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頻現樓市“小陽春”,是假象還是真熱?

2020年的魔幻開局,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成了歷史的見證者。美股頻頻熔斷、油價大跌、美聯儲無限量撒錢救市、奧運會推遲……疫情“黑天鵝”帶來的陰霾還未消散。

但在國內,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生產生活都正在逐漸回到正軌。受疫情衝擊被“冰封”了兩個月的房地產行業,也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回暖,“秒光盤”“日光盤”“房企搶地”等往日紅火的現象重現。

這是否意味著樓市“小陽春”雖遲但到?調控政策是否會繼續鬆綁?

各地頻現樓市“小陽春”,是假象還是真熱?

多地樓市重啟“復活”

  • 東莞,萬江商住地被58家知名房企爭搶5小時,最終被世茂奪得;
  • 深圳,有2000萬總價起步的104套公寓“日光”,還有公寓288套房7分半鐘閃電售罄;
  • 杭州,千萬級豪宅中籤率僅6.25%創新低,62套房近1000人登記,視頻公證選房更是以35分鐘快速售罄;
  • 蘇州,三個房地產項目同時開盤,共推出近900套房源,無論是線上銷售還是線下選房,幾乎都是“秒光”;
  • 成都,恆大某樓盤又開始出現萬人搖;
  • 南寧,建發某樓盤144套毛坯房源,180秒售罄,去化率達100%。
  • ……

開盤即清盤、購房者戴口罩搶房的情形,讓此前處於寒冬的樓市暖意融融。

如今疫情控制穩定,房地產市場的復甦,與最近國家和地方出臺的一系列穩市場、促消費政策有密切關係,此外,房企也紛紛推出折扣讓利活動,多方作用下,原本積壓的購房需求自然就進入了集中釋放期,樓市的回暖是在預料之中的。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樓市回暖不等於市場狂熱。各地出現的“搶房”現象,既有普遍意義,又有各自的特殊性,例如政策刺激、需求積壓、一二手倒掛等。總的來看,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調下,市場很難出現非理性的大漲大跌。

政策“暖風”頻吹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2020年一季度經濟活動遭受到不小衝擊。如今國內疫情轉機已出現、國外疫情未到峰值的情況下,經濟復甦還是要靠內部拉動。

近日來,各地的旅遊、商業都在有序地逐步開放,多地擬實行2.5天休息制、發放消費券刺激消費。

在這樣的背景下,房地產市場對於經濟穩定的作用毋庸置疑。最近頻出的樓市政策證明,在“一城一策”的原則下進行適度的鬆綁,是大勢所趨,也是樓市快速回暖的主要動力。

  • 3月24日,湖南益陽發佈《關於促進市中心城區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購144平方米以下新建商品房可獲50%契稅補貼;
  • 3月23日,長春頒佈《關於有效應對疫情支持房地產開發企業共克時艱的政策措施》,內容包括降低商品房預售申請條件,放寬預售資金監管等方面。
  • 3月20日,蘇州人才新政發佈。本科學歷(年齡不超過45週歲)可以直接落戶,無需社保;大專(年齡不超過35週歲)連續6個月社保就可以落戶。
  • 3月18日,佛山發佈人才購房新政,擁有中專或大專學歷即可購房。
  • ……

據不完全統計,2月份以來,全國已經有近50個城市發佈了穩樓市政策。但這並不意味著調控會大面積鬆綁,畢竟還有不少政策出現了“一日遊”的現象。

海寧發佈3月24日發佈消息稱:3月25日至4月24日,海寧雲上房博會開幕。房博會期間“非海寧戶籍人口在海寧限購一套住房”政策暫不執行。隨後相關內容被刪除,官方表示仍按原來的規定執行。

再往前回顧,河南駐馬店、廣州、寶雞、濟南等城市都曾出臺較為重磅的樓市寬鬆政策,然而都頒佈不久後被“剎車”,進行修改或刪除。

在修改或撤回的條款中可以總結出,涉及降低首付比例的不通過,涉及解綁限購的不通過,涉及解禁“類住宅”不通過。此外,海南省更是在近日逆勢而動,出臺取消預售制政策。

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動都足以證明,調控仍然要以“穩”為原則。

何時適合出手買房?

乍一看政策鬆鬆緊緊彷彿難以捉摸,讓有些購房者產生觀望的態度。

但實際上大的原則就是:為穩定樓市,地方可以邊際寬鬆房地產政策,但放鬆具有底線,杜絕鼓勵炒房的“嫌疑”,不會有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如今房地產市場的遊戲規則已經發生改變,如今樓市的回暖也不等於瘋漲和火熱。

對於有居住需求或者以居住為主、投資為輔的購房者來說,現階段可以考慮買房了,目前大部分樓市政策還處於鬆動時期。此外,房地產作為一個特殊的行業,“停工、停產、停售”突然阻斷了原本高速運轉的流水線,房企們在近期必然會繼續打折促銷,以價換量,這也是購房者的一個機會。

等市場迴歸正軌,經濟不再需要拉動的時候,房企的折扣力度、政策的扶持利好自然會漸漸消失,所以,

看到合適的房源可以及時出手了。沒有明確政策出臺城市的也不需要一味地去等,根據已有的政策來看,放鬆相對有限,不會給市場帶來超出預期的影響。

此外,購房邏輯既有變化也有不變。地段、學區、交通、戶型等自不必說,在城市的選擇上,最好優先考慮一二線城市和臨近一二線城市的三線。

此外,以往人們普遍認為小戶型、兩房一廳的房子最好賣,但隨著人們財富的增長、二胎政策的放開,以及限購等因素,改善型住房的需求也在增加,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