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鮮人為知的藏糧湖,曾是農業旅遊示範區,免費開放卻無人知曉

重慶鮮人為知的藏糧湖,曾是農業旅遊示範區,免費開放卻無人知曉

渝帆昨天向大介紹分享了位於重慶市潼南區梓潼街道李臺村的東昇茶山,曾經是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基地,但是現在卻淪落為無人管理、雜草叢生的荒山,令人唏噓不已,這麼好一塊國家級的旅遊招牌就這樣被糟蹋了,很多人在文章後面評論留言都表示了遺憾和痛心的情感。

重慶鮮人為知的藏糧湖,曾是農業旅遊示範區,免費開放卻無人知曉

為什麼要在這篇文章的開頭提昨天東昇茶山的文章呢?因為今天要介紹的這個藏糧湖不僅與東昇茶山相鄰,同時也是與東昇茶山一起於2004年被評為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區的重要組成部份,茶山因湖水而美,湖因茶山而秀,兩者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關係。

重慶鮮人為知的藏糧湖,曾是農業旅遊示範區,免費開放卻無人知曉

藏糧湖與東昇茶山一樣,均位於重慶市潼南區梓潼街道辦的李臺村,是一個人工湖,修建於上個世紀60年代,當時為響應“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號召,潼南當地人民花了十年(1965年至1975年)時間才修建完成。

重慶鮮人為知的藏糧湖,曾是農業旅遊示範區,免費開放卻無人知曉

關於藏糧湖這個名字的來源,一說是取自”深挖洞、廣積糧“這個當年的號召,另一說則是因為它的建成,給周邊地區的田地帶來了福音,當地村民不再靠天吃飯,每年都能喜獲豐收,所以人們稱這是藏著糧食的湖泊,故名藏糧湖。藏糧湖水深30米左右,蓄水約130萬立方米,佔據19灣15坡,一說有24個彎。儘管當時修建的時候,人們只考慮夏天干旱的時能有湖水解決農田灌溉問題,並沒有想過它的觀光與休閒效應,但卻並不能掩飾它天生麗質般的美麗。

重慶鮮人為知的藏糧湖,曾是農業旅遊示範區,免費開放卻無人知曉

新千年之後,隨著國人的腰包越來越豉,當時溫飽已經解決,於是生活開始向更高層次的休閒、旅遊發展,也正是這個時候,人們發現這個湖泊(當時還叫藏糧水庫)不僅可以灌溉,還可以垂釣、盪舟、攝影、野飲,於是與邊上的東昇茶山一起開始往旅遊方面發展,而且於2004年成功獲批為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區。

重慶鮮人為知的藏糧湖,曾是農業旅遊示範區,免費開放卻無人知曉

當時的藏糧湖與大佛寺、雙江古鎮一樣,都是潼南少有的幾個國家級旅遊名片,不過那時候旅遊還是一個新鮮的概念,根本就沒什麼外來遊客,這些景點也不收門票,但本地人週末聚會、遊玩一般都會選擇去這幾個地方,而且相比大佛寺和雙江古鎮厚重的文化底蘊而言,東昇茶廠和藏糧湖這種天然的自然風光當時更受人們的喜歡。

重慶鮮人為知的藏糧湖,曾是農業旅遊示範區,免費開放卻無人知曉

然而,與東昇茶山一樣,原以為升級為國家農業旅遊示範基地之後,藏糧湖的旅遊會站上新的起點有更好的發展,卻不想,那只是人們的一廂情願,並不是不想打造好,據說前前後後,國家也投了數以千萬計的經費(當地人言,未經證實),但即便是現在,幾乎也沒什麼宣傳,不要說外地,在重慶也是鮮為人知。

重慶鮮人為知的藏糧湖,曾是農業旅遊示範區,免費開放卻無人知曉

作為土生土長的潼南東昇人,渝帆不僅對藏糧湖很熟悉,而且經常與同學們一起到湖邊撿菌、玩耍,上小學時,老師還曾多次組織全班同學一起到湖邊野飲,那時候年齡雖小,但大家自己帶上鍋碗瓢盆、大米蔬菜、水果飲料去湖邊,然後挖灶生火、分工合作、一起做飯的時光至今記憶猶新。

重慶鮮人為知的藏糧湖,曾是農業旅遊示範區,免費開放卻無人知曉

記得野飲時,藏糧湖的湖水是可以用來煮飯、甚至直接飲用的,那時候湖水特別清,魚也很多(農藥、化肥還沒有大面積的使用),真的水清見底,游魚可數,周邊環境雖然未經人工修飾,卻也沒什麼人為破壞,現在回想起來真有一種人間仙境般的感覺。

重慶鮮人為知的藏糧湖,曾是農業旅遊示範區,免費開放卻無人知曉

這組照片是前幾天與朋友去東昇茶山玩的時候,在山上用無人機航拍的,當時時間較緊,沒去湖邊,所以沒有拍近景,從這組照片看,湖還是那片湖,升級為國家級旅遊示範區十幾年並沒有什麼變化(若要說變化,水質和生態還不如以前了),湖邊的樹木被燒了沒有人管理,連一條環湖的步道也沒有修建,所以對於希望家鄉越來越好的渝帆而言,還是覺得挺遺憾的。

重慶鮮人為知的藏糧湖,曾是農業旅遊示範區,免費開放卻無人知曉

不過換個角度,對於遊客而言或許也挺好的,雖然沒有遊船及其它遊樂設施,但免費開放,不用門票,而且幾乎沒什麼遊客,可以盡情的遊玩、拍照(沒什麼服務和安保,所以自己需要注意安全),不花錢便可以享受近似於原生態的湖光山色,也是一件愜意的事,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