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疫情期間,中國的製造業該何去何從?

小敏寶媽生活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全浩說服裝,一個專注分享財經類知識的自媒體人+服裝實體創業者。服裝也屬於製造業下的一個小類別,所以根據你的問題給予回答。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由於疫情的發生,給各行各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餐飲、旅遊、百貨零售,汽車,房地產等等都受到較大沖擊,只有在經過一段時間,疫情徹底被控制,消費者信心才會慢慢恢復。當然,我們對阻擊疫情,絕對有信心,並且取得了全世界矚目的成績。

製造業是本次疫情中受影響較大一個行業,其中分為兩個方面的影響。

第一,國內需求下降,民眾對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在疫情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影響著消費製造業的產品。

1,製造業的前端實際就是門店銷售,無論是線上銷售,還是線下銷售,由於疫情原因,國人在消費方式上發生了改變,由以前的喜歡在外用餐,在外聚會,電影院看電影,黃金週集體旅遊,實體店購物等轉變為線上點餐,在家看電影,直播購買衣服,下班回家做飯,採購日用品一次性採購幾個月的量等,加之很多很多的人因公司或實體店在這次疫情下,被辭職,沒有經濟收入,導致消費減少,最終影響門店銷售業績下滑,產品庫存增加,門店需求減少,工廠生產自然下降。

2,由於對疫情防控的需要,很多工廠人員無法準時回到工廠上班,導致很多工廠無法復工復產,年前很多訂單無法完成,也造成了較大損失。

第二,國內疫情剛控制得差不多的時候,國外很多地方又發生了較為嚴重的疫情,並且有控制捉襟見肘的情況伴隨,導致全球經濟受到較大影響,尤其是外貿類的製造業更是雪上加霜。回看2019年中國商品出口總值高達31.54萬億元,其中一般貿易進出口總額18.61萬億元,同比增長5.6%,佔全國外貿總值的59%。

全球疫情影響,國內很多訂單被取消,很多商洽會務被延遲,這段時間,工廠承擔著房租,廠房,員工工資,保險等各種費用,現金流充裕的能挺過去,現金流不足的只能選擇貸款,或選擇破產。

第三,整體來看,目前中國製造處於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中低端,疫情期間,電子行業的核心產品(芯片等)依賴進口的問題凸顯。服裝加工、汽車零件製造、手機制造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受到的影響更加明顯。

經過幾十年積累形成的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不會被疫情所改變。但疫情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企業的全球化佈局:企業應謀求在全球多區域尋找原材料供應商或者進行生產經營,來增強供應鏈應對突發事件的彈性和韌性。

第四,隨著東南亞地區、尤其越南,近年來頗受外商投資的青睞。全球很多製造業投資轉戰東南亞,減少了國內投資,但是無論從生產成本、生產質量、交貨期限等指標來看看,中國製造業仍保持著極大的優勢。整體上,能在目前替代中國製造的生產供應能力的屈指可數。

因近幾年中美貿易摩擦以及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很多跨國企業已在推進供應基地遷移。此次疫情的爆發或加速低端製造業的轉移,使得低端企業的供應鏈壓力凸顯,服裝製造業最為明顯。

電子產品的短板一直存在,尤其是疫情下比較凸顯,儘快在核心技術上實現國產替代進口,提升技術研發,降低對進口的依賴,才是最終的發展之路。

第五,全球性企業應具有全球發展眼光,尋求更多的供應鏈和經營基地,在夯實國內主營業務的同時,佈局國外優質供應鏈,增強抗風險能力。

總之,製造業應該夯實根基,提升自身科技能力的同時,走出去,增強抗風險能力。

我是全浩說服裝,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果幫助到你請記得點擊關注,謝謝。


全浩說服裝


本次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現在很多人擔心,疫情會直接或間接的對中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同時,也會給各行各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不過,專家們認為,這次肺炎疫情如果控制得快,不再對外擴散,最多會影響到國內一個季度的GDP增長,本輪肺炎疫情會像2003年的SRAS病情一樣,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十分有限。

而我們認為,本輪疫情雖然對國內經濟影響只是一二個季度的事情,但對很多行業的影響將是長期性的,這恐怕是很難改變的:第一,消費和服務業不可避免的受到衝擊。肺炎疫情來了,很多人不能出去打工,只能呆在家裡了,這樣收入就會減少,消費能力就會減弱。更關鍵的是,肺炎疫情是避免大家到人多的地方,而服務業又恰恰需要人們過來消費,所以,國內的服務業會受到較大的影響。

第二,交通運輸活動驟減了。當發生疫情之後,人口是要儘量減少流動次數的,以防止人與人的接觸感染,所以交通運輸方面人員流動就會減少。第三,部分工業和製造業也將陷入低迷期,因為疫情要求工廠長期停工放假,就算後面再恢復生產流水線,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會出現滯銷的問題。估計短期內PMI和PPI指數的負面程度將進一步惡化。

