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爱好者,如何根据自身的审美,从而评价书法艺术作品?

影影圈圈


我们遨游于书法作品的汪洋大海之中,经常会欣赏到一些好的书法作品。有古代书法名家的作品,也有近代的、现代流行的、符合大众审美的佳作。

自秦开始篆、隶始盛;至魏晋,楷、草、行方兴。这五种基本书体,流传至今,依然受人追捧,让人痴迷。当然,还有由此衍生出来的魏碑、狂草、瘦金体、启功体,艺术体、行楷、行草、丑书等都在书法界占有一席之地。

欣逢盛世,各种书体也是百花齐放。那么,问题来了:书法作品的水平良莠参差,如何评价?因为各种书体各有特色,故不可一概而论。在众多的书体之中,无论是在教学的书体选择上,还是在实际应用的广泛程度上来讲,楷书可谓是独领风骚。在此,我且以楷书为例,谈谈如何去评价书法作品。

楷书作品的正文,主要有三个方面需要我们去衡量的。第一,笔画。楷体字各个笔画各自独立,各有明确的态势和特点。书写时,起、行、收、转、折、提、按、驻都有严格的笔法要求,笔画间要连贯呼应,含蓄意连。第二,结构。楷书又叫正书,结构讲究平正。每个字有固定的笔画顺序和结构形式,须匀称紧凑,工整一致。第三,章法严瑾。通篇有行有列,严整庄重。每字占一方格,排列整齐。当然落款也是有讲究的。在此不再赘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繇墨居


这个不用考虑,人们天生都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去评价书法艺术作品。

不光是评价书法作品,我看评价任何美的艺术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因为既然是艺术,就不可复制,而且艺术也不能计算,因此评判艺术作品我们都会发自真心的从自己的基本的、朴素的审美出发,去看待别人是不是遵循了我们心中美的规则。

据说一个男人看到对面走过来一位女人,只需要三秒钟,心中就会给这位女人打出来一个漂亮分数。这分数当然不一定准确,但是就这么定了,而且通常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书法作品本身就包罗万象,楷、行、篆、隶、草,还不算甲骨文、钟鼎文等等更古老的文字。每种字体还会被人分成好多种流派,比如楷书就分为颜、柳、赵、欧,外加褚遂良。即便是学习同样的书帖,也会因为修为不同,知识素养薄厚不均,最终写出来的书法作品大相径庭。

我们人的精力有限,穷尽毕生也顶多参透一两种书体,对别人的书法往往难以绝对看得明白。比如我本人写草书几十年,仍然看不懂绝大多数书家的草书作品,可是反过来别人也对我的作品直摇头。有许多古人的书法作品早已经被公认为经典,也仍然会有许多人并不认同,比如怀素的《自叙帖》被很多草书家公推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神作,可是我国老一辈书法家、文字学家朱复戡还从《自叙帖》找出来至少十几个严重错误呢!

每当有大的书展,看着那些书法评审们在参赛书法作品面前指指点点,我就在想,他们真的能看得出高下吗?真的是按照某种艺术标准来评判吗?还是仅凭自身喜好?

因此我觉得题主这个题目应该这样提:“书法爱好者,如何根据标准的审美,从而评价书法艺术作品?”


永书101


我是雨夜构想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个人的审美角度不同,评价书法艺术作品的观点也不同。

评价书法艺术作品,在普通人看来,这些是应该是书法家们或者是书法理论学者,才应该做的事情。对于书法门外汉或者是书法初学者而言,评价书法艺术作品,意义是不大的。

书法专业人士的评论。

很多书法理论学者,非常热衷于评价别人的说法,他们在从中看出了很多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拿到理论上来讲。他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书法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形成理论,让不懂书法的人或者是书法初学者,能够感受到这些理论,对自己有用或者是无用。一旦对书法艺术作品的评论上升到理论层次,那就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这是那些书法理论学者们所追求的。



