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短暫,忌將就:拒絕做“老好人”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一起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人生短暫,忌將就:拒絕做“老好人”

1

因為沒做“老好人”,表妹跟一個同事鬧掰了。

表妹屬於職場小白,進入公司時間不久,卻很快與同事打成一片,大家都表示很喜歡這個“可愛”的小姑娘。

用她的話說,這可是她用自己不知疲倦的大長腿與無私的錢包打下的“江山”。

看得出來,她既開心又自豪自己的“付出”得到了熱情的“回報”。

但前一段時間,看她發的朋友圈,發現這個沒心沒肺的傢伙突然轉換風格,不再“美顏自拍、逛吃逛”,竟開始無端“憂鬱”起來。

人生短暫,忌將就:拒絕做“老好人”

我以為她是談戀愛了,打電話過去八卦。

沒成想,還沒說幾句,電話那頭的她竟然委屈地哭了起來。一仔細瞭解,才知道,她跟同事鬧彆扭了。

小姑娘說,她平常對同事提出的要求基本都是“百依百順”,就那一次,因為“大姨媽”造訪身體難受,她拒絕了同事的“求助”。

沒成想,就這麼一件小事,這個同事第二天就將事情以另外一種版本傳到了其他人的耳朵裡。

那幾天,表妹總覺得同事們在背後議論自己,心裡難受又窩火。

到了部門開總結會議的時候,沒想到她那個同事竟大言不慚地將表妹乾的工作都總結到她的年終彙報裡了。

這一刻,表妹終於沒忍住,爆發了。

“姐,我犧牲自己的時間又是跑腿又是花錢,有時因為幫他們忙耽誤自己工作,我還得自己加班。

為什麼我就一次拒絕她,就要背後說我壞話?再說了,我是在幫他們忙,他們不感激我,反而還要求我,憑什麼?”

“憑什麼?就憑你一直對他們的“百依百順”!”

生活中,把別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始終把友善待人作為唯一的行為準則,並因此受盡委屈,這樣的“老好人”“聖女貞德”比比皆是。

人生短暫,忌將就:拒絕做“老好人”

2

英國心理學作家雅基.馬森,也是位心理諮詢師,“聖女型人格”的特質曾讓她深受折磨。

為了不麻煩家人醫生,不“小題大做”,她曾在手臂骨折的情況下,為履行回家時要由自己開車的承諾,而忍受疼痛駕車回家。

甚至還自駕200公里去看望一位朋友,並在胳膊青腫疼痛的情況下為了顯示“公平”還與朋友在划船遊湖過程中輪換著划槳。

直到醫生開出診斷證明,打上石膏,她才覺得自己真正得到了不使用這條胳膊的許可,終於可以歇一歇了。

“離火刑柱遠一點兒,聖女貞德。”

繼女發送給雅基.馬森的短信讓她突然間意識到,如果因為害怕別人失望總是滿足別人委屈自己,一如既往地把別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接下來比胳膊受傷更慘痛百倍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

人生短暫,忌將就:拒絕做“老好人”

為打破這種恐懼獲得真正的自由,她接受並在其他心理諮詢師幫助下開始心理治療。

在她自己與來訪者的心理治療過程中,她發覺:大多數人都有一個傾向,那就是希望自己被人看作“可愛的人”。

這些“可愛的人”覺得,說出自己的需求就意味著自己會受到排斥,並失去已得到的愛。

他們安慰討好別人,希望收到表揚;他們總是為別人考慮,犧牲很多,照顧了所有人卻委屈了自己,從而疲憊不堪。

他們不斷壓抑自己,不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包括憤怒和憤恨,而只在內心深處默默承受煎熬。

別人不會注意到這一點,因為這些“可愛的人”總是表現出一副和藹可親、笑臉迎人的樣子。

當某一天,“可愛的人”的脾氣一下子爆發時,每個人都會嚇一跳。

雅基.馬森文中“可愛的人”不正是生活中可能就是你、我、她的“老好人”嗎?

“老好人”怎麼會發火?

“老好人”為什麼不能發火?

人生短暫,忌將就:拒絕做“老好人”

3

“姐,那我該怎麼辦?難道我以後就不能在他們跟前表達自己的想法嗎?”

“你要明白,過度強求自己幫助別人,難免會在某個時刻辜負他們。

你用“老好人”的習慣慣著別人,你一味的委屈自己滿足別人。

突然有一天,你拒絕了他們,他們一定會不適應不高興,甚至會產生一種病態的‘被冒犯感’。

建議你從現在開始,學著說不,拒絕做‘老好人’。”

電視劇《我們都要好好的》中,劉濤飾演的女主角“尋找”在迴歸職場後,一開始便淪為辦公室裡的“大嬸小妹”。

整日忙於為大家買飲料、複印資料等各種事情上,甚至會花費四五個小時為同事跑腿送文件。

“你的直接服務對象是主編,是為了每一次WIN。

你的崗位,是作為整個流程的跟蹤者,而不是整天幫他們洗杯子。

身為大嬸,你應該比外面同事多吃了十年飯吧,找準自己的位置,把你的職場變成主場。”

直到金晨飾演的女上司對她說了這樣一番看似苛刻的話,“尋找”才醒悟過來,每個人的時間都是珍貴而有限的,更何況對於自己這樣一個年齡大、起步晚的職場小白。

只有放棄做職場中的“老好人”,將有限的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中,才能真正將職場變成主場,實現自我價值。

表妹後來選擇辭掉那份工作,與過去“老好人”的自己告別。

進入新的公司後,她不再因為自己是新人而毫無原則的去幫助他人。

對於他人的請求,她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理性選擇接不接受,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了工作學習中,用能力得到了同事領導的認可。

人生短暫,忌將就:拒絕做“老好人”

4

嘿,此刻的你,是否疲於為同事解決這樣那樣的小問題而無法完成工作?

是否在為“幫了朋友忙卻還被人埋怨沒有做好”而難過?是否在滿足別人委屈自己後卻覺得並沒有那麼舒服?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理論:“關係就是一切。”生而為人,我們無法離開關係而獨立存在。

但任何一種關係能長久健康的持續下去,必然要求雙方是公平對等的。一味的付出奉獻,只會形成一段畸形的關係。

那些疲憊、難過以及不舒服,無不在提醒你:你已經置身於某種不和諧的人際關係當中。

樹立原則與底線,正視自身的需求,不為了成為別人眼裡“可愛的人”而無限制地滿足他人,壓抑自己,適時說不,反而是人際關係裡的“王者”。

想要擺脫疲憊、難過、不舒服的感覺?試試拒絕做“老好人”,並告訴自己:我的時間、精力是寶貴資源,我有權利自行選擇使用它的方式、時間及對象。

人生短暫,忌將就:拒絕做“老好人”

人生短暫,忌將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