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小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实现职业高光时刻,你需要这样做

日前,美国《时代周刊》发布抗疫群像,美团外卖骑手高治晓作为唯一华人面孔登上封面。

要知道《时代》是世界顶级杂志,盘点《时代》封面的中国人,那都是家喻户晓的大人物。像巩俐、王菲、周润发、李连杰这样的国际巨星也只是登上过亚洲版的《时代》杂志封面。


外卖小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实现职业高光时刻,你需要这样做

01为什么原本名不经传的外卖小哥会上榜?


高治晓,今年33岁,是北京的一名外卖骑手。


外卖小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实现职业高光时刻,你需要这样做

2020年头几个月,在大多数人都宅在家中的时候,他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穿梭于大街小巷。

他每天要跑一百多公里,送四五十单,送给一家家米、面、油、水。这些原本习以为常,此时却又非常珍贵的物资。


此时,如果没有在危险中挺身而出的外卖骑手们,很多家庭会挨饿,病人也无法得到赖以生存的物资供给。

每天早晨,他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再花20分钟对电动车和衣服进行全面消毒,防止病毒传播,然后才能开始工作。


距离新冠病毒最近时,他觉得自己都能听见细菌落在冲锋衣上的声音。


高治晓记得,在情况最严重的二月初,站在定点收治医院的分诊台。

他第一次看见医护人员从头到脚被包裹在防护服里,几乎看不见眼睛。

他下意识握紧手中的手机充电线,它属于一位确诊患者的外卖订单。

在近3个小时里,他是唯一接单的外卖员。


那是一位已经住院治疗的病人,独自在医院,却没有带手机充电线,在三个小时里,这个订单出现了又取消,反反复复。

直到高治晓接单后,对方直接告诉他,自己是感染者。


“送了这单,出了医院后,我觉得脚有点软,连忙拿出消毒液,把自己从头到脚喷了一遍。”站在3月初春的夜晚,在快手平台的直播中,和记者连线回忆起这一幕时,高治晓说,有了老太太和这一单的经验,他反倒不那么紧张和惶恐了,“要相信科学,我的防护措施到位了,就不会感染的。”


如今,他最想知道的,还是那位下单的客户痊愈没有,

“都这么久了,肯定好了吧。”


今年是高治晓做外卖员的第五年。北漂十多年,今年,他和妻子退了车票,留在北京,整个疫情期间,一直奔波在岗。


在全国,和他们一样的骑手还有很多,从拉起一级响应到小区封闭,再到如今春暖花开,这些城市外卖员们穿梭在城市的阡陌交通中,将那些隔离时期的关怀与爱,串联成海。


高治晓这样的外卖小哥还有很多,比如汪勇。

汪勇,今年35岁。


外卖小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实现职业高光时刻,你需要这样做


3月初,他直升3级,从顺丰一个快递员被火线提拔为分公司经理。

在一家龙头公司里坐“火箭”完成职业晋升,汪勇是少数中的少数。


除了顺丰,国家邮政局和《人民日报》对他也是夸赞有加。

2月26日,邮政局发出嘉奖通知:授予汪勇“最美快递员”特别奖,号召全行业向他学习。这对一个基层快递员来说,无疑是职业的高光时刻。


疫情爆发前,他是武汉一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小哥,从小生长在武汉,每天忙于送快递、打包、发快递、搬货。工作之余,他也偶尔会开网约车贴补家用。


然而,一场疫情改变了汪勇的生活轨迹。


大年三十的那天晚上,终于闲下来的汪勇刷手机时了解到了各种与疫情有关的信息。

出于好奇,他进了一个志愿者建立的医护人员需求群微信群。

他看到一位护士的求助。

于是,他果断瞒着家人做好防护,大年初一天还没亮,他就赶到了医院。


从那时起,他的身上肩负了更多的担当和责任。

从1月25日到3月11日,他已经连续工作了47天。


外卖小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实现职业高光时刻,你需要这样做


看到小护士在朋友圈里说了句,“好想吃大米饭啊”,他花了两天时间去寻找餐厅,帮医护人员准备了一顿饭……在除夕开始的二十多天里,快递小哥汪勇穿梭在武汉的大街小巷,接送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上下班、当采购员替他们跑腿买各种日用品。


