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大多数家庭“教育”正在以伤害孩子大脑为代价

真相:大多数家庭“教育”正在以伤害孩子大脑为代价


真相:大多数家庭“教育”正在以伤害孩子大脑为代价

当大多数人

只想着

往孩子大脑里

播种时,

只有少数人

在考虑

如何培育改良孩子的大脑。


真相:大多数家庭“教育”正在以伤害孩子大脑为代价

假如将孩子的大脑比作一片土地,大多数“教育”都会高调关注在那里种什么,比如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美术”、“音乐”、“体育”、“……”等等,不仅如此,大多数时候人们只会关注这些“作物”的长势和收成。

但只有少数的“教育”会默默地关注“怎样培育和改良孩子大脑里的这片土地”、关注“这片土地还缺什么‘养分’”、以能让这片“土地”自我孕育出丰茂的水草。

这个问题既事关教育的真相,也事关教育的结果

这是因为——与大脑相融的学习是我们最需关注的“教育”经验——没有肥沃的土地,种进再好的“知识”,也难以开花结果。

真相:大多数家庭“教育”正在以伤害孩子大脑为代价

毫无疑问,不同的人之所以对“孩子究竟是怎样学习和该怎样学习”的种种行为产生不同的认识和解读,都是因为我们对孩子和对教育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就像复课之后,有一位妈妈向我们抱怨,自己一下班就回家盯着九岁的女儿写作业,只要稍微“放松”一点儿,女儿就开始磨叽,一会干这儿,一会干那儿,就是不想写作业,开学没几天,作业己经写到晚上十点。

于是,这位妈妈认为孩子的种种表现正在“印证”自己脑海中先前已有的那个观念——

好话歹话都不听,正是源自孩子“叛逆”的开始。

于是,妈妈如临大敌。

再加上媒体中宣扬的那些诸如“今天不逼孩子,明天后悔终生”等观点鲜明、概念模糊、充斥情绪的“煽情鸡汤”,焦虑的妈妈只能选择步步紧“逼”。

……。

真相:大多数家庭“教育”正在以伤害孩子大脑为代价

毫无疑问,一旦爹妈的理智被不明就里的观念和情绪“操控”,开始“无视”真相,父母离教育的真相也就越来越远,离孩子真实的境况也就越来越远

在与这位妈妈的沟通中,她对孩子未来的焦虑渗透在她的每一句话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在她看来,如果还不及时制止孩子不爱学习、贪玩、浪费时间、……等等无法自控的“错误”,孩子的人生就注定“失控”。

尽管无数事实可以轻而易举地推翻这些“观念”,可是她依然选择“坚信”。

换句话说,这样的父母宁愿相信那些空穴来风,也不愿认真审视和相信眼前这个真实的孩子。

真相:大多数家庭“教育”正在以伤害孩子大脑为代价

毫无疑问,对孩子的一生来说,那些无法调动大脑有效思考的父母才是孩子人生最大的隐患

早在上个世纪,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玛利娅·蒙台梭利就已经用事实澄清了不符合儿童成长与发展规律的教养环境是导致孩子“失控”的元凶。

与大多数人的认识相反,蒙台梭利发现孩子本来都是好学善学和有着自我管理能力的。

当一切教育都以强制性为手段时,孩子就失去了自我决定、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的乐趣,就会对这个世界和自己失望,价值感自然就荡然无存

长此以往,孩子大脑中那片“土地”就会因为缺少阳光雨露的滋润,渐渐失去生机。

真相:大多数家庭“教育”正在以伤害孩子大脑为代价

毫无疑问,孩子成长与发展的环境正在雕琢着孩子内在的精神世界,这一事实谁都无法否认

这恰恰在告诫我们,孩子未来的成熟并非是单纯的、封闭的内部成熟,而是教养环境的成熟,是养育他们的养育者的成熟

举个例子,当我们只是把那些企图将琐碎的知识强塞进孩子脑袋里的方式称之为“教育”,而忽视了对孩子大脑中那片神圣“土地”的滋养,结果可想而知。

按照蒙台梭利所言,当孩子像是蝴蝶标本一般被“固定”在小课桌前几个小时,回到家又要遭受父母的填鸭和监控,这种违背那片“土地”灵性和负载的“播种”,就是对孩子的摧残。

教育,不是单向的、一味的知识灌输,而是彼此精神世界的互动和互唤。

真相:大多数家庭“教育”正在以伤害孩子大脑为代价

毫无疑问,家庭教育必须具备弥补“标准化教育”短板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呵护那片“土地”的能力

这对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父母的使命所在。

黑幼龙在《慢养》中曾向我们讲述过身为父母的他们在养育次子黑立国时遇到的事情。

30岁就成为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的黑立国小时候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他曾因想用火柴点着邻居家汽车的油箱、放鞭炮引燃干草垛、超市“偷”东西被抓等等“十恶不赦”的各种奇葩之举,惹恼了黑家的左邻右舍,导致邻居“联名”上门告状。

这些事情当时把黑幼龙气得肺都快炸了,但是思来想去,他还是认为应该相信孩子会变“好”,于是黑幼龙坚定了“慢养”的信念,给予孩子最大的尊重和信任——既尊重信任孩子好的方面,也尊重信任孩子具备承担责任义务的能力。

后来,进入学校摔跤队的黑立国因学习成绩比其他队员要好一些获得教练赏识,强大的自尊被唤醒后,高中最后的冲刺奋起直追,最终考入大学,并学业有成,走上一条自己喜欢的道路。

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黑立国曾向父母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他大意是说,曾经自己做了不少“坏”事,但父母却依然爱他,还对他信心满怀,始终鼓励他相信自己的善良和才能,……,正是这些“无条件”的爱与耐心让自己没有放弃自己,没有辜负那份爱。

正是这种关于“慢养”的勇气,黑立国的那片“土地”才会解冻,春暖花开,孕育生机。

“慢养”,是教养者真正认识孩子之后,发自内心的选择

真相:大多数家庭“教育”正在以伤害孩子大脑为代价

毫无疑问,一切好的教育都是以父母的自我觉醒为中心,以孩子内在成长和发展为方向的携手前行,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情绪的宣泄和立竿见影的起跑线之争

致力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洪兰博士也基于对大脑及认知工作原理的科学研究,揭示了孩子大脑中的这片“土地”的秘密。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孩子的认知学习正发生在大脑中无数神经元的连接建构中,而且随着环境的改变,这些内在的连接方式也在不断调整、改变,可塑性极强

倘若我们只是用一成不变的方式挑起孩子不良情绪的反应,孩子的这种应激情绪反应和随之而来的思维方式就会变得习以为常和根深蒂固,这片“土地”也就像泛起了盐碱的不毛之地,无论我们想“播种”什么,都会遭遇“生态抵抗”。

相反,当我们总是跟随孩子成长的节奏,及时修正和调整教养的策略和方式方法,才能润泽这片“土地”,滋润孩子的精神世界,使之充满“自觉”的生机。

大脑具备随时根据外部环境重塑内部神经网路连接的可塑性,就是一切教育之所以可能的生物学基础。

说到这里,我们或许才能明白,既然“孩子是在环境中自我决定、自我成长的”,那教育孩子就是培育他们精神世界中的那片沃土,至于剩下的一切,就交给这片“土地”吧


真相:大多数家庭“教育”正在以伤害孩子大脑为代价

真相:大多数家庭“教育”正在以伤害孩子大脑为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