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縣春茶採摘時間推遲 同期產量較去年下降三成至五成

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以茶樹種植聞名,當地茶園面積超過87萬畝。這裡產出的鮮茶葉經加工、發酵後被製成普洱茶銷往全國,可以說,勐海縣算得上普洱茶的重要來源地之一。當下正值春茶採摘季,包括勐海縣在內的雲南南部地區卻遇到了持續少雨的乾旱天氣,對茶農來說,春茶採收工作不得不推遲。據勐海縣農業農村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今年春茶萌發時間在3月25日之後,相比去年推後約15天。根據目前的情況估算,今年的同期春茶產量相比去年下降了30%到50%。


勐海縣春茶採摘時間推遲 同期產量較去年下降三成至五成

勐海縣內的茶樹萌發新芽,春茶採摘時間相比往年有所延遲。受訪者供圖


春茶採摘季推遲15天

“到現在雨都沒有好好下,雖然有些茶樹發了芽,但是很短,質量也不好,沒法進行採摘”,在雲南省勐海縣格朗和哈尼族鄉從事茶樹種植的宋雲告訴記者。3月末期,對於當地茶農來說本應是採摘春茶的忙季,但由於持續的乾旱天氣,採摘工作並不能順利進行。

宋雲告訴記者,在往年正常的天氣下,自己一般從3月初就會開始春茶的採摘,4月10號左右結束工作。但今年,自己的50畝茶園還遲遲沒有復工。

“往年這個時間應該是茶樹發新芽,但現在茶樹的發芽量不到去年的一半,而且新芽也很短,只能再等幾天,希望有降水後能促進茶樹發芽。”

據西雙版納氣象局官網記錄,去年10月至今年3月中旬,全州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44%,較去年同期偏少66.8%。其中,西雙版納自今年1月份以來平均降水量僅9.2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78.3%。同時,在氣溫方面,西雙版納全州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2℃,部分地區打破歷史同期氣溫的最高紀錄。

勐海縣茶葉技術服務中心主任陳劍鋒表示,乾旱天氣下,今年全縣的春茶萌發時間在3月25號之後,相比去年時間推後15天左右。不僅採摘季要推遲,茶農的春茶採摘批次也會相應減少。

春茶產量相較去年同期減少

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的勐海縣是普洱茶原料的重要產地之一。採摘下的鮮茶葉經初加工以及後續的發酵工序被製成普洱茶,銷往全國。

記者瞭解到,2019年,勐海縣全縣茶園種植面積達87.5萬畝,經炒制、初加工後的幹毛茶產量為2.84萬噸。每年種植規模、產量均呈現上升趨勢。據陳劍鋒介紹,去年全縣茶園農業產值達到14.7億,已經算是縣內的第一大產業。而在全年的茶葉生產中,品質更好、價格更高的春茶無疑在產值上具有更為重要的作用。

勐海縣春茶採摘時間推遲 同期產量較去年下降三成至五成

部分茶農開始了採摘工作。受訪者供圖


“春茶、雨水茶、秋茶,茶農一年進行三季採收,相比之下春茶的價格要高出其他兩季茶葉價格一倍左右,在全年的茶葉產量中,春茶佔比在40%左右。”

陳劍鋒告訴記者,根據目前的情況估算,今年的春茶產量相比去年會下降30%到50%。但由於春季還有一段時間,如果能趕在4月初有一些有效降水的話,總體春茶的產量還是能夠有所提升,只是相比往年,春茶在產值上會有下滑。

減少採摘是目前保護茶樹最好的方法


乾旱並非第一次出現,只是今年目前的情況要更糟糕一些。宋雲告訴記者,去年這個時間,他也經歷過類似的乾旱天氣。春茶的採收量相比往年,也有所下降。

“去年的產量相比前一年少了30%左右,往常200公斤的春茶採收量,去年只有不到150公斤,今年的情況要更嚴重一些,只能希望儘快下雨,茶農可以進行採摘工作。”

據陳劍鋒介紹,勐海縣內茶樹種植的平均海拔集中在1200米至1800米,山地地形使得當地在灌溉方式上難以滿足引水灌溉的條件。但在往年的天氣條件,降水足以滿足茶樹的灌溉需要。


勐海縣春茶採摘時間推遲 同期產量較去年下降三成至五成

低矮成行的茶樹與高大林木混種是當地茶園的特點。受訪者供圖


同時他表示,當地茶園以“林茶”混種的形式進行種植,即將茶樹同當地一些其他品種的樹木混種,“一是給茶樹提供遮陰,二是保持土壤的水分,如果不是特別乾旱的年份,茶樹種植不會受到影響”。

“目前對於一些已經開始採摘的茶園,我們會控制採摘的強度,或者建議茶農先不要進行採摘,以免影響茶樹之後的生長,對於新種植的茶樹,主要是通過覆蓋地膜的方式保證土壤中的水分,先扛過這個乾旱期。”

新京報記者 張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