從結構到特殊的圖像處理軟件都是使用當前最先進的技術。2018年初,蔡司收購了Bossello的大部分股權。

疫情籠罩下的意大利,還有這樣硬核的工業實力,值得敬畏!

五、機器人

1、綜述

機床和機器人是意大利在高技術領域中出口最為活躍和附加值較高的產品,意大利的機器人產業是意大利機械製造業的精髓,在創新研發實力和市場規模等方面居於國際領先水平,在一些方面的技術水平已經超過德國和日本。目前意大利機器人生產企業超過50家,企業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一般佔其銷售額的5~10%。意大利用於車輛製造的機器人系統,如焊接機器人、車輛組裝機器人、車身噴塗工藝機器人在世界處於領先水平。

2016年製造業機器人密度的平均值為74臺/萬人(2015年該平均值為66臺/萬人)。按照地區劃分,歐洲製造業機器人平均密度為99臺/萬人,美洲為84臺/萬人,亞洲為63臺/萬人。目前全球自動化水平最高的10個國家/地區分別是:韓國、新加坡、德國、日本、瑞典、丹麥、美國、意大利、比利時和中國臺灣地區。

2、柯馬機器人(COMAU)

柯馬是一家隸屬於菲亞特集團的全球化企業,成立於1976年,總部位於意大利都靈。柯馬為眾多行業提供工業自動化系統和全面維護服務,從產品的研發到工業工藝自動化系統的實現,柯馬完整的產品組合包括:為傳統和電動汽車研究的連接、裝配和機械加工解決方案,機器人生產系統,完整的機器人系列(包括協作和可穿戴機器人解決方案),其具有多種型號和多種有效負載配置,自動駕駛物流工具和資源優化服務,並配備實時監控功能。

柯馬的服務還延伸至適用於多種工業領域的項目管理和諮詢、物聯網服務以及維護和培訓。所提供的解決方案可滿足汽車生產、重工業、鐵路、可再生能源以及廣泛的一般工業領域的需求。

疫情籠罩下的意大利,還有這樣硬核的工業實力,值得敬畏!

六、其它

1、木工機械

在國際木工機械機械製造行業中,絕大部分產能集中在德國意大利等少數幾個國家。2015年德國、意大利木工機械產值合計佔全球的45%左右。當前德國、意大利、中國成為最大的木工機械出口國,並且逐漸拉大與其他企業的差距。而在市場競爭格局方面,德國豪邁、意大利Biesse、意大利SCM集團佔全球木工機械市場份額分別達到31%、12%、11%,國際大型企業優勢明顯,全球木工機械行業格局較為穩定。

全球木工機械行業中,德國和意大利的龍頭企業引領了行業的發展,不管是規模還是技術上,全球木工機械行業基本由德國豪邁、意大利BIESSE等幾家大型企業所佔據,並且整體格局較為穩定。根據杜爾集團(2014年收購德國豪邁)2017年發佈的投資者關係報告,德國豪邁、意大利Biesse、意大利SCM集團佔全球木工機械市場的份額分別為31%、12%、11%。而在高端市場中,幾家國際大型企業所佔份額更高。

疫情籠罩下的意大利,還有這樣硬核的工業實力,值得敬畏!

2、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技術

意大利在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設計、施工、鐵路安全關鍵技術的集成和車輛製造技術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在軌道運輸車輛方面,安莎爾多公司生產的無人駕駛城市軌道車輛等技術水平先進,丹麥哥本哈根地鐵車輛由該公司提供。位於意大利南部的MERMEC機械製造公司在鐵路機車製造、鐵路安全控制系統和國際空間站機器人攝像系統方面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七、中意機床貿易

2020年是中意建交50週年,同時也是中意兩國領導人確定的中意文化旅遊年。

在中意經貿中,機床貿易佔據重要地位。2018年,意大利銷往中國的機床總價值達到了3億4千萬歐元,是意大利機床出口總額的10%。兩國還有更大的合作前景。

2019年3月,意大利率先與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並在此後就全面加強戰略伙伴關係等共同關切問題達成共識。2019年4月,四十六家意大利機床、機器人和自動化製造商參加了2019中國國際機床展覽(CIMT 2019)

意大利機床產業發展歷史悠久,有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在特定領域裡有很強的競爭力。意大利的重型機床、大型機床等產品早已得到了中國用戶的青睞。而最近幾年, 意大利機床在中國航空、航天、 軌道等領域有廣泛應用。中國機床廠,正在向中高端邁進,意大利機床對中國市場的用戶需求、工藝要求理解到位。兩國機床廠商合作前景可期。

中意機床企業有極強的互補性。中國機床製造多為大型企業,生產標準化的機床;而意大利機床廠商的規模一般較小,但是他們特點鮮明,專業性強,靈活滿足客戶需求的定製化程度很高。在2019年第二屆中意機床論壇上,兩國機床工具企業就未來合作展開進一步對話。

近年,意大利政府提出了工業4.0計劃,這極大地刺激了意大利企業加大在科技和競爭兩方面的投資,具體而言,在數字化、 互聯化、全自動化、傳感化、機械的遠程協助和控制等方面都有大量投資,因此,意大利的機床更具技術含量,能夠更好地滿足包括中國客戶在內的全世界客戶的需求。

來源:世界先進製造技術論壇、航空產業網、數字化企業、機工戰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