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花日記》:妻子的日記,看清現代婚姻制度的腐朽與最終幻想

紫陽花,又名八仙花,紫陽花最大的特色是“善變”,在短短的一個月花期當中,它的顏色會產生許多變化。

《紫陽花日記》是日本情愛大師渡邊淳一的代表作之一,渡邊淳一熱愛文學,一生著述頗豐,發表130多部作品。他以寫情愛故事聞名,作品深受讀者喜愛,也獲得許多獎勵。1965年,獲得新潮同人雜誌獎。1970年,憑藉作品《光與影》榮獲直木獎。2003年,獲日本出版大獎菊池寬獎。


《紫陽花日記》:妻子的日記,看清現代婚姻制度的腐朽與最終幻想


2008年,推出《紫陽花日記》是一部描寫中年夫妻婚姻危機的小說。故事很簡單,講述的是做為醫生的丈夫省吾和家庭主婦的妻子志麻子的婚姻生活。他們看似家庭富裕,兒女雙全,事業有成,生活幸福,實則已經像所有中年夫妻一樣貌合神離。

省吾在外面包養情人,妻子志麻子心知肚明卻只能隱忍,她也做了一些無謂的抗爭,但毫無成效,她只能將所有的感受寫在一本封皮是紫陽花的日記本上。省吾偶然發現並看到妻子的日記,他想改善兩人的關係,但又行動不力。最終,志麻子也出軌了,兩人似乎在這裡找到了婚姻內感情的平衡,兩人做為假面夫妻繼續安靜的生活下去。

很多人討論造成中年婚姻危機的原因,大多都是在邊上打轉轉,沒有找到核心。實際上,作者是想告訴我們,束縛我們的是現代婚姻制度,這才是現代一切婚姻不幸的根源。本文將從三個方面來解讀《紫陽花日記》,讓我們一起透過妻子志麻子的日記,看清現代婚姻生活的腐朽與最終幻想

一、妻子日記:對現代婚姻制度的控訴

《紫陽花日記》這篇小說是以妻子志麻子的日記為主線來敘事,日記以第一人稱視角,全方位的記錄整個家庭的情況。日常的生活,工作,孩子教育,家庭社交和夫妻相處,爭吵,猜疑,內心感受,情緒變化可謂描寫細緻入微,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日本中產富裕家庭生活的全貌。可是讀來,感覺最深的還是妻子志麻子對現代婚姻制度的控訴。

1、自由的囚籠

志麻子從結婚開始,便陷入一個稱為婚姻的囚籠。而編織這個囚籠的是社會風俗,婚姻制度,婚姻道德以及家庭責任,包括志麻子本人和她的丈夫以及家人。這是個溫情的陷井,你一不小心便深陷其中,並毫無意識。當你某一天覺醒時,才發現被囚禁,卻已經無能為力。

志麻子自從踏入婚姻,她和丈夫並不是真愛,也沒有強烈愛的感覺。他們只是一對覺得彼此合適而家長也認同的結婚對象罷了。男人在選擇妻子的時候,很多時候並不是出於愛情,也許是出於適合成為賢內助這樣的想法,就像文中省吾想的那樣。

“老實說,迄今為止,他幾乎沒對妻子產生過興趣。省吾知道自己最終是要繼承父親的醫院、自己開業的,所有覺得志麻子是可以值得信賴的,可以將自己的一切都交給她。”

而婚姻的道德和風俗也要求一個妻子要順從、聽話、持家。丈夫省吾是這樣想,他的父母是這樣想,連志麻子自己的母親也這樣想。當志麻了出去約會,請母親來幫忙時,她就要求女兒,出去應先徵得丈夫的同意才能出去。


《紫陽花日記》:妻子的日記,看清現代婚姻制度的腐朽與最終幻想


志麻子的日記中我們可以看到日本家庭主婦忙碌的生活。每天做飯,打掃房間,洗衣服,購物,記收支帳,接送孩子上下學。特別在孩子小的時候,為了不打擾丈夫睡眠,她們分床而睡,深夜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去急診,不管夜裡多晚,志麻子都將哭鬧的孩子抱到外面去。

當然,作為醫生的妻子,我非常理解他工作繁忙,十分勞累。但是,有些事情作為丈夫是應該參加的,就像孩子的入學典禮和運動會等學校活動。可他一次都不出席,好像我們之間有默契,他可以不參加。更別說是扔垃圾啦、換高處比如天花板上的燈泡、星期天在家修修補補、移動一下大衣櫃,等等,這些都是我的活兒。

