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實現職業高光時刻,你需要這樣做

日前,美國《時代週刊》發佈抗疫群像,美團外賣騎手高治曉作為唯一華人面孔登上封面。

要知道《時代》是世界頂級雜誌,盤點《時代》封面的中國人,那都是家喻戶曉的大人物。像鞏俐、王菲、周潤發、李連杰這樣的國際巨星也只是登上過亞洲版的《時代》雜誌封面。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實現職業高光時刻,你需要這樣做

01為什麼原本名不經傳的外賣小哥會上榜?


高治曉,今年33歲,是北京的一名外賣騎手。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實現職業高光時刻,你需要這樣做

2020年頭幾個月,在大多數人都宅在家中的時候,他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穿梭於大街小巷。

他每天要跑一百多公里,送四五十單,送給一家家米、面、油、水。這些原本習以為常,此時卻又非常珍貴的物資。


此時,如果沒有在危險中挺身而出的外賣騎手們,很多家庭會捱餓,病人也無法得到賴以生存的物資供給。

每天早晨,他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再花20分鐘對電動車和衣服進行全面消毒,防止病毒傳播,然後才能開始工作。


距離新冠病毒最近時,他覺得自己都能聽見細菌落在衝鋒衣上的聲音。


高治曉記得,在情況最嚴重的二月初,站在定點收治醫院的分診臺。

他第一次看見醫護人員從頭到腳被包裹在防護服裡,幾乎看不見眼睛。

他下意識握緊手中的手機充電線,它屬於一位確診患者的外賣訂單。

在近3個小時裡,他是唯一接單的外賣員。


那是一位已經住院治療的病人,獨自在醫院,卻沒有帶手機充電線,在三個小時裡,這個訂單出現了又取消,反反覆覆。

直到高治曉接單後,對方直接告訴他,自己是感染者。


“送了這單,出了醫院後,我覺得腳有點軟,連忙拿出消毒液,把自己從頭到腳噴了一遍。”站在3月初春的夜晚,在快手平臺的直播中,和記者連線回憶起這一幕時,高治曉說,有了老太太和這一單的經驗,他反倒不那麼緊張和惶恐了,“要相信科學,我的防護措施到位了,就不會感染的。”


如今,他最想知道的,還是那位下單的客戶痊癒沒有,

“都這麼久了,肯定好了吧。”


今年是高治曉做外賣員的第五年。北漂十多年,今年,他和妻子退了車票,留在北京,整個疫情期間,一直奔波在崗。


在全國,和他們一樣的騎手還有很多,從拉起一級響應到小區封閉,再到如今春暖花開,這些城市外賣員們穿梭在城市的阡陌交通中,將那些隔離時期的關懷與愛,串聯成海。


高治曉這樣的外賣小哥還有很多,比如汪勇。

汪勇,今年35歲。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實現職業高光時刻,你需要這樣做


3月初,他直升3級,從順豐一個快遞員被火線提拔為分公司經理。

在一家龍頭公司裡坐“火箭”完成職業晉升,汪勇是少數中的少數。


除了順豐,國家郵政局和《人民日報》對他也是誇讚有加。

2月26日,郵政局發出嘉獎通知:授予汪勇“最美快遞員”特別獎,號召全行業向他學習。這對一個基層快遞員來說,無疑是職業的高光時刻。


疫情爆發前,他是武漢一家快遞公司的快遞小哥,從小生長在武漢,每天忙於送快遞、打包、發快遞、搬貨。工作之餘,他也偶爾會開網約車貼補家用。


然而,一場疫情改變了汪勇的生活軌跡。


大年三十的那天晚上,終於閒下來的汪勇刷手機時瞭解到了各種與疫情有關的信息。

出於好奇,他進了一個志願者建立的醫護人員需求群微信群。

他看到一位護士的求助。

於是,他果斷瞞著家人做好防護,大年初一天還沒亮,他就趕到了醫院。


從那時起,他的身上肩負了更多的擔當和責任。

從1月25日到3月11日,他已經連續工作了47天。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實現職業高光時刻,你需要這樣做


看到小護士在朋友圈裡說了句,“好想吃大米飯啊”,他花了兩天時間去尋找餐廳,幫醫護人員準備了一頓飯……在除夕開始的二十多天裡,快遞小哥汪勇穿梭在武漢的大街小巷,接送金銀潭醫院的醫護人員上下班、當採購員替他們跑腿買各種日用品。


為了解決住在附近的醫護人員上班問題,聯繫摩拜、青桔單車進行協調;與滴滴公司協商,最終滴滴3.5公里的接單範圍擴大到15公里。


出行問題解決後,他發現很多醫護人員吃不上米飯,只能每天吃泡麵,甚至有時候泡麵都難。於是汪勇又開始聯繫餐館,沒有好的方法,就是“掃街”一家家問。


終於找到餐館和便利店合作了,但是沒做多久又因疫情管控雙雙被按下暫停鍵。


他沒有放棄,又迅速建了兩套方案解決:

