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賦》寫的是什麼?

用戶6719502573076


三都賦就是劉劭所著的《趙都賦》,《洛都賦》和《許都賦》。

講一下劉劭,劉劭,字孔才,是魏朝人,廣平邯鄲(現在的河北邯鄲市),生於漢靈帝建寧年間(168年至172年),死於魏齊王正始年間(240年至249年)。漢獻帝時入仕,初為廣平吏,歷官太子舍人、秘書郎等。魏朝後期,曾擔任尚書郎、散騎侍郎、陳留太守等。劉劭博學多才,通覽群書,編有類書《皇覽》,參與定製《新律》。著有三都賦:《趙都賦》,《洛都賦》和《許都賦》。

劉劭的大部分著作都已消亡流失在歷史長河之中,僅有《人物誌》、《趙都賦》、《上都官考課疏》收入於《全三國文》中。


愛國學的永偉


你好!

1.《三都賦》是晉朝左思歷經十年完成的作品。

2.《三都賦》,分別指的是《吳都賦》,《魏都賦》,《蜀都賦》。

3.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它講究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其特點是“鋪採摛文,體物寫志”,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

4.三都賦,分別寫了三個國家國都的環境,歷史以及對國家情況對分析。





流雲藝朵


左思《三都賦》寫的是魏蜀吳三國的都城:洛陽、成都、建鄴(南京)。清朝"吳派"考據學大師王鳴盛說:

左思於西晉初吳、蜀始平之後,作《三都賦》,抑吳都、蜀都而申魏都,以晉承魏統耳"

《文選·三都賦》李善注引臧榮緒《晉書》一段文字說:

思作賦時,吳、蜀已平,見前賢之是非,故作斯賦,以辨眾惑。"

左思,山東臨淄人,是兩晉時代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謝靈運稱其詩為“ 古今難比” 見詩品》

上,清人沈德潛《古詩源》贊其《詠史》詩為“ 千秋絕唱” 。然而,在兩晉時代,左思卻是以賦的創作顯名於世的。一篇《晉書· 左思傳》共有個字,寫關於《三都賦》創作活動的,即用去個,這種情況,不僅為歷來作家傳記所少有,亦為兩晉人物傳記所僅見。

左思以詩作享譽百代, 卻以創作《三都賦》震動西晉文壇。從《三都賦》的創作、面世到引發“ 洛陽紙貴” 的震動, 反映出西晉文壇一代風氣。《三都賦》的出現,也是太康時代文人自我意識進一步覺醒,在賦創作中追求個性的一次突出的表現魏晉時代是我國曆史上思想最活躍的時期之一。在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引發出文人在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及道德觀等方面的巨大變化,自我意識的覺醒。壇上湧現出曹植等一大批個性鮮明的詩人和作家。 造寫京都之賦成為文人們熱衷的事業。《三都賦》面世前, 陸機等文人早就看中了這個題材的創作面世後, 受到眾多文人的推賞, 大多表示歎服, 亦表明欲創作而恐難出其右的意願。這反映了文人當時對創作京都賦的熱情。

細加分析, 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 由於西晉短暫的統一和繁榮給文人帶來幻想, 以為大一統的漢家天下又會再世, 這大大激發了文人對祖國山川風物的熱愛和對昇平世界謳歌的熱情。寫京都之賦, 最容易寫山川之盛, 人物之茂, 物產之豐, 總之, 容易寫出繁榮, 這大約是文人為之傾心的一個原因。二是, 九品官人之制發展到西晉, 重視門第、名望之風日熾, 寒素之士既無世族門第可依, 就要在品名上大作文章。前代班固、張衡者流皆以京都大賦名聞天下, 摹仿《二京》也就成為後人的嚮往, 在當時太康時期的情勢下, 也容易因賦而得名, 因名而得官, 這是吸引文人創作京都大賦的更直接的利益所及。

《兩都賦》

東漢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的《兩都賦》分《西都賦》《東都賦》兩篇,寫的是西都長安和東都洛陽。西都賓誇耀長安形勢險要、物產富庶、宮廷華麗以暗示建都長安的好處,東都主人則對東漢建都洛陽進行美化和歌頌。班固作《兩都賦》是為了批駁“西都賓”一類人希望建都長安的想法,用以穩定政局。

其宮室也,體象乎天地,經緯乎陰陽。據坤靈之正位,放太紫之圓方。樹中之華闕,豐冠山之朱堂。因瑰材而究奇,抗應龍之虹梁。列棼橑以布翼,荷棟桴而高驤。雕玉瑱以居楹,裁金壁以飾璫。發五色之渥彩,光焰朗以景彰。於是左墄右平,重軒三階。閨房周通,門闥洞開。《兩都賦》節選

《二京賦》

《二京賦》包括《西京賦》、《東京賦》兩篇。作者就是那個著名的地動儀發明者張衡(78年-139年)。二京就是班固的兩都,指漢的西京長安與東京洛陽。

後宮則昭陽飛翔,增成合歡,蘭林披香,鳳凰鴛鸞。群窈窕之華麗,嗟內顧之所觀。故其館室次舍,採飾纖縟。裛以藻繡,文以朱綠,翡翠火齊,絡以美玉。《二京賦》節選

據《後漢書·張衡傳》說,張衡的《二京賦》也寫了十年才成:

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兩都賦》、《二京賦》都是漢賦中的經典名篇,左思的《三都賦》也深受二者影響。這三篇賦都是駢文,後世有名的駢文最廣為流傳的有《滕王閣序》。駢文注重對偶、用典和華麗的辭藻,很多漢賦又長又難解,甚至當時的讀書人讀懂都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