而生活中,我們會看到志麻子沒有自己的生活,她的生活圈子很小。她只是在學校和老公的醫院中去一下,一家人週末會出去吃飯,一年一次的外出遊玩,或日常去購物的百貨商店。

她的朋友也就那麼幾個,兩個同學,醫院的護士長,還有服裝店的老闆。她就這樣日復一日的麻木生活著。志麻子一直到發現丈夫有了外遇後,才清醒過來。

她第一次認清了一個事實:自己為維護家庭所作的努力都是沒有結果的白費力氣;自己在外面被尊稱為“夫人”,實際上只是照顧丈夫和孩子、負責家務的體面女傭。

可是,在這個囚籠中呆久了,她已經失去逃脫的能力和勇氣了。她不能養活自己,還有孩子的牽連,讓她只能隱忍的繼續在這個婚姻的囚籠中生活下去。


2、精神的折磨

丈夫對她的愛似乎沒有,更多是對於傳宗接代的考慮。生了女兒後,必須要生兒子,而且,是婆婆等親人的要求,還有社會習俗的要求,她必須照辦。

兩個人都只脫下睡褲,只用幾分鐘就完事了。氣氛之類的確實什麼也沒有。就那麼無言無語地,像是操作機械一樣被對待,我感到無盡的悲哀。那絕對不是愛,僅僅是為了受精而進行的身體結合。


《紫陽花日記》:妻子的日記,看清現代婚姻制度的腐朽與最終幻想


當丈夫出軌,包養情人。丈夫每週都會去那個女人那裡,她要忍受他的謊言,還要忍受丈夫帶回來的那個女人的香水味,同時還不得不盡妻子的責任為他洗衣服和內褲。這都是對妻子的精神折磨。


你丈夫有我這麼個情婦呢。她希望我知道了這件事後。會號啕大哭,六神無主,會像發神經一樣死死纏住丈夫。她看到我們家平安無事,就會想方設法使我們的家庭生活破裂。最初可能只是幾毫米的小裂縫,會慢慢地增大,到某一天會忽然在一瞬間爆發,導致大崩潰。這就是她的願望。然後,毫無疑問,她會在暗中偷偷地樂。連丈夫都沒有見過那樣的笑臉她滿面笑容、自鳴得意地一個人開懷大笑。

下午到百貨商店去買了瓶嬌蘭金沙飛舞櫻花香水。這是個細長的小玻璃瓶,淡粉色,非常可愛。小小的噴頭上還帶著個拼花玻璃蓋,均勻瘦長的瓶身,令人聯想起女性胴體的完美曲線。難道她想告訴我,太太,這就是我呀。

相信這種折磨會讓每一個女人瘋狂吧。所以,志麻子後來闖入那個女人的公寓,與丈夫大吵大鬧,但似乎沒有什麼效果,反而丈夫夜不歸宿了。而志麻子卻還擔心會鬧到離婚的地步無法收拾。


3、經濟的壓迫

雖然,丈夫給了妻子和兒女們無憂的生活,看似很幸福,物質上令人羨慕。但實際上,妻子對家庭財富即不知情,也沒有發言權。當她問到醫院收入的時候,丈夫會讓她閉嘴。當她看到丈夫為情人一頓飯花掉幾十萬時而質問他時,丈夫認為錢是我掙的我愛怎麼花就怎麼花。

志麻子不是沒有想過離開丈夫,自己生活。但是,婚姻制度規定她得不到什麼補償,而且她沒有工作能力,沒有收入來源,生活會陷於貧困,還會失去孩子的撫養權。經濟上的壓迫讓她不敢提出與丈夫離婚的要求。

經濟的壓迫也使志麻子在與丈夫婚外情鬥爭時,投鼠忌器,不得不選擇忍耐。而丈夫省吾也清楚這一點,並強化這一點,逼迫妻子接受他婚外情的事實。

妻子無論怎麼說大話,也只是個全職太太。一個全職太太並不能養活自己。要以這樣的地位來對等地和丈夫爭鬥,這種做法本身就很愚蠢。

這是整個社會和婚姻制度對一個女人的壓迫的迫害。志麻子是一個得不到認可,得不到愛,還要忍受無盡精神折磨和經濟壓迫的妻子,她在日記中發出吶喊“夠了”,但她在生活中還必須維持體面。這便是婚姻制度給予她的,這一切她無法逃脫,只會將她逼上自我安慰和自我救贖的道路。生活中我們許多人不是這樣嗎?無論男女,當你在婚姻中處於劣勢,你便是那個委曲求全的人,但是你的委屈求全又有多少用呢?

