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文史|顏真卿:一件“絕作”的成全

商丘文史|顏真卿:一件“絕作”的成全

商丘文史|颜真卿:一件“绝作”的成全
商丘文史|颜真卿:一件“绝作”的成全

要用怎樣的一把尺子,才能丈量出一個“德”字的厚度?500年歸德古城難以忘卻的過客,張光直是一個,顏真卿也是一個。一件“絕作”成全了一座城在中國書法史上一個再難超越的高度。

在中國書法史上,顏真卿代表一個高度。脫去“書聖”的外衣,他同樣代表一個做人的高度。

自唐代一千多年以來,能夠成為童蒙學書的正宗範本的,莫過於顏真卿。在唐代出現了中國古代最廣泛、最深刻的一次書法高潮。站在這個山峰之巔的,就是顏真卿。顏真卿是一位文人,是一位骨子裡激盪著乾坤正氣的官員。他為官清廉,達到家裡無米下鍋的境地。他為官不懂阿諛奉承,常被貶在外,卻能在朝廷需要時挺身而出。“安史之亂”時他高舉義旗,為平定禍亂立下頭功;公元783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亂,朝廷派他前去勸降,面對李希烈的威逼引誘,他不為所動,兩年後被李縊死。

顏真卿遺留給歸德古城的《八關齋會報德記》石碑,以其晚年真跡被康有為贊為“絕作”。 這同樣是一件“孤品”,它讓一場盛會成為古城心頭最為動情的一抹記憶,它成全了一座城令眾多歷史文化名城難以望其項背的景觀厚度和人文高度。

歸德古城這座深藏於中原這個中華民族核心古文化圈內的一塊璞玉,如同一部由五千年蒼茫歲月一揮而就的浩繁卷帙,每一個人物,都折射一段中華民族的特定歷史,他們是炎黃子孫的仰望,更是歸德古城取之不竭的人脈資源和精神財富。

一個“德”字的厚度無法丈量,而每一位“德”歸古城的仁者,自家人也好,過客也罷,他們義薄雲天的作為將成為我們的借鑑,他們厚德載物的人品將成為我們的航標。

商丘文史|颜真卿:一件“绝作”的成全

臨文感憤 縱筆浩蕩

商丘文史|颜真卿:一件“绝作”的成全

歸德古城是一座厚德載物的城,也是一座感恩戴德的城。顏真卿被邀來睢陽,正是源於一場聲勢浩大的感恩盛會。

舊唐書《田神功傳》載,公元772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亂,以重兵圍攻睢陽,時升任為檢校尚書右僕射的田神功抱病與叛軍血戰兩天兩夜,最終保住了睢陽城。

田神功因戰累成疾,病了一個多月才好。睢陽人為報答他的恩德,遂向官府建議,舉行八關齋會為其祈福。時任宋州刺史的徐向欣然同意,出俸錢30萬,於當年農曆五月初八日在開元寺,也就是現在的八關齋,設八關齋會,邀請1000餘名僧人前往誦經唸佛。隨後,州縣官吏長史等文官設1500人為一會;鎮遏、團練、官健、副使等武官設500人為一會;地方士紳設5000人為一會。一時間,佛飯香供擺滿郊野,經聲佛事晝夜不息,善男信女八方雲集。

“八關”也稱“八戒”,為佛教用語,是指佛教男女信徒一晝夜中所必須遵守的八條戒律: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塗飾香及歌舞觀聽;七不眠坐高廣華麗床座;八不食非時食。前七項為戒,後一項為齋,合在一起總稱為“八戒齋”,或“八齋戒”、“八關齋戒”。施捨素食齋飯,招引更多僧人前來。一時間,佛飯香供擺滿郊野,經聲佛事晝夜不息,善男信女八方雲集。

為記載這次活動,州郡長官從千里之外邀來了著名書法家顏真卿,請他撰文並親筆書寫,後刻成八稜石幢。這通石幢高3米,共8面,每面寬約51釐米,全文983字。因為碑文叫做《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後人漸漸把石碑稱為“八關齋”碑。從書法藝術上看,此碑字體圓健渾厚,矯健奔放,勢如萬丈瀑布,一瀉千里。

創作這幅“絕作”時,顏真卿已64歲,在體力、筆力都已深受侷限的情況下,還能完成藝術的再次突破,一切源於心造吧。“安史之亂”給予顏真卿的,不止是國仇,不只是參與平定時立下的奇功,還有家恨,他的兄長和他的兒子都是被安史叛兵殺害的,可以說國仇家恨集於一身。同時感念田神功功比張巡、許遠的勇武,感念睢陽百姓知恩圖報的善舉,這才滿懷激情,臨文感憤,縱筆浩蕩,一氣呵成。其文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其書堪稱藝術絕作。同樣,“八關齋”碑因顏真卿的名望和書法而盛名不衰。

顏真卿一生曾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平原太守、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御史大夫等職,封“魯郡公”,為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重臣元老。向以義烈聞名官場,以至於為唐王朝捨生取義,殺身成仁。顏真卿死後,三軍將士慟哭,皇帝廢朝五日,追贈司徒,諡曰“文忠”。

