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體現什麼哲理?謝謝?

針夜


原文:子貢問孔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譯文:君子對說大話做小事或者說空話不做事的行為感到羞恥。

一.解析: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句中“而”字,表示並列。因此,此句也等同於““君子恥其言,君子過其行。“,是一句並列句。這是孔子在答覆子貢時所說的話,目的在回答子貢問題的同時也在勸誡不能光說不做,必須注重實際行動,要言行一致。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與上文說的道理類似,此句的意思是:君子說話要謹慎,做事要勤快。從另外一個方面而言,兩句都是注重做實事,用行動來證明。

二.延申義

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做功夫,乃有益。意思就是要實踐,只有做了才能明白,做了才能有結果。“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只有真正行動起來才能夠把事情做好,做強,做大。

正如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一句詩所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意思,必須親身去躬行實踐。

冬夜讀書示子聿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譯文:古人做學問是不遺餘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實踐之後才能得到屬於自己的知識,停留在紙面上,那隻不過是”紙上談兵“。”紙上談兵“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說,講述的是: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的兒子趙括,他年輕的時候,讀過很多兵書。大家都認為他很有才能,因為只要談論起兵法,即使是父親趙奢也被他說得啞口無言。

有一次,秦國進攻趙國,皇上決定把兵權交到他手上。結果趙括到了前線後,卻只會死搬兵書上的知識指揮作戰,完全不知變通,打亂了原本的作戰計劃,轉眼四十多萬趙軍一下子盡被殲滅。不可思議的是趙括明明都懂,真正做的時候卻做不好。因為他只是片面地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就像紙上談兵一樣,只會去想,而從不去做,如此下來,真正做的時候就很容易會出錯。

三.行事四注意

1.訥於言而敏於行;

2.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

3.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4.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四.總結

只有真正親身實踐過,自己做過,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明白其中的含義。無論是做什麼,想得再好,說得再多,都不如做得好。空想很可怕,行動很重要,保持言行一致更為重要。凡事認真做,能做到100%滿意的,就不要做到60%滿意。一個人真正的優秀往往區別在做事的細緻認真上面,對於同一項簡單的事情,有的人只停留在完成任務的表面上,而有的人卻把事情做到好到極致。

我是於言,善讀書愛寫作,用文字講述生活;看影視評書籍,經思考分享知識。喜歡就幫點個讚唄,點擊關注,我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於言


謝謝!

聖人孔子在《論語》第七章中講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意在表達:一個人做人做事不能言過其實,而要付諸行動。如果常做言過其行的事情,人應該感到恥辱。

可見言行一致是多麼的重要,成家立業平天下,一個人最要緊的就是守信用,講誠信。

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別人的求助,我們能做得就是盡其所能,力所能及。不能為了面子,說出信口開河的大話,空話,要不然誤了別人的事,還壞了自己的名聲。

人心向善,我們都想做一個好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正能量的人。但我們要清楚地知道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千萬不能為了做個好人,最後變成了老好人。什麼事情都應承,什麼問題都接受,可到了點什麼問題也沒有解決,什麼結果也沒有實現。

人只有能清醒地認識自己的能力高下,才會有羞恥感,才能有的放矢,有章可循。羞恥感並不是什麼缺點或錯誤,而是做人的原則,做事的底線。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貪婪與虛偽,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是責任與態度。二者之間的差別就是羞恥感的不同!

懂得控制自己的言行,把握事情的分寸感,先小人而後君子的冷靜與穩重,都是我們所應具備的能力與膽識。

君子坦坦蕩,小人常慼慼。只有真正懂得了“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的道理,我們每個人才有機會迎接君子之風範。

此等境界,讀書修行,坐禪修心,慢慢來。

#泛文化寫作營#


平心如玉的驛站


《論語》中的話,表面字意:君子以言過其實、誇誇其談為恥辱。

孔子最重視君子踐行言行一致。除了上面一句還有類似的:“聽其言,觀其行”。儒家以言行一致為美德,以言過其行為可恥,這是孔子一貫提倡的做人(君子和小人的分野)準則。


精衛填


謝敬!“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體現什麼哲理?

我們都知道,有這麼一句話,“君子一言 駟馬難追”!說的是君子之言,為之可貴,就是君子之人都是德高望重的人,說話都是有份量的!也是算數的!不會出爾反爾!

而“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他體現的是,君子從來不打狂語,不說大話,不吹牛,但凡說話都得是有根據、有條理有膽略,必有過人之處!那是相當有能力和水平的,總能秉承誠信以仁為本!思想的純淨度都得是百分百,立場堅定,愛憎分明,堅持真理與信念!

是凡君子就不能說髒話,爆粗口!一旦口出狂言惡語,這不但有辱君子之人的儒雅和風度,也更有失尊嚴!所以君子說話須謹慎,口出汙穢言語是可恥的!

那麼“君子而過其行”呢?就是說一個合格的君子之人,第一,你得以身作則!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不要猥猥瑣瑣的,縮頭縮腦的,舉止文雅要得體,大方高端!但是更重要的是,君子要能做到言傳身教!

首先對自己就要言以律己專門利人的行為方式,來約束自己,從而達到最佳的君子之風範!以德服人,以己為例!才能有資格去教育別人!萬不可做有損君子形象的事情!無論是做什麼事情都要酌量的對待,公平制衡!君子做事有道之!絕對不能做過份的事情!



(謝悟空!謝閱)!


轉運中的幸福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意思是:君子把說得多做得少視為可恥。——出自《論語》:憲問篇第十四

恥,本義是羞愧(慚愧),因有缺點、錯誤或未能盡責等而感到不安或羞恥。

君子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這句話極為精煉,但含義深刻。孔子希望人們少說多做,而不要只說不做或多說少做。在社會生活中,總有一些誇誇其談的人,他們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說盡了大話、套話、虛話,但到頭來,一件實事未做,給集體和他人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



聽看想談


君子對說大話或者說空話做小事、不做事的行為感到羞恥,君子以說得多,做得少為恥辱。

人格修養方法即君子之道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

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是君子的第一個標準。   君子的力量始自於人格與內心。他的內心完滿、富足,先修繕了自我修養,而後表現出來一種從容不迫的風度。


獼猴桃的世界


體現的是“君子之道”。

君子以說得多,做得少而感到恥辱。以說大話、套話、空話;做小事、不做事更為羞恥。此乃“偽君子”也。

君子,永遠是行動之所為,非語言之所為。不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而是果敢決斷,雷厲風行。

當今社會,不需要誇誇其談,只說不做的人。需要的是,言而有信,少說多做之舉。

行動是最好的號召,身教重於言傳——這其實是真正的人生價值。


用戶59247256627



梁69853253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君子對說大話或者說空話做小事、不做事的行為感到羞恥,君子以說得多,做得少為恥辱。 人格修養方法即君子之道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 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是君子的第一個標準。   君子的力量始自於人格與內心。他的內心完滿、富足,先修繕了自我修養,而後表現出來一種從容不迫的風度。


嘿詩


所謂君子,需知禮儀廉恥,謹言而慎行。

意思是,接人待物要謙恭溫良,以禮相待,不可輕浮對人。注重儀表得體穩重適宜,議式大方隆重而不落俗套。

君子恥其言,是言語要及表示尊敬又不誇大其辭,字句推敲避免予人笑柄,免於尷尬羞恥。只有嚴律心思,謹於言辭,慎於行為,才可避免其行之過,造成不可挽回的錯失。

體現的哲理是,面對各色人等,事物的不同,自己要本色不變,以不變迎萬變,求大同而存小異,在絕對不統一中,尋求為人之道的相對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