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為何晚年會如此孤獨?史料記載被宦官欺負?

我是龍二嚇


唐肅宗李亨收服長安後,在成都當了七,八年太上皇的唐玄宗李隆基被迎回了長安。

興慶宮,是李隆基做藩王時的府邸,地處皇城外,最南面的長慶樓緊臨熙熙攘攘的街市。

每當,李隆基出現在長慶樓上時,在此經過的百姓,都會停下來,口中山呼萬歲。這時的李隆基就會在長慶樓下,當街擺設宴席招待這些百姓。


如有朝庭官員打此路過,並向他致意,李隆基會請他們上樓設宴招待,還讓玉真公主等人作陪。

這段時間,七十六歲的李隆基的太上皇生涯還是很讓他滿意的。和他相伴的有內侍監高力士,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女兒玉真公主,內侍王承恩,這些人,都是陪伴李隆基多年的老人了。

如果,李隆基的生活能夠長此下去,他也許會安靜,快樂地走完他的太上皇生涯,雖然,他沒有了楊貴妃,失去了生殺予奪的大權。畢竟,他己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了。這一切,都在上元元年七月嗄然而止了。

然而,這一時期的外部環境並不平靜。安祿山死了,史思明又僭越稱帝,數萬唐軍在鄴城大敗,叛軍大舉南下,東都洛陽得而復失。


唐肅宗李亨的皇位,得來的並不是明正言順,這一點,永遠是一塊揮之不去的陰影。永王李璘的謀反就是一個明證。假如,有一天李隆基真的振臂一呼,李亨不用想就能明白結局是什麼。

所以,當李輔國說:太上皇久居興慶宮,日夜聚眾密謀,恐對陛下不利。不如讓太上皇移居太極宮,一方面有利陛下盡孝,另一方面,也能杜絕小人的蠱惑。李亨默許了。

太監李輔國是擁立唐肅宗的功臣之一,肅宗為了報答他,給了他元帥府行軍司馬一職。肅宗發佈的各種詔命,各地遞給朝庭的奏章,全部經過李輔國的中站。可以說,李輔國基本就是大唐帝國的主宰了。

上元元年七月十九日,李輔國矯詔:讓太上皇到太極宮遊玩。至此,李隆基到死都沒有走出這個地方。

七月二十六日,李輔國又以唐肅宗的名義下詔:把高力士流放到巫州,王承恩流放到播州,勒令陳玄禮致仕,玉真公主回玉真觀。

失去了親密陪伴的李隆基,面對的只剩下冷清的皇宮,李隆基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要修煉辟穀。其實就是絕食。

寶應元年四月初五,李隆基逝去,終年七十八歲,四月十八日,唐肅宗李亨逝去,終年五十二歲。

高力士也死於這一年。代宗即位,大赦天下,北還途中,力士聽聞李隆基去逝,七十八歲的高力士吐血數升,絕食而死。

李輔國也死於這一年,只不過,他是被代宗遣人殺死的。


一葉小舟168521774


唐玄宗晚年的孤獨與宦官李輔國脫不了干係


可以說他確實被宦官“欺負”了。

安史之亂,唐玄宗李隆基在長安陷落前,倉惶出逃。到馬嵬坡,隨行的將士發生譁變,殺楊國忠,又迫李隆基縊死楊貴妃。唐玄宗李隆基最後逃到成都。


太子李亨逃到朔方,李輔國勸說太子李亨稱帝,在靈武即帝位,即唐肅宗,尊玄宗為太上皇。肅宗命郭子儀與李光弼等將領討伐安史叛軍,先後於至德二載(757年)六月和十月收復長安、洛陽兩京。安祿山被殺後,李隆基由成都返回長安,以太上皇的身份居興慶宮(南內)。


唐肅宗即位後,拜李輔國為元帥府行軍司馬,開始掌握兵權,加開府儀同三司、知內侍省事,封郕國公,權傾朝野人稱“五郎”。

李輔國為了立功以固其恩寵,向肅宗進讒言說:“上皇居興慶宮,日與外人交通,陳玄禮高力士謀不利於陛下。今六軍將士盡靈武勳臣,皆反仄不安,臣曉喻不能解,不敢不以聞。”


