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年輕時被人稱為無賴,為何以後贏得了整個天下?

盛開的白鶴


因為劉邦善於用人。

《史記·高祖本紀》已經給出了答案。

劉邦得天下之後與群臣總結成敗經驗。有人說劉邦的成功在於賞罰分明。劉邦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子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張良、蕭何、韓信,都是天下俊傑。劉邦可以信任他們,發揮他們的長處,讓他們各盡其能,這就是得天下的關鍵。一個高明的統帥,不需要親自上陣衝鋒,更關鍵的是要學會合理調遣安排手下的人員,讓他們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


笑儒冠誤我


首先,劉邦不是流氓,他只是出身平民罷了。說流氓只是後人驚歎和調侃的一種說法。

其次,讀書只是一種知識和技能的瞭解,是個通識教育。有知識不代表有文化,更不代表有智慧有見識。也和人品道德沒有必然關係。混蛋讀了書一樣是混蛋,英雄不識字照樣是英雄。劉邦也許沒多少書本知識,但無疑是個有智慧有見識的人。世界上的成敗不是按知識量來的,太子們讀書比平常人多,但又有幾個成了明君?大學教工商管理和經濟學的教授,有幾個能成為企業家?歷代讀書人那麼多,有幾個能寫出足以流傳後世的詩詞文章?

最後,所謂道不在高處而在低處,無處不在,文化也並非多高大上的東西,掌握知識的人不一定比最普通百姓更有文化。文化不過是對行為和事物判斷的抽象概括。不是會之乎者也就叫有文化。文化最大的作用是對人品質品格的塑造,吃苦耐勞算不算文化?堅毅不拔算不算文化?深諳人性算不算文化?


白雲青天依舊


首先,劉邦並不是一個流氓,相反他是一個遊俠。早年的劉邦不喜歡耕種,喜歡結交俠士,常山王張耳曾經帶著他四處喜歡結交俠士,他最傾慕的就是信陵公子魏無忌,後來秦始皇統一天下,劉邦自然也就回到了老家。憑藉著讀過的書,劉邦當上了秦朝最底層的公務員——泗水亭長。

早年的遊歷生活,讓劉邦在人際交往和用人方面積累了很多的經驗,而他豁達的個性,恩威並施的方法讓他在以後的歲月裡面,贏得了很多人的擁護。

如果沒有秦末大亂,劉邦可能一輩子都在家鄉沛縣。但是歷史給了他機會,而且他牢牢地抓住了。他起兵的時候已經四十八歲了。一個四十八歲的人放在今天,白手起家都可以說年齡已經很大了,何況是在那個平均壽命才四十歲左右的兩千多年前。在年齡上,就可以看出劉邦是一個剛毅之人,他決定做一番事業,認定了就走了下去。

而項羽,顯然在性格之中沒有一種耐心。項羽學過書,也學過劍術,都廢棄了,他的叔父項梁看他想要學習兵法,就開始教他,結果項羽“又不肯竟學”,也沒有深入的學習。項羽起兵的時候,才剛剛二十四歲,是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人,無論是閱歷還是穩重的程度都遠遠不及劉邦,從雙方統帥的角度看,項羽已經輸了許多。

很多人認為項羽輸在思念家鄉,其實不然。晚年的劉邦回到家鄉沛縣也是涕泗橫流。再者選擇彭城作為都城,可以牽制各路諸侯,遇到反叛,可以迅速出兵,而且三秦地區已經封了三個王,足以制約劉邦。項羽計劃的很好,錯就錯在了沒能夠考慮到田榮和彭越。

當田榮和彭越聯合造反的時候,項羽忽略了三秦,沒有去救援,如果派龍且等人牽制田榮彭越,項羽西進三秦,那麼勝負未可知也。

在用人之上,劉邦和項羽非常的不同。

作為楚國軍事貴族出身的項羽,他太信任自己的嫡系部下,而對於外人他都是嚴加防範。劉邦則是用人不疑,拜韓信為大將軍;而且恩威並施,比如降服英布;他還能夠聽取多人的意見,然後自己選出利益最大化的一種方案。

項羽的都城在彭城,他就是以彭成為中心而疲於奔命,劉邦這是多中心作戰。當初,劉邦進關中,其他人都在搶奪珍寶,唯有蕭何將秦朝留下的關隘地圖保存了下來,在楚漢爭雄的時候,地圖起了很大的作用,漢軍知道哪裡可以屯兵,知道哪裡有糧草,就算潰敗之後,也能夠迅速恢復元氣。而楚軍,只能夠一點一點的耗盡糧草,被漢軍拖垮。

楚漢爭霸,留下了無數傳奇,而且在以後的改朝換代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項羽和劉邦的影子。


詩書君


劉邦出身出平民,深刻了解民間,善於團結各階層人士,貴族出身的張良,平民出身的蕭何,流浪者韓信,屠夫樊噲等,項羽出身貴族,性格高傲,手下韓信,陳平皆不能用,最終四年楚漢之爭,兵敗自殺垓下。


持天之翼


劉邦混跡於市井中,卻也是那夥鐵桿弟兄的領導人,說明他善於用人,頭腦靈活上下逢源。天時地利人和他都佔了所以不成事都不行。


一朵閒雲pzy


劉邦是流氓?如果換一種說法,說劉邦沒有“偶像包袱”,更加接地氣,會不會更好理解一些?!


我們說起劉邦,往往和項羽做比較!項羽力能扛鼎,劉邦武藝平平;項羽衝鋒陷陣,劉邦屢戰屢敗;項羽霸王別姬,劉邦呂后人彘。可以說,項羽留給我們的印象就是英雄一般的人物,“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項羽給我們的感覺就是高高在上的豪情四攝,是人,亦是神。作為六國貴族,項羽一直有著貴族的行為準則,看輕人命、在乎名聲、不忍失敗,最終也是為此烏江自刎。


劉邦的生平,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年輕的時候是個放蕩的浪子,仗劍行走天下,跟隨張耳大哥數月之久,按現在的說法就是黑勢力的小弟。之後通過考試取得亭長一職,但也天天呼朋喚友、飲酒作樂,老大的年齡也成不了家、置辦不了產業,還和村裡的寡婦生了個兒子。這時的劉邦,人生可謂稀裡糊塗,沒什麼前途可言。可就這麼個被後人稱為“流氓皇帝”的人,憑什麼取得天下呢?


憑的就是這樣的流氓習性,就是我所說的沒有“偶像包袱”。嘿,別人打了敗仗,無臉見江東父老,想著怎麼死的時候,劉邦可不會,他根本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什麼貴族精神?什麼氣節?讓他們見鬼去吧,劉邦只要活著,哪怕有一絲勝利的機會就不會放棄。有多少次身邊就剩幾個難兄難弟,多少次被項羽打的潰不成軍,劉邦都照樣捲土重來。你要和我決鬥?我不和你來!你要煮我老爹?那分我一杯羹!反正我就是這麼個賴皮的人!

這樣的人,不成為皇帝才怪了!或許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英雄都失敗了,但是成功的開國皇帝,各個都有自己的痞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