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愛好者,如何根據自身的審美,從而評價書法藝術作品?

影影圈圈


我們遨遊於書法作品的汪洋大海之中,經常會欣賞到一些好的書法作品。有古代書法名家的作品,也有近代的、現代流行的、符合大眾審美的佳作。

自秦開始篆、隸始盛;至魏晉,楷、草、行方興。這五種基本書體,流傳至今,依然受人追捧,讓人痴迷。當然,還有由此衍生出來的魏碑、狂草、瘦金體、啟功體,藝術體、行楷、行草、醜書等都在書法界佔有一席之地。

欣逢盛世,各種書體也是百花齊放。那麼,問題來了:書法作品的水平良莠參差,如何評價?因為各種書體各有特色,故不可一概而論。在眾多的書體之中,無論是在教學的書體選擇上,還是在實際應用的廣泛程度上來講,楷書可謂是獨領風騷。在此,我且以楷書為例,談談如何去評價書法作品。

楷書作品的正文,主要有三個方面需要我們去衡量的。第一,筆畫。楷體字各個筆畫各自獨立,各有明確的態勢和特點。書寫時,起、行、收、轉、折、提、按、駐都有嚴格的筆法要求,筆畫間要連貫呼應,含蓄意連。第二,結構。楷書又叫正書,結構講究平正。每個字有固定的筆畫順序和結構形式,須勻稱緊湊,工整一致。第三,章法嚴瑾。通篇有行有列,嚴整莊重。每字佔一方格,排列整齊。當然落款也是有講究的。在此不再贅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繇墨居


這個不用考慮,人們天生都會根據自己的審美去評價書法藝術作品。

不光是評價書法作品,我看評價任何美的藝術的東西,都是一樣的。因為既然是藝術,就不可複製,而且藝術也不能計算,因此評判藝術作品我們都會發自真心的從自己的基本的、樸素的審美出發,去看待別人是不是遵循了我們心中美的規則。

據說一個男人看到對面走過來一位女人,只需要三秒鐘,心中就會給這位女人打出來一個漂亮分數。這分數當然不一定準確,但是就這麼定了,而且通常第一印象至關重要。

書法作品本身就包羅萬象,楷、行、篆、隸、草,還不算甲骨文、鐘鼎文等等更古老的文字。每種字體還會被人分成好多種流派,比如楷書就分為顏、柳、趙、歐,外加褚遂良。即便是學習同樣的書帖,也會因為修為不同,知識素養薄厚不均,最終寫出來的書法作品大相徑庭。

我們人的精力有限,窮盡畢生也頂多參透一兩種書體,對別人的書法往往難以絕對看得明白。比如我本人寫草書幾十年,仍然看不懂絕大多數書家的草書作品,可是反過來別人也對我的作品直搖頭。有許多古人的書法作品早已經被公認為經典,也仍然會有許多人並不認同,比如懷素的《自敘帖》被很多草書家公推為中國書法史上的經典神作,可是我國老一輩書法家、文字學家朱復戡還從《自敘帖》找出來至少十幾個嚴重錯誤呢!

每當有大的書展,看著那些書法評審們在參賽書法作品面前指指點點,我就在想,他們真的能看得出高下嗎?真的是按照某種藝術標準來評判嗎?還是僅憑自身喜好?

因此我覺得題主這個題目應該這樣提:“書法愛好者,如何根據標準的審美,從而評價書法藝術作品?”


永書101


我是雨夜構想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個人的審美角度不同,評價書法藝術作品的觀點也不同。

評價書法藝術作品,在普通人看來,這些是應該是書法家們或者是書法理論學者,才應該做的事情。對於書法門外漢或者是書法初學者而言,評價書法藝術作品,意義是不大的。

書法專業人士的評論。

很多書法理論學者,非常熱衷於評價別人的說法,他們在從中看出了很多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拿到理論上來講。他們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書法的藝術感染力,從而形成理論,讓不懂書法的人或者是書法初學者,能夠感受到這些理論,對自己有用或者是無用。一旦對書法藝術作品的評論上升到理論層次,那就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這是那些書法理論學者們所追求的。



而書法家們評價書法藝術作品,完全是出於自己的創作,他們從中找到的是對於自己書法進步的契機和渴望。那些書法家們他們每寫出一部作品,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評價,或者是說得到別人的讚美,其實這不是一種虛榮心,而是一種責任心,在得到別人的意見的同時,改正自己的錯誤,糾正自己的錯誤理論,這也是為自己以後的書法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書法家們追求的是自己的書法作品日臻完善,日益完美。


