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中國病毒”說讓亞裔美國人想起充滿歧視的歷史

【僑報訊】特朗普總統第一次說出“中國病毒”一詞後不久,眾議員孟昭文(Grace Meng)就接到了她父母的電話,他們想知道,總統是不是真的給新冠病毒起了一個帶有歧視色彩的綽號。儘管她是國會議員,儘管她的父母一直在要求她做些什麼,但是她沒有辦法阻止總統。

據《紐約時報》報道,來自紐約的民主黨人孟昭文說:“有時我會感到很無助。”她的選區有著非常多元的文化,涵蓋了皇后區的許多街區,包括法拉盛。“聽到各地不斷有人受到騷擾和攻擊的消息,讓我想起,我們在很多時候依舊被視為局外人。”

《纽约时报》:“中国病毒”说让亚裔美国人想起充满歧视的历史

3月12日,在波士頓州議會大廈的臺階上,馬薩諸塞州的亞裔美國人政治人士譴責針對亞洲社區的種族主義。(圖片來源:美聯社)

在經歷了數十年的排斥、種族主義和歧視之後,亞裔美國人進入了2020年,而且有理由在政治方面保持樂觀。第二代亞裔美國人已經成年,他們有望能幫助打破秋季的選民的投票紀錄。而在同一週期內,楊安澤(Andrew Yang)競選總統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激勵著亞裔選民。

接著,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了。疫情引發了仇恨和暴力的洪流,偏執派指責亞裔美國人是罪魁禍首。最近幾周,他們被咒罵、吐口水和人身攻擊,至少三個組織開始追蹤相關事件。據悉,有數百人提交了報告稱自己曾遭受歧視,但是由於有很多受害者選擇保持沉默,可能還有無數的案件沒有被發現。

在採訪中,十幾位亞裔美國人政治家、學者和非營利組織的領導人譴責了疫情期間的種族仇恨,並誓言反對歧視,並表示要保護他們的社區。儘管他們個人也承認自己非常憤怒、恐懼和不安。

加州民主黨眾議員趙美心(Judy Chu)在談到國會和白宮的共和黨同僚時說:“他們這樣做只因為他們有一定的政治動機,卻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行為對包括亞裔美國人在內的其他龐大人群的影響。我希望這能喚醒人們。”

一些受訪人士談到了一種深深的悲哀。儘管亞裔人士經過長時間的爭取,終於在教育、經濟和政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利益,但近期的仇外攻擊和政治言論提醒人們,亞裔美國人可能永遠無法完全擺脫他們是外國人的感覺,特別是在特朗普的領導下。

趙美心說:“這些刻板印象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一直潛伏在表面之下,如果出現了突發事件,那麼一切都會浮出水面。”

種族主義勾起了人們痛苦的回憶。亞裔美國人中的高層政治人士很快回憶起1882年排華法案等由政府行為發起的歧視。專家表示,這些事件造成了“黃禍”的誤解,並宣揚了一種錯誤的觀念——即具有亞洲特徵的人是疾病的攜帶者、會對國家構成威脅、永遠不可能真正成為美國人。

就像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美國研究(American Studies)教授珍妮爾•王(Janelle Wong)說的那樣:“人們仍然認為你會吃蝙蝠湯。”

日裔眾議員高野(Mark Takano)、趙美心和孟昭文等民主黨議員對歧視行為感到非常沮喪,他們的訴求得到了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的支持。

民主黨前總統競選者楊安澤也表示,小時候他是學校裡僅有的幾個亞裔美國人中的一員,最近的經歷讓他重新回想起了小時候的悲傷和憤怒。

他說:“在我的一生中,這是一場真正的艱苦戰鬥,我覺得我們取得了非常巨大的進步。然後我們被以各種方式送回了起點,這真的很痛苦。”(朱三景編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