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旅遊:2020可為,未來可期

隨著2020 年新冠肺炎的結束,人們會重新認識工業旅遊和產業創新之間的關係,在美國,在歐洲,工業旅遊和工業一樣,是地方的經濟支柱和旅遊支柱。且工業旅遊大多和產業緊密結合,和旅遊共同聯姻,成為政府主推的一張旅遊招牌。與產業從經濟和形象共同服務區域經濟,共同搞活全域旅遊。

工業旅遊:2020可為,未來可期

其實,藍裕文化二十多年的工業旅遊從業經驗告訴我們,工業旅遊在國內已經非常普遍,比如特色小鎮裡的酒廠,比如主題樂園裡的手工作坊,比如實實在在的酒莊旅遊、汽車廠旅遊等等,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工業旅遊的身影。那麼,現在中國的工業旅遊如何?未來值不值得期待?我們先來看看目前工業旅遊存在的一些問題。

工業旅遊:2020可為,未來可期

工業旅遊一片火熱

但還需要更好玩,更人性

藍裕文化先來說說青島最知名的工業旅遊景點——青啤博物館,是一家全國工業旅遊創新單位。遊客可通過專門通道,瀏覽整個生產線,系統瞭解啤酒釀造生產工藝流程,品嚐新鮮的原漿啤酒。青啤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工業旅遊項目為青啤帶來了火爆的人氣。“博物館30多位講解員全部上崗,連館長也親自上陣。每位講解員每天至少要帶8個團。”數據顯示,僅去年國慶期間,青啤博物館就接待遊客3.4萬人次,同比增長19.2%。

越來越多企業嚐到了工業旅遊的甜頭,推出各類旅遊項目。諸如黑龍江大慶石油工業展館遊——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油田歷史陳列館、石油科技館、石化總廠展覽室等;海南推出了海南核電工業旅遊項目,設計了形象展示、互動體驗、公眾科普3個功能區,在互動體驗區遊客可以通過高清攝像頭觀看核電廠區外貌、主控室工作情景等實時畫面。

有專家表示,工業旅遊和傳統旅遊相比,不僅是觀光休閒,還能夠滿足遊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旅遊者加深對城市的瞭解,增強對企業和科技的感性認識,體會企業的文化內涵,這是傳統旅遊模式無法給予的。

發展不均 潛力巨大

有些地區簡單粗放,吸引力不足

目前,工業旅遊已成為我國旅遊業新興熱點。工業旅遊把標準機械的現代工業生產流程提升為富有情趣的旅遊體驗過程,把封閉的工業區變成開放宜人的旅遊區,把無聲的企業博物館變成企業精神流動宣傳欄。

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規劃設計院膜拜全球的工業旅遊項目後發現,相對於世界發達國家,我國的工業旅遊目前還處於萌芽階段。但我國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有262個資源型城市、45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旅遊空間廣闊,潛力巨大。特別是近年來發展形成的特色工業小鎮,將生產展銷、文化創意、休閒遊憩等功能有機融合,為工業旅遊開闢了全新的發展空間。

據統計,我國共有345家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省級工業旅遊示範點有1000家左右。2015年,全國工業旅遊接待遊客超過1.3億人次,工業旅遊收入達到100億元。其中,直接就業達6.5萬人,間接就業、季節性就業達到300萬人。

我國工業旅遊發展很不均衡,尚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部分企業覺得工業旅遊投入高、產出慢,積極性不高;部分工業旅遊項目市場化程度不高,沒有按市場規律運營管理。

現有大部分企業的廠房設計是為生產服務的,當觀光團隊湧進廠房時,可能影響生產作業。為了做到觀光、生產兩不誤,企業或需要設置觀光通道、改造調整生產流程,或需要配備專業的講解員、接送車輛等。不菲的前期投入,讓一些企業心存顧慮,望而卻步。

因此,各地在開展工業旅遊過程中,特別要注意避免運動式推進、搞拉郎配,避免一哄而上、沒有條件硬上,避免倉促上馬、粗放開發,避免簡單克隆、千篇一律等8個方面問題。當然,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規劃設計院認為,前期考慮不足,預留空間不夠,導致上工業旅遊項目時出現大量改造工程是令許多企業極度頭疼的問題。

