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因為疫情而感到焦慮,身體稍微有點不適就會緊張?

阿念念ii


沒有太多緊張,只是有一天體溫升高了一點(還在正常範圍內),反覆量了好幾次,確認了真發燒。

好的心態是對抗疫情的良藥,其實我們平常也會偶爾身體不適,但是在疫情期間,這些身體不適會被放大。這種放大一方面有益於我們發現病灶及時治療,另一方面卻因心理承受能力導致一般的病情變得比平時嚴重。

其實新冠的病症有它的特點,是呼吸科的傳染疾病。一般情況下,我們做好防範,少聚集,就會降低傳染性。我們都隔離在家,接觸到傳染源的概率本來就降低了,如果不是呼吸系統上出現的不適,那麼感染上新冠的概率就更低了。

做好防護,擺正心態,提高免疫力,就沒有什麼大問題。


活性多糖


你好呀,我是熊貓君劉女士。

我坦誠的告訴你,

有段時間我狀態特別不好。

由於經常盯著手機刷疫情的消息,每天神經都相當緊繃。我很少失眠,但疫情開始爆發的那段時間我整宿整宿的睡不著覺。胃口不好不說,還真的是一把把的掉頭髮。有些時候會突然哭泣。這都讓我很不安。

更糟糕的是,老是無緣無故的胃疼。

看著手機消息,知道看了也無濟於事,打開小視頻聽到那種背景音樂心都揪起來了。我也知道老是盯著手機看不好,我們普通人只能選擇居家不外出,但是就是忍不住的想要去知道最新消息。

害怕自己被感染,害怕家人被感染。

直到最近這段時間,這種情況才隨著我們取得抗疫階段性勝利我們地區全部清零,我才慢慢的恢復了過來,開始調整自己心態。

原來,我是因為疫情過度焦慮而導致的一系列生理性緊張。

我的把我的感受和想法分享給你,希望現在的你,能夠認真的享受生活,調節心理壓力,把小日子過的精彩起來!

————————————————

我自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冷漠的人,國家受難之際,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有一定的安危意識。我們會想去了解現在疫情發展情況,醫院的建設情況,患病者的恢復情況,醫護人員的物資供給情況。

大多數的人,是擁有赤子之心的人。

大家是響應國家號召的,基層公務人員的奔走宣傳,社區工作人員努力的在維護社區,醫院的建設工人正在和時間賽跑,一線的白衣天使們日以繼夜地在不辭辛勞的工作。

而我們這些老百姓也堅持勤洗手開窗通風出門戴口罩。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盡力的在和病毒博弈,我們都渴望這場無聲的戰役能夠有勝利的一天。

但作為普通的一個居民,我們也會深感焦慮和無力。

家裡蹲其實也是挺折磨人的事兒。

過去心情不好還能出去擼串喝酒一起和朋友們唱歌玩耍。有點小錢還可以去購購物出門逛個街。晚上無聊可以出門去電影院抱著爆米花看個小電影。

有時間的時候,還可以買長飛機票去欣賞沒有閱覽過的山河湖海。而現在,我們大多數時間都只能窩在家裡盯著手機屏幕……

無事可做也會引發巨大的焦慮情緒。

當然,比起正在流血流汗付出巨大的一線人員來說,我們實在是過於“幸運”。所以我們潛意識裡依舊會惴惴不安。

我們會感覺到無所適從,因為疫情讓我們原有的生活模式發生了變化。這種生活節奏上的不適應是難免的。甚至說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任何一個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都會感覺到心理不平衡性。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通過各種媒體渠道來不停的給自己的大腦輸入信息,來讓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起來。以此來保證自己的內心不是那麼散亂。

我們會跟著有關疫情的信息一起焦慮,我們會被感動,也會憤怒。

如果你冷靜下來仔細想想。好像在疫情之前,我們對於這種刷手機的執念似乎沒有那麼強烈。因為過去我們除了刷手機我們還有其他注意力的點。

但我們除了拿著手機刷幾個小時以外真的無事可做了麼?

其實並不是那樣,我認識一個原本在備考的朋友,她家裡面有很多學習資料還沒有看完,按照道理說,過去要上班,每天都很忙碌,中午和下午還要擠時間出來學習和做題。現在有了那麼多空白時間。這簡直比過去有了很多的準備和學習積累的機會。

可是,我的那位朋友也和很多人包括我一樣,疫情爆發後,所有過去的那些要緊事都不在關注了。

我問為什麼不趁這個階段把之前一直想擠時間出來做的題看的書拿出來呢?

她回答:不能出門,沒有這個心思了……

焦慮就是這樣支配我們的。

疫情來臨,每一個人都會把這個事件當作最最最最最重要的事件,這當然是有必要的,所以每一個人都會出現焦慮和恐懼,大腦就會不斷的分泌焦慮的物質。我們就很難平復心緒去做別的事情。

我們會感覺到眼睛乾澀眼部疲勞、四肢痠痛無力、頭疼、失眠、脾胃不和……

這又進一步的加重了焦慮感。

我們原本的思維方式和健康的生活作息規律就很容易被打亂。

這不僅不利於我們生理健康,也不利於我們的心理健康。

現在是特殊時期。每一個人都必須要在這種情況之下認真的過好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一直沉迷於過度的放縱。

