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耕耘遇風口,獵豹移動迎來收穫期

近日,又進入了年報集中發佈季節。隨著宏觀經濟環境的改變,可以繼續實現業務高速增長的公司越來越少。此時,積極轉型,開源節流成為了很多財報的重要信息。

獵豹移動在3月24日發佈的2019年Q4及全年財報,就是如此。實事求是講,這並非是一部營收亮眼的優秀財報,然而,它卻可以作為獵豹3年轉型的一個階段性評估標的。

在海外取得優秀成績並依此在美國上市的獵豹,其轉型早在3年前就已經未雨綢繆地開始,主要方向是兩個:AI與國內市場業務。

獵豹移動成立於2010年。10年間,明星科技公司你方唱罷我登場,在這些明星公司之中,有能力成功實現賽道切換、不斷出品明星產品的是少數,而獵豹就是其中一家。

獵豹這次能否再次轉型成功?這份財報中可能蘊藏著答案。

風口之上, AI業務迎來拐點

先來看看獵豹財報之中的兩個關鍵增長數字。

作為獵豹移動最大的營收來源,移動娛樂業務在2019年營收18.72億元,較上年度增長5.2%(其中手機遊戲業務同比增長26.8%);AI等業務收入達1.43億元,同比增長72%。

3年耕耘遇風口,獵豹移動迎來收穫期

這兩個數字,是為轉型期的獵豹做階段性評估之時,最有參考價值的兩個數字——一個是傳統支柱業務,仍然實現了增長並源源不斷為公司貢獻著現金流;另一個是獵豹戰略轉型目標的業務,可以連續取得高增長。

其實,獵豹的財報中出現的增長數字不止上面兩個。比如,作為虧損主要來源的工具類和相關業務,其在2019年Q4的經營利潤,也從2400萬增長到2900萬人民幣。

財報發佈之時,正值獵豹發佈AI產品兩週年。2018年3月21日的水立方發佈會,傅盛先是在演講中提到了過去2年裡,獵豹遇到的挫折和切入機器人賽道的艱難過程,之後一頭跳進游泳池,用一種克服旱鴨子心理障礙的姿態,宣佈獵豹的機器人產品正式發佈。那一天,獵豹一口氣發佈了包括豹小秘在內的五款AI產品。

兩年過後,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工具應用業務仍然沒有走出週期低谷期,但獵豹的AI業務,2019年Q1同比增長299.2%,Q2同比增長236.2%,Q3同比增長88%,2019全年同比增長72%,這已經足以說明獵豹正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

2019年,是獵豹AI業務產品佈局趨於完善的一年。在這一年裡,除了翻譯棒等產品熱銷之外,獵豹移動提出了由移動互聯網轉型至以AI驅動的產業互聯網。在2019年第三季度,其經營戰略迎來了實質性的進展,獵豹移動制定了賣場智能化、家庭智能化以及公共服務智能化三大場景的商業路徑,獵戶星空已陸續啟動各地智慧醫院、智慧學校、智慧城市等項目招標,以AI機器人及行業智能解決方案改造傳統產業。

3年耕耘遇風口,獵豹移動迎來收穫期

而在各行各業受到疫情打擊的2020年,獵豹的AI業務卻迎來了風口,具體來說,有三個重大利好。

第一,“無接觸經濟”機遇出現。

在疫情發生之後,獵豹移動以機器人不怕勞動強度、專業知識越來越多、不怕感染的獨特優勢,迅速推出機器人醫療系統疫情防控方案,並組織數十人團隊在春節期間加班加點,針對一線醫院和醫療機構需求,攜手獵戶星空推出多款疫情防控機器人,提供發熱預診、隔離問診、人臉識別、遠程巡房、醫院導航、數據收集、醫療物資遞送、化驗單藥品遞送等醫療服務。

獵豹移動及獵戶星空不僅把多款產品第一時間交付給武漢火神山、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北京海淀醫院等,得到一線醫護人員積極反饋,還被眾多主流媒體報道,被相關政府部門點贊。

3年耕耘遇風口,獵豹移動迎來收穫期

(獵豹移動旗下獵戶星空紅外測溫機器人)

新華社主辦的《半月談》在2020年第5期關注到了“無接觸經濟”:“無接觸”業態紛紛興起,智能科技結合更人性化的流程,藉助疫情這樣一個特殊場景,無接觸技術正刷新了服務、技術和場景的應用,煥發新一波活力。

第二,是“新基建”大潮下,機器人價值凸顯。

不僅是“無接觸經濟”,在疫情期間,“新基建”成為了中國經濟復甦的一個關鍵詞。

正如新華社文章中所說,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關係著投資,由此孵化的諸多創新與應用,更為新消費、新制造、新服務打開廣闊空間。新型基礎設施不只是網絡基礎,更包含數字基礎、運算基礎。”

