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方:借力“第一書記”助推社區發展提質

人民網-貴州頻道

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城市基層社會治理,提高城市網格化管理水平,貴州省大方縣探索向城市社區選派“第一書記”的有效路徑,激發城市基層黨建和社區治理的內生動力,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社區治理體系。

頂層破題開“良方”。一是高位推動抓落實。堅持以“大黨建”為統領,縣委主要領導深入城市社區調研,對社區突出黨建引領社區治理,通過“黨建 ”提升當前疫情防控和長期城市治理作出指導,要求高效統籌、精準投放各種力量資源,聚焦城市社區薄弱環節,補齊治理短板。印發《關於在城市街道中心城區選派社區“第一書記”加強新時代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通知》文件,對選派社區“第一書記”進行指導和規範,確保政策保障到位。二是建強體系強基礎。健全城市基層治理聯動機制,落實轄區55家縣直單位包保責任,實現治理系統推進、區域協同、共同發力。創新網格化管理,以樓棟、集中小區、居民小區為管理單元,將32個城市社區劃分為196個單元網格,選優配強196名熟悉社區工作、溝通能力強、服務熱情高、群眾基礎好的網格員隊伍。同時,制定《網格信息管理清單》,對網格員實行清單式管理,做到精細化定格、專業化定人、清單化定責,形成城市社區管理“一張網”。三是“三級聯動”增動能。構建縣、街道、社區“三級聯動”體系,打造區域統籌、條塊結合、上下銜接的“一對一”互幫黨建品牌,以社區黨組織為“軸心”,整合駐區單位、在職黨員、非公企業、群團組織等服務資源,實現黨組織共駐共建同向發力,互通共榮;轄區各黨組織拓寬工作領域,變原來的“單一”服務黨員到“綜合”服務居民,做到服務同步協動、同頻共振,形成全民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建強隊伍選“尖兵”。一是精準選人。按照“政治素質過硬、綜合能力突出、業務水平較強、熟悉黨建工作”的標準,結合日常考核、部門推薦、會議研究等方式,精準選派32名社區“第一書記”,其中,縣直機關選派14名,街道選派18名,打造了一支講政治、會發展、善治理、口碑好的城市社區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嚴把准入關、調整關、管理關,社區“第一書記”對社區各級組織負領導責任、對各項工作負第一責任,派駐時間原則為1年,每月在社區工作時間不少於22天,駐社區期間工作與原單位脫鉤。二是集中培訓。採取“集中訓 線上學 線下帶”方式,由縣委主持開展集中學習3批次42人。搭建教育“微體系”,運用“學習強國”、“大方黨建”及街道微信公眾平臺,建立縣、街道、社區三級微信、QQ在線學習交流群,及時推送信息2200餘條,提高學習教育的針對性。落實街道黨工委主要負責人按照“一對一”、“一對多”形式對社區“第一書記”進行全覆蓋重點幫帶,全面提升社區“第一書記”的綜合能力。三是強化參與。推行社區“一核多元化”(即1箇中心社區、N個特色社區)模式,整合資源力量打造功能齊全、服務到位、輻射周邊的“中心社區”。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議事決策機制,推動形成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群團組織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的新型社區綜合治理格局。做好文化品牌,針對轄區居民的文化需求,聯合縣文化、體育等部門,幫助社區組建歌舞團24個、演奏隊12支、老年協會2個、書畫隊21支。

聚焦目標定“職責”。一是提升組織力。明確選派的社區“第一書記”堅持管大事,解難事,發揮好引導、示範、聯絡和橋樑作用,重點以建強組織為目標,指導社區黨組織抓好自身建設,與駐社區單位黨組織建立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結對開展黨員教育和黨組織活動,堅持教育陣地、培訓措施、學習資料互用,推動黨組織共駐共建、互聯互動,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任務落實。目前,圍繞疫情防控等工作召開黨建工作聯席會16場次,聯合上黨課14場次。二是提升凝聚力。以“兩帶三治”鄉村治理改革試驗為抓手,推進駐區單位、社會組織和社區居民共駐共建共享共治,建立社會治理聯抓機制,利用新時代市民講習所、文明實踐中心、警民議事會等,合力解決社區在社會治理中發現的難點問題。結合“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模式,打造新型智慧“代辦”和“服務”平臺32個,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今年以來,在職黨員到社區“雙報道”1200餘人次,辦理民生實事322件,化解矛盾糾紛53件。三是提升戰鬥力。堅持問題導向,以提高社區綜合治理水平為核心,圍繞服務中心,積極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全面推行“菜單式”服務和社區協商“常態化”,構建“全域治理一張網”,推動社區治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在職黨員接受社區和職能部門雙重管理,至少結對幫扶1戶社區特殊困難群眾,每月到社區開展一次義工;建立駐區單位和社區“周碰頭、月例會”會議機制,對社區面臨的各類問題進行聯席會議專題“協商會診”,提高社區治理能力。

健全機制善“管理”。一是建全保障機制。派出單位與派駐社區開展結對共建工作,單位主要領導每季度不少於1次到社區開展調研指導,及時幫助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派出單位為“第一書記”購買不低於100萬元的人身意外保險,並落實不低於1萬元的駐社區工作經費,其他待遇與原單位幹部職工同等享受。同時,多層次、多角度總結宣傳社區“第一書記”的經驗做法和成效,發揮先進典型在推動工作中的先鋒模範和示範引領作用。二是嚴格考核管理。聚焦社區發展目標任務,立足考準考實,建立量化考核、動態跟蹤的“小考”和按季述評、年終考核的“大考”相結合機制,通過曬績自評、群眾測評、組織考評的考核方式,對社區“第一書記”抓基層黨建、脫貧攻堅、社區治理等工作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排名,嚴格落實相關獎懲,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在基層落準落細落實。三注重結果運用。社區“第一書記”的日常管理由街道黨工委負責,採取定期不定期開展分析研判,及時掌握社區“第一書記”工作實績表現情況。駐社區期滿,由縣委組織部、街道黨工委和派駐單位聯合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評先選優、提拔使用、評聘職稱、晉升職級”的重要依據,對“成績突出、群眾公認、作用發揮明顯”的社區“第一書記”,作為優先提拔重用的重要參考。(項濤 石大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