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特大城市:珠江三角洲的驚人增長

1970年代後期,香港領土以北的肥沃河三角洲主要是農田。深圳是一個人口不過三萬的小城鎮,只有一輛出租車在運轉,而中國仍然是一個共產主義的農村國家。

正如以上《Time Out Hong Kong》中的圖表所示,沉睡的珠江三角洲正處於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的風口浪尖上,這將使城市擴張併合併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連續城市地區。

細流變成洪水

1979年,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國政府創建了四個經濟特區,以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和鼓勵私營企業。

將深圳和珠海指定為經濟特區是一項戰略舉措,是對香港企業的“溢出”,對珠江三角洲的影響是深遠而直接的。

許多因素也促進了該地區的快速崛起:靠近香港金融業,世界一流的海港,龐大而廉價的勞動力庫,廉價而豐富的土地,以及對快速發展的公司幾乎沒有監管障礙。

在鄧小平的市場改革之後的二十年中,該地區的GDP增長了10倍以上,並且在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項目的支持下,城市化進程正式開始。

為了使這一人口聚類的規模更為清晰,以下是2020年珠江三角洲內城市人口與北美和歐洲現代都市區的比較:

2020年特大城市:珠江三角洲的驚人增長

珠江三角洲的爆炸性增長顛覆了區域力量平衡。

在20世紀末,香港是該地區無可爭議的經濟重鎮。實際上,就在英國從英國移交給中國之前,該市的經濟產出相當於中國整個GDP的四分之一。


2020年特大城市:珠江三角洲的驚人增長

區域動態的這種變化在香港引起了恐慌,在香港,超過90%的千禧一代人口被識別為“香港人”,而不是“中國人”。儘管政府本著精神上同意在2047年之前維持該城市的自治權,但最近的行動表明,迫切希望將整個地區整合為一個無縫的特大城市。

界限的模糊性似乎正在很好地進行,因為現在有超過半百萬的城市居民居住在中國大陸,而十年前大約有15萬人。

中國大陸推動一體化地區的一個物理體現是香港-珠海-澳門大橋。這個巨大的基礎設施項目是一個31英里(50公里)的連接,其中包括橋樑,隧道和三個人造島。

在中國,每個項目都比下一個項目更具野心,這恰好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區域將由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通道相連接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