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观


近日人人影视排名前三的日剧《可以不可以》在大陆正式完结,我刚看这部日剧时就推荐给身边很多人,以至于前两天完结的时候,他们都来跟我反馈,这部剧实在太“毁三观”。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观


《可以不可以》又名《别扭合租屋》,是由福田桃子导演执导,阿相久美子为编剧,从漫画改编而来的十集连续剧。

漫改作品一直都受日本导演的钟爱,而福田导演也不例外地在此次作品中保留了他的一贯风格——喜剧中透露现实主义色彩,内容情节上把尺度放到最大。

正所谓,把车门焊死,往城市边缘开。

《可以不可以》整个主线剧情的展开都逃不脱“性”这个字。

女主寺田亚希在经历了各种求职受挫、男友劈腿、好友大团圆而自己孤苦伶仃之后,受好友介绍加入合租屋,由此偶遇了初恋也是初夜男友——本行智也。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观


这个背景设定听起来就很狗血,更狗血的是男主患有“不举症”长达两年,偏偏和女主寺田亚希再相遇时,只对她产生性冲动。接着就展开了一种名为“我不喜欢你,也不想负责,但为了我的病请陪我睡”的拉锯战。

女主一方面对男主还残留余情,另一方面又因为被男主需要而感到满足,所以按照日剧的常有套路,在半推半就下答应了。男主事先一再保证不会做出“奇怪”的事,然而剧情还未过半,发展走向就一度在18禁的边缘试探。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观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观


这段双向陪睡关系没过多久,又进一步升级为合租屋四角恋情节,可谓该有的套路一应俱全,不该有的雷点个个都踩。网友们大呼过瘾的同时,也因剧中人物设定而咒骂声一片。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观


但其实这部影片“毁三观”的背后,更多的还是我们从未深究过的三观。




人生观——生命意义是被自我需要


全剧最大的争议,莫过于寺田亚希在明知本行智也对她无意的前提下,还无条件答应了陪睡的要求,只因为智也的一句“你现在是我唯一的希望”而摇摆不定。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观


反观整个剧情,寺田亚希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一直在追求这种被人需要的感觉。


女二栗谷明与她交好,因为寺田擅长做饭,所以出食材费拜托她每天为大家准备早餐。男二长谷太一被寺田吸引也源于她为大家做任何事都不会索取回报。而男主本行智也的需求就更加简单,只需要陪睡。


寺田本身就是一个很被动的人,因为渴望被需要,所以一味的去迎合大家的需求,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连她自己也说:“我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厌恶自己,很怕不被别人所需要,所以我想让别人认同我的价值。”


但她也说:“既然做出了选择,就只能相信自己走下去了。”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观


这种强烈的被需要感一般会衍生出两种状态:讨好型人格和自我牺牲式思维。


剧中的寺田亚希就是典例。


遇事不经过思考就先认定是自己的错,为人处世小心翼翼,害怕自己的情敌小明生气而隐瞒陪睡的事,感谢长谷的温暖而和他在一起,为了不让大家为难最后决定搬离合租屋。


整个思维想法让很多观众都大呼恨铁不成钢,觉得她应该为自己而活。


但是这就是生活,寺田的初衷只是想融入这个集体中,不是被需要才能实现她的自我价值,而是只有被需要了,她才会觉得大家没有因为她的存在而为难。


更深一层来说,这些都源于她的内在是自卑的。




价值观——自卑是你的权利


寺田亚希也曾是在人群中心闪耀的人,高中时期她个性张扬,拥有很多朋友,能轻易要求本行跟自己交往。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观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观


然而进入社会后,找工作屡屡受挫,只能在便利店做兼职,即使是加入合租房,她的内心也一直怀着一种自我否定的情绪。

她在和小明的谈话中就透露过:“不管是本行、长谷,还是小明你,我这个最低价者和你们都根本没法比,既没梦想又不能干,我就是个野鸡大学出来的打工仔,完全跟你们这里格格不入。”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观


