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火车:承认吧,就是不会写,怎么了?

今天与一位学习群的好友在讨论写作输出的过程,有一点我不能同意再多,首先与大家分享:


调动自己大脑中的亲身经验或者和曾经看到过的相关联的旧的知识点
把新旧知识点碰撞,结合联系在一起,然后再费曼给别人理解
从而加深了自己对于某件事,某个观点的理解


脑袋空空,不知道怎么写。如果是自己的公众号,顶多荒废一阵子,长草好过种草。


如果是KPI呢?主管的夺命连环CALL绝对可以让你“病中垂死惊坐起”


不会写,因此不敢写,最后不想写。01. 自由飞翔?当心飞不起来


为什么限制越少,自由飞翔,反倒提笔重千斤,闭眼睡一宿?


所以说,高考前的这阵子,真是人生智慧的巅峰。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给一道命题、半开放命题作文,洋洋洒洒照样可以写出个几百上千字。


有时间底线就有创作的动力,想想当时语文课我们学什么?


背诵原文,参考美文,讲解课文....


语文老师的工作,除了让你揣测好作者的思想,做好阅读理解之外。还在于用一篇篇范文,喂养你干涸的写作灵感池塘


陈火车:承认吧,就是不会写,怎么了?

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会,第三次总会模仿了吧。

02. 凝心聚力赋能,开启全面模仿之路


以前总觉得自己弱得不行,小学的时候,老师说:


不能再写这种“我的童年就像沙滩上的贝壳,五光十色,捡起一个,充满了神奇的故事”


噢,这种写法我还没学会,竟然就被老师嫌弃哦。


一个人的崩溃,不仅来源于数学竞赛考试的卡壳,为自己的笨拙留下悔恨的泪水。


还在于自己的写作太烂了,别人玩坏的套路,竟然自己没有学会。我翻开一本本作文选集,只看得懂一个词:

模仿


陈火车:承认吧,就是不会写,怎么了?

模仿不是抄袭,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全面学习借鉴思路、方法。


以前总觉得写公众号文章好难好难,怎么可以做到把条理分的这么清晰,还可以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后来,我发现:一个成功的商业化运营公众号,其实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一个团队在战斗。


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流不出来。因为我同时也看到一些个人号运营得很好的。


看来,团队的意义在于:让专业的人做好专业的事,有的人负责美工,有的人负责选题,有的人负责加工.....仅此而已03. 如何把一个人活出一支团队的样子?


一位朋友说:


最低成本的迭代精进,是认知冲突!最经济的认知冲突方法,是群聊!


不要小看自己,自己就是社会,就是历史,就是机会。有志气的,要通过快速迭代,争取最大概率。


一个好的主题,离不开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智慧碰撞,有幸加入一些写作社群,看到每天大家都在“吵架”。


强烈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偶尔摘一些,仔细品味思考,还原当时的冲突过程,你会发现:


书,无非就是人说过的话。


有的人,善于整理观点,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用最浅显的话,表达最深刻的道理,大道至简!


陈火车:承认吧,就是不会写,怎么了?

04. 为什么读了很多书,最后还是不会写作?


原因在于:你并不是在看书,而是在“看”书。


看看,摸摸,合上书本,什么都忘记了。这种快餐式的读书,“知识付费”有很多。


不是说知识付费就一定浅显,也不是说抱着大块头就一定深奥,任何事情,过了那个度,就是“作”。


最可怕的,是打着红旗反红旗。明明自己没读懂,还强行要讲人生的大道理。读到,眼到,心到,口到......最后才是得到。


读书,要有输入到输出的闭环,才是真正学深悟透。


因此,写作的意义,不是为了写而写,而是你一定是有所输入,结合你的观点,做定向的输出。05. 问题来了:命题作文,如何输出?


还记得“碎片化思考,大块时间执行”这个原则吗?放在写作一样管用。


磨刀不误砍柴工,你需要做的,不是提笔就写,而是要动脑思考。


画个导图,找到你能想到的思考点,翻翻书本、看看网页,和别人聊聊天.....


隔壁已经写得火热,这样不难受吗?看似慢下来的步骤,是为接下来的快做铺垫。


搭好基础和框架,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地起砖块和水泥,一点一点丰富你大厦。


否则的话,就是东看一点,写一点,觉得不合适,又西抄一些....


在无限的纠结中,宝贵的时间就这样浪费流逝......


陈火车:承认吧,就是不会写,怎么了?

06. 最后的唠叨:写作的本质是?


写作的本质是让人类的网状思维用树状的结构梳理,最后用线性的文字表达出来。


写作是一个把垃圾变成某种有价值东西的过程,写作就是一个不断创造花儿和塑造灰尘的过程:


先写自己擅长的部分,这部分就像花儿一样很有亮点,得心应手;


不擅长的部分就像灰尘一样,我们要做的是把完善不擅长的部分,把灰尘变成花儿


采铜老师在《精进2》一书中介绍了一种普适性的学习方法,被称为“范例循环模型”,我们将这个模型套用在学习写作过程中,分为三步:


第1步:通过学习大师级作品,真正做到吸收、理解作品;深度剖析大师作品的结构、框架,从而总结出有章可循的规律


第2步:通过以上对大师作品的理解,按照此套路写出仿作


第3步:通过仿作和大师级的范文进行对比,修正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对范文更深刻的理解


并没有那么复杂,对吧?如何落实落地落细,无非就是常用常练兵:宁可一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


但凡你觉得难的事物,无非就是这样克服的:


看山还是山:承认它很难,情感上接纳。没有人天生就是奥特曼战无不胜。


看山不是山:分而治之,把大块的东西,拆分为每一个细小可以执行的步骤,然后逐步逐步击破它,从零到一,从无到有。


最后看山还是山:已经掌握了方法论,这时候表面的困难虽然可能不断出现,但是已经掌握了方法论。


陈火车:承认吧,就是不会写,怎么了?

爱上写作,一生笔耕不辍。


在持续精写作的过程中,用循环反馈的学习方式对写作能力进行不断的打磨,最终收获写作路上的复利效应。


让我们拿起纸笔,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