二、假面夫妻:假面掩蓋下的異化婚姻生活。

假面夫妻並不是什麼新鮮詞,現在越來越多對婚姻問題的話題浮出水面,人們也更大膽的談論婚姻中遇到的問題。無性婚姻,喪偶式婚姻等名字充斥網絡。婚前性行為,婚外情,第三者都已經司空見慣了。而書中的女主角志麻子正經歷這一切,她在婚姻中所有的不幸將她推向婚外出軌的路上。


《紫陽花日記》:妻子的日記,看清現代婚姻制度的腐朽與最終幻想


1、出軌,慾望的迷亂與救贖

出軌和婚外情的發生,都是對婚內感情和慾望飢渴的補充。那麼人們為什麼會出軌?書中丈夫省吾有一段很長的剖析和自省,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老實說,最容易讓男人激情燃燒的是美麗的蝴蝶在自己周圍翩起舞之時,是逮住那隻蝴蝶的一剎那。但是結了婚,有了婚姻這個安逸的場所,再加上過去曾經很美的蝴蝶一直在你身邊死纏爛打,無論怎麼讓你燃燒,都提不起勁了。

有句俗話說得很對:得不到的總是好的,得到的很快便厭倦,這是人性。而婚姻在感情上是反人性的。

夫妻這玩意兒真不可思議。從男性的角度來看,他是想讓那個女人一輩子都屬於自己。結了婚,就不必擔心她被別的男人搶去,期待著把她作為自己的東西獨佔,才有了安全感。而安全感正是封殺慾望的罪魁禍首。

總之,如今婚前性行為很普遍。在正式結婚前,每一次見面都會渴求對方,對做愛的熱情很高。因為兩人還沒住在一起,還不能言之鑿鑿說她就是自己的了。一旦鬆懈,她可能又會離開。這樣的擔心反過來又轉化成了激情,使人的慾望更加強烈。不過結了婚後,也就是感到“這下可放心了”的時候,精神上一放鬆,對做愛的興趣也會急劇消失。

老實說,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結婚,尤其對妻子們來說更是如此。她們普遍希望在婚後能得到比戀愛期間更熱烈的愛撫,然而事實卻完全相反,讓她們鬱悶,有被欺騙或是希望落空的感覺就很正常了。

這就是婚姻的真相,婚姻抹殺了慾望,也抹殺了愛情,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就是作者的觀點。而當這樣的婚姻將兩個人都逼瘋時,他們便選擇了出軌,婚外情讓他們找到了激情或者說愛情。

丈夫省吾從年輕的情人詩織身上找到了激情,他每天精神飽滿去上班就是因為詩織在那裡,如果她不再了,他就會喪失鬥志。

而妻子志麻子也在與教授的婚外情中找到了自己,她從來沒有那樣的感情,只要一接近,便感覺身上像著火一樣燃燒起來。教授給了她想要的溫柔,關懷與愛,他帶她去她從來沒有去過的酒店吃飯,去酒吧喝酒,去海邊看海,看源氏畫展。這些都是志麻子人來沒有經歷過的,她每天渴望著老師的郵件,隨時出門赴約。而且,她也因為有了這份感情而變得越來越漂亮和自信了,她也不再為丈夫的婚外情而生氣,希望他和詩織保持和睦的關係。


《紫陽花日記》:妻子的日記,看清現代婚姻制度的腐朽與最終幻想


非常奇怪,夫妻在婚姻中得不到的東西,在婚外情中卻都得到了。這不但平息了心中的怒火家庭的爭吵,還拯救了自我。從另一個方面說明,婚姻的制度是多麼的反人性。

2、責任和義務,無法掙脫的索鏈

可是,婚外情的美麗卻只能隱秘而讓人有罪惡感,同時也正是這種刺激讓人又無法收手,欲罷不能。但是無論丈夫省吾還是志麻子都明白,這是沒有結果的。也正因為明知這沒有結果,反而更希望能在當下盡情享受。

他們是帶著索鏈的,對家庭和責任和撫養孩子的義務,讓他們清醒的明白,他們不可能離婚也不會離婚。因為那樣成本和代價都太大,他們都無法承受。

所以他們註定要帶著假面繼續生活下去。他們去參加一個教授的葬禮,那個太太哭得很傷心,省吾說地下的教授是很幸福的。志麻子說:“那麼,我也為你哭得多一點好了”

多麼諷刺啊,這是妻子的義務,為死去的丈夫多哭 一點。婚姻也是許多中年人無法逃脫的宿命,因為他們已經無法選擇。

我們許多人不是這樣嗎?如果不是中年人,如果沒有結婚,如果讓你再重新選擇一次,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會選擇婚姻呢。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很多已經做出了選擇。

三、現代婚姻的崩潰與最終幻想

2008年作者寫這本書時的社會現實是,婚前性行為已經非常普遍,離婚率居高不下,單身人士越來越多,丁克一族出現。現代婚姻面臨消亡的危險,而中年人的婚姻也正在崩潰。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2014年美國50%的婚姻以離婚結束,中國也從前現代時期的2%左右飆升至37%。離婚不僅經濟成本高昂(一般會損失一半財產),而且精神上大受折磨。既然結了婚有一半的概率會離,很多人就不再選擇婚姻。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美國法國已約有30%的人選擇不結婚了;到2015年8月,16歲以上的美國人中,有50.2%是單身。2016年,中國國家民政局的數據表示,中國單身人口近2億。2000年,澳大利亞及英法調查出軌率在40%,日本和中國出軌率更高。

這些說明了什麼?我們應該思考,現在的婚姻制度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那麼婚姻最終將改變為什麼樣子?

