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爬行,真的有助於大腦發育嗎?

一線教師桃子


寶寶一歲左右會完成基本的大動作發育,嬰兒大動作發育順序為:抬頭→翻身→獨坐→爬行→扶站→扶走→獨站→獨走。其中爬行是大動作發育之一,是嬰兒發育的過程。

寶寶爬行一般在8月左右開始,有的寶寶早一點,有的寶寶遲一點。這些都是正常的,每個寶寶有自己的發育規律。

寶寶爬行有3個階段

階段一:往後退

剛開始爬行的時候,由於身體力量不夠,雙手和雙腿還不能完全支撐起整個身體,只能用雙手支撐起上半身,這時能做的動作是身體趴著慢慢往後退,不知道很多家長注意了沒有,這個過程持續時間不是很長,大概半個月左右。

階段二、匍匐前進

當寶寶手和腳的力量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大腦支配自己的雙手雙腳,慢慢往前爬,但是還不能支撐起身體,所以整個身體是貼在地板上,這時,家長要是拿著玩具逗引寶寶,寶寶會用匍匐前進的姿勢往前爬。

階段三、手膝爬行

經過匍匐前進的爬行了一段時間後,頸部、四肢、腹部以及大腦這幾個部位同時得到了鍛鍊,這時的身體動作已經可以自由活動了,四肢可以支撐起整個身體,想爬到哪裡就爬到哪裡,並且爬行的速度加快了許多。

爬行是有助於大腦發育的,所以有人說會爬的孩子聰明,鼓勵孩子多爬。

爬行有哪些好處?

1、鍛鍊身體

爬行是一種全身運動,爬行的時候,身體裡的每個部位都會參與起來,小孩子活動量本來就不大,正好可以通過爬行來鍛鍊一下身體,長期爬行,寶寶的體質會得到改善,身體健康。

2、促進大腦發育

寶寶爬行時眼睛會環顧四周,探索周圍情況,如果爬行中遇到障礙物,寶寶會繞過障礙物,這些行為動作都是通過寶寶的大腦來支配。

3、促進身體平衡

寶寶經歷充分的爬行後再學習走路,會發現寶寶很少跌跤,平衡能力掌握很好,因為爬行就是需要四肢協調發展,從而鍛鍊身體的協調性和平衡力。

4、刺激前庭發育

前庭位於寶寶內耳中,爬行會刺激寶寶前庭發育、使寶寶的平衡能力、專注能力得到鍛鍊,等到長大學習課程時,能專心聽講,思想不易開小差。

那麼有的家長可能覺得我的小孩小時候就沒有讓他爬,會不會大腦發育不好,是不是就不聰明呢?這個並不是絕對的,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

小編舅舅家裡的小孩,小學快畢業了,她就是很多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因為她的成績非常好,是班上的學習之星,語文課代表,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而且高度自律,懂事又有禮貌,家裡堆滿了各種獎狀以及參加比賽的獲獎證書,而他的孩子小時候就沒有經過爬行。

現實生活中,有的家長過早的教孩子走路而忽略了爬行,爬行也是為了以後學走路打基礎,爬的好了,學起走路會更穩當一點,直接跳過爬行不建議這樣做。

所以,爬行的確是有助於大腦發育,但是沒有經歷過爬行的寶寶不代表不聰明,孩子是否聰明取決於先天的遺傳和後天的努力,而爬行只是起了一點輔助作用,最主要的還是看孩子自己,家長不必太擔心。不過,爬行是嬰兒生長的自然規律,家裡有小寶寶的還是建議讓孩子學習爬行。


串串鈴鐺育寶貝


沙漏說:有句話說得好,孩子越爬越聰明!

