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偷拐搶騙》20年後,蓋·裡奇攜新作迴歸,還是“內味兒”

關於蓋·裡奇,我們可以從“酷英國”說到好萊塢,可以從後現代說到麥當娜。


可以說一天一夜黑色和黑幫,也可以說三天三夜街頭文化和搖滾樂。


但我們最愛提的還是《兩杆大煙槍》和《偷拐搶騙》。


有人惋惜他“出道即巔峰”,也有人將這種敘事成為“蓋·裡奇式敘事”。


他橫衝直撞好萊塢,才有了《搖滾幫》《亞瑟王》《阿拉丁》,即便不是他的舒適區,但也儘可能烙上了些作者的印記。


2020年,距離《偷拐搶騙》20年後,我們看到蓋·裡奇“王者歸來”。


回到了他熟悉的叢林法則、黑幫、販毒、MV,並且狠狠地戲諷了好萊塢式的敘事模式。


這部電影就是《紳士們》


距《偷拐搶騙》20年後,蓋·裡奇攜新作迴歸,還是“內味兒”


閱讀提示:本文沒有劇透,劇透蓋·裡奇就沒味兒了。


一、怎麼看懂“非線性敘事”?


很多人分析蓋·裡奇的電影,都喜歡援引他的少年經歷。


他壞事做盡、被學校開除,吸食麻醉劑還販賣毒品給同學,輟學後做過泥瓦匠、酒吧招待、傢俱搬運工。


距《偷拐搶騙》20年後,蓋·裡奇攜新作迴歸,還是“內味兒”


“過往的生活遭遇帶給藝術家個體以深刻的心靈烙印,最終會以影像呈現還原與銀幕之上。”


所以我們在他前兩部作品中除了看到獨特而鮮明的個人風格及先鋒形式外,也能在各色各樣的人物角色中看到些他的生活和生命經歷的影子。


那些小偷、混混、毒販、地下拳手,以及希臘人、黑人、吉普賽人聚集的倫敦東區混雜的文化,都成為進入蓋·裡奇電影世界的入場券。


距《偷拐搶騙》20年後,蓋·裡奇攜新作迴歸,還是“內味兒”


直到他在第三任父親的廣告公司開始工作,尤其為Garbage(垃圾)樂隊送錄像帶的過程中,開始對MV、廣告等著迷,並且開始製作短片和電影。


這一點倒是跟“影音檔案館”音像店營業員昆汀·塔倫蒂諾有些相似的地方。


比蓋·裡奇早十年左右,昆汀在音像店看了大量的西部片和香港電影。


距《偷拐搶騙》20年後,蓋·裡奇攜新作迴歸,還是“內味兒”


這兩個非科班出身的導演,一個靠1994年的處女作《低俗小說》蜚聲世界,另一個憑藉1998年的《兩杆大煙槍》嶄露頭角。


前者在“環狀敘事”上成為典範,後者的“網狀敘事”也被後輩爭相模仿。


裡卡爾杜說,古典小說是對冒險的敘事,現代小說是對敘事的冒險


電影也是如此,而後現代電影冒了更多和更遠的險。


20世紀90年代後期,這種冒險在全世界風行,除了上述二者,1995年劉鎮偉的《大話西遊》、1998年湯姆·提克威的《羅拉快跑》都堪稱“後現代性電影”或“後現代主義電影”的代表之作。


距《偷拐搶騙》20年後,蓋·裡奇攜新作迴歸,還是“內味兒”


簡單說來,所謂“對敘事的冒險”,其實就是摒棄了傳統的線性敘事,採用“非線性敘事”方式,比如諾蘭的《記憶碎片》。


而在“後現代性”方面,則表現為解構權威、削平深度(既包括空間的,也包括歷史的)、消解崇高、遊戲化表述,破壞框架、消除建構、擺脫邏輯等等。


當然,這麼說還是有點不知所云。


再說個時代技術背景或許就能解釋清楚了,也即互聯網。


最早的科學家們認為如果再設立一箇中心節點,信息傳輸時中心節點會因過載而崩潰,所以從漁網中得到靈感。


在這張網上“每一個交匯點都是平等的,每一個點都是重要的,每一個新加入的節點都會讓已有的節點和網絡能量得到擴張”。


距《偷拐搶騙》20年後,蓋·裡奇攜新作迴歸,還是“內味兒”


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去中心化”“碎片化”等等互聯網的特點。


於是,我們才看了蓋·裡奇、昆汀·塔倫蒂諾等等在電影中人物沒有了“主角”,故事沒有了“主線”,甚至敘事沒有了“中心”,臺詞也開始充滿了無厘頭的碎碎念。


如果你也認同這種認知,我們就說回《紳士們》。


二、從“痞子們”到“紳士們”


