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經典著作之一——《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大家一聽到這些句子,立馬就可以想到是經典著作《三字經》。現在的90後對《三字經》、《弟子規》、《論語》、《唐詩宋詞》都是閱讀好幾遍的。有些優秀的同學,則會背誦其中多半,讓人傾佩不已。

啟蒙經典著作之一——《三字經》


《三字經》的簡介

《三字經》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歷代說法不一樣,目前多數人的意見傾向於“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經》,以課家塾”。

王應麟(1223—1296),南宋官員、學者。字伯厚,號深寧居士,又號厚齋。慶元府鄞縣(今浙江鄞縣)人。理宗淳祐元年進士,寶祐四年復中博學宏詞科。歷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為秘節監、權中書舍人,知徽州、禮部尚書兼給事中等職。王應麟在仕途上很不順,其為人正直敢言,屢次冒犯權臣丁大全、賈似道而遭罷斥,後辭官回鄉,專意著述二十年。為了學習宗朱熹,涉獵經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長於考證。他的一生算是著述頗富,計有二十餘種、六百多卷,相傳《三字經》為其所著。王應麟晚年教育本族子弟讀書的時候,編寫了一本融會經史子集的三字歌訣,相傳就是《三字經》。

《三字經》對後世的影響

《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中國三大國學啟蒙讀物。它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知名度極高。中國古代兒童都是通過背誦《三字經》,從而來識字知理的。《三字經》用簡潔通俗的白話講出了亙古不變的哲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將經史子集等各部類的知識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極多,全篇充滿樂觀精神;在《三字經》出現之前,蒙學讀物都是四個字一句,《三字經》則以三言形式出現,讀起來輕鬆愉快,更符合兒歌特點,明朝趙南星稱其“句短而易讀,殊便於開蒙”,故此為蒙學第一書。

1990年,《三字經》被聯合國教科組織選編入《兒童道德叢書》,向世界各地兒童推介學習,成為一本世界著名的啟蒙讀物。

《三字經》海外流傳,最早是由意大利人羅志堅,在澳門翻譯並帶回意大利的。後面陸陸續續各國都有流入 ,並且都是得到了重視和廣泛的應用。太自豪了,中國書籍得到世界各國友人的認可,滿滿的自豪感與榮譽感。

啟蒙經典著作之一——《三字經》


談談我對其看法

每一本經典著作都是有故事的。大家應該都知道《三字經》中的經典故事,我個人對“孟母三遷”、“孔融讓梨”、“五子登科”等故事,對於我們的童年成長是有幫助的。從在家中的“孔融讓梨”發展到對社會中弱者的尊重和照拂。從“孟母三遷”裡學到的不僅是勤奮好學和親善知識,更應該在逆境中學會寬容和善待他人,因為我們始終堅信“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經》其取材典故,包括中國五千年神傳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內容相當豐富。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瞭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啟蒙經典著作之一——《三字經》


《三字經》無論是經典還是啟蒙著作,我覺得它是一本,在我童年給予故事的經典書籍。通過閱讀《三字經》,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做人做事,學習,為人處世等等,受益匪淺呢!

說到這裡,讓我想起小時候的趣事。記得當時小學老師讓我們閱讀背誦《三字經》《唐詩宋詞詞》等經典著作,我們都是很不情願的,都是被逼無奈之下去學習。記得特清楚,要是有圖解的詩詞和《三字經》故事,我們那被的叫個快,其他就不說話了。童年回憶,真是不要太好,太充實。

今天為大家的分享希望大家能喜歡,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啟蒙經典著作之一——《三字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