其實爬行對於6到8個月的寶寶來說,爬行是一種很好的全身運動,可以鍛鍊孩子的手眼、身體等各部位的協調能力,還能讓孩子較早的面對世界,主動的接觸和認識各種事物,促進孩子認知能力的全面發育。

有的媽媽為了及早讓孩子走路,不注重鍛鍊孩子爬行的能力,過早過度的訓練孩子走路,以至於孩子到兩三歲的時候走路還不穩,跌跌撞撞。我們就可以看出在這些孩子身上,他們掌握平衡和動作協調的能力很差。再加上腿部缺乏力量。因此,常常會摔跤。還有的家長早早的就把孩子放進學步車,而不是順其自然的讓孩子學走路,這樣其實最終剝奪了對孩子爬行的權利。

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寶寶?在學會爬的時候,慢慢地越爬越快。如此可見,爬行可以鍛鍊寶寶的身體支撐能力,為寶寶的站立和行走做良好的準備。所以在寶寶很小的時候,父母要經常訓練寶寶爬行。,當寶寶出現倒著怕和轉圈兒的時候,父母就要知道這是寶寶在早期的爬行的標誌。

為了鍛鍊寶寶爬行,父母還可以為寶寶創造爬行的條件,鼓勵孩子多爬。會爬行的寶寶視野和接觸範圍擴大,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也會刺激大腦,促進各方面的協調,對大腦的智力開發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動作,父母不可忽視,不要以為爬是孩子自然而然的事,而不注意創造條件。另外,父母還可以和寶寶做爬行遊戲,讓寶寶爬在地上,在他前面放一個小玩具,鼓勵寶寶向前爬。這個遊戲可以發展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促進寶寶全身肌肉的活動,也是鍛鍊寶寶聰明意識的最好機會。
你忽視寶寶爬行了嗎?


沙漏說


寶寶爬行,真的有助於大腦發育嗎?

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寶寶的爬行有利於孩子的空間知覺的發展,促進大腦發育,我們常說孩子學業靈不靈,由空間知覺來確定。

空間間知覺

空間知覺是個體對物體距離、形狀、大小、方位等空間特性的知覺。

孩子通過眼球肌的運動形成形狀知覺,通過視像和中間物重疊、空氣透視、線條透視、明暗和陰影、運動視差等形成大小和距離知覺。通過雙眼視差的立體知覺和視像位置的不同,形成方位知覺。

孩子在深度知覺的基礎上,對於不同遠近物體做出大小判斷。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特別是上學了的孩子,家長經常會遇到最頭疼的事就是孩子左右不分,從拼音字母到數字,從漢子認讀到書寫,經常出現顛倒的現象就是因為孩子的空間知覺發育不好導致的。

寶寶爬行有利於空間知覺的發展

空間知覺的發展存在三個關鍵期:

一個是:胎兒9個月左右時候,母親運動狀況,這對胎兒前庭平衡系統建立與學習最為重要。要多“遛胎”

二是寶寶出生後,仰臥到俯臥的“龍抬頭”,從被抱到被背的兩次空間旋轉完成情況。這就是我們要在早期,等孩子100天時的抬頭翻身訓練,少給孩子用嬰兒推車,多背多抱。

三是寶寶爬行情況,爬得越多的孩子越有利於孩子對空間關係的認知。

空間知覺不好的孩子,會對孩子今後的學習有諸多的不利,爬行,是真的有助於寶寶大腦發育的噢。爬行是寶寶運動發展中一個重要動作,需要四肢協調配合、是很好的感覺統合活動,還對寶寶的主動探索、認知學習及人際交流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每個問題背後都藏著一個未曾被我們發現的成長秘密,遇見問題,遇見成長!

嗨!我是時光小兜,在職幼兒教師一枚,多年養育實踐,歡迎關注噢❤️


時光小兜


您好!寶寶爬行真的有助於大腦發育,並且非常高效!