——————————————————

我們作為一箇中國公民,看到各家醫院物資告急,看到無數人在求救。看到確診人數。

誰都會跟著一絲嘆息會心疼。

我們也會因為那些志願者們風雨兼程的捐助而被感動的熱淚盈眶,看著鍾南山老先生疲倦的滄桑而難受。看著一線醫護人員要忍著疲倦不停的工作而揪心,看著工作的工人辛辛苦苦的在搶修而為他們不停的加油。

我們都是普通人,會哭會笑。

這當然是人情所在。

但我相信,祖國是強大的,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能力之內做好分內之事,再大的風浪也終究會有平復的一天。

所以,我們不僅僅要關注疫情,我們也要在疫情之下過好自己的每一天,我們要對自己負責,而且永遠不失去對生活的熱情。

————————————————

我的建議是:

一、哪怕疫情讓我們不安,我們也要合理的規劃時間和生活,不讓自己總是被情緒所支配。

一天有24個小時,在沒有過多外力來規範我們行為的時候,我們自己就要學會提高自己自控能力,讓自己的生活有自律感。

手機不能一直刷,每天規定看抖音頭條微博微信的時間,不要過度的投入。

調整好作息,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早上起來自己在家做冥想和一些簡單的運動。

給自己一點充電和學習的空間,讓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其他事情上,比如看看自己一直來不及看的書,學習一些網絡課程,把自己一直想複習的資料拿出來,背背單詞,給自己一點提高能力的空間。

把這段特殊的時間,珍惜好利用好,多和家人溝通交流,自己照顧好自己的生活。

二、把凌亂的信息集中化,多關注官方的信息發佈,不能讓手機佔據生活的全部。

關注信息,是必要的。

但是現在網絡上的信息太多,鋪天蓋地,人腦怎麼能接收的過來呢?

所以建議你每天訂好規矩,認真的看一些有效信息的報道,瞭解當前的形勢就可以了。

讓自己給自己找點事情做。讓自己保持身心健康,不要讓自己宅出毛病。

比如做做家務,自己做做飯。做個廣播體操,等等……

三、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過分的情緒起伏激動,多給自己一些平靜的心理體驗。

給自己的家人做好防護疫情的宣傳工作,保護好自己的家人朋友。

甚至你可以在抖音或微博上找到那些正在一線工人醫生的賬號,一些正在基層服務的人員的賬號,堅持給他們加油,他們看到一定會了解到你的熱心和關切,你的一句加油,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意義重大的鼓舞!

但無論如何,自己的心緒一定要理性。

人總是被感情帶著跑的,這種時期,人必須要先照顧好自己。

如果你總是因此而焦慮恐懼,那麼你也沒有辦法去安慰和鼓舞那些人。

————————————————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分析和建議。

疫情之下,我們多多少少都會各種信息所影響情緒,會因為各種壓力而感到不安。

這對我們的心理健康有弊無利。

調節好自己的心理狀態。

做一個力所能及的事情,認真的過好自己的每一天,做好防護保護好家人,就是我們對這個社會最大的負責。

天佑中華!


熊貓君劉女士


去年十二月份,我在湖北晃盪了半個多月。軍運期間也去過武漢,也在湖北呆過,12月底聽到荊州沙洋的客戶說過,我就直接由天門坐大巴去了黃石,然後在黃石坐高鐵去了景德鎮,在江西呆了一個星期,元旦附近回來的,一直沒出過方圓五公里地界。周邊一公里內出現過疑似(具體就是武漢接觸史),也有幾例確診(大約離我家兩公里多點)。

沒有什麼好焦慮的,不要讓自己感冒發燒就好。冬天,那幾天溫度不穩定,冷的時候零下幾度,暖和的時候十幾多度,羽絨服穿著,太陽曬著多多少少會感覺有點熱。別脫了就沒事了。年三十上午聚集聊天,年初一放完鞭炮,家家閉門閉戶(村子裡有武漢小年24前一天回來的一家三口)一直到正月初七左右才開始封村封路。不出去,在家憋著,憋了半個多月,出去放放風。回來繼續憋著。憋到現在,還是沒有出去。在村子裡逛逛就好。至於信用卡逾期、網貸逾期。都沒有我老命重要。疫情之下,什麼都是虛的,生存下去才是王道。有的人這個春節都懷上二胎三胎了,也有的胖了十幾斤。更有的發了大財。

春季,流行性感冒特別多,今年好像並沒有多少,都在家,都很少接觸外面的人,天天刷著微信群,謠言滿天飛。自己躲在被窩裡感到慶幸。

不管發生什麼,不要怕,越怕越容易受情緒感染。


希望在每一天


有一點不舒服,就往新冠上想,疫情期間一直有咽部不適,偶爾腹瀉,體溫37.2左右的情況!已經快兩個月了!我看自己是有神經官能症了!疫情不結束,這個情況是好不了了!昨晚第一次帶孩子出去,想著去空曠的地方鍛鍊一下身體。結果有個不帶口罩的人跟孩子擦肩而過,我想著擦肩而過的細節,一直到現在都焦慮不安!後悔帶孩子出去,後悔當時沒繞著那個人走,我肯定是有點神經質了!這種感覺很痛苦,總是開心不起來,放鬆不了!哎!


你好的人和


是的本來身體欠佳,疫情的降臨,村霸的幾十年欺壓,本來十幾午的高血突然變得更不穩定,焦慮,恐惶,恐怖,內憂外患,一齊壓來,心情如寒流驟降,有一種牢籠蒸籠的感覺和壓抑,氣息憋悶異常。


棟樑151


在春節那幾天是有的,後來很快就適應下來了。

如果你仍處於那個狀態,自己慢慢調整也行,找諮詢師協助適應也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