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上網課:當心!你已經被騙子盯上了

出於抗擊疫情的需要,各地紛紛開展了網絡教學。一些上網課的中小學生及家長就成了騙子的重點關注對象。

某市一地區公安分局3月11日發佈通報稱,該區僅一個月內就有32名學生遭遇網絡詐騙,相較去年同期的13起增長了146%,其中年齡最小的7歲,受騙金額最高有7萬餘元。


在家上網課:當心!你已經被騙子盯上了


在疫情帶來的漫長假期裡,如何保證“停課不停學”的順利進行,確保在線教育的安全呢?這就需要家長和孩子們具備一定的防詐騙常識和技能。


在家上網課:當心!你已經被騙子盯上了


常見騙術要了解

在家上網課:當心!你已經被騙子盯上了

某地一班級家長集體被“班主任”騙了。一天,微信家長群裡“班主任”發通知:要求家長每人微信轉賬1200元作為預繳的補習費用。一些家長忘記了學校之前發佈的不會要求家長網絡繳費的提醒,將錢轉到群裡被騙。

02孩子上網課 媽媽被騙17萬


在家上網課:當心!你已經被騙子盯上了

前一段有一個“學生用手機上網課,被騙走17萬元”的新聞備受關注。一個13歲的女孩拿著媽媽的手機上網課,並用QQ與同學一起討論習題。有一個好友添加請求,女孩添加後和對方聊得很投緣。對方給她發了掃碼紅包獲取信任後,稱要租她媽媽的微信號用來給外賣刷好評。在女孩的配合下,騙子拿到她媽媽的微信號、支付寶賬號、收付款碼和密碼等信息,盜取了17萬元。


03“熊孩子”掌控手機 萬元存款秒歸零


在家上網課:當心!你已經被騙子盯上了


學生要上網課,往往都需要以家長名義註冊、認證身份,所以一般都會使用父母的手機或者與手機綁定的平板電腦。父母如果監管不到位,就會出現孩子在自己眼皮底下在線消費的情況。江蘇某縣的一個“熊孩子”為某直播平臺刷禮物、玩網遊,將家中40萬元存款花剩了個位數。

頻頻得手為哪般


一是鑽了疫情的空子。案例中無論是冒充老師還是直接對學生下手,騙子的騙術並不高明,無非是利用了家長對老師的信任,利用了孩子單純好奇的心理。如果平時家長防騙意識不強,再加上非常時期注意力又大都集中在疫情之上,就很容易使騙子得手。

在家上網課:當心!你已經被騙子盯上了


二是犯罪成本不高。利用學生上網課來實施詐騙,能夠輕鬆實現網上跨區域作案,且隱蔽性強,本身就不太容易發現,加之往往單筆受騙金額不高,部分受害人會因為被騙損失不大、受騙後抹不開面子等原因不報案,在一定程度上都助長了騙子囂張的氣焰。


在家上網課:當心!你已經被騙子盯上了

三是利用孩子沉迷網絡的機會。青少年玩網遊、玩直播是一個平時就存在的問題,因為疫情原因,大規模的在線教育給他們提供了更多接觸使用電子產品的機會和時間,這就增加了青少年沉迷其中的風險。行騙者也正是瞅準了這個時機,專門針對中小學生下手。

防騙“兩識”要牢記

斬斷伸向線上課堂的網絡詐騙黑手,家長需要承擔起更多的監督、監護責任。


在家上網課:當心!你已經被騙子盯上了


一樹立防詐騙意識

防詐騙不僅能保障家長、學生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也能夠呵護孩子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和睦,當下更是維護抗“疫”大局的重要舉措。因此,家長、學生都應擦亮眼睛,提高警覺。

二掌握反詐騙技能

1.收到繳納學費的網上通知,先打電話和老師或收款方確認。

2.避免讓孩子知道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密碼。

3.設置借記卡、信用卡的單日支付上限和單筆支付限額。

4.提醒班級群管理員設置相關身份驗證,並實行實名制。

5.定期檢查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及上網情況,提醒孩子不要下載安裝來歷不明的學習類、遊戲類及外掛類軟件;不點擊來源不明的偽裝鏈接;不進入非正規網絡直播平臺;不隨便識別二維碼;不點擊領取陌生人發送的紅包。

6.一旦上當受騙,注意截屏保留證據,並及時向支付平臺投訴舉報,向公安機關報案。

三加強防沉迷教育

漫長的假期,家長和孩子困守疫情都會產生一定的焦慮心理,沉迷網絡的情況可能會發生或變得更加嚴重。除了開啟“青少年模式”,設置使用時間限制,裝載防沉迷系統等技術手段之外,家長要以身作則,少用電子產品,增加親子閱讀與活動時間,多與孩子平等交流,關注孩子內心深處的需求和想法,做好正面引導、積極疏導等防沉迷教育。

在家上網課:當心!你已經被騙子盯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