多管齊下共推工業旅遊

企業、消費者、遊客、政府等多方共贏

國家旅遊局公佈的《全國工業旅遊發展綱要徵求意見稿(2016—2025年)》強調,以工業文化遺產保護為基礎,積極推動工業旅遊融合發展,形成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產業完備、功能齊全的工業旅遊產品體系。

近年來,實踐證明,工業為旅遊提供了新資源,如歷史遺存、高科技創新、生產工藝等;旅遊則為工業帶來了巨大附加值,如品牌提升、產品推廣、形象宣傳等。隨著工業化深入發展以及旅遊業蓬勃興起,工業和旅遊日益走向融合共贏。

藍裕文化多年的從業經驗公訴我們:工業旅遊是絕佳的品牌營銷陣地,通過工業旅遊,可以讓消費者瞭解企業文化底蘊、產品生產流程、產品質量保障、公司實力體現等,在遊樂中無形感受企業,增加了對企業的信任,進而提升品牌價值,促進產品銷售。

工業旅遊怎麼做

定位很重要,地方會客廳或企業營銷館

工業旅遊:2020可為,未來可期

人性好玩

工業旅遊是以保護和開發工業遺產和遺址遺蹟資源為核心,同時結合現代化的工廠或者生產園進行展示,並能創造出生產體驗價值為遊客所享的一種專項旅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推動了工業旅遊的興起和發展。旅遊業自身的大發展也推動了工業旅遊的發展,尤其是全域旅遊背景下旅遊業的深度推進,促進了工業旅遊的大發展。

好玩是人類共同追求旅遊的一個基本目標,自然風光不是工業旅遊,紅色教育不是工業旅遊,愛國教育也不是工業旅遊。我們發現歐美工業旅遊為什麼那麼有吸引力,成為男女老幼都愛去的地方。最簡單的道理就是好玩,娛樂,輕鬆,人性。連最基本的人性都滿足不了。很難有回頭客,何況現在是自媒體時代,有誰願意發一個特別噁心的項目給大家。

工業旅遊:2020可為,未來可期

多方共贏

要談工業旅遊的發展,有必要回溯一下世界工業旅遊的發展進程。同時,分享幾個國外典型的通過工業旅遊獲得經濟轉型發展紅利的成功案例。

18世紀下半葉以來,伴隨工業革命和二戰結束後生產力的發展,工業發展步入高速發展時期。工業革命後期,英國一些家族式的工業企業開始建設博物館、美術館或公園。19世紀末,隨著英國工業考古學的發展,工業遺產保護及開發利用被重視,一些與工業有關的文物被人們開發利用當作旅遊產品。20世紀50年代左右,工業旅遊開始作為一種新的旅遊形式發展起來。

總體來看,國外工業旅遊發展經過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50年代的萌芽階段、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的起步階段、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大規模發展階段三個階段。德國、美國、英國等國有許多成熟經驗,其共性之處主要是突出工業文化底蘊,堅持多元化、差異化開發工業旅遊資源,注重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德國工業旅遊最早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以大眾寶馬奔馳等汽車公司率先讓消費者免費參觀汽車裝配現場為開端。目前,德國工業旅遊項目接待的遊客數達到了全國旅遊總人數的1/3,最為成功和著名的是魯爾區的工業旅遊。魯爾區工業旅遊網絡涵蓋了長達400公里的度假休閒路和700公里的自行車專用路,途經杜伊斯堡、埃森、多特蒙德等20多個城市,包含了19個工業旅遊景點、6個國家級工業文化博物館、17個工業景觀全景眺望點、12個工業移民城鎮。魯爾區工業遺產旅遊成功經驗在於,充分開發利用工業遺產、合理進行規劃設計、採用多元化的發展模式。

美國作為世界工業強國,其工業旅遊起步較早,發展形式多種多樣,不同類型的工業旅遊項目特色鮮明。如,賓夕法尼亞州的好時巧克力小鎮是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產地。20世紀上半葉,好時鎮就是好時公司,鎮上的居民幾乎全是好時公司的員工。現在,每年有數五百萬遊客來此旅遊。