同年七月,李輔國乘肅宗患病之機,矯詔強行把玄宗遷居西內。在途經夾城時,李輔國又率射生將五百騎,劍拔弩張,氣勢洶洶地攔住去路。玄宗膽戰心驚,幾乎墜下馬來,幸虧高力士挺身而出,玄宗才安全地遷居甘露殿。事後,肅宗沒責怪李輔國,反倒安慰他幾句。不幾天,玄宗的幾個親信也遭到清洗:高力士以“潛通逆黨”的罪名,被流放於巫州;陳玄禮被勒令致仕;玉真公主也出居玉真觀。剩下玄宗隻身一人,煢煢獨處,形影相弔,甚是悽慘。


李輔國不僅冷待晚年的唐玄宗,還謀害建寧王李倓,誅殺張皇后和越王李系,擁戴唐代宗李豫即位,跋扈囂張,擅權作福。


百川流


唐玄宗李隆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之孫,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稱李三郎,母竇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寶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亂退位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朝創造開元盛的皇帝。

玄宗晚年退位後孤獨是有原因的,個人認為無非有幾點。

第一,丟失皇位,安史之亂爆發後,玄宗逃亡蜀地。太子李亨在靈武繼位,雖尊玄宗為太上皇,但其實已經沒有皇帝的權威,叛亂平定後,更被軟禁在宮中,早已經沒有了皇帝的風光和威權。

第二,楊玉環被吊死馬嵬坡,玄宗就心灰意冷了。晚年的玄宗雖然有太上皇之名,其實已經被軟禁,老來無伴,內心的淒涼可想而知。而且被親生的兒子時時防備著,也沒有親情,對一個老人來說,何其悲哀

第三,玄宗是開元盛世的創造者,曾經繁華興盛的大唐盛世在自己手裡誕生。但經過安史之亂的破壞,繁華早已不在,只剩下滿目瘡痍,心中的痛苦只有玄宗自己慢慢的消化了,與其說是孤獨,更多的是痛苦。

綜上所述,玄宗晚年失去了榮耀,失去了地位,失去了江山,也失去了親情和自以為的愛情。對於一個耄耋老人來說,何其悲哀,唯一隻剩下的只有痛苦和孤獨了。


華夏長河五千年


公元756年,唐天寶十五年,長安被安祿山叛軍攻陷,唐玄宗帶著楊貴妃一干人等,向西南逃去。一路上禁軍譁變,楊國忠兄妹被殺,玄宗驚魂未定。好不容易到了成都,總算安全了。平叛和收復失地的工作,就交由太子李亨來處理吧,甚至連高力士呈上來的奏章也懶得批閱了。安祿山負朕,現在連國都都丟了,朕還有什麼臉面去見九泉下的列祖列宗。所以當太子李亨在靈武登基為帝的消息傳來時,玄宗甚至都沒覺得有生氣的必要。朕老了,辛苦了一輩子,也該頤養天年了。

話又說回來,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大都是死在任上,真正有機會退休的皇帝可真沒幾個。玄宗在皇帝的位置一口氣上幹了四十幾年,從弱冠之年一直熬到成了一個古稀老人,此刻失去皇權,或許對他來說,也該知足了。況且,他這個兒子對他還算客氣,登基之後還及時派人通傳了消息。皇帝變成太上皇,雖然稱號上佔了便宜,但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實惠。原來屁股後頭跟著的那些溜鬚拍馬的奴才們早去捧新皇帝的場子了,誰還在意一個放下了權力的老頭子的死活。

沒過多久,傳來了長安光復的好消息。玄宗得以返回長安,被兒子安排在興慶宮居住。安祿山總算有良心,沒有將朕的皇宮燒燬。皇宮還是那個皇宮,可惜玉環已經不在了。沒有了群臣的朝見,也不用再費心朝政,玄宗無比落寞。還好有高力士和陳玄禮,不顧旁人眼光,時常來探望自己。唯一的娛樂就是和妹妹玉真公主以及以前的梨園弟子們一起演奏舊曲。玉真公主發現,自己的兄長在聽曲子的過程中總是暗自神傷,頻頻以衣袖拭淚。

自從回到長安以後,日日目睹著皇宮舊物,玄宗越發的思念楊貴妃,多次派人代為拜祭。後來想要將貴妃遷葬回到長安,卻遭到宦官李輔國的反對,只好作罷。這個李輔國很不簡單,竟然敢忤太上皇的旨意。玄宗想要去找兒子說理,卻總不能如意,李輔國是不會讓他再見到兒子的。他只有輕撫著楊貴妃留下香囊,對著楊貴妃的畫像,獨自欷歔。