第一,找庫存充足的方便麵企業,落實配送車輛和人,先讓醫護人員能吃到泡麵;

第二,協調有關部門,試一試能不能讓便利店的快餐恢復生產。

一方面找街道辦事處層層上報,一方面準備好生產手續,最終便利店再次生產,1.5萬份米飯解決了醫護人員的用餐需求。


汪勇說:如果我能做什麼,我一定要做點什麼。我接送的這些,可都是能救命的人啊!就算他倒下了,節省下來的時間也能多救不少人吧。怎麼算我都是賺的。

汪勇說:家裡人知道以後,雖然嘴上說讓我注意安全,其實晚上都睡不好。寶寶現在才兩歲半,她媽媽說,每天晚上起夜都會拉開被子喊“找爸爸”,找不到我就開始哭,真的很對不起他們。但我還是覺得我現在能做什麼就一定要做點什麼。

汪勇說:其實我也打過退堂鼓。我本來想的是防護都做好,我感染的幾率可能並不高,但第一天送完之後,發現並沒有防護物資,可能連口罩都不能滿足。

汪勇說:因為我不收費,接送的醫護人員為了感謝,就會給幾個口罩讓我做好防護,我也很感動。他們自己原本戴 4 個小時就應該換的口罩,要用上 6 個小時,就為了給我們摳出一個,我又有什麼理由不堅持呢。


真正的善良,不喧譁,自有聲。

如今,國外新冠病毒肆掠,而中國疫情基本趨於平穩。

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除了一線衝鋒陷陣的醫務人員、奮戰在基層的防控人員,外賣小哥、保潔員、出租車司機等默默無聞的勞動者同樣功不可沒。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實現職業高光時刻,你需要這樣做

02尋找你的職業高光時刻


記得,一次在學校操場散步,看見這樣一個場景。

一個快遞小哥穿著還沒脫去的美團外賣的服裝,在操場上邊哭邊大喊,“我實在太累了!”

此時,聽到旁邊的孩子問媽媽:媽媽,他為什麼這樣呀?

媽媽說:因為他做的工作太辛苦了。你以後要當的外賣嗎?

孩子說:不要,太累了。

媽媽說:那你就好好學習,要不以後只能做外賣這樣辛苦工作了。


其實:職業無好壞,每個職業都有他的不易

在工作中,遇到問題不抱怨,不氣餒,努力找辦法解決,跨越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我們就能慢慢打怪升級,最終成就此生的英雄之旅。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實現職業高光時刻,你需要這樣做

應聘外賣小哥很簡單,但是想當成為一個優秀的外賣小哥確不容易。


曾在網上看到對於外賣小哥描寫的段子。


他們擁有李連杰般的身手。

每個人都能像 007 那樣輕鬆駕馭任何交通工具。

他們遵循普魯士式培養原理。成員不僅要能武,通曉琴棋書畫也是基本訓練之一。

在賭場,你能碰見執行滲透任務的他們。

在街頭,你能看到為民除害的他們。他們身著統一的制服,連李小龍也曾是其中之一。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實現職業高光時刻,你需要這樣做

人間的事情總是變化莫測的。就像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巧克力是什麼味道,外賣小哥也不知道下一單生意會有什麼樣的奇遇。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實現職業高光時刻,你需要這樣做


當今社會,各領域競爭都異常激烈,人人都想贏。

職業無好壞,行行出狀元。

實現職業高光時刻的關鍵不在於職業本身,而是在於職業中一直努力的你。


想要從平凡到優秀再到卓越,關鍵要看我們如何在職業中沉澱,實現自己的英雄之旅。


在職場,有些人年紀輕輕就已經能獨當一面;相反,我們也會見到有些40歲、50歲的人依舊工作成果一般,討論問題囉囉嗦嗦,毫無效率……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差異?專業。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實現職業高光時刻,你需要這樣做


專業能力是一個人成事的關鍵,做到以下四點很重要:


1.打造紮實的基本功


基本功是一種元能力,指會學習,會思考問題。


主要有4項:

邏輯與框架能力、講依據的能力、對標的能力、價值輸出的能力。


這4項基本功是國人最欠缺的,因為在正統的教育體系之內,是沒有類似這樣的課程的,這些知識並不是顯學。


這4項基本功是一種基本的思維能力,決定了一個人對信息的處理能力。有了這四項基本功,就能善於分析信息,利用信息、善於洞悉事物本質、善於認識世界的真相。


2.建構體系化的領域知識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現代社會是一個講究分工和定位的社會。

我們必須聚焦在某一個領域,才有可能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這時就需要我們根據自己的職業特點,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比如:

  • 行業內有哪些基本的理論知識?
  • 對於典型的問題,有哪些基本處理方法?
  • 每一類知識適合在什麼情況下使用?