英國是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是工業旅遊發展的先驅國家,工業旅遊發展成就巨大。有“工業革命的搖籃”和“世界工廠”美譽的伯明翰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發展工業旅遊,具有代表和示範意義,尤其是針對城市運河的改造十分成功。運河兩岸原先的工廠倉庫和車間在保留歷史痕跡的基礎上,改造成了讓人們感受藝術、享受音樂、放鬆休閒的場所,形成了綜合一體化的工業旅遊體系。駁船書店、“影子”工廠、捷豹和路虎體驗中心、吉百利巧克力世界等都是遊客必去的工業旅遊點。目前,伯明翰每年大約接待2200萬遊客。除此之外,卡德布里世界、蘇格蘭威士忌文化遺產中心、艾思布里奇峽博物館、斯尼伯斯頓發現者公園、南約克郡的埃爾賽卡等都是成功的可學習的工業旅遊點。如,卡德布里世界專門向遊客介紹巧克力的歷史、展示巧克力製造方法,景區內還提供為孩子舉辦生日餐的服務;在蘇格蘭威士忌文化遺產中心,遊客可以坐在威士忌酒桶形的電動車內遊覽景區。

由上述一些典型案例可以看出,工業旅遊對於地方經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工業旅遊是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和新興現代化工業進一步創新發展的一種新形式。數據顯示,歐美髮達國家有15%以上的大中型工業企業開展工業旅遊。

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規劃設計院的經驗告訴我們,國外工業旅遊發展給了我們以下幾點啟示:第一,工業旅遊線路主題要鮮明,特色要突出,要注重創造體驗。德國目前120條工業旅遊線路大多都有明確的主題,與某一行業相關,而且是一條“工業文化之路”。如玩具之路、汽車之路、啤酒之路、玻璃之路等。德國沃爾夫斯堡的大眾汽車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也是第一座汽車主題公園,陳列了大量汽車和汽車部件,還有許多體驗性實驗裝置,是典型獨特的汽車文化城。沃爾夫斯堡把整個城市納入到汽車工業旅遊中,這種模式對我國工業旅遊發展很有借鑑價值。

第二,注重景觀再造,但又要妥善處理保護與重建的關係,實現工業旅遊地、工業遺蹟的形象改造。德國北杜伊斯堡景觀公園依託蒂森鋼鐵公司,在工業遺址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將5號高爐改成可攀爬項目,煤氣罐改造為潛水中心,將1號高爐改造成露天電影院,將料倉改為兒童活動區域,配電供應室改為辦公與餐飲區域,舊辦公樓改為青年旅舍。

第三,注重開發多元化旅遊產品。

第四,注重把解決社會問題放在工業旅遊開發的重要位置。德國工業旅遊開發注重實現社區、政府和投資者的共贏,注重解決產業調整帶來的失業等社會問題。

工業旅遊:2020可為,未來可期

借鑑創新

回過頭來,我們再剖析一下中國工業旅遊的發現進程和脈絡。總的來講,中國工業旅遊度過了萌芽起步的1.0時代和逐步規範有序的2.0時代,邁向了提質增效的3.0新時代。

在萌芽起步的1.0時代,我國工業旅遊只是作為一種參觀行為,不是真正的工業旅遊。其開創者主要是國內的一些知名大企業,如山東張裕博物館,張裕卡斯特酒莊等項目,當然青島啤酒廠的“玉液瓊漿:青島啤酒歡迎您”、海爾集團在1999年推出的海爾工業遊、首鋼集團的“鋼鐵是這樣煉成的”、一汽集團開發的生產線和汽車陳列樣品等。

從2001到2016年,我國工業旅遊步入逐步規範有序的2.0時代。國家旅遊局先後出臺了《工業旅遊發展指導規範》《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檢查驗收標準(試行)》《關於命名北京韓村河、首鋼總公司等306個單位為“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的決定》等文件,逐步規範我國工業旅遊發展。在這一階段,上海的工作具有代表性。上海制定並頒佈了全國首個地方工業旅遊服務標準——《上海市工業旅遊景區(點)服務質量要求》,還最先將新穎的年票方式引入到工業旅遊中。在這一階段,企業發展工業旅遊的自覺性增強。

目前,中國工業旅遊已邁向提質增效的3.0新時代。其特點是在新發展理念下用全新的資源觀、市場觀實現以提質增效為核心的工業旅遊創新大發展。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中國工業旅遊大發展的行動準則,質量效益是新時代中國工業旅遊大發展的本質和核心,這是黨的十九大後新時代新特徵決定的。新時代的重要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工業旅遊發展也要堅持走提質增效的道路。

