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觀


近日人人影視排名前三的日劇《可以不可以》在大陸正式完結,我剛看這部日劇時就推薦給身邊很多人,以至於前兩天完結的時候,他們都來跟我反饋,這部劇實在太“毀三觀”。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觀


《可以不可以》又名《彆扭合租屋》,是由福田桃子導演執導,阿相久美子為編劇,從漫畫改編而來的十集連續劇。

漫改作品一直都受日本導演的鐘愛,而福田導演也不例外地在此次作品中保留了他的一貫風格——喜劇中透露現實主義色彩,內容情節上把尺度放到最大。

正所謂,把車門焊死,往城市邊緣開。

《可以不可以》整個主線劇情的展開都逃不脫“性”這個字。

女主寺田亞希在經歷了各種求職受挫、男友劈腿、好友大團圓而自己孤苦伶仃之後,受好友介紹加入合租屋,由此偶遇了初戀也是初夜男友——本行智也。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觀


這個背景設定聽起來就很狗血,更狗血的是男主患有“不舉症”長達兩年,偏偏和女主寺田亞希再相遇時,只對她產生性衝動。接著就展開了一種名為“我不喜歡你,也不想負責,但為了我的病請陪我睡”的拉鋸戰。

女主一方面對男主還殘留餘情,另一方面又因為被男主需要而感到滿足,所以按照日劇的常有套路,在半推半就下答應了。男主事先一再保證不會做出“奇怪”的事,然而劇情還未過半,發展走向就一度在18禁的邊緣試探。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觀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觀


這段雙向陪睡關係沒過多久,又進一步升級為合租屋四角戀情節,可謂該有的套路一應俱全,不該有的雷點個個都踩。網友們大呼過癮的同時,也因劇中人物設定而咒罵聲一片。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觀


但其實這部影片“毀三觀”的背後,更多的還是我們從未深究過的三觀。




人生觀——生命意義是被自我需要


全劇最大的爭議,莫過於寺田亞希在明知本行智也對她無意的前提下,還無條件答應了陪睡的要求,只因為智也的一句“你現在是我唯一的希望”而搖擺不定。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觀


反觀整個劇情,寺田亞希最鮮明的特徵,就是一直在追求這種被人需要的感覺。


女二慄谷明與她交好,因為寺田擅長做飯,所以出食材費拜託她每天為大家準備早餐。男二長谷太一被寺田吸引也源於她為大家做任何事都不會索取回報。而男主本行智也的需求就更加簡單,只需要陪睡。


寺田本身就是一個很被動的人,因為渴望被需要,所以一味的去迎合大家的需求,從而實現自我價值。


連她自己也說:“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可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我開始厭惡自己,很怕不被別人所需要,所以我想讓別人認同我的價值。”


但她也說:“既然做出了選擇,就只能相信自己走下去了。”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觀


這種強烈的被需要感一般會衍生出兩種狀態:討好型人格和自我犧牲式思維。


劇中的寺田亞希就是典例。


遇事不經過思考就先認定是自己的錯,為人處世小心翼翼,害怕自己的情敵小明生氣而隱瞞陪睡的事,感謝長谷的溫暖而和他在一起,為了不讓大家為難最後決定搬離合租屋。


整個思維想法讓很多觀眾都大呼恨鐵不成鋼,覺得她應該為自己而活。


但是這就是生活,寺田的初衷只是想融入這個集體中,不是被需要才能實現她的自我價值,而是隻有被需要了,她才會覺得大家沒有因為她的存在而為難。


更深一層來說,這些都源於她的內在是自卑的。




價值觀——自卑是你的權利


寺田亞希也曾是在人群中心閃耀的人,高中時期她個性張揚,擁有很多朋友,能輕易要求本行跟自己交往。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觀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觀


然而進入社會後,找工作屢屢受挫,只能在便利店做兼職,即使是加入合租房,她的內心也一直懷著一種自我否定的情緒。

她在和小明的談話中就透露過:“不管是本行、長谷,還是小明你,我這個最低價者和你們都根本沒法比,既沒夢想又不能幹,我就是個野雞大學出來的打工仔,完全跟你們這裡格格不入。”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觀


