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全面瞭解吳昌碩的書法,讀這篇文章就夠了

吳昌碩作為近現代最為重要的書畫家、篆刻家之一,是傳統與現代交匯點上座標式的人物,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他既是“新浙派”、又是 “清末海派四大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吳昌碩以“詩、書、畫、印”四絕稱雄藝壇,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

想全面瞭解吳昌碩的書法,讀這篇文章就夠了

吳昌碩

難能可貴的是,他還還熱心提攜後輩,齊白石、王一亭、潘天壽、陳半丁、沙孟海這些如今藝壇上的知名人士,都曾經或多或少得到過他的指導和傳授。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吳昌碩生於浙江省孝豐縣(今湖州市安吉縣)一個耕讀人家,父祖兩代皆有詩名。幼時隨父讀書,後就學於鄰村私塾。10多歲時他因受其父薰陶,很喜歡刻印,其父於是加以指點,初入門徑。除此之外,還喜歡寫書法。金石、篆刻和書法,可以說開啟了他的藝術創作之路。

想全面瞭解吳昌碩的書法,讀這篇文章就夠了

吳昌碩 篆書四條屏

吳昌碩書法作品,以篆書、行草為主,晚年所書隸書,結體變長,取縱勢,用筆雄渾飽滿,具有篆書痕跡,將篆、隸溶為一體,形成獨特面貌。就其書法而言,我們應該給他賦予一個什麼樣的定位呢?沙孟海先生說:“昌碩先生以詩、書、畫、印四絕雄視一世,一般看法,他的最基本功夫是放在書法上的。”也就是說:書法是吳昌碩藝術的基礎,也是其藝術的頂峰。

楷書

吳昌碩的楷書,始學顏魯公,學鍾繇,中年後取法黃山谷,楷書的風格發生了變化。期間,應該還涉獵過一些北魏碑誌等。其楷書作品最早的大概是《楷書自作詩》,從落款上看寫於吳昌碩36歲,此作結體舒展、用筆方勁,具有明顯的北魏痕跡。

想全面瞭解吳昌碩的書法,讀這篇文章就夠了

吳昌碩《楷書自作詩》

行草書

吳昌碩的行書得黃庭堅、王鐸筆勢之欹側,黃道周之章法。故宮博物院所藏的這件《行書普寧寺牡丹詩》軸便是吳昌碩的一件自書詩作品,書寫時間為1927年的“涼秋”,吳昌碩逝世於這一年,此幅作品堪稱其極晚年的行書力作。

想全面瞭解吳昌碩的書法,讀這篇文章就夠了

吳昌碩行書普寧寺牡丹詩軸

其行草用筆圓轉、行筆沉著。吳昌碩對自己的行草書頗為自負,其47歲時,楊峴這樣評價吳昌碩的書法:“只作篆書,分隸不應,行書與篆同”,而一句“行書與篆同”足以說明問題。除了師法古人以外,他行草書,還受到了繪畫和篆書的影響。

隸書

吳昌碩的隸書遍臨《張遷碑》,《嵩山石刻》和《石門頌》等漢碑。大部分書法家寫隸書,結體皆喜呈寬扁之勢,吳昌碩隸書的結體縱長,終生不變。這可能是源於吳昌碩一生精研篆書,縱長體不會影響到他的結體美學、觀念與習慣。

想全面瞭解吳昌碩的書法,讀這篇文章就夠了

吳昌碩隸書《朱柏廬先生治家格言》

他早年雖然學過一陣隸書,吳昌碩早、中年時期的主要精力並不在隸書上,他當時的精力與努力在篆書。60歲左右,才又重新開始了隸書的臨寫與創作,沒想到他的隸書,到了晚年卻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全面瞭解吳昌碩的書法,讀這篇文章就夠了

吳昌碩隸書四言對聯

篆書

一提起吳昌碩的書法,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石鼓文,他臨寫石鼓文的名聲太大。吳昌碩一輩子用功最勤的就是篆書,對《石鼓文》書法的畢生探索,成就了吳昌碩的篆書藝術,並且在臨學的過程中能夠做到食古出新,形成自我風格。其一生篆書的學習與發展大約經歷了:吳讓之、楊沂孫階段、石鼓文階段,用筆恣肆而沉穆,圓勁而嚴峻。吳昌碩的篆書,琢玉屈金!

想全面瞭解吳昌碩的書法,讀這篇文章就夠了

吳昌碩篆書題匾《為善最樂》

吳昌碩說“予學篆好臨《石鼓》,數十載從事於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不過他臨寫石鼓文,“臨氣不臨形”,注重的是整體氣勢的強烈突出。正是這種對於“金石氣”的執意追求,使得他的書法與眾不同。“金石氣”是吳昌碩書畫作品的靈魂所在,也是後人鑑賞大師藝術的最佳切入點。這件《篆書臨石鼓文軸》作品,現藏故宮博物院。此作深具古茂雄秀之美,體勢典雅厚重,用筆渾樸蒼勁,堪稱吳昌碩石鼓文書法代表作。寫此書時,吳昌碩已經是71歲高齡。

想全面瞭解吳昌碩的書法,讀這篇文章就夠了

《篆書臨石鼓文》軸

清代以前,歷史上寫篆書的也不少,但真正有名的只有三位:太史籀、李斯、李陽冰,真正稱得上劃時代的、有開創性的,只有以隸法作篆的鄧石如,以籀法作篆的吳昌碩。但吳昌碩的篆書美學和傳統篆書,區別很大。在結體上,吳昌碩的篆書更是與傳統篆書背道而馳,不平正、不均勻、不對稱、不停勻,結體上偏斜取勢,左低右高、長短不齊;在用筆上,“篆尚婉而通”是傳統篆書的恆定法則,而吳昌碩的篆書圓中帶方。

想全面瞭解吳昌碩的書法,讀這篇文章就夠了

吳昌碩臨《曾伯黍簠銘》

吳昌碩活了84歲,歷經晚清、民國、近現代三個時期,藝術座標跨越篆刻、書法、大寫意風格繪畫。他用最具特色的畫風和富有生命力的筆墨,書寫精彩的一生。你最喜歡吳昌碩哪一種書法體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