3年耕耘遇風口,獵豹移動迎來收穫期

作為融合“AI+硬件+軟件+服務”於一體的機器人,顯然在新基建大潮下起到了多重作用。這對於獵豹和旗下的獵戶星空來說,是一個更大的機遇。

第三,是冬奧會。

對於第一次舉辦冬奧會,中國政府非常重視。疫情期間,正是冬奧會張家口場館建設工地,打響了全國復產復工的第一槍。

在最近公佈的“2019年北京冬奧服務型機器人創新產品測評大賽首輪名單”中,一共入選11款產品,獵豹移動旗下的獵戶星空智能服務機器人獨佔4席,分別針對公寓入住、導覽翻譯、點菜送菜、移動售貨四大應用場景。其中公寓入住和導覽翻譯場景,都是唯一入選的智能機器人。這樣高標準、嚴要求的測評比選中,一家公司入選四款,在所有26家企業中也是唯一的。

此外,眾多機器人的落地,尤其是商場場景,讓獵豹移動構建了一個“AiM商場機器人大屏網絡”,共計超過5500臺智能服務機器人,部署在全國33個城市,743家商場,通過機器人獨有語音招攬、營銷互動、多點位大屏展示的方式,為零售商家提供上億廣告資源,幫助企業提升品牌認知與效率。

對於已經把業務朝著AI和國內市場方向轉型3年的獵豹來說,很可能是迎上風口的拐點之年。

戰略定力,多引擎戰略助高速增長

再看完獵豹2019財報中的增長信息之後,我們可以再看一下其中的兩個虧損信息。

工具類應用和相關業務收入人民幣15.73億元,同比下降49.6%,其中,第四季度同比下降61.9%。2019年,獵豹移動總收入為人民幣35.887億元,較上年度減少28%。

實際上,獵豹出現的虧損,主要來自於近幾年一直走下坡路的工具類應用和相關業務,而這又是投資者與獵豹管理層早有預期的。

3年耕耘遇風口,獵豹移動迎來收穫期

2014年獵豹在紐交所上市之時,走的概念就是移動互聯網工具出海,同時,獵豹搭上了Facebook全球化廣告崛起的風口。

其實,中國的軟件出海,特別是遊戲出海早已經不是新聞。但渠道是外國的,用戶也是外國的,這意味著營收的波動性較大。依靠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強大的運營團隊,獵豹算是第一個靠這個概念登陸紐交所的公司,示範了工具軟件怎麼在海外做大收入,這是獵豹對中國互聯網產業的一個貢獻。

但強大的個體仍然擺脫不了大趨勢的左右,Facebook的平臺規則變化和遊戲與軟件的週期性變化,讓獵豹在2016年初結束了高增長,如今谷歌的後續影響也接踵而來。

其實,海外巨頭平臺政策搖擺只是原因之一。近幾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全球的流量紅利已經越來越少。賽道變窄,誰都要思考轉型之道。

2018年初回歸A股成為當年最大黑馬,至今仍是明星股票的萬興科技,也是一家工具類移動軟件公司。在海外賺的盤滿缽滿的萬興科技之所以調轉航向主攻國內市場,也正是因為海外的流量紅利已經見頂。所以,2016年就開始積極轉型的獵豹,實際上是走在了出海軟件企業的前面。

其實,在轉型的過程中,最能看出一家公司的本質。

2016年以來,在預料到主營業務出現下降的獵豹,並沒有孤注一擲投入到遊戲等業務,或者轉回國內作來錢快的現金貸等業務,而這恐怕是一般企業最容易作出的兩個選擇。

疾風知勁草,也是這個時候,獵豹創始人傅盛的獨特氣質就體現出來了。他認為,獵豹是一家高科技公司,公司的資源和業務一定要圍繞“科技產品”這個關鍵詞。傅盛給獵豹指定的第二階段戰略是:發力內容與AI,將獵豹徹底改造為多引擎驅動業務模式。

並不是每個創業者都有顛覆自己的勇氣,能夠堅持投入下去的就更少了,但獵豹沒有戰略退縮。從2016年決心進入AI機器人賽道,到2018年初的產品發佈,獵豹可以說埋頭耕耘了整整兩年。而再到2020年迎來風口,已經過去了四年。

在新財報發佈會之後的電話會議上,傅盛說到:

“2019年第四季度的總收入,符合管理層預期。”

這句話其實意義深遠。

結語

在新財報中,我們可以看到,雖然獵豹的工具類應用和相關業務仍在虧損,但在營收上比其貢獻更大的移動娛樂業務卻仍在增長,AI及相關業務更是實現連續高速增長。

2020年, AI及相關業務很有可能會迎來爆發,獵豹的提早佈局仍然會為其新業務提供強力支撐。

3年耕耘遇風口,獵豹移動迎來收穫期

(獵豹遊戲開始搶灘國內市場)

2019年中,獵豹開始在國內的工具產品中推出一些增值服務,獵豹的付費用戶數也因此大幅提升。比如,2020年3月,PC產品——金山毒霸的付費用戶數較2019年12月上升了約60%。

此外,包括《鋼琴塊2》、《滾動的天空》、《跳舞的線》以及《磚塊消消消》在內,於海外取得輝煌戰績的多款旗艦超級休閒遊戲,在今年初都已經取得了國內的遊戲版號。

而這也為獵豹移動在2020年開啟了一些想象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