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當初並不是無條件投降,若不答應這一條件,則誓死不降

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後,國力開始變得迅速強大起來,並開始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不僅如此,日本開始從“親亞”轉向“親歐”,日本主張的是全盤西化,完全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學習。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明治維新其實並不徹底,其封建殘餘思想大量保留下來,天皇一直都保留,並推行愚民政策,給民眾灌輸天皇崇拜思想,強制民眾絕對服從天皇,最終出現了極端民族主義和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明治維新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並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最終日本將矛頭直指亞洲各國,開始了侵略的步伐。

日本當初並不是無條件投降,若不答應這一條件,則誓死不降

甲午中日戰爭結束後,日本開始走上對外侵略的道路,並制定“大陸政策”為基本國策。後來,日本開始不斷侵略亞洲各國,尤其是加快了侵略中國的步伐。“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佔中國東北,並在中國東北地區形成了第一個戰爭策源地。1937年,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開始由局部抗戰轉變為全面抗戰。日軍在中國所犯下的罪行,可謂是罄竹難書,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臭名昭著的“731部隊”、濟南慘案等,都是中國人民心中的痛。

日本當初並不是無條件投降,若不答應這一條件,則誓死不降

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相隔3天后又在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蘇聯紅軍也宣佈對日宣戰,發動“八月風暴行動”,百萬蘇軍對日本關東軍發動全線進攻。同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宣告結束。在大多數人看來,日本的確是無條件投降。其實,在日本投降前夕,日本軍部的狂熱分子始終不願投降,最終雖然妥協,但仍提出一個重要的條件。

日本當初並不是無條件投降,若不答應這一條件,則誓死不降

日本投降前夕,其海軍司令部總長豐田副五就說過:“要投降,除維護國體外,還必須附帶三個條件。第一,日本自行處理戰犯;第二、自主地解除武裝;第三、盟軍不得佔領日本本土。”甚至還有日本人說:“我們在本土決戰,雖然不能確定勝利,但還可以一戰,堅決反對無條件投降。”日本內部經過多次會議,但是始終沒有什麼結果。

日本當初並不是無條件投降,若不答應這一條件,則誓死不降

對此,時任日本外務大臣的東鄉茂德站出來講話:“對日本來說,接受《波茨坦公告》雖不體面,但在目前情況下不得不接受,再加上原子彈出現,蘇聯也對我宣戰,時局急變,對方更加強硬。”停頓片刻後,東鄉又說:“此次此刻,只能提出一條,就是維護天皇制度,只要天皇保存,我大和民族就有復興之日。”外相東鄉心裡很清楚,若此時提出若干個條件,盟國是不可能答應的,畢竟日本已經是戰敗國,哪有什麼發言權,而保護天皇制度這一條件,對盟國並無威脅可言,是能夠被接受的。

日本當初並不是無條件投降,若不答應這一條件,則誓死不降

裕仁天皇一直默默地聽著眾人的辯論,可始終沒有一個符合實際的結論,直到東鄉提出這一想法後,裕仁天皇才說:“此時只有作這樣的決定了。”1948年8月,日本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並發表了一道覆文:“自投降之時起,日本天皇必須聽命於美國最高司令官,但日本政府之最後形式,將依日本人民自身表示之意願確定之。”盟國默認了日本提出保留天皇制度這一條件,一是因為天皇制度對各國並無影響;二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日本當初並不是無條件投降,若不答應這一條件,則誓死不降

為此,日本政府擔心盟國反悔,當時還特意重申此事,表示:“同盟國復照對保護天皇制度措詞不明,懇請天皇准予再提出照會。如同盟國不允許保護天皇制度,那只有繼續戰爭,死裡求生。”這一句話徹底挑明,日本當初並不是無條件投降,若不答應保護天皇制度,否則誓死不降。1945年9月2日,在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重光葵和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書上簽字。至此,日本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