而书法家们评价书法艺术作品,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创作,他们从中找到的是对于自己书法进步的契机和渴望。那些书法家们他们每写出一部作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评价,或者是说得到别人的赞美,其实这不是一种虚荣心,而是一种责任心,在得到别人的意见的同时,改正自己的错误,纠正自己的错误理论,这也是为自己以后的书法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书法家们追求的是自己的书法作品日臻完善,日益完美。


不懂书法或者是书法初学者的评论。

对于书法门外汉或者是书法初学者而言,书法的艺术作品,在他们眼中根本就无从评论,因为他们看不到法艺术作品最初的本源,还有创作的初心。不可能理解到,当时书法创作时作者的心情和处境,对于书法的不了解,会对书法艺术作品产生错误的评估和评价,每个人都有固定的审美模式。,打破自己的审美标准是不可能的。我们说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同,对于任何一件事情的,观点也不同,这是正确的,可是,要对于自己书法水平有正确的认知才能够对书法艺术作品有正确的评价。


如果没有,一定的书法理论知识,是不可能对书法艺术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价,不过你的审美观点是怎样。


雨夜构想


关于书法作品的评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首先爱好不同,有的人喜欢纤细秀美,有的人喜欢厚重粗狂;有的人偏爱端正静气的楷书,有的人偏爱生动流畅的行草。其次,文艺修养有深浅,审美趣味有高低。有的人追求写实,有的人追求写意;有的人推崇传统,有的人推崇创新。

评审书法的一般方法是,先看整体布局、色泽等外形式是否统一协调,是否吸引人。

书法本身最先入目的是总体布局(章法),整幅楷、隶、篆有些类似团体操,要求整齐;行书象列队便步走,要行气贯通;草书则是腾跃蹁跹的舞蹈,要求浑然一体,杂而不乱。

一幅作品,使人首先受到感染的是它的色泽,纸墨、印泥、印章的质量不好,虽不决定字的好坏,但影响作品的效果。再看局部细节(笔画、结构、笔力、节奏等)是否有功力有变化,是否生动。点画是字的建筑材料,质量必须优良,写字不讲究基本笔画,等于随便捡些树枝石块,用烂泥堆房子一样。

书法作品由单个汉字组成,单字由多种笔画构成,每一种笔画又有多种形状,组合几十种不同形状的线条,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画面。外形上有长短、粗细、方圆、曲直等,构成上有横竖、正斜、纵横、转折等,硬直而刚,软曲而柔,丰厚而腴,纤细而秀,圆润而温文,粗糙而狂放。每一笔画的完成,都分起、行、收三步,起笔有方圆尖和藏露变化,行笔的轨迹最好厚实而有立体感,收笔宜干净利落。

结体的基本要求是:楷、行、隶、篆平中求险,不能写得过于平板,草书险不失正,不能写得于过于狂怪。同样一种字体,同样一个字,同样的笔画配合,一人写出来有一人的面貌,好比五官躯体都有一定的形状和一定的部位,并不妨碍人各有其独特的容貌和体态一样。看单个字是不是写得好,除笔画和间架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笔力,笔力强如人精力旺盛,笔力弱如人萎靡不振,力的表现有外露和含蓄两种,外露适宜表现开朗的内容,含蓄适宜表现深沉的内容。

书写时,笔或提或按,或行或止,行笔速度时快时慢,由此而形成节奏,一个字有一个字的节奏,一幅字有一幅字的节奏,形态美不美由笔画、间架、布局决定,神情如何由力度和节奏决定。

评审书法,还可以从其它不同的角度去评。任何艺术要讲究难度,书法作为艺术也要讲究难度。没有难度或难度不高的书法其实不能称为书法,只能说是写字。笔画一划而过,软弱无力,没有提按起伏变化,没有粗细、曲直、方圆、 长短等对比,就不能说有难度。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评价书法的好坏,只要看有没有难度。有难度的书法一般是好的,反之是坏的。任何艺术要讲究基本功,书法作为艺术也要讲究基本功。如果某件书法连基本笔画也没有过关,结构均称也做不到,章法落款也有问题,那肯定是坏的。所以我们评定书法的好坏,可以先看其基本功有没有过关,然后再看其创新力度如何。

