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期請警惕“口罩皮炎”

2020庚子鼠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肆虐,這種通過飛沫瘋狂傳播的傳染病,使口罩成為每位市民的必備防疫“利器”。一時間,網絡上流行著各種關於口罩的段子:“作為一個貌醜之人,我其實挺喜歡全民戴口罩的”、“以前是戴口罩去搶錢,現在是帶錢去搶口罩”、“我有幾十只口罩呢,你願意和我在一起嗎”……


然而,“人見人愛”的口罩卻也給大家帶來了煩惱,尤其是長時間佩戴口罩的醫務工作者、戰鬥在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甚至是部分市民,那就是——“口罩皮炎”!


疫情時期請警惕“口罩皮炎”


口罩皮炎,嚴格意義上應該稱為接觸性皮炎,由於佩戴口罩引發,簡稱 “口罩皮炎”。主要表現為顏面部紅斑、丘疹、水皰甚至糜爛、滲液,以及同時併發出現痤瘡、毛囊炎等表現。


是什麼原因導致口罩皮炎發生呢?


01

口罩佩戴時間過長,常常超過10小時。長時間佩戴口罩會使面部皮膚處於較封閉狀態,鼻腔、口腔裡呼出的氣體,交談時濺出的飛沫,會在面部形成局部的溼熱環境;口罩邊緣局部壓力,導致皮膚正常的代謝受阻;疫情期間工作作息時間不規律、精神壓力大等因素造成人體抵抗力下降。這些因素均可能導致面部出現口罩皮炎。


02

口罩材質較硬,如N95杯罩型口罩,長時間緊密佩戴會造成局部持續受壓缺血而發生皮膚損傷,尤其是鼻樑、顴骨和耳部等皮膚較薄的部位。


03

部分過敏體質人群可能會對口罩的材料過敏。即使佩戴質量可靠的口罩,也會出現紅斑、水皰、滲出,伴有瘙癢、疼痛等症狀;尤其在疫情初期,口罩資源緊缺,部分不良商家使用劣質材料加工的口罩更容易導致面部皮膚過敏。


04

本身有面部皮炎、痤瘡、溼疹等皮膚屏障受損類皮膚病,佩戴口罩後,顏面部透氣性變差,可能誘發或加重這類疾病。


疫情時期請警惕“口罩皮炎”


出現了口罩皮炎該怎麼辦呢?


01

大家一定要從正規途徑購買質量可靠的口罩。對口罩過敏的症狀輕者,可暫停使用可疑過敏的口罩。如果僅有紅斑、丘疹等症狀,一般3-5天后症狀可自行緩解,無需特殊處理;若出現水皰,糜爛、滲液及瘙癢明顯者,可口服抗組胺藥,溶液溼敷收斂;無滲出時外用具有保護、滋潤、抗炎等作用的乳膏或軟膏;症狀較重自行用藥不能緩解者,請至醫院皮膚科就診,聽從專業皮膚科醫師的治療意見。

02

對於不得不繼續佩戴普通防護口罩的人員,建議在口罩內側墊放1層或2層小塊紗布,既可以防止過敏,又不會影響口罩的密閉性。對長時間佩戴N95類口罩人群,可以在佩戴口罩3-4小時略微挪換位置給局部皮膚減壓,並定期檢查,如果出現紅腫和損傷則應給予充分休息和相應治療;也可以提前粘貼水膠體輔料或者創口貼保護易壓迫位置,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03

有原發皮損者,在佩戴口罩前提前做好皮膚的保溼修護工作,增強皮膚對口罩材料的耐受力。必要時請找皮膚科醫師就診,積極治療原發皮損。

04

疫情期間飲食上注意忌食油炸肥膩之品;多食蔬菜水果,充分休息,適度鍛鍊以提高機體免疫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口罩皮炎的發生。


最後,願我們共同努力,早日戰勝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