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小學時,在家是誰給你輔導作業的?是否被咆哮過?

感官視覺


我上小學的時候家境不太好,為了我和弟弟上學近一點房子都是租的,爸爸早出晚歸給別人做工,媽媽呢做點小生意順帶給我們做飯,很多時候也是很晚才回家,所以作業都是我所自己完成。

要說輔導嘛也有這麼個人,我上三年級的時候隔壁搬來一個哥哥,我們一個學校,他讀五年級,成績很好,他的爸爸媽媽也是為了生計經常都很晚回家,然後我們就成了朋友。他每天作業都完成得很快,我和弟弟不會做的就給我們講,還給我們預習第二天的課,講幾遍我還不會也會罵我笨死了,剛開始還難為情,到後來還會主動去問。一直到我六年級他們家有事搬走,到現在也沒見過。這應該也算是輔導過作業吧!




叫啥名好呢20327121


因為父母文化程度較低,所以我小學是沒有人輔導作業的,可能我們農村孩子,尤其是我們那時候,有家長輔導作業的很少。至於咆哮肯定沒有,因為那是情緒很失控的情況下,沒直接輔導孩子作業的家長一般情況下很少這樣。


張老師聊學習


本博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某年的秋季上的小學。父母一字不識,學好學差全憑個人努力的程度,所以也就不存在誰給輔導作業的現象。

那時農村有文化的人也沒有幾個,就是個人在做作業時遇到的難題,也只有到學校問老師或同學,別人也幫不了忙。

當時能夠到大隊學校讀書的鄉下孩子也不多,一個年級也就五十多人。真正讀完初級小學的學生,到頭來也就剩下四十多個。越往後面能夠繼續讀書的學生越來越少,記得本博初中畢業時,整個班級僅剩43個學生。

同學之間的家庭情況大都一樣,就是有少數學生家長有文化,由於生產隊施行的是集體勞動,若是遇到一個沒有文化的生產隊長,那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說不清,就是家長想輔導也沒有時間。

至於說到“是否被咆哮過”,也是有的。不過不是為了學習,而是參加文革批鬥學校領導或老師。家長處於尊重老師,反對學生對老師有不恭的現象。

幾十年的時間,轉瞬即逝。類似於這些出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後期的人,確實對現在的學生學習感到既幸福又同情。所謂的幸福就是家長都有文化知識,學生做作業時遇到難題,家長可以輔導,還可請家教,甚至參加輔導班。而同情的是今天的學生學習壓力山大。從家庭到學校,還有社會重教的與論氛圍,使得學生從小小年紀就開始了競爭。考試成績不理想,面臨的可不僅僅是咆哮,甚至是一頓皮肉之苦。

條條大路通羅馬。奉勸天下父母們,就是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還是要冷靜對待。不可能每個人都是讀書上學的料,畢竟是人的智為有差別,並且還有環境的影響。是龍都有三分水,是人也有每個人的強項和短板。承認差別才是唯一正確的判斷。(2020/03/30)


吉祥如意


小時候上學,哪有人給輔導作業啊,完全靠自己!放學後,先去地裡割草喂兔子,餵雞,還得幫忙照看弟弟。等把大人安排的活都幹完了,晚上才可以在昏黃的燈泡下寫作業。當然,停電是常有的事,經常被煤油燈的味燻的想吐。


叮叮咚咚的鈴


大一學生黨一枚,我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小學是在市區裡上的。一年級開始,每天晚上完成作業後,首先要自己先檢查一次,不會的題目拿鉛筆標註出來,然後爸爸才給我檢查。所以,每天晚上幾乎都是九點多才能完成作業。

爸爸性格比較暴躁,所以我就儘可能不犯錯誤。可是也免不了被彈“腦瓜崩”。😓作數學題總是犯低級錯誤,考試時候也不認真,馬馬虎虎,所以爸爸批評我也是應該的。

如果爸爸晚上不能準時回家,我就把作業放在桌子上。即使他12點之後回家,也會邊吃飯邊幫我檢查作業。所以,我很感謝我的老爸!❤

每次放假,姐姐妹妹們可以玩耍,我只能抱著數學練習冊,投去羨慕的目光。🙊

五年級以後,爸爸就再沒有給我檢查作業了。當然,我也不會刻意的自己檢查作業,所以需要第一次完成作業的時候就仔細認真。

雖然不知道屏幕前提問問題的你,是否是一名家長還是一名小學生呢?如果是小學生,你可以把我的文章讓你的父母看。🤣

即使家長咆哮我們,我們也可以平心靜氣地跟他們商量,可以尋求某種辦法解決問題。

給予家長一些意見,例如 :

1️⃣家長也需要容忍孩子不完美的作業

2️⃣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儘量不要玩手機

3️⃣家長可以適當給予孩子獎勵

4️⃣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可以逐漸減少檢查作業

希望我的回答能帶給你幫助哦!🥳


森與雨露馨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特有的環境,每個時代,人們所上的小學一定不一樣,看看現在的小學現狀,我是真的很慶幸我上小學的那個時代。

那是上世紀80年代,學校就安在我們本村,那時幾乎每村都有每村的學校,學校都不大,我們學校是三間大小雨都漏雨的茅草房,要上的課程除了語文就是數學,回憶起來,沒記得有過什麼家庭作業。更別說上什麼輔導班補習班了,聽都沒聽過。

放學後,就劃拉著夥伴一起去放羊,把羊撒在山坡下叫它自己去尋草吃,我和夥伴們一起做遊戲,老鷹捉小雞,溜篩子,打瓦來蹦,一直到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牽著羊或跟在羊後面就回家了,偶爾,也有帶個畫冊的時候,小朋友們就一起圍著把畫冊翻一遍再翻一遍,然後再一個一個的翻一遍,那時候根本就不知什麼是電視網絡,有畫冊的也很少,是真喜歡看書,哪有呢?

沒有家庭作業當然也用不到家長輔導,那時的家長一般都沒文化,但會經常說一句,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校一定要聽老師的。很少聽到因為我們學習的事,讓父母生氣的事情發生。

如果你問我,你上小學時,在家誰輔導作業是否被咆哮過?我的回答是,連家庭作業都沒有,還要輔導嗎?,不要輔導還會被咆哮,就更是騙人的話了。

答完這道題,我竟為我生活的那個年代驕傲了一回。

我是吳以言表,願用通俗幽默的語言,描繪我們曾經擁有的小學時光。謝謝你的閱讀!




吳以言表


上小學時在家一般是媽媽給輔導作業。有時也被咆哮,作為當時上小學的我來說對當時的作業題理解不透徹,再就是上課不專心的聽老師講課,所以做作業題時對於很簡單的作業題不會時家長很容易發怒,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當然我們對於家長的咆哮能夠理解,對於學生也要認識自己的不足,家長早已步入社會,文化也比當時的我們高,對於我們看似很難得題對於家長來說很簡單,所以家長在這方面有所著急。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自己的不專業學習。

對於現在的我也是有孩子的家長了,有時我給孩子輔導作業是也會咆哮,但是時候就有後悔,換位思考,現在的孩子就是小時候的家長,拿我們小時的心裡和現在的孩子是一樣的,所以時候我有後悔。後來我不在咆哮孩子了,因為這樣只能讓孩子更加緊張,無心學習,沒有自信,不好答題!所以我現在給孩子慢慢的解答,又不懂的地方給孩子慢慢講解,孩子也聽得很認真!

在這裡奉勸家長們,一問的咆哮孩子並不是教育的好方法。需要用心的給孩子講解。畢竟是孩子,理解能力沒那麼透徹!!


鄉村哥小滕


我今年三十,在家教育兩個孩子。

我沒有上過幼兒園,直接上的小學,我是農村人,家裡沒有人輔導作業,每天放學回家自己寫完作業還要幫爸媽幹活。

我認為教育孩子,適當的誇讚和適當的咆哮都需要!


懂生活的理科生


我爸給我輔導的拼音,到現在拼音都好,可惜我爸已經不會了,其他的都是自己學的,不會的就去鄰居家問哥哥姐姐們


學府資料庫


我出生在80年代,小時候自己在家寫作業,沒有人問,沒人管,我天生就願意學習 讀書 到了我兒子這 他不願意看書,都是我領著他複習,期間擼有戰爭 也有咆哮過 無奈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