可以這樣簡單的理解,

我們身體的每一個動作,包括說話,走路,跑步等,都是由大腦這個司令部來指揮的!相反,我們不斷的進行鍛鍊,也能夠激活大腦的區間,使得身體非常自如的完成身體的動作。

對於寶寶來說,

剛出生時是一個大腦,是足夠的爬行使得大腦出現雙側分化,分化出左腦和右腦,並且不同的功能區間,也在爬行經驗的積累過程中逐漸分化並且成熟。

這些產生的原因是:

爬行的時候,身體每個部位都在合作,身體中幾乎沒有不參與的地方。就像一輛新車,每個零部件都需要進行磨合,才會更加順暢的行駛,寶寶身體爬行的過程就是在促進大腦中每個部位在協同工作,增加大腦神經網絡的鏈接。

爬行是預防感覺統合失調的重要方法:

感覺統合失調,又名早期運動不足綜合症,早期的運動包括很多,在嬰兒7-12個月之間,是爬行的黃金敏感期,如果能夠爬夠400個小時,將來的思維能力、空間感知能力、語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都會處於優勢地位


爬行的姿勢多種多樣

爬行的姿勢不僅是我們常見的手膝爬行,還包括倒爬、匍匐爬、手腳爬、側爬、手腳倒爬等多種姿勢,這些玩法可以一直到6歲都可以去挑戰。

現在很多參加感覺統合練習的寶寶,由於錯過了爬行的黃金時期,導致出現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練習的方法中幾乎都少不了爬行,每天至少爬行50-100米,但是,此時的訓練已經是事倍功半了!


兔媽媽育兒


會爬的寶寶更聰明嗎?原來好處多多…

俗話說嬰兒“三躺六坐九爬”,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按規矩出牌,很多寶寶1歲多還不會爬,甚至不會爬直接學會走路。到底爬行對寶寶有沒有影響?會爬的寶寶就更聰明嗎?“跟寶寶一起長大”來揭曉答案。

1.促進身體發育

寶寶在爬行過程中,頭頸抬起,腹部離床,肢體支撐身體的重量,交替用力往前爬,這就鍛鍊了胸腹,腰背及四肢的肌肉,促進骨骼生長,為以後的站立和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礎。爬行對寶寶來說是一項劇烈的運動,消耗能量很大。比坐著多消耗一倍能量,比躺著多消耗兩倍能量,有助於寶寶吃得多,睡得好,促進身體發育。

2.促進大腦發育

寶寶爬行時,左右肢體交替輪流運動的衝動通過腦橋交叉,從而使整個大腦都在活動,特別是鍛鍊小腦的平衡能力。通過手眼腳的協調,促進粗細動作技巧,有助於將來書寫,閱讀和運動技能。通過爬行訓練,可以促進嬰兒大腦的發育,開發兒童的智力潛能。

3.促進探索求知慾

寶寶隨著本領的增強,對外界事物的興趣也越濃厚。寶寶在爬行時,所接觸的範圍變大,能觸摸的東西也變多,寶寶探索求知的慾望更強烈。新鮮的外界刺激為寶寶建立認知世界的條件。同時,也刺激寶寶視覺,聽覺,觸覺的發展,增強手眼腳的蕭條能力,對寶寶大腦的發育,空間概念的建立有幫助。

4.預防感覺統合失調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爬行訓練是預防兒童成長期的感覺統合失調的重要手段。感覺統合是一種本體感覺。人們平時學到的一切技巧都是憑本體感覺,良好的本體感覺歸功於大腦中前庭系統統合視、聽、觸等感覺而又能靈活地支配身體各部位肌肉的協調活動。爬行訓練對控制眼、手、腳的協調有極大的益處。

5.訓練寶寶練習爬

一般寶寶能夠自如翻身了就有了學爬的機會,很多寶寶只是趴在床上,不知道往前爬。家長可以訓練寶寶往前爬。在寶寶前面放有吸引力的玩具,引起寶寶的興趣。家長用手推寶寶的腳掌,寶寶的腿彎曲,順勢用力,幫助寶寶往前爬。一次不要時間太長,堅持每天練習,漸漸地寶寶上下肢體協調起來,自然會靈活的向前爬行。







哇哦玩具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寶寶爬行,真的有助於大腦發育嗎?