這一日,久雨初晴,玄宗的心情好了許多,閒來無事,便在皇城內獨自踱步,不禁竟來到了勤政樓,這是之前自己處理政務的地方,原本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如今卻是大門緊鎖,空無一人。勤政樓下即是熱鬧的街市,玄宗往常在此辦公時,倦了總喜歡倚欄遠眺,看一看他治下的江山。大唐在他的次次遠眺中走向隆盛,也最終在他的怠政下趨於衰落。此刻,他再一次站在了勤政樓上,遠望這一片曾經在他掌控下的土地,不禁老淚縱橫。

快看,皇帝陛下!樓下街市上也不知道是誰先看到的他,忽然有人叫出聲來。緊接著,那些因安史之亂吃夠了苦口的升斗小民們,齊刷刷的跪倒一片,山呼萬歲,聲動長安城。玄宗既感動又驚駭萬分,這樣的場面已經很久沒見過了,原來自己在百姓中還有這麼大的威望。

百姓的這一跪,給了他莫大的安慰和勇氣,卻給他帶來了無窮的災禍。李輔國以此事上奏唐肅宗,說什麼太上皇虎威尚存,百姓只認太上皇,不認當今皇上……建議將太上皇遷居到較興慶宮更為偏僻的太極宮。太極宮又稱西內,已經很久沒有住過人了。唐肅宗害怕自己的父親有朝一日會復辟奪權,再加上近期自己身染重病,生怕會有什麼對自己不利的事情發生,便默許了李輔國。

搬家的那天,為了給玄宗點顏色看看,李輔國在去往西內的路上沿途安排了五百名執刀的侍衛,這些人劍拔弩張,只聽李輔國一人調遣。而護送玄宗的人,卻只配了二三十個老弱。玄宗騎馬走在路上,膽戰心驚,幾次差點跌下馬來。幸虧高力士挺身而出,高力士騎馬來到李輔國面前說:“太上皇是五十年的太平天子,李輔國你也是老臣了,不得無禮,你給我下馬。”這李輔國曾經在高力士手下當過差,一時間竟被老上司給鎮住了。李輔國趕緊下了馬,向玄宗叩拜行禮。高力士又代玄宗宣讀了旨意,將士們應該忠於職守。於是李輔國命令侍衛們把刀放回鞘內,紛紛向玄宗叩拜。高力士又說:“李輔國來牽馬。”李輔國趕緊穿上靴子,去幫玄宗牽馬,和侍衛們一齊將玄宗護送到了西內。

本以為,後面的日子會太平無事。玄宗遷到西內後,久不見高力士、陳玄禮等舊臣前來探望。一問才知,高力士已被李輔國以"潛通逆黨"的罪名,被流放於巫州;愛將陳玄禮被勒令致仕;而自己的親妹妹玉真公主也被出居玉真觀。

玄宗自此形影相弔,身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好不悽慘。他感覺到自己越發的蒼老了,終於在兩年後的一個夜晚,在孤獨中死去。十六天後,他的兒子唐肅宗,也隨他而去。父子倆撒手人寰,留下了一個戰亂不休、殘破不堪的大唐江山。


百科小歷史


唐玄宗的一生可謂一個詞“功過參半”,為何唐玄宗晚年會如此孤獨?再次總結一下,無非三個詞語而已。

唐玄宗

一、開元盛世

唐玄宗在位前期,英明能幹,重用賢臣,整頓吏治,鞏固了唐朝的統一,也使唐朝的發展更加迅速,百姓生活富足,安居樂業,從而開創了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唐朝盛景

二、李楊之愛

俗話說“成也蕭何敗蕭何”,正因為被“開元盛世”矇蔽了眼睛,導致了唐玄宗晚年的自大和驕狂,殊不知這盛世背後所隱藏的危機。朝廷安於現狀,沉浸在天朝上國的氛圍之中,表面風平浪靜的假象迷惑了唐玄宗的雙眼,朝政也是日漸腐敗,高高在上的姿態,驕奢淫逸充斥著達官貴族之間,一把年紀的唐玄宗還玩起了了所謂了愛情,終日載歌載舞是好不風流,整日沉迷於與楊玉環的愛戀之中。