首先從片名上來看,我們知道人物的身份有了變化,雖然還有毒販,但不再是“痞子”了。


他們升級了,成了企業家、慈善家,開始結交公爵貴族,周旋於媒體輿論之間,並且想轉型洗白、金盆洗手、退出江湖,想成為“紳士”。


距《偷拐搶騙》20年後,蓋·裡奇攜新作迴歸,還是“內味兒”


紳士文化或紳士風度是英國民族文化的外化,紳士階層的社會地位僅次於貴族。


當然,這些在蓋·裡奇的鏡頭和敘事中也被解構了。


貴族已經落魄,落魄到需要毒販來接濟。


而那些紳士利用媒體編故事,做著敲詐勒索、以權謀私的勾當。


其實,除了街頭謀生的經歷,蓋·裡奇也有一段貴族生活。


在他5歲那年,母親再婚,嫁給了邁克爾·萊頓,也即蓋·裡奇的第一個繼父。


邁克爾是一個大家族準男爵爵位的繼任者,他的莊園就建於17世紀的洛頓公園附近。


如果不是母親再再婚,蓋·裡奇還是可以在喜歡的莊園中打獵、釣魚,甚至成為獵場的守護人,或者沿襲萊頓家族的傳統成為一名軍人。


距《偷拐搶騙》20年後,蓋·裡奇攜新作迴歸,還是“內味兒”


然而,從1998年至今,英國政府就逐步改革,最終剝奪了數百名世襲貴族在上議院的席位和表決權,從而廢除了爵位世襲為傳承紐帶的特權制。


就在2020年初,英國王室的哈里王子都宣佈退出王室了。


所以在電影《紳士們》中,那些公爵、貴族才會出讓莊園的地下,供美國毒販建立龐大的大麻商業帝國。


相比《兩個大煙槍》中那個小作坊,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距《偷拐搶騙》20年後,蓋·裡奇攜新作迴歸,還是“內味兒”


瞭解這個背景,我們或許可以較為輕鬆地開始欣賞這部迴歸之作。


而知道這是蓋·裡奇非好萊塢的迴歸之作,或許就好理解休·格蘭特飾演的弗萊徹所說的“講一個故事”“做一個遊戲”的意涵。


距《偷拐搶騙》20年後,蓋·裡奇攜新作迴歸,還是“內味兒”


眾所周知,蓋·裡奇近幾年執導了幾部好萊塢主流電影,比如華納的《亞瑟王》和《秘密特工》,以及去年迪士尼的《阿拉丁》,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成功的。


但大家看得並不過癮,估計導演本人對好萊塢的傳統敘事也有些牴觸了。


弗萊徹和雷蒙德是《紳士們》的講述者和插入者,私家偵探弗萊徹想編一個故事15萬英鎊賣給媒體,更想敲詐雷蒙德一筆2000萬英鎊的封口費,於是極盡虛實結合的能事,但總是被知曉真相的雷蒙德打斷。


比如弗萊徹想加一些動作戲,認為“每部電影有點打戲才會精彩”,而雷蒙德打斷他說,“這不是邁克的行事風格,而且已經是過去式了”。


影片中有多處這樣的對話,甚至兩個人在中間還角色扮演起來。


距《偷拐搶騙》20年後,蓋·裡奇攜新作迴歸,還是“內味兒”


由此,《紳士們》就有了弗萊徹的講述這一條敘事線,還有雷蒙德補充的一條敘事線,他們的對話是現在進行時,而講述和補充的都是過去時,還有就是講述結束後的正在進行時的故事。


當然,這一次並不複雜。


三、誰是最後的贏家?


再次重溫《兩杆大煙槍》《偷拐搶騙》,以及這部新作《紳士們》,我有一個新的發現。這本來也是我的一個疑問,但今天我認為找到了答案。


那就是到底誰才是蓋·裡奇黑色世界中的贏家呢?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嗎?還是隨機的、毫無規律可循的?


《兩杆大煙槍》中最終的大贏家其實是克里斯父子,影片結束時,他們鳥槍換炮、開上了敞篷跑車,而且從討債人變成了放貸者。


距《偷拐搶騙》20年後,蓋·裡奇攜新作迴歸,還是“內味兒”


《偷搶拐騙》裡最大的贏家是吉普賽人米奇·奧尼爾,他們贏了拳賽、贏了賭注,估計也換了房車,然後繼續遷徙。


距《偷拐搶騙》20年後,蓋·裡奇攜新作迴歸,還是“內味兒”


大克里斯是一個好父親,他滿嘴髒話但時刻教育小克里斯不要說髒話;米奇是個好兒子,他愛他的媽媽最終也為她報了仇。


所以,如果你看了《紳士們》,或許就能明白為什麼他是最後的贏家了。


距《偷拐搶騙》20年後,蓋·裡奇攜新作迴歸,還是“內味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