在現代社會,我們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做工匠人”。

我們除了幹好本職工作,還要多學習,應當主動尋找行業內的現實格局,即業內有哪幾類代表性的做法,好的標杆、壞的標杆都是什麼。

所以,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不代表你就在這個行業入門了。打著行業從業者的旗號混口飯吃可以,但要想在這個行業做出些許成就,就一定要主動學習,構建行業領域的基本知識體系。


3.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能夠有效解決問題的前提是真正看懂現實的人。

然而,現實的情況可能不是如此。


我曾與一個處於創業期的老闆交流,談到利潤來源時,他說:“我們可以3年不賺錢,我的員工都是有高度的。”

我只想說,那是你的一廂情願。老闆也許可以3年不賺錢,因為有家底。但是基層員工靠的就是工資,靠洗腦、靠所謂的文化宣導是不可能解決薪酬問題的。


這個就像晉惠帝執政時的一個故事。

一年發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只能挖草根,食觀音土,許多百姓因此活活餓死。

消息被迅速報到宮中,晉惠帝聽完了大臣稟報後,“善良”的晉惠帝很想為他的子民做點事情。

冥思苦想後,終於悟出了一個“解決方案”,曰:“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

晉惠帝這種可笑的行為,其實就存在於我們的職場中。


所以,遇到問題時,我們要多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再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多問一問:

  • “為什麼要這麼做?”
  • “方案中為什麼從這幾個方面去入手?”
  • “為什麼先要做這些準備?”


通過這些問題可以有效幫助我們提升工作的邏輯。

我們必須在解決問題的初始,就想清楚自己的行動邏輯是什麼,這種邏輯是解決問題的保障。


4.持續自我突破


很多人在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能力高原期,即能力的增長停滯了,長時間不能夠突破,也找不到突破的方向。


以色列籍物理學家和企業管理大師高德拉特博士提出的TOC(Theory Of Constraints)制約法。

即任何系統至少存在要一個約束,否則它就可能有無限的產出,因此要提高一個系統的產出,必須要打破系統的約束。


個體本身也是一個系統。


想一想影響自己發展的瓶頸是什麼。

既不要盲目地把精力放在補短板上,也不要在短板已經影響整體發展的情況下,一味地去強化優勢。


持續突破的關鍵是能夠發現制約自己發展的關鍵點,這樣就找到了突破的方向。


03打開職業格局,實現專業能力的躍遷


很多人在職場中的不如意,有能力問題、有心態問題、還有工作的格局問題。

比如想要快速成功,所以不能沉下心來用幾年打磨精品;

比如人微位輕,所以慣性聽命令執行做螺絲釘;

比如急功近利,工作總是衝著升職加薪的目標.

.....凡此種種都會讓我們迷失在做事中,而忽略了從一開始就給工作一個價值定義。


疫情期間,高治曉、汪勇們的外賣小哥們本著對於本職工作的擔當,本著對無私的奉獻、本著對無畏的利他成為了抗擊疫情中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而他們的出發點,不僅僅是外賣本身,還有擔當、奉獻和利他。


一個人的內心要有自己所追求的,這是一種可以持續一生的追求,讓自己的職業與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圍繞著自己的目標前進,這也是擺脫職業危機的好辦法。


當面對職業上的一次次挑戰時就好比在拳擊場的一場比賽。如果你感覺撐不住了,你會怎麼做?

一種:會希望鈴聲響起,此時的你就離失敗不遠了。

一種:堅持再堅持,在絕境中尋找希望,堅信自己有活力和力量去面對挑戰。這樣,你還有戰勝的可能。


在前途迷茫時不放棄探索,找到有價值且正確的努力方向;

在起步階段不害怕阻礙困難,日思夜想尋找最優的解決方案;

然後以做到極致的心態堅定不移的推進,直到迎來成功時刻;

最後在繁華燦爛時不貪戀的轉身,尋找下一個有價值且正確的方向。


外賣小哥登上《時代週刊》封面:實現職業高光時刻,你需要這樣做


寫在最後: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任何一個個體都可以用任何方式向公眾展示自己的肌肉,競爭前所未有的激烈。

這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但凡本著“利他”思想出發,為“更多人”解決更大的問題,所想要的一切,一定水到渠成。

祝願你在職場中努力提升專業本領,實現自己職業的高光時刻!

我是職業生涯諮詢師顏如玉,陪你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有需要,歡迎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