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与火:太平洋海战史,一场改变战争形态的激烈较量(五十八)

英国太平洋舰队原计划1945年1月进入澳大利亚海域,但实际情况并没有这么乐观。起初,大家满心欢喜地等待主力舰队的到来,但到了月底后逐渐灰心丧气起来。这是因为,英军指挥层决定在前往悉尼的途中,“卓越”号航母将对巨港发起进攻,因为那里是苏门答腊岛东部大型炼油厂所在地。事实上,这是英国海军部经过深思熟虑后所做的决定,当时有很多高级官员认为,此时无论是海军航空兵的经验还是装备,都不能胜任这一任务。

血与火:太平洋海战史,一场改变战争形态的激烈较量(五十八)

轰炸巨港并非易事。英军飞机必须在敌方领空上方飞行150英里才能到达,途中需要经过大片山脉和热带丛林,飞机一旦遇险,机组人员就很难跳伞,更不要说迫降了。同时,这一区域还部署了大量的日军战斗机,有着许多飞行训练基地,日军航母上退下来的飞行员在这里负责训练飞行学员。另一方面,巨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那里有着布拉朱和双溪格朗两大炼油厂。此前,在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屡次攻击之下,确保石油补给就成为日军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样一来,袭击巨港更具诱惑力。

1944年11月,英国皇家海军在锡兰集结起了4艘装甲航母组成的大型编队,由海军少将菲利普·维安伯爵指挥。这些航母分别是“卓越”号、“胜利”号、“不倦”号和旗舰“无畏”号。这一时期,舰载机都有了大幅改进,“梭鱼”鱼雷轰炸机由于表现不佳,被更具威力的“复仇”鱼雷轰炸机代替,“泼妇”是舰队主力战斗机,“海盗”鱼雷轰炸机仍旧在列。新加入了“萤火虫”战斗轰炸机,这是费尔雷公司的最新产品,替换了在地中海战场上威力很大、速度很快的“管鼻鹱”式战斗机。

1944年12月,英军舰队曾经突袭苏门答腊岛,但因为天气恶劣,致使航空作战和无线电通信都遭遇诸多问题。有鉴于此,在袭击巨港之前,英国皇家海军决定进行一次模拟演习。就在演习开始之前,1945年1月4日,英军飞机从“卓越”号、“胜利”号、“不倦”号和“无畏”号航母上起飞,前往袭击苏门答腊岛东北部的炼油厂,此举旨在对日军的石油补给线造成压力。

血与火:太平洋海战史,一场改变战争形态的激烈较量(五十八)

1月13日,英国航母穿过印度洋抵达锡兰东部,开始进行为期1天的袭击巨港的实战演习。英国皇家海军舰载机从航母上起飞,对科伦坡和亭可马里进行多轮轰炸演练。与此同时,作为演习的对抗一方,驻锡兰的英国皇家空军则奉命起飞进行拦截,“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每架飞机都至少进行了三轮攻击,有的甚至达到四轮,空中剧烈混战,居然没有发生飞机相撞事故,实在堪称奇迹。不幸的是,在高强度的密集轰炸训练中,飞行员们越来越疲惫,这给接下来的舰载机着舰造成了极大隐患。

15时30分,4艘航母掉头前往中国湾海域。16时30分,“海盗”战斗机飞行员诺曼·汉森准备驾机在“卓越”号上降落。然而,就在等待降落时,他惊恐地发现平素降落都很稳当的格拉汉姆中尉这次有点慌乱,飞机没有钩住拦阻索,撞到防撞隔离墩上,副油罐脱落向前滑出,结果被螺旋桨一劈两半。紧接着就着火燃烧,火借风势,烧过飞行甲板直到船尾。

好在格拉汉姆没有受伤,他从驾驶舱爬了出来,站在机翼上,似乎想要往前跳,但很快改变主意,往机尾跑去,没想到却四脚朝天跌到燃烧着的汽油上。火势更猛了,他爬起来,跌跌撞撞向船尾跑去,被甲板工作人员看到后,赶紧用毛毯裹住送往急救点。航母进入避风港时他还活着,但烧伤很严重。然而,就在医护人员把他送到医疗船上时,已经死亡了。

可想而知,这一幕对于还未降落的飞行员们的打击会有多大。当时,至少还有9人没有着舰,他们必须等大火扑灭后才能降落。此时,飞机燃料即将耗尽,汉森请示航母上的舰载机引导员,希望剩余飞机能够降落在中国湾航空站,在那里补充燃料,等候下一步指示。最终,他们的请求被批准,但麻烦却没有结束。

血与火:太平洋海战史,一场改变战争形态的激烈较量(五十八)

降落后,他们意外发现岸上的储油罐里进了大量雨水,不得不用麂皮管加油,这是一个令人煎熬的过程。当他们躺在飞机旁的草坪上抽烟时,传令兵赶到,让他们迅速返回“卓越”号。汉森送走了已经加满燃油的飞机,最后轮到了自己和另外一名飞行员——罗杰斯海军少尉。罗杰斯领先汉森一刻钟起飞,最后才是汉森自己。在靠近航母时,他看到左舷船尾处溅起了很高的浪花,但他并没有多想,以为是“复仇者”鱼雷轰炸机特意丢下的深水炸弹。最后,他成功降落,从飞机上走下来,飞行引导员在舰桥上示意他过来。

“汉森,还有几架飞机?”

“没了,先生,我是最后一架。”

“罗杰斯呢?”

“刚走了——哦,比我早走10分钟或15分钟吧,先生。”

“那就是他了。”

“怎么了,先生?”

“他完了,降落时掉海里了。”

原来,刚才汉森看到的飞溅的海水就是罗杰斯的飞机坠落时激起的,由于缺乏训练,英国皇家海军太平洋舰队一小时内损失了2名驾驶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