很肯定的回答您,寶寶爬行,是有助於寶寶大腦發育。

一睡二抬三翻四撐五抓六坐七滾八爬九長牙十站,這些都是老一輩在無數的經歷中總結出來的,肯定是非常有道理的。

寶寶在爬行中,通過爬行全身姿勢,空間視覺、前庭感覺和肢體感覺達到四肢、軀幹、眼、腦及神經的協調,對大腦的發育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有研究資料顯示:會爬、早爬與多爬的寶寶動作都比較靈敏,協調能力好,求知慾強,而不愛爬行的寶寶稍顯木訥、遲鈍、情緒低,協調性差,不愛接觸新事物等。

爬行除了對大腦的發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外,對寶寶還有很多的好處,比如:

1、增強寶寶對外界的認知,通過寶寶爬行主動的探索,從以前抱著、躺著的靜態到運動的動態,從一個2維到3維的轉變,龐大信息量激發大腦,也增強寶寶的空間知覺能力。

2、增強寶寶整體協調感,爬行是體力、腦力、智力、視力、聽力等等整體調控,有助於寶寶的左腦、右腦、大腦、小腦及整個神經系統的全面平衡發育。好比學開車一樣,看著就那麼幾個動作,其實是整個身體的協調配合。

3、增強寶寶的體魄,爬行也是非常累的,剛學爬的寶寶一會兒就滿頭大汗,也是一項體力運動。

最後,寶寶學爬行絕不是可有可無,一定要讓寶寶積極學爬行。

祝寶寶健康!


陸陸小可愛成長記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是一位14個月大寶寶的母親,我印象中我家寶寶似乎從七個月開始一直爬到了一週歲,七個月之前一有時間就練習趴。就您提出的“寶寶爬行是否有助於大腦發育”這一問題,根據多年來醫學專家和幼教專家的研究證明:爬行有助於大腦發育,對智力的發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對爬行的認識

相關領域專家反覆實驗觀察得出結論:沒有爬行直接站立的嬰兒,將來出現語言障礙和感統失調的幾率遠大於爬行的小孩;而爬行得早爬行得久的嬰兒,由於爬行是一種非常好的訓練感統的方法,能完善大腦對於手、足、眼睛的神經系統的調控能力,從而促使大腦發育。


二、爬行的好處

1、促進腦發育:爬行過程四肢交替運動,同時手腳觸及地面,可以有效地刺激大腦皮層運動中樞,而且有利於鍛鍊小腦的平衡能力和反應速度。寶寶爬行時相當於全身運動,促進血液循環,也有利於大腦發育。

2、提高認知能力:爬行可以讓寶寶自由控制自己的身體,擴大了探索和視聽範圍,從而 提高認知能力。

3、提高語言能力:爬行可以刺激內耳和前庭系統,有利於未來語言能力的發展。同時爬行過程中,家中做出的語言指令,也可以豐富孩子的詞彙量。


綜上所述,爬行確實有利於寶寶的大腦發育,因此家長們應該多引導寶寶爬行。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歡迎大家指正留言!


熹媽和美眉腿


你好,我是一個有13年帶娃經驗的寶媽,在我帶娃的十幾年了,除了自身積累之外,我也經常通過網絡、諮詢醫生等途徑瞭解到更多關於育兒的知識,你這個問題我有一定了解,在這裡和你分享。


老話說爬行

俗話說:“三趴六坐九爬欄”,意思就是大多數小孩子在出生後三個月就能趴著抬起頭,在六個月能自己坐著做各種動作不容易跌倒,九個月就能熟練爬行,甚至爬上障礙物了。

這個是老人們帶小孩子總結出來的經驗,加上人們喜歡用三六九數字。實際看來當然是有早些有晚些的,但是我提出這句老話的目的是說明自古以來,人類小孩子基本都經歷趴、坐、爬這些階段。這是上天賜予我們生長的規律,通過這些簡單而重複的動作,小孩子們能熟練掌握四肢、軀體等部位和大腦之間的協調,讓一個人的動作變得靈活、有效。


有一句諺語:“未學行,就學飛”,說的就是那種不遵循規律,總想著跳級前進的人。所

以,當你的小孩沒有經歷爬行就直接起步走的時候,那未必是一件好事。走得快,未必是走得遠。


那爬行對大腦發育的影響是如何的呢?