为了解决住在附近的医护人员上班问题,联系摩拜、青桔单车进行协调;与滴滴公司协商,最终滴滴3.5公里的接单范围扩大到15公里。


出行问题解决后,他发现很多医护人员吃不上米饭,只能每天吃泡面,甚至有时候泡面都难。于是汪勇又开始联系餐馆,没有好的方法,就是“扫街”一家家问。


终于找到餐馆和便利店合作了,但是没做多久又因疫情管控双双被按下暂停键。


他没有放弃,又迅速建了两套方案解决:

第一,找库存充足的方便面企业,落实配送车辆和人,先让医护人员能吃到泡面;

第二,协调有关部门,试一试能不能让便利店的快餐恢复生产。

一方面找街道办事处层层上报,一方面准备好生产手续,最终便利店再次生产,1.5万份米饭解决了医护人员的用餐需求。


汪勇说:如果我能做什么,我一定要做点什么。我接送的这些,可都是能救命的人啊!就算他倒下了,节省下来的时间也能多救不少人吧。怎么算我都是赚的。

汪勇说:家里人知道以后,虽然嘴上说让我注意安全,其实晚上都睡不好。宝宝现在才两岁半,她妈妈说,每天晚上起夜都会拉开被子喊“找爸爸”,找不到我就开始哭,真的很对不起他们。但我还是觉得我现在能做什么就一定要做点什么。

汪勇说:其实我也打过退堂鼓。我本来想的是防护都做好,我感染的几率可能并不高,但第一天送完之后,发现并没有防护物资,可能连口罩都不能满足。

汪勇说:因为我不收费,接送的医护人员为了感谢,就会给几个口罩让我做好防护,我也很感动。他们自己原本戴 4 个小时就应该换的口罩,要用上 6 个小时,就为了给我们抠出一个,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呢。


真正的善良,不喧哗,自有声。

如今,国外新冠病毒肆掠,而中国疫情基本趋于平稳。

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除了一线冲锋陷阵的医务人员、奋战在基层的防控人员,外卖小哥、保洁员、出租车司机等默默无闻的劳动者同样功不可没。


外卖小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实现职业高光时刻,你需要这样做

02寻找你的职业高光时刻


记得,一次在学校操场散步,看见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快递小哥穿着还没脱去的美团外卖的服装,在操场上边哭边大喊,“我实在太累了!”

此时,听到旁边的孩子问妈妈:妈妈,他为什么这样呀?

妈妈说:因为他做的工作太辛苦了。你以后要当的外卖吗?

孩子说:不要,太累了。

妈妈说:那你就好好学习,要不以后只能做外卖这样辛苦工作了。


其实:职业无好坏,每个职业都有他的不易

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不抱怨,不气馁,努力找办法解决,跨越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我们就能慢慢打怪升级,最终成就此生的英雄之旅。


外卖小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实现职业高光时刻,你需要这样做

应聘外卖小哥很简单,但是想当成为一个优秀的外卖小哥确不容易。


曾在网上看到对于外卖小哥描写的段子。


他们拥有李连杰般的身手。

每个人都能像 007 那样轻松驾驭任何交通工具。

他们遵循普鲁士式培养原理。成员不仅要能武,通晓琴棋书画也是基本训练之一。

在赌场,你能碰见执行渗透任务的他们。

在街头,你能看到为民除害的他们。他们身着统一的制服,连李小龙也曾是其中之一。

外卖小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实现职业高光时刻,你需要这样做

人间的事情总是变化莫测的。就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外卖小哥也不知道下一单生意会有什么样的奇遇。


外卖小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实现职业高光时刻,你需要这样做


当今社会,各领域竞争都异常激烈,人人都想赢。

职业无好坏,行行出状元。

实现职业高光时刻的关键不在于职业本身,而是在于职业中一直努力的你。


想要从平凡到优秀再到卓越,关键要看我们如何在职业中沉淀,实现自己的英雄之旅。


在职场,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已经能独当一面;相反,我们也会见到有些40岁、50岁的人依旧工作成果一般,讨论问题啰啰嗦嗦,毫无效率……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异?专业。


外卖小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实现职业高光时刻,你需要这样做


专业能力是一个人成事的关键,做到以下四点很重要:


1.打造扎实的基本功


基本功是一种元能力,指会学习,会思考问题。


主要有4项:

逻辑与框架能力、讲依据的能力、对标的能力、价值输出的能力。


这4项基本功是国人最欠缺的,因为在正统的教育体系之内,是没有类似这样的课程的,这些知识并不是显学。


这4项基本功是一种基本的思维能力,决定了一个人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有了这四项基本功,就能善于分析信息,利用信息、善于洞悉事物本质、善于认识世界的真相。


2.建构体系化的领域知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现代社会是一个讲究分工和定位的社会。

我们必须聚焦在某一个领域,才有可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这时就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

  • 行业内有哪些基本的理论知识?
  • 对于典型的问题,有哪些基本处理方法?
  • 每一类知识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工匠人”。

我们除了干好本职工作,还要多学习,应当主动寻找行业内的现实格局,即业内有哪几类代表性的做法,好的标杆、坏的标杆都是什么。

所以,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不代表你就在这个行业入门了。打着行业从业者的旗号混口饭吃可以,但要想在这个行业做出些许成就,就一定要主动学习,构建行业领域的基本知识体系。


3.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是真正看懂现实的人。

然而,现实的情况可能不是如此。


我曾与一个处于创业期的老板交流,谈到利润来源时,他说:“我们可以3年不赚钱,我的员工都是有高度的。”

我只想说,那是你的一厢情愿。老板也许可以3年不赚钱,因为有家底。但是基层员工靠的就是工资,靠洗脑、靠所谓的文化宣导是不可能解决薪酬问题的。


这个就像晋惠帝执政时的一个故事。

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能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

消息被迅速报到宫中,晋惠帝听完了大臣禀报后,“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

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晋惠帝这种可笑的行为,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职场中。


所以,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再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多问一问:

  • “为什么要这么做?”
  • “方案中为什么从这几个方面去入手?”
  • “为什么先要做这些准备?”


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提升工作的逻辑。

我们必须在解决问题的初始,就想清楚自己的行动逻辑是什么,这种逻辑是解决问题的保障。


4.持续自我突破


很多人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能力高原期,即能力的增长停滞了,长时间不能够突破,也找不到突破的方向。


以色列籍物理学家和企业管理大师高德拉特博士提出的TOC(Theory Of Constraints)制约法。

即任何系统至少存在要一个约束,否则它就可能有无限的产出,因此要提高一个系统的产出,必须要打破系统的约束。


个体本身也是一个系统。


想一想影响自己发展的瓶颈是什么。

既不要盲目地把精力放在补短板上,也不要在短板已经影响整体发展的情况下,一味地去强化优势。


持续突破的关键是能够发现制约自己发展的关键点,这样就找到了突破的方向。


03打开职业格局,实现专业能力的跃迁


很多人在职场中的不如意,有能力问题、有心态问题、还有工作的格局问题。

比如想要快速成功,所以不能沉下心来用几年打磨精品;

比如人微位轻,所以惯性听命令执行做螺丝钉;

比如急功近利,工作总是冲着升职加薪的目标.

.....凡此种种都会让我们迷失在做事中,而忽略了从一开始就给工作一个价值定义。


疫情期间,高治晓、汪勇们的外卖小哥们本着对于本职工作的担当,本着对无私的奉献、本着对无畏的利他成为了抗击疫情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而他们的出发点,不仅仅是外卖本身,还有担当、奉献和利他。


一个人的内心要有自己所追求的,这是一种可以持续一生的追求,让自己的职业与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围绕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这也是摆脱职业危机的好办法。


当面对职业上的一次次挑战时就好比在拳击场的一场比赛。如果你感觉撑不住了,你会怎么做?

一种:会希望铃声响起,此时的你就离失败不远了。

一种:坚持再坚持,在绝境中寻找希望,坚信自己有活力和力量去面对挑战。这样,你还有战胜的可能。


在前途迷茫时不放弃探索,找到有价值且正确的努力方向;

在起步阶段不害怕阻碍困难,日思夜想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

然后以做到极致的心态坚定不移的推进,直到迎来成功时刻;

最后在繁华灿烂时不贪恋的转身,寻找下一个有价值且正确的方向。


外卖小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实现职业高光时刻,你需要这样做


写在最后: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任何一个个体都可以用任何方式向公众展示自己的肌肉,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

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凡本着“利他”思想出发,为“更多人”解决更大的问题,所想要的一切,一定水到渠成。

祝愿你在职场中努力提升专业本领,实现自己职业的高光时刻!

我是职业生涯咨询师颜如玉,陪你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有需要,欢迎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