三、安史之亂

正因為李隆基整日沉迷所謂的愛情,最終導致安祿山、史思明等人爆發後世所的安史之亂。而這安史之亂,也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如此盛世之下,缺乏了那種居安思危的警惕性,丟失了大唐王朝開明的納諫之風,心態不再端正,飄飄然的結果就是唐帝國盛世的覆滅。

結果

安祿山起兵造反後,唐玄宗倉皇出逃在馬嵬坡發生兵變,隨軍將士逼迫李隆基縊死楊貴妃。此後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在宦官李輔國和將士的擁護下太子在靈武即帝位,即唐肅宗。公元757年,安祿山被殺,李隆基重新回到了長安,居興慶宮,稱太上皇。這時候唐玄宗在的身邊只有陳玄禮和高力士兩個貼心的侍從,唐玄宗晚年回到長安對於楊貴妃之死倍感愧疚,又加上對楊貴妃思念日甚。於是即派人去祭悼楊貴妃;後來唐玄宗又想改葬,遭宦官李輔國反對,李輔國私自在暗下令宦官將貴妃遺體移葬他所不讓唐玄宗找到。李輔國因為擁立太子李亨為帝,怕以後唐玄宗再次奪得地位對自己不利,於是屢次在李亨面前說唐玄宗壞話。李輔國曾對李亨說:唐玄宗居住在興慶宮,每天想著和外面的大臣結交,而且陳玄禮和高力士也想謀害陛下。李亨因為自己畢竟是唐玄宗的兒子只是寬慰了下李輔國是個忠臣,並沒有對唐玄宗採取制裁措施。有一次李輔國趁唐肅宗病重,假傳聖旨把唐玄宗從興慶宮遷出,在唐玄宗遷出的路上,李輔國安排500騎兵甲士氣勢洶洶的去阻攔車駕,當時唐玄宗以為這些人要謀害於他嚇得心驚膽戰。不久之後高力士因為謀逆的罪名被流放,陳玄禮被革職返鄉,唐玄宗身邊的親信被全部清洗。唐玄宗晚年只剩下自己一人形影相弔,好不悽慘,最後憂鬱而死。


珍貴影像Pa


756年,唐玄宗由成都返回長安,居住於興慶宮內。唐玄宗與唐肅宗不睦,加之又討厭兒媳張皇后,父子間芥蒂很深。而當時太監李輔國亦深深防備唐玄宗,防止其復辟,因為唐肅宗是他所立,而自己一身榮華富貴皆系之於唐肅宗的帝位。李輔國對年邁的唐玄宗百般羞辱和打擊,而高力士因為忠心維護唐玄宗遭到了李輔國的貶斥。後來李輔國把唐玄宗移至荒涼的太極宮,身邊就沒有一個親信,全部是李輔國的人。唐玄宗在太極宮沒有自己的親信,寵愛的楊貴妃也早已死於馬嵬,甚至唐玄宗後來想見自己的兒女一眼都不可能。其實宦官李輔國不僅阻止唐玄宗見自己的親人,也阻止唐肅宗去見自己的父親。唐肅宗雖然與父親玄宗有芥蒂,但是最起碼的父子間的親情還是有的。肅宗每次要去見自己的父親,都為李輔國所阻止。而由於張皇后也討厭唐玄宗,惱他勸肅宗不要寵信她,也阻止唐肅宗去見父親。唐肅宗除了暗地哭之外一點辦法都沒有。762年,唐玄宗在孤寂中去世。而他的兒子唐肅宗也將很快去世。就在唐玄宗去世後沒過幾天,李輔國率人衝進皇宮,當著唐肅宗的面殺砍殺了張皇后及其子越王。病重的肅宗受此驚嚇也一命歸西。






周朝文DMU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4年,是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唐朝極盛時期的皇帝,他曾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集團,被立為太子。而後在與太平公主的爭鬥不下中,李隆基被禪位稱帝,後賜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治權。前期他勵精圖治,勤於政事,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鞏固和發展了唐朝政權,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

但也是他,在後期逐漸貪歡享樂,寵愛楊貴妃,愛屋及烏得重用楊國忠等人;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等口蜜腹劍之人;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試圖來穩定唐王朝的邊疆,結果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最後他不得不在安史之亂中讓位於太子李亨,成為太上皇。

雖然尊貴如太上皇,但其生活比不上他剛當皇帝那會,自然也遠不如後期貪圖宮闈之樂的時候。這有以下原因:

1.是因為唐玄宗自己的原因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爆發,持續了八年的叛亂與征討,農業生產遭到極大的破壞,在以農業為經濟基礎的時代,百姓自然無法獲得足夠的生存和生活物資,因此是唐玄宗使唐朝由盛轉衰,使唐朝從此再也無法恢復盛世之象。他留給太子李亨如此破壞性的爛攤子,李亨忙於處理政務,整理後續,給他擦屁股,當然沒心情也不敢讓唐玄宗再作天作地了。

2.李亨繼位,成為唐肅宗,宦官李輔國為了立功以固其恩寵,就跟肅宗告密說玄宗要對肅宗不利。玄宗曾就是皇帝,處理政事本就是熟門熟路,在大臣面前依然是聖人一般,如果要拿走肅宗的皇位,那肯定是手到擒來。肅宗為了穩固自身地位,李輔國乘肅宗患病之機,矯詔強行把玄宗遷居西內,玄宗的幾個親信也遭到清洗。同時,肅宗另選後宮百餘人,到西內以備灑掃。換句話說,就是玄宗被囚禁於甘露宮,不得與他人往來。

3.玄宗曾貴為皇帝,揮斥方遒,天下皆歸於天子。如今雖名為太上皇,卻如同囚徒一般被幽禁於宮殿,什麼東西都必須經過他人允許,這種心理落差不是人人都能承受得住的。再加上導致安史之亂,使民不聊生,這種負罪感和愧疚感無處排解。他一個人獨居在甘露宮,沒有人能跟他說得上話,他無力抗爭,最終只能抑鬱而終。



蒲公英壹號


唐玄宗為何晚年會如此孤獨?史料記載被宦官欺負?

大家好,學問之道,一以貫之,我是大話國學。很高興和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的心得體會。

俗話說的好,虎落平陽被犬欺,龍游淺水遭蝦戲。當年意氣風發的唐玄宗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晚年是如此的淒涼落寞,竟然會遭到宦官的欺負。這一切都是由於什麼原因?今天就從兩個個角度來分析——時局因素、心理因素。

分析原因1——時局因素

眾所周知,唐玄宗晚年因為用人不當,識人不明,導致了安史之亂。這是唐代由盛轉衰的重要拐點。

馬嵬坡下,眾將領兵諫相逼,使得聖人天子處死了自己的愛妃——楊貴妃。自此之後,天失威嚴,山河破碎,唐玄宗被人架空;李亨繼位,大權被奪,李隆基被尊為太上皇。

新官上任三把火,李亨上位後第一件事就是要建立自己的威信。無奈,創立了開元盛世的唐玄宗,雖為太上皇,仍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餘威依舊。

這不能不讓李亨頭疼。想要確立自己的權威就要打破這個死局,要打破這個死局,就必須要從唐玄宗入手。那麼,唐玄宗自然不會有好日子過了。

但是,古代皇帝歷來是以儒家為正統,那麼以孝悌為根本的儒家,就不允許皇帝做出有損父親的事情。那怎麼辦?好辦,聞言而知雅意,天子身邊自然有不少能理解他的人——宦官。

於是,宦官專權,隆基受苦,慘遭欺負。

分析原因2——心理因素

李隆基,那是一心想要做千古聖人的皇帝,那麼面對自己曾經繁華的大唐,他心存懊悔,他無顏見歷代宗族,更重要的是他無法面對曾經的自己。在事業上失敗的皇帝,連自己心愛的女子都保護不好。人世間最多得莫過於此。

哀莫大於心死,在這樣雙重打擊下,李隆基是身心俱疲,又加上是在四處避難的路上,身體的虛弱,有更加劇了這種挫敗感。

所以,身為老人的李隆基,在身心雙重打擊下,早已經沒有了往昔的意氣風發,有的只是滿腹悔恨。

所以綜上所述,李隆基晚年的孤獨,是因為當時的歷史環境以及自身的心理因素所導致。


大話國學


唐玄年晚年之所以會孤獨淒涼而死,還被奸宦欺辱,是因為一:寵愛楊貴妃任用楊國忠,斷送了大唐盛世、引發了安史之亂和馬嵬兵變,令他威信全無、英名盡喪。二:馬嵬兵變後徹底眾叛親離、失去皇位,己徹底變成孤家寡人。三:安史之亂的發生,他將永遠背上千古昏君之名,不可推卸之責。因此昔日一代名君雄主唐玄宗,沒想到晚年會落得被奸宦欺辱、孤獨淒涼而死的悲慘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