第一:

首先,嬰兒由躺到坐然後到爬,這裡視覺範圍的變化也是有小到大,由近到遠的。視覺的階梯式樣的變化,通過眼睛對大腦帶來循序漸進的刺激,小孩子的思維、空間能力也逐漸提高,這符合人的發育規律。假如是由坐到直接走,中間一下子提高太快,那就有基礎不紮實的可能。


第二:

其次,小孩子的爬行動作由抬頭、支撐上身、翻身、打滾、匍行等中間環節,最終學會真正的爬行,中間需要經歷很多次的練習才能熟練;而一次次重複的練習正是對大腦調動與激發,最終讓大腦適應這個軀體,做到全身協調。


第三:再有,爬行對小腦的作用也很大。小腦的作用是什麼?它是管理人體運動平衡的,小孩子的爬行是全身運動,有左右和前後之分。一開始,小孩的小腦和肢體沒有協調的時候,往往會跌倒或者爬歪方向,經過大量反覆的爬行訓練後,小腦的平衡感覺與肢體反應聯繫起來,最終讓爬行趨於穩定、準確。沒有經過爬行的小孩子,雖然在走路跑動的動作訓練也能達到這個目的,但是畢竟是少了一個階段,可能導致有所缺陷。


不經歷爬行的不足之處

根據調查,有10%~30%的兒童存在著如下這些程度不一的表現: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易摔倒、手腳笨拙、甚至膽小、內向、愛哭等症狀。這可能是兒童大腦發育過程中某些功能不協調所致,而爬行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預防感覺統合失調的最佳手段。


爬行對身體的強壯作用

同時,爬行還具有強身健體活動,爬行時抬頭和左右擰頭有益於頸部肌肉、雙手的支撐有益於胸部肌肉及臂力的發育,腿部的發力也有助於腰背部肌肉及腿部肌肉的發育,這說明了爬行過程中練就的健康肌肉為寶寶的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


不爬行的寶寶未必存在問題

當然實際生活中,的確是有少部分小孩子沒有明顯的爬行就走路的,只要觀察沒有異常,家長們也是可以放心的。

畢竟人體還有很多很多的奧秘未曾發掘瞭解的,在一定小几率中出現不同尋常的人群,完全是存在的事實。


總結

由此看來,爬行是人生重要的經歷,經歷爬行的寶寶擁有更加完整的發育階段,對其以後的大腦和肢體生長髮育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不足之處請指正。

謝謝。


育兒春秋


爬行在寶寶大運動發育中非常重要。

因為寶寶爬行的時候,要用到身體各個部位不同的肌肉群。比如,頸部肌肉、軀幹肌肉、四肢肌肉等。

一般情況下,八九個月的寶寶應該已經開始有意識的爬行了。

可有些家長卻發現,自己的孩子即便到了這個月齡,遲遲沒有任何爬的意思,於是就會特別擔心,這是不是孩子發育落後的表現?

其實,爬得比較晚,未必就意味著寶寶存在什麼問題。

寶寶本身就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相信家長們不難發現,有的寶寶6個月就能爬了,而有的寶寶呢,10個月才開始爬。

事實上,這種差異是很正常的。那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有兩方面。

一方面,是寶寶自身協調性存在的差異。對於大運動發育比較早的小寶寶來說,可能自身的協調性比較好,爬的就會早一些;反之,對於大運動發育得晚或比較胖的寶寶來說,爬可能開始得就相對晚一些。

另一方面,就是某個大運動的刺激會引起寶寶的興趣,導致他的大運動一直保持在這個階段。

比如有些寶寶在練習趴著時,突然一轉身坐起來了,覺得這樣很有意思,就每天練習趴著坐起的動作,而到後面應該爬的時候,寶寶卻遲遲不願爬,因為他的興趣點還在坐上。這樣就導致了寶寶開始爬的時間比較晚。

不過,寶寶不會爬和家長也有很大關係。

有的寶寶喜歡爬,但家長總怕孩子磕了碰了,所以讓寶寶整天呆在嬰兒床、嬰兒車裡,這種過度保護限制了他的自由爬行,那爬的機會變少,寶寶自然很難學會爬。

除此之外,寶寶剛剛學爬的時候,對爬行面的要求比較高,可能有些家長為寶寶準備的爬行空間太小、床墊太軟或地磚太硬等等問題,限制了他爬的慾望。這時,為寶寶提供寬敞、安全的環境,再選擇一款軟硬合適的爬行墊就顯得特別重要。

說了寶寶不會爬的原因後,那麼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寶寶練習爬行?