不懂書法或者是書法初學者的評論。

對於書法門外漢或者是書法初學者而言,書法的藝術作品,在他們眼中根本就無從評論,因為他們看不到法藝術作品最初的本源,還有創作的初心。不可能理解到,當時書法創作時作者的心情和處境,對於書法的不瞭解,會對書法藝術作品產生錯誤的評估和評價,每個人都有固定的審美模式。,打破自己的審美標準是不可能的。我們說每個人的審美標準不同,對於任何一件事情的,觀點也不同,這是正確的,可是,要對於自己書法水平有正確的認知才能夠對書法藝術作品有正確的評價。


如果沒有,一定的書法理論知識,是不可能對書法藝術作品做出正確的評價,不過你的審美觀點是怎樣。


雨夜構想


關於書法作品的評價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首先愛好不同,有的人喜歡纖細秀美,有的人喜歡厚重粗狂;有的人偏愛端正靜氣的楷書,有的人偏愛生動流暢的行草。其次,文藝修養有深淺,審美趣味有高低。有的人追求寫實,有的人追求寫意;有的人推崇傳統,有的人推崇創新。

評審書法的一般方法是,先看整體佈局、色澤等外形式是否統一協調,是否吸引人。

書法本身最先入目的是總體佈局(章法),整幅楷、隸、篆有些類似團體操,要求整齊;行書象列隊便步走,要行氣貫通;草書則是騰躍蹁躚的舞蹈,要求渾然一體,雜而不亂。

一幅作品,使人首先受到感染的是它的色澤,紙墨、印泥、印章的質量不好,雖不決定字的好壞,但影響作品的效果。再看局部細節(筆畫、結構、筆力、節奏等)是否有功力有變化,是否生動。點畫是字的建築材料,質量必須優良,寫字不講究基本筆畫,等於隨便撿些樹枝石塊,用爛泥堆房子一樣。

書法作品由單個漢字組成,單字由多種筆畫構成,每一種筆畫又有多種形狀,組合幾十種不同形狀的線條,可以構成各種各樣的畫面。外形上有長短、粗細、方圓、曲直等,構成上有橫豎、正斜、縱橫、轉折等,硬直而剛,軟曲而柔,豐厚而腴,纖細而秀,圓潤而溫文,粗糙而狂放。每一筆畫的完成,都分起、行、收三步,起筆有方圓尖和藏露變化,行筆的軌跡最好厚實而有立體感,收筆宜乾淨利落。

結體的基本要求是:楷、行、隸、篆平中求險,不能寫得過於平板,草書險不失正,不能寫得於過於狂怪。同樣一種字體,同樣一個字,同樣的筆畫配合,一人寫出來有一人的面貌,好比五官軀體都有一定的形狀和一定的部位,並不妨礙人各有其獨特的容貌和體態一樣。看單個字是不是寫得好,除筆畫和間架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筆力,筆力強如人精力旺盛,筆力弱如人萎靡不振,力的表現有外露和含蓄兩種,外露適宜表現開朗的內容,含蓄適宜表現深沉的內容。

書寫時,筆或提或按,或行或止,行筆速度時快時慢,由此而形成節奏,一個字有一個字的節奏,一幅字有一幅字的節奏,形態美不美由筆畫、間架、佈局決定,神情如何由力度和節奏決定。

評審書法,還可以從其它不同的角度去評。任何藝術要講究難度,書法作為藝術也要講究難度。沒有難度或難度不高的書法其實不能稱為書法,只能說是寫字。筆畫一劃而過,軟弱無力,沒有提按起伏變化,沒有粗細、曲直、方圓、 長短等對比,就不能說有難度。

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評價書法的好壞,只要看有沒有難度。有難度的書法一般是好的,反之是壞的。任何藝術要講究基本功,書法作為藝術也要講究基本功。如果某件書法連基本筆畫也沒有過關,結構均稱也做不到,章法落款也有問題,那肯定是壞的。所以我們評定書法的好壞,可以先看其基本功有沒有過關,然後再看其創新力度如何。

具體評審書法的好壞,要視書法作品數量的多少而採用不同的方法:

一是評定一大批人的書法好壞,一般只用比較法來評定,優勝劣汰,矮中取長。如書法大賽的評審,由於受名額限制,一般只有少數好一些的入選入展獲獎,大批相對差一些的要落選,這些入選入展獲獎的好是相對較好,但也可能是不太好的書法;這些落選的書法是相對較差,但也可能是蠻好的書法。

