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大多數公司招聘都要求年齡35歲以下?35歲的80後就這麼被排斥嗎?

翟翟水瓶座_很靠譜


這是一個個體充分自由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風險和挑戰的時代。所謂自由,那就是你有更多的選擇權,有更加多元的目標可以追求,也有更多的途徑實現夢想;風險和挑戰是指,個體追求夢想的過程生死自負,沒有單位,也沒有什麼機構為你的命運負責,能夠確保你一路前進的,只有你自己。

3

35歲左右出現職場危機,從管理學,經濟學角度很容易理解,那就是到了這個年齡,員工為企業提供的邊際效應在遞減,他的經驗所產生的價值,無法填補新知識,新技能,新觀念帶來的價值差,因為他們要養家餬口,他們的體力,精力,想象力鈍化,既沒有年輕時的拼勁,也沒有單身時的果敢決絕,而他們的工資隨著年資遞增,拉昇公司的人力成本。所以35歲以後的員工不受待見。這是客觀事實。

但是真正的危機並非來自於社會,而是35歲中年的心理建設跟不上環境的變化,他們自己放棄了進步,逐漸陷入危機。

有幾類人到了三十五歲被人嫌棄:

1.放棄學習,新知識停更,技能退化者

2.觀念趨於保守,靠經驗吃老本者

3.身體素質下降,無法勝任高強度工作者

4.夢想鈍化,無法被公司使命激勵者

5.無法融入年輕團隊,也不能有效管理和激勵年輕員工者

6.人生重心從事業轉移向下一代培養

7.因經驗而對公司新戰略排斥者

8.資歷深,貢獻少,且以資歷論資排輩,削弱團隊戰鬥力者

9.佛繫心態,無上進動力者

10.居功自傲,以資歷求不合理回報者

以上中年人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他們的能力價值無法匹配公司發展,所以成為大浪淘沙之沙。這些人當然不受待見。


其實職場人在進入35歲前有將近10多年時間積累技能,儲備力量,他們完全有足夠時間為35歲後的生活儲備過冬物資。

積累有效資源,培養核心技能

有效資源是指人脈和社會資源,核心技能是指社交公關能力。也就是說,人脈的建立比知識積累更加重要,這是職場的核心競爭力。當然,人脈必須有效,而非吃吃喝喝酒肉之交,社交能力則是領導力和協調力,這是35歲後的生存資本。

與時俱進,保持開放心態

把所謂經驗扔到垃圾桶裡!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經驗不再是財富,而是包袱,它讓你故步自封,變得愚蠢和封閉。所以必須學會隨時否定自己,批判自己,打破經驗,去學習新的知識,新的時尚,與年輕人交往,更要謙卑,他們遠比你厲害,因為他們是未來的主人!而你的經驗一文不值!只是你維持面子,不願承認落後的遮羞布!

未雨綢繆,暗度陳倉

你對自我的變革必須早於社會對你的變革!也就是說在三十歲到來時,就要考慮再定位,再轉型的事了。你必須對自己的能力有客觀的認識,對下一步的目標有準確定位,並且圍繞目標去有目的地尋找資源。比如,有些人開始在做主的同時,和朋友一起商量副業創業,他白天忙於工作,節假日頭腦風暴,與朋友一起謀劃新的事業平臺,一旦危機出現,他們也就有了安全的救生艇。

另一方面,工作的重點還是應當在主業。也就是力爭在工作中取得成績,在35歲前成為核心骨幹,甚至領導層,

時時刻刻推動自己進步,建立無可替代的競爭力,才能把被動危機化解於無形。


西雙版納的茶花


互聯網企業的功勞,現在中國多數人讚賞支持互聯網企業,再等五到十年,大家都失業了,中國人才能真正明白互聯網企業是什麼?


窮二代窮人


並不是35歲以上員工不受待見,而是大部分公司,為了應對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從而吸收新生力量,反而35歲以上員工,有一定的工作上的經驗和對工資的認識,都會優先考慮工資,而不是考慮,自己所擁有的技能是否在適用於這個社會,從而產生了這麼一個想法,應該有正確的價值觀,虛心學習一下對公司有用的新技能,讓新技能成為自己的一個有利的長處,才不會被後輩趕壓。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42d900007f6c3bd7fe91\

摩托車維修銷售的日常


不是排斥,是沒地方放(除去管理和專業資深),35歲以上的人從思維上已經定型,在工作模式上很難進行調整,在學習空間上遠不如新的一代年輕人。並且35歲以上正是養家的時候,對薪資要求遠高於新出來的年輕人。在社會發展與進步非常快的前提下,35歲以上的人只能夠通過經驗進行工作,很難適應新的模式與運營。在方方面面的的對比下,除專業資深與管理者,公司更需要年輕人。


雜談怪異


社會階段使然。說白了我們很多行業還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包括一些標榜自己是高新技術的公司。本質還是做點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的工作。

因為是勞動密集型。所以利潤不高。同時,對勞動的質量不是太敏感。只要做,不要做好。


大象亂彈


年輕人思想開闊,敢想敢幹 接受能力強,年齡大了思想容易固化。不容易接受他人意見 有的還會倚老賣老的,不易創新。不是對年紀大的有成見,如果是做技術活 老師傅還是很厲害的


匠人藝心


因為35歲以下的員工最具性價比,年齡比較小的員工因為經驗相對缺乏,對薪資不會有太高要求,出於企業成本考慮,35歲也就成為了一道敏感年齡線。還有一點需要注意,也許在公司看來,年齡偏大的員工會比較油滑,在職場時間比較久,閱歷比較豐富,相對不好管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