面對短期內疫情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是比較直接的,很多人建議,央行最好節後馬上降息、降準,以釋放更多的流動性,減輕國內經濟下行的壓力。但是,我們認為,降準或降息對減輕中國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十分有限,而且容易引發通貨膨脹,以及匯率貶值。所以,應該通過減稅降費的方式,減輕實體企業的負擔和壓力。並且提高股市、債市、股權交易市場等直接融資的渠道。更關鍵的是,加快所有制改革,將民間投資引入到壟斷行業中來。

對於本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我們想表達三點看法:首先,疫情越早得到控制,對中國經濟越有利。針對此疫情,政府較早地採取了應對措施,有效防止了疫情的廣泛擴散,至少目前還沒有出現醫護人員大面積感染的局面。如果疫情能在短期內撲滅,則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影響是短暫的。不過,在悲觀的預期下消費、住宿餐飲、航空等領域產生打擊。

再者,對於肺炎疫情,我們又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以SARS為例,SARS的首位患者於2002年11月中旬發現,疫情在2003年3月至5月加速擴散,從病毒爆發後的大概90天達到高峰,到6月則基本得以遏制,持續時間超過六個月。而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第一個病例於12月8日發現,50天左右開始集中爆發(1月20日左右),預計90天左右達到高峰、4個月左右接近尾聲(四月上旬)、5月上旬疫情結束。

最後,本輪疫情對經濟的危害肯定要比SRAS大得多。當年中國經濟剛剛進入WTO,尚處於經濟騰飛的井噴期,再疊加大量國內外投資大幅度上升,以及人口紅利的擴張,所以,經濟很快拐頭向上,疫情並沒對中國經濟產生多大影響。但是,現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疫情衝擊帶來的邊際影響可能更大,緩釋時間可能也更長。

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會有多大的影響?這要看本輪疫情的危害程度,以及持續時間。如果樂觀估計,疫情很快得到控制,那中國經濟短期內會受到影響,更多的是對部分行業的衝擊較大。而如果此次疫情持續到5月份結束,那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則會是更為明顯的,也會有更多的行業受到衝擊。所以,我們希望此輪疫情早點過去,一些服務性和工業企業可以較少受到拖累。逐步恢復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英倫外套


回答一下

中國疫情剛完,海外疫情又盛。對於中國這個外貿和對外加工大國,千千萬萬製造業受到巨大影響,怎麼辦?

1、首先要認識到疫情是階段性的,基本上半年就會過去。整體經濟和消費基礎並沒有重創。國外政府還在大把撒錢,以保證民眾基本生活;

2、對於疫情治療相關產業,現在一定是加班加點,但一定要把握好擴張的慾望,因為階段疫情一過,需求就會下來;

3、對於訂單受影響企業,如果能低成本轉行疫情行業,那麼可以考慮轉過去。如果不能,那麼,一定是保持好現金,控制生產節奏和庫存,低姿態過冬。現金流有問題,可以考慮同員工商議同意階段性降薪(可以今後補發),儘量不裁員。還可出售一部分股份以獲得現金,熬過這一階段;

4、如果手持大量現金的企業,現在實際是超低,擴張的好機會。這時候購併,一定會有好的價格;

5、疫情總的來說,不會引起消費的巨大變革。因此不用擔心行業的變遷。但少數行業可能會被改變。身處其中,要更加敏感,經常檢視,及時轉變。

總之,就是認清現實,該低頭低頭,咬牙堅持過去。


守中堂主人


多增加內需,加強軍事發展,增加海,空軍裝備建設,多造飛機,軍艦。


yb28


中國製造現在最大的優勢,已經不是成本低,而是在國際供應鏈上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就是說你製造任何的東西都有幾種或者全部的配件要由中國工廠提供幾道或者全部的工序,都要在中國完成。正因為如此,過去一段時間的停工已經在國際經濟領域產生了兩個後果:

第一個 是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和需求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像石油的價格下降了16%,需求下降了20%。另一方面,因為來自中國的零配件中斷,導致一些國際品牌的海外工廠已經停工,這兩個現象一方面彰顯了中國製造在國際經濟中獨一無二的地位,這個地位你平時可能還感受不到,特殊時刻一下子就一覽無餘。

第二個 也有個擔心,如果這個狀況持續下去,國際品牌可能會尋找替代的生產基地,導致中國在國際供應鏈上的地位出現鬆動,如果出現這個情況的損失,可能是沒有辦法彌補的。

另外製造業還是中國外匯的重要來源,我們的很多的金融機構、互聯網公司、房地產公司都很會賺錢,但是他們賺的主要是中國人的錢。製造業的錢雖然賺得很難,但是它主要賺的是外國人的錢。從這兩個角度,我覺得我們需要從戰略的角度去看待中國製造的地位和它的復工的問題。可以說守護中國製造在國際供應鏈上的地位,就是守護中國經濟,守護中國經濟的國際影響力。


財經要聞每日分享


重新定位,以國內市場為主。降低經營成本,讓企業好好活下去。儘量不要裁員,大家同心協力,等待疫情的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