话虽很消极,却极其现实。人很难不被分为三六九等,尤其是生活在一群比自己优秀的人中间。


寺田潜意识里在意自我价值,更在意别人对她的看法,所以将自我否定视为一种自我保护。小明说她是自尊心太强的缘故,一点也不过分。


因为害怕被否认所以抢先一步否认自己,在大家觉得自己不行之前站出来风轻云淡地说:“我就是这样糟糕的人。”好似就能将自卑说得理所应当。


这就是过于自卑最糟糕的表现。


借用小明的话:“人们对不想买的东西,根本也不关心它的标价,对你感兴趣的人才会跟你讨价还价,大多数人也是不会在意你的标价的。”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观


自卑和自负并不是对立,而是互相生长。寺田越是自负越是以为自己可以做好,在失败和挫折面前就越自卑越消极。

这也是当代社会“丧系”青年的代表,越长大越敏感,对生活和成长的失败感到无力。

栗谷明相对来说应该是剧中最正能量的一个人,在寺田低谷时愿意拉她一把,虽言辞厉色,但句句含理。

感情上,她也支持寺田跟自己公平竞争,不要因为“玩游戏”超过自己而道歉。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观


可以说是她的推波助澜才使寺田对自己能有全新的认知,正如她所说自卑是每个人的权利,她不责备寺田自卑的行为,但也希望寺田能够在自卑找回自我。

“丧”是一种生活状态,而不是方式。




世界观——接纳生活和选择


不止寺田会因外界的影响而否定自己,剧中还有一个人跟她很相似——长谷太一。

寺田一直在追求的是她渴望被需要,而长谷则是“我不需要”。

童年的长谷一直活在母亲那句“我是为你好”之下,不管他是否需要,母亲都不会考虑,在做了一系列自以为是为长谷好的事情后,还要求长谷要心怀感恩。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观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观


这促使长谷在成年后的感情里,也尤其排斥这种自以为是的奉献。人对馈赠理应心怀感恩,当这份感恩被强制要求时,就变成一种捆绑。

直到遇到寺田后,长谷发现她的付出是从不会索取回报。所以他三番几次对寺田提出想结婚的要求,也正是因为此,想逃离童年对他的束缚,可以对强制的需求做出拒绝。

而另一方面也向寺田抛出了很多诱惑,即使怀了别人的孩子也可以结婚,劝说寺田从陪睡这段畸形关系里脱离出来,甚至可以为寺田做出改变。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观


但人对温暖的渴望而选择妥协,并不羞耻。

长谷将寺田身上吸收爱的能量,而寺田也在感情受挫后寻求长谷的庇护,他们的感情线更多呈现的是一种互相汲取温暖的两个人。

寺田说过,喜欢是没办法控制的事。

在喜欢自己,和自己喜欢的选择中,总要做出一个抉择。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观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观


所以尾声里他们没有在一起,是一种遗憾,也在情理之中。长谷愿意将自己的心意对寺田和盘托出,是尊重她的选择,也是放下了自己畸形的爱情观念。

寺田从一开始再三要求本行回应自己的爱意,最后也选择了放下。即使不光彩的陪睡关系还会发生,即使本行不喜欢自己,她也遵从自己的心意去选择相信本行。

生活不是童话,不是所有期待都会得到美好的回应。

生活的抉择也不一定是要分清哪个是对哪个是错,而是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纵然是错的,想要就去追求,这并不可耻。




我想福田导演真正想表达的不只是一段错综复杂的爱情,也是一个突破自我的过程。

从自我中心中脱离,明白自己的需求,从而认知自我肯定自我,在迷惘中脚踏实地,顺水推舟。

整部剧的发展走向没有任何人拥有主角光环,所有人都有自我意识中难以突破的一关:寺田无法释怀的失败、本行对生活的迷惘、长谷被捆绑的童年、小明对于爱情的盲目。

而未来究竟是好是坏,尾声里福田导演也没有说清楚,四人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吃饭的画面,也留给了观众一个无限遐想的空间。


《可以不可以》:你看不懂的三观


豆瓣上有位网友这样评价:“日剧最神奇的一点就是,它能把人隐晦甚至难以言齿却又盼望的东西,拍出来,大大方方地给你摆到台面上,让大家一起看自己。”

而这部剧正是这样,反观现实社会,像剧中人物这样的极端个体并不在少数。作为看众所能做的,也只是对于好结局喜闻乐见,而坏结局也不悲愤消极。

知乎上有位网友说:脱离三观看事物,才能看到本质。

连续剧的初衷是向观众展现生活百态,而生活,应该有我们自己的姿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