新時代中國發展工業旅遊具有獨特的物質和文化資源優勢,獨具內涵的工業文化遺址眾多,吸引力強。我國工業旅遊已在全領域鋪開,涵蓋41個工業大類,已從單純展示生產流程和生產工藝發展到多元開發,已從局部地區向全地域鋪開,已由單純的工廠參觀延伸到工業購物遊、工業科普遊、企業文化遊、工業遺產遊等。工業遺產博物館、工業遺產公園、工業文化創意產業園、觀光工廠、工業特色小鎮等是新時代中國工業旅遊產品主要供給形態。

新時代中國工業旅遊市場表現出獨有特徵,一是年輕人和學生人群及老年人是主體市場,二是互動體驗類產品最受市場歡迎,三是產品市場品牌正在逐漸形成,四是市場需求逐漸升溫。

學生市場和老年人市場是中國工業旅遊市場可以進一步大力開拓的市場,也是中國工業旅遊市場的潛力所在。

工業旅遊:2020可為,未來可期

未來可期

新格局新發展

隨著中國經濟總量的增加,隨著中國環境的汙染加劇和產能轉換的需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下工業旅遊的發展有了新的要求,新時代工業旅遊發展質量問題顯得更加突出和重要,質量效益是新時代中國工業旅遊大發展的本質和核心。

在中國工業旅遊大發展過程中,要注重提質增效的戰略意義和作用,全面謀劃新時代工業旅遊發展新格局。

當前,中國工業旅遊發展已呈現出良好的態勢,但仍然面臨一系列問題、存在一系列短板。比如部分地區對工業旅遊發展認識不足,尤其是企業發展工業旅遊的意願不強,有的地方政府對發展工業旅遊的認識也不統一;又如工業旅遊產品結構單一,特色不明顯,大部分地方工業旅遊活動只是簡單地參觀工廠,遊客參與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沒有體現出“遊”味,缺乏特色旅遊商品和旅遊紀念品;再就是中國工業旅遊發展空間不平衡,地區差異大,有的地方工業旅遊發展積極性高、效果好,但更多的地方發展條件受限、水平偏低。

藍裕文化認為,要牢牢把握工業旅遊發展的工業文明鏈、工業產業鏈、工業城市鏈、工業企業鏈4條主線(鏈條),提高工業旅遊產品質量。充分把握旅遊消費需求,找準產品定位和區域定位。深度開發工業旅遊資源,提高旅遊者的參與程度。嚴格按照《國家工業旅遊示範基地規範與評價》行業標準,從基本條件、基礎設施及服務、配套設施及服務、旅遊安全、旅遊信息化、綜合管理等方面,加強工業旅遊示範基地的建設。從區位與交通快速便捷性條件、旅遊經濟發展質量與效益、工業經濟發展質量與效益、工業旅遊資源與潛力、工業旅遊發展現狀、工業旅遊發展環境、生態文明展示度等方面建設一批工業旅遊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工業旅遊競爭力。

全面謀劃新時代工業旅遊發展新格局中,工業旅遊市場定位要準確,市場細分要深化。例如:針對院校學生可以開展以修學、擇業為主題的工業旅遊,針對政府機關可以開展以調研考察為主題的工業旅遊,針對投資客商可以開展以招商引資為主題的工業旅遊,還可以與行業協會聯合舉辦以促進交流觀摩為主題的工業旅遊等等。新時代中國工業旅遊市場拓展與營銷重點要做好以下工作:優化組合線路以增加產品的可遊性和層次性,策劃主題類的工業旅遊產品,通過工業節慶活動帶動城市整體旅遊發展,提升工業旅遊產品的參與性和體驗性,銷售和推出工業旅遊產品及衍生產品,藉助互聯網進行線上營銷推廣。

旅遊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站在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高度,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工業旅遊發展的重大意義和方向。一方面,通過發展工業旅遊業來為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做貢獻;另一方面,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提質增效,讓工業旅遊發展更平衡更充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規劃設計院相信,隨著疫情的結束,隨著春天的來臨,工業旅遊業也會迎來新的發展勢頭。但在當今的中國,我們希望開展工業旅遊的單位,要審時度勢,把握住這次厚積薄發的機會。使中國的工業旅遊做大做強做出名。如有不懂的,歡迎找我們藍裕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