《紫陽花日記》:妻子的日記,看清現代婚姻制度的腐朽與最終幻想

1、婚內的平衡只是自欺欺人

書中似乎在結尾試圖給出一個答案,那就是夫妻兩個人選擇了相互理解,互不干涉。他們維持假面夫妻,做模範家庭,合格父母,維繫家庭的穩定和圓滿。而另一方面,似乎承認了婚外情作為彼此感情的平衡。

然而,這種平衡就是一種自欺欺人。深究起來,不過是對財務安全的一種妥協,而他們認為是一種智慧,其實只是一種自我的麻醉。並沒有真正的覺醒。

我們都知道這種關係存在多少危險和隱患,這種平衡不可長期存在,終究會因為某一方出現問題而釀成巨大的悲劇。如果,丈夫的情人離開,他找不到新的情人,而希望妻子迴歸家庭,妻子能做到嗎?

如果,他們遇上疾病或財務出現問題,那麼,這種平衡還能維持嗎?都是不可能的,必然會出現很多的問題。

所以,哲學家伯特蘭·羅素在《婚姻與道德》中曾說:"婚姻是女人最普遍的生活方式,但她在婚姻中所忍受的不必要的性別上的惡劣對待的總和可能比賣淫更多。"而英國當代女性作家安潔拉·卡特也曾說過:"什麼是婚姻,就是賣給一個而不是許多個?"

上世紀女權運動者波伏娃,1949年曾經在她最重要的著作《第二性》中說過:

"我們並非生而就為女人,而是被成為了女人。"

她力求女性的自我覺醒,她認為女性的性別角色和行為模式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後來的環境、社會和文化塑造而成的。當她們認識到他們的角色並不是天生,而是被社會所塑造成的,她離覺醒就不遠了。

2、自由與平等的最終幻想

王小波的妻子李銀河老師在奇葩說上提出:婚姻制度終將消亡。她是中國第一個提出這個觀點的人,並給出了五個論據來證明

1.大量的出軌,證明婚姻制度和人性之間有種緊張關係

2.因為現代人的壽命增長,所以婚姻的預期時間變得越來越長

3.男女平等,婚姻不再是女性唯一的經濟來源

4.離婚成本高,精神上備受折磨

5.性的意義不再是傳宗接代,而是單純的一種娛樂活動。

當然,世界上提出這個觀點也不是她一人,美國女權主義者凱特·米利特在1970年所著的《性政治》一書中批判父權制、一夫一妻制和浪漫之愛。

現代婚姻制度究竟是人類必然的產物還是僅僅是文化的產物?這是一個看上去挺棘手的問題,如果人類婚姻並不是建立在人本身的必然需求上,那麼,婚姻制度被推翻又何嘗不是一種可能?

無政府主義者艾瑪·戈德曼曾說:

"我要求婦女獨立,有自己的權利,自己的生活,愛上她喜歡的人,或者喜歡她所喜歡的人,我要求行動的自由、愛的自由和作為母親的自由。"


《紫陽花日記》:妻子的日記,看清現代婚姻制度的腐朽與最終幻想

那麼,當男女充分平等,那麼男女的關係將會是一個怎樣的狀態才算完美呢?

應該是這種形式吧,像哲學家讓-保羅·薩特和女權運動者西蒙娜·德·波伏娃之間的兩性關係。他們終身未婚,但保持愛人關係,各自有完全獨立的空間和人際關係,允許對方有足夠私密的自由空間,這可能是未來男女關係模式中的雛形。

當然,前提是兩個人是真心相愛的,他們向我們展示了,只要真心相愛的人完全可以無視婚姻制度。他們相伴到老,即使薩特晚年痴呆,波伏娃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在他死後,波伏娃出版了自傳《告別:對薩特說再見》

"他的死使我們分開,我的死也不會使我們再見面。我們已經生活了這麼久才同意分開,這已經很不錯了。"

這應該是真愛的樣子,只是我們有沒有勇氣去追求。

結語

讀完這本書,讓人心中經久不能平息,這是一部婚姻的悲劇。我們每個人是不是能真正去直面自己的婚姻,我們是不是能勇敢的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我想很多人會像作品結尾那樣,選擇繼續安穩的生活。但我認為那不是生活。人生苦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吧。但願這篇文章能給你啟發,能助你覺醒。願所有人都能找到真愛,願所有人都不苟且於眼前,終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