爬行能加強寶寶的肌肉力量,尤其是腰腹和腿部力量,提高身體的協調性,為下一階段學走路做好準備。家長可以用安全、有趣的方法,鼓勵寶寶多爬多運動。

用玩具吸引寶寶爬行

鼓勵寶寶爬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他喜歡的玩具放在離他不遠的地方,吸引他想辦法移動身體來拿。

如果寶寶往後爬,可以用手抵住他的腳底,給他一些推力,讓他借力往前爬。如果寶寶沒反應,可以握住他的腳踝或小腿,教他學習兩腿交替向前。

爬大山

你躺在地上,讓寶寶從你身體的一邊爬到另一邊,來回反覆。當他爬到你身上時,可以把身體抬高一點,再慢慢放低,讓寶寶有一種爬高山的感覺,增加遊戲的樂趣。

鑽隧道

找一個大紙箱,兩頭開口,在裡面鋪上柔軟的墊子,做成一個“隧道”。然後在“隧道”一頭放一個玩具,讓寶寶爬過去拿。

你也可以躲在“隧道”口呼喚寶寶的名字,在他鑽出“隧道”的一瞬間,給他一個驚喜。還可以變成“人工隧道”,四肢著地,弓起背部,讓寶寶鑽過去。

追著球爬

在充氣塑料球上系一根繩子,把球放在寶寶前面,吸引他爬過去拿。等寶寶快爬到球面前時,再拉一拉繩子,讓球往前“跑”,引導寶寶繼續爬著追,逐漸增加爬行距離。

你追我趕

等寶寶爬得熟練一些後,可以和寶寶一起爬,讓他來追你,或者你追他。

翻越障礙

在地上設置簡單的障礙物,比如放枕頭、沙發墊、大玩偶,鼓勵寶寶翻越,也可以放椅子、紙箱“隧道”,讓寶寶鑽過去。等他完成後,不要忘了給予鼓勵和歡呼。

如果你能和寶寶一起參與,在前面給他引路,或者用寶寶喜愛的玩具吸引他,他會爬得更加興致勃勃。


夏天daddy


爬對於寶寶的成長至關重要,爬不僅能預防寶寶感覺統合失調,而且對控制眼、手、腳的協調有極大的益處,還可以促進寶寶大腦發育,開發智力潛能。

一般來說,5~8個月的寶寶會開始學爬,直到學會走路,爬行時間將持續好幾個月。寶寶爬行通常會歷經三個階段,所以家長也不要心急,一定要綜合寶寶的發育水平來為寶寶提供適度的練習。但絕對不要揠苗助長,強迫訓練。

第一階段:匍匐爬

通常,在寶寶5~6個月大時,他的腰腹力量和四肢力量還不是很強,所以寶寶喜歡趴在床上,以腹部為中心,向左右挪動身體。隨著動作越來越熟練,寶寶會用腹部貼著床面,四肢不規則地划動,時而向前爬,時而向後退。

第二階段:手膝爬

寶寶在匍匐爬行一段時間後,四肢和腰腹部肌肉不斷髮育成熟,這個時期寶寶會告別匍匐爬行的方式,會改用小手和膝蓋來支撐起身體練習手膝爬行。

第三階段:手腳爬

寶寶在經過匍匐爬行和手膝爬行後,會發現原來藉助手腳配合就可以自由操控身體向前爬行。隨著動作越來越熟練,寶寶還能學會從爬的姿勢轉到坐下的姿勢。這個階段是寶寶真正意義上的“爬”行階段。

寶媽寶爸們可以提供硬板床,也可以是鋪上地毯的地板,或者是大塊的爬行墊能讓寶寶在上面自由地“摸爬滾打”。爬行的地方要軟硬適中,磨擦力適當,安全舒適最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