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虎被收購,成了“印度車”,沃爾沃被收購,為啥沒成“中國車”

著名的寓言故事《小馬過河》從1957年開始入選小學語文教材,歷經50多年未曾變化,但凡上過小學的人都知道,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凡事不能只是道聽途說,唯有親自嘗試才能知道真相”。代入汽車行業,總有很多品牌或者車型在網絡上受到抨擊,就像現在的路虎或者曾經的沃爾沃,有意思的是,抨擊的人絕大多數都沒開過這些車。

路虎被收購,成了“印度車”,沃爾沃被收購,為啥沒成“中國車”

路虎創立於1947年,在140多個國家銷售,直至今天路虎生產的所有汽車仍有一半以上在服役,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但是路虎一路走來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1988年被英國宇航公司收購,1990年與本田公司合作,1994年被寶馬公司接管,2000年被福特公司收購,2008年被塔塔集團收購,在全球車壇引起震動。塔塔收購路虎,被人們說成“印度車”,而吉利收購沃爾沃,為何卻沒人說它是“中國車”?

路虎被收購,成了“印度車”,沃爾沃被收購,為啥沒成“中國車”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有這麼一個說法:“路虎是國內第一個被‘噴黑’的豪華汽車品牌”,有網友以“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來解釋,雖然貼切但略顯偏激,路虎不乏優點但仍有不足,看待事物客觀公正最重要。能夠收購路虎,塔塔集團勢必有著雄厚的財力與實力,在2019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排名265,同年,沃爾沃排名253、吉利排名220,收購路虎對塔塔而言既有能力也有需求。

路虎被收購,成了“印度車”,沃爾沃被收購,為啥沒成“中國車”

塔塔擁有96家分公司,涉及20多個領域,汽車只是其板塊之一,在乘用車領域以小型廉價汽車為主,收購路虎正是為了提升在汽車行業的品牌形象,學習並吸收路虎的造車技術。如同吉利收購沃爾沃,沒有人會認為沃爾沃成了“中國車”,因為沃爾沃始終在瑞典獨立運作,是吉利為了學習、吸收沃爾沃的理念與技術,而不是沃爾沃用了吉利的技術。同理,路虎也在英國保持著獨立運作,核心車型的設計、研發、製造也仍以英國為主,可為何在部分國人的口中卻成了“印度車”?

路虎被收購,成了“印度車”,沃爾沃被收購,為啥沒成“中國車”

2009年,一部《蝸居》火遍大江南北,也火了宋思明的扮演者張嘉譯,他開著路虎攬勝對海藻說的那句“路虎是男人的腿”,激起了無數男人對路虎的嚮往,也點燃了無數女人對路虎的崇拜,更拉開了路虎在國內火爆銷售的序幕,迄今為止,這一段對話仍是教科書般的廣告植入,自然而不生硬,不但很好地道出了優點,還指名道姓地“貶低”了競爭對手。

路虎被收購,成了“印度車”,沃爾沃被收購,為啥沒成“中國車”

路虎在SUV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全球領先且獨一無二的技術,比如全鋁車身技術、全地形反饋技術、透明引擎蓋技術、涉水深度感應技術,也包括正在研發的“自動越野駕駛技術”等等,這些對於塔塔集團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也正是由於這些技術,使得路虎至今仍是全球SUV領域的領導者,也是許多人購買SUV時的首選品牌。

路虎被收購,成了“印度車”,沃爾沃被收購,為啥沒成“中國車”

人們常常戲言“修不好的路虎,開不壞的豐田”,這像極了當年“某瑞、某瑞,修車排隊”的段子,可是如今“某瑞”的質量依然出色,“修不好”的路虎不僅滿街跑還存活了72年,如果刻意去找槽點與黑點,管他奔馳、寶馬、奧迪,還是勞斯萊斯、賓利,沒有在網上搜不到的,差評需要參考,但如果只看差評,不只是車,什麼東西都沒法買了,全世界唯一“0差評”的地方可能只有某寶,所以複習《小馬過河》還是很有必要的。

路虎被收購,成了“印度車”,沃爾沃被收購,為啥沒成“中國車”

必須要說的是,路虎並非沒有作過“惡”,俗話說得好“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當年《蝸居》火了路虎,也慣壞了路虎的經銷商,隨隨便便一輛車都可以加價15-20萬,尤其是後來的極光,更是加的令人髮指,所以,現在的大幅降價就是還當初“欠下的債”。大家追捧你的時候,你不好好珍惜,當大家開始拋棄你的時候,亡羊補牢還來得及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