歐陽修評價顏真卿書法:“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莊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於世者不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朱長文也贊其書法:“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藝品如人品,這是對顏真卿藝品的高度讚譽,更是對顏真卿人品的無上推崇。

商丘文史|颜真卿:一件“绝作”的成全

輾轉流離 完璧歸德

商丘文史|颜真卿:一件“绝作”的成全

如同顏真卿為官為人一樣,八關齋裡的《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也是屢經磨難。

唐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下詔大除佛寺,《八關齋會報德記》碑因“大不可折,遂鏨鑿缺敗以僕之”,倖存於世。時隔5年,崔倬到睢陽任宋州刺史,“八關齋”碑已是“瘢痍壞失,文義乖絕,尋澤研究,不可復知”。後來,崔倬求得原碑文拓片,令能工巧匠重刻“八關齋”碑,立於原址。明孝宗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夏,黃河氾濫,開元寺隨睢陽古城一道被洪水吞噬。明武宗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重築新城,城址“為避窪趨高乃徙而北之”。清嘉慶十九年,為防水患,在城外重新修築護城大堤,於開元寺原址北端建大殿三楹,“八關齋”碑被留在新修大堤南側。嘉靖二十九年,一位名為王楠的巡撫到此視察,觀看到此碑。念顏真卿高風亮節,取義成仁,遂將置放“八關齋”碑的三間廢寺改稱“顏魯公祠”。到了清順治年間,告老還鄉的國史院大學士宋權,為“八關齋”碑修建了碑亭。康熙年間,又有人在碑亭北側修建大殿三間,供奉佛像,複名開元寺。

最具傳奇色彩的一次歷險,當屬日軍惦念已久的覬覦。1938年6月間,一支日軍潛向商丘古城,他們不為別的,目的搶掠開元寺內的《宋州八關齋會報德記》石碑。原因是這支日寇隊長太平三郎特別喜歡中國書法,而且是個中國書法通,他很清楚顏真卿真跡的不菲價值。他們早已計劃好通過隴海鐵路把石碑運回日本。不脛而走的消息令商丘鄉紳和百姓大為震驚,他們當即聚眾商議,這石碑是老祖宗留下的國寶,決不能讓日本人掠走。怎樣阻止日軍豪奪又保護好石碑呢?對此,他們想了很多方案,最後決定智取。一天,天剛矇矇亮,幾輛軍用卡車悄悄開到開元寺,日軍企圖趁人們還在熟睡時把石碑偷運到火車站。而當他們走下卡車一看,傻眼了,只見“八關齋”碑前近百名學生、百姓和鄉紳團團圍坐,正聚精會神地臨摹顏氏書法真跡,一旁的老會長正講解顏真卿書法的精髓。這種眾志成城的默默示威,讓太平三郎不敢輕舉妄動,只好下達了撤退令。此後,為防備日軍再次偷盜石碑,開元寺巡更的更夫增加到了十個人,他們輪換值班,在寺內外加強巡邏,一有情況便鳴鑼,百姓們就會前來保護石碑。更讓日軍沒想到的是,幾天之後,商丘百姓還秘密聯絡了游擊隊,一部分人在家護寶,另一部分人跟隨游擊隊,乘著夜色悄悄扒掉日軍白天修的鐵軌。為保險起見,百姓們把石碑埋了起來,一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才將石碑取出,讓這件國寶重見天日。

新中國成立後,“八關齋”碑作為文物得到保護,1952年商丘縣人民政府將八關亭修葺一新。可惜“十年動亂”中,這塊歷經一千餘年、在1963年就被河南省公佈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絕作”,被推倒在地,斷為兩截。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政府重新修建“顏魯公祠”,重刻“八關齋”碑於祠內。目前八關齋所能見到的完整的八關齋碑,確實是重刻的,顏真卿真跡保存在亭後的展室內,那是斷殘的八關齋碑。

據悉,全國目前保存的清代顏真卿《八關齋會報德記》石碑拓片為數極少,清代以前的早期拓片,就更加稀缺。因此,今天保存於商丘八關齋八角亭後展室內的八關齋殘碑,其古老和陳舊的相貌,將成為顏真卿人生與書藝的一種穿越,任白雲蒼狗,世事變遷,他們將與歸德古城一起永恆。

商丘文史|颜真卿:一件“绝作”的成全
商丘文史|颜真卿:一件“绝作”的成全

班琳麗,筆名班若,1973年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出版長篇小說兩部,詩集兩部,中短篇小說集一部。作品發表在《文藝報》《中國作家》《北京文學》《詩選刊》《星星》《綠風》等刊物。《一腔白菜》獲《中國作家》文學獎;《小日子》獲第一屆浩然文學獎等。現居商丘。

商丘文史|颜真卿:一件“绝作”的成全

總策劃:張鳳玲

統籌:周小琦

校對:張雪平

商丘市委網信辦發佈

關注網信商丘 瞭解權威發佈

商丘文史|颜真卿:一件“绝作”的成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