具体评审书法的好坏,要视书法作品数量的多少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是评定一大批人的书法好坏,一般只用比较法来评定,优胜劣汰,矮中取长。如书法大赛的评审,由于受名额限制,一般只有少数好一些的入选入展获奖,大批相对差一些的要落选,这些入选入展获奖的好是相对较好,但也可能是不太好的书法;这些落选的书法是相对较差,但也可能是蛮好的书法。

二是评定一个人的多幅书法作品好坏,一般用比较法和分析法结合来评。如某人搞个人书法展览,人们就会评其哪几件书法好,那几件书法坏,哪一种书体写的好,哪一种书体写的坏,还要仔细分析某件书法的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坏。

三是评定一个人的某一件书法好坏,一般只用分析法来评。

不懂书法的人经常问我,怎样的书法算好?那我只好用浅近易懂的方式来回答这个大问题。一般只要看其笔画有没有象圆柱体,如果其笔画扁、薄、毛糙,连基本的中锋用笔也写不好,那其书法肯定不行。篆、隶、楷书只要看其结构有没有均称,如果连结构也写不均称,那其他方面肯定有问题。行草书只要看其笔画有没有粗细变化,如果连笔画粗细意识也没有,那其肯定不会写行草书。

书法圈外的人们往往以是否好看来评价书法的好坏:笔画光滑清爽、结构站稳不斜、字体秀美漂亮又能读懂叫啥字的书法,就说好。反之,笔画毛涩,结构险绝,字体质朴厚重,如篆书、草书等读不懂叫啥字时,就说不好。这就缺乏对书法传统的深入了解,缺乏必要的书法审美知识。其实,对学书法的人来说,做到笔画清爽、结构端正、字体漂亮等是最起码的要求,此时还是属于书法初学者,还是属于写字状态。如果再深学下去,就要追求枯湿、浓淡、正斜、粗细、方圆、曲直、断连、虚实等对比变化,要把书法看作一种文化,当成一种哲学,要悟出其中的阴阳之道,讲究“和而不同、违而不犯”,以至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评篆书要有古文字学知识,评草书则要具备相当的艺术修养。只以好看难看为标准来评价书法,是非常初级、非常肤浅的。

评审书法的好坏不能与人划等号。书法的好坏与作者的名气、身份、地位、学识、职务、级别等确实有联系,但不是绝对的。评定书法的好坏是评艺术,而不是评人。省书协会员比中国书协会员的书法好也是存在的,市书协会员的书法比省书协会员好也是有的。书协主席副主席的书法不一定最好,书协会员非会员的书法也不一定最坏。

评审书法的好坏不能以片概全。某件作品写得好不能代表其所有的作品都好,有人楷书写得很好,就认为他的行草书也肯定很好,有人行草书很出名,就认为他的篆隶书法等肯定也很厉害,那就不对了。

我们知道,每种书体都写得很好的人是极少极少的,大多数书法家一般只有一二种特长书体写得好一些,一种书体写得很好只说明他在这种书体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不能代表他的其它书体都写的很好,再说,即使他最擅长的书体也不一定每幅都写得很好。

评审书法的好坏不能单纯以比赛成绩来决定。某某人的书法在全国书法大赛中入选、入展、获奖,就认为他的书法好,没有入选、入展、获奖,就认为他的书法不好。任何书法大赛所评出的入选、入展、获奖等,只能是相对的公正,不能做到绝对的公正,不同的评委班子、不同的评审角度就会出现不同的评审结果,其中还有运气、人情等不良因素。






墨腾四海


书法爱好者,如何根