二是評定一個人的多幅書法作品好壞,一般用比較法和分析法結合來評。如某人搞個人書法展覽,人們就會評其哪幾件書法好,那幾件書法壞,哪一種書體寫的好,哪一種書體寫的壞,還要仔細分析某件書法的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壞。

三是評定一個人的某一件書法好壞,一般只用分析法來評。

不懂書法的人經常問我,怎樣的書法算好?那我只好用淺近易懂的方式來回答這個大問題。一般只要看其筆畫有沒有象圓柱體,如果其筆畫扁、薄、毛糙,連基本的中鋒用筆也寫不好,那其書法肯定不行。篆、隸、楷書只要看其結構有沒有均稱,如果連結構也寫不均稱,那其他方面肯定有問題。行草書只要看其筆畫有沒有粗細變化,如果連筆畫粗細意識也沒有,那其肯定不會寫行草書。

書法圈外的人們往往以是否好看來評價書法的好壞:筆畫光滑清爽、結構站穩不斜、字體秀美漂亮又能讀懂叫啥字的書法,就說好。反之,筆畫毛澀,結構險絕,字體質樸厚重,如篆書、草書等讀不懂叫啥字時,就說不好。這就缺乏對書法傳統的深入瞭解,缺乏必要的書法審美知識。其實,對學書法的人來說,做到筆畫清爽、結構端正、字體漂亮等是最起碼的要求,此時還是屬於書法初學者,還是屬於寫字狀態。如果再深學下去,就要追求枯溼、濃淡、正斜、粗細、方圓、曲直、斷連、虛實等對比變化,要把書法看作一種文化,當成一種哲學,要悟出其中的陰陽之道,講究“和而不同、違而不犯”,以至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評篆書要有古文字學知識,評草書則要具備相當的藝術修養。只以好看難看為標準來評價書法,是非常初級、非常膚淺的。

評審書法的好壞不能與人劃等號。書法的好壞與作者的名氣、身份、地位、學識、職務、級別等確實有聯繫,但不是絕對的。評定書法的好壞是評藝術,而不是評人。省書協會員比中國書協會員的書法好也是存在的,市書協會員的書法比省書協會員好也是有的。書協主席副主席的書法不一定最好,書協會員非會員的書法也不一定最壞。

評審書法的好壞不能以片概全。某件作品寫得好不能代表其所有的作品都好,有人楷書寫得很好,就認為他的行草書也肯定很好,有人行草書很出名,就認為他的篆隸書法等肯定也很厲害,那就不對了。

我們知道,每種書體都寫得很好的人是極少極少的,大多數書法家一般只有一二種特長書體寫得好一些,一種書體寫得很好只說明他在這種書體上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而不能代表他的其它書體都寫的很好,再說,即使他最擅長的書體也不一定每幅都寫得很好。

評審書法的好壞不能單純以比賽成績來決定。某某人的書法在全國書法大賽中入選、入展、獲獎,就認為他的書法好,沒有入選、入展、獲獎,就認為他的書法不好。任何書法大賽所評出的入選、入展、獲獎等,只能是相對的公正,不能做到絕對的公正,不同的評委班子、不同的評審角度就會出現不同的評審結果,其中還有運氣、人情等不良因素。






墨騰四海


書法愛好者,如何根據自身審美如何評價書法一氣術作品?

作為一個書法愛好者,僅憑自身審美是不能客觀正確的評價書法作品的。因為,一件書法作品放在面前,誰都可以來指手畫腳的進行點評,你可說他好,我也可說他不好。但倒底好不好誰說了算?如果說市場說了算,有人買,就是好作品。那很多雜耍的書法,還真有人花錢買了。連趙本山、賈平凹的書法作品不是也高價賣掉了嗎?有人買,就說明是好作品嗎?

不一定,有人買趙本山的字,可能是看他的名氣,也可能是給他面子,也可能是事前整好的套路。那究竟怎樣才能評價書法作品呢?

作為一個書法愛好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書法藝術修養,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眼力。因為當你不懂書法之前,你看誰的字都好。當你學習書法後,比如你站在三樓往下看誰都沒你高,如果你往上看,你會覺得人家比你高。學習書法一定要不斷向上攀登,一直向著最高的書法境界前進。只要自己書法理論和實踐水平不斷提高,你才能客觀正確的評價別人的書法作品。


譚雲協


一幅書法作品擺在面前,怎樣去衡量它到底好不好呢?好,到底怎麼好呢?又好到什麼程度呢?這確實考量你的眼光和品味,同時也考驗你的境界和水平,你可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很好,但就是說不出來到底怎麼好。那麼,有沒有具體標準去衡量呢?