話雖很消極,卻極其現實。人很難不被分為三六九等,尤其是生活在一群比自己優秀的人中間。


寺田潛意識裡在意自我價值,更在意別人對她的看法,所以將自我否定視為一種自我保護。小明說她是自尊心太強的緣故,一點也不過分。


因為害怕被否認所以搶先一步否認自己,在大家覺得自己不行之前站出來風輕雲淡地說:“我就是這樣糟糕的人。”好似就能將自卑說得理所應當。


這就是過於自卑最糟糕的表現。


借用小明的話:“人們對不想買的東西,根本也不關心它的標價,對你感興趣的人才會跟你討價還價,大多數人也是不會在意你的標價的。”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觀


自卑和自負並不是對立,而是互相生長。寺田越是自負越是以為自己可以做好,在失敗和挫折面前就越自卑越消極。

這也是當代社會“喪系”青年的代表,越長大越敏感,對生活和成長的失敗感到無力。

慄谷明相對來說應該是劇中最正能量的一個人,在寺田低谷時願意拉她一把,雖言辭厲色,但句句含理。

感情上,她也支持寺田跟自己公平競爭,不要因為“玩遊戲”超過自己而道歉。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觀


可以說是她的推波助瀾才使寺田對自己能有全新的認知,正如她所說自卑是每個人的權利,她不責備寺田自卑的行為,但也希望寺田能夠在自卑找回自我。

“喪”是一種生活狀態,而不是方式。




世界觀——接納生活和選擇


不止寺田會因外界的影響而否定自己,劇中還有一個人跟她很相似——長谷太一。

寺田一直在追求的是她渴望被需要,而長谷則是“我不需要”。

童年的長谷一直活在母親那句“我是為你好”之下,不管他是否需要,母親都不會考慮,在做了一系列自以為是為長谷好的事情後,還要求長谷要心懷感恩。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觀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觀


這促使長谷在成年後的感情裡,也尤其排斥這種自以為是的奉獻。人對饋贈理應心懷感恩,當這份感恩被強制要求時,就變成一種捆綁。

直到遇到寺田後,長谷發現她的付出是從不會索取回報。所以他三番幾次對寺田提出想結婚的要求,也正是因為此,想逃離童年對他的束縛,可以對強制的需求做出拒絕。

而另一方面也向寺田拋出了很多誘惑,即使懷了別人的孩子也可以結婚,勸說寺田從陪睡這段畸形關係裡脫離出來,甚至可以為寺田做出改變。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觀


但人對溫暖的渴望而選擇妥協,並不羞恥。

長谷將寺田身上吸收愛的能量,而寺田也在感情受挫後尋求長谷的庇護,他們的感情線更多呈現的是一種互相汲取溫暖的兩個人。

寺田說過,喜歡是沒辦法控制的事。

在喜歡自己,和自己喜歡的選擇中,總要做出一個抉擇。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觀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觀


所以尾聲裡他們沒有在一起,是一種遺憾,也在情理之中。長谷願意將自己的心意對寺田和盤托出,是尊重她的選擇,也是放下了自己畸形的愛情觀念。

寺田從一開始再三要求本行回應自己的愛意,最後也選擇了放下。即使不光彩的陪睡關係還會發生,即使本行不喜歡自己,她也遵從自己的心意去選擇相信本行。

生活不是童話,不是所有期待都會得到美好的回應。

生活的抉擇也不一定是要分清哪個是對哪個是錯,而是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麼。縱然是錯的,想要就去追求,這並不可恥。




我想福田導演真正想表達的不只是一段錯綜複雜的愛情,也是一個突破自我的過程。

從自我中心中脫離,明白自己的需求,從而認知自我肯定自我,在迷惘中腳踏實地,順水推舟。

整部劇的發展走向沒有任何人擁有主角光環,所有人都有自我意識中難以突破的一關:寺田無法釋懷的失敗、本行對生活的迷惘、長谷被捆綁的童年、小明對於愛情的盲目。

而未來究竟是好是壞,尾聲裡福田導演也沒有說清楚,四人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吃飯的畫面,也留給了觀眾一個無限遐想的空間。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觀


豆瓣上有位網友這樣評價:“日劇最神奇的一點就是,它能把人隱晦甚至難以言齒卻又盼望的東西,拍出來,大大方方地給你擺到檯面上,讓大家一起看自己。”

而這部劇正是這樣,反觀現實社會,像劇中人物這樣的極端個體並不在少數。作為看眾所能做的,也只是對於好結局喜聞樂見,而壞結局也不悲憤消極。

知乎上有位網友說:脫離三觀看事物,才能看到本質。

連續劇的初衷是向觀眾展現生活百態,而生活,應該有我們自己的姿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