衡量一幅書法具體達到什麼水平,主要取決於以下三個方面,掌握了這幾個衡量標準,以後再有書法作品擺在你面前時,你也能夠煞有介事地說出個一二三了。

第一條:書法的格調高低。格調的高低取決於書家的一言一行是否暗合了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如儒家所講的中庸之道、道家的道法自然等。這既是做人的氣質,也是書法的格調。一般一個人的知識、文化、氣質、品德、修養等等都能在書法中體現出來。當然了,對中華傳統文化裡的哲學思想你要充分了解,沒有這個基礎也是不行的。

第二條:書法技術的豐富。筆在王羲之的手裡已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工具,他的很多字都是隨機生髮的,沒有一個是相同的,同樣的字都能在不同的字帖裡找到變化。王鐸和傅山的字一眼看過去充滿了變化,但一些相同的字卻容易有雷同。把幾個字連在一起組成長線。長線連綿不斷,短線乾脆利落。粗線與細線的對比。細線最考驗技術,能把細線寫得飽滿圓潤是不容易的。直線與曲線的對比。書法中沒有絕對的直線,所有的線條都有一定弧度。直中有曲,曲中有直。有弧度的直線才是高級的直線,有直線的弧線才是高級的弧線。把直線變成弧線會非常飽滿,線條會有彈性。高級的曲線是曲中有直。曲線就像鋼筋一樣,把它彎曲後它會彈回去。

第三條:技術的難度係數。一個字的好壞取決於線條的質感,像啟功的字,很多人都去模仿,甚至很多人都去造假,但行家一眼就能看出來。尤其是他的細線條,任何人都沒辦法模仿得一模一樣,因為寫起來非常有難度。一個字是否精彩要看有沒有“字眼”,每一個字都會有字眼,就像詩歌有詩眼一樣。“眼”就在於那一點點的變化。

1、寬可走馬,密不容針。如“將”字將“寸”放大,把“水”處理成左密右疏就是這樣。

2、外部空間的打開。字型舒展、開闊,字要放開,不是鬆散,是緊湊中的一種開闊。

3、綺側的變化。在綺側與連帶方面做得好。

4、單字與字組的變化。很多時候左右搖擺的東西沒有,就會很簡單。


一紙一墨一乾坤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審美觀點,但是要做到求同存異,互相學習,在評價書法藝術作品時,要能做到科學表述自己的觀點而不要去攻擊別人的觀點或者去攻擊作品自身,要有一種謙虛的心態和敬畏之心。以前看過一些評論,說顏真卿的書法就像“叉手並腳田舍翁,像耕牛等等,有點不可取,也見我同事說趙孟頫的書法是小兒科,不值得學,要學就學智永等等”,感覺評論過於極端……另外,不要去人云亦云,道聽途說……人家說話就說好,大師說好就是好,具體怎麼好,卻又說不上來。一點見解,不一定對。


趙氏子方


如果你對書法只是單單的一個愛好者的話,審美觀往往還達不到一定的層次和高度,如早期的我,選天下第一,第二,第三行書《蘭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怎麼看也看不出她的美來,特別是塗塗改改、抹抹畫畫。有這種看法源於自身知識的匱乏,對於名家名貼不夠瞭解。後來經過不斷地學習,加深對歷史的瞭解,特別是這三位大家在創作作品時的歷史背景深刻的瞭解之後,對行書的精髓的把控,重新再來欣賞這三件藝術珍品,方才理解藝術珍品的厚重與靈魂之所在。






李門德哈啦


評價他人之前

自身功夫要過硬

博覽群書群作品是基礎

如今

正是品讀思考嘉年華

夜以繼日

去欣賞古往今來能夠查閱到的神品妙品

另外

自己舞文弄墨沒有三十年以上

還是多看少說

說必中的











哦有點


個人認為,作為學習,不論是書法還是其他,應有有“海綿心態”而不是“刺蝟性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相信,能夠創作的書者,一定具備了一定的功力,作為同好,首先應該以學習的心態去鑑賞其作品。

當然,現在是一個博眼球而無所不用其極的時代,被展示的作品也千姿百態,良莠參差。如有不同的看法,不妨客觀求證,認真辨析,何必非要拍案而起。

真遇到可以交流的人(知己),當然可以坦誠交流,但也不建議以己長論人非。古人有訓:君子絕交不出惡聲,何況學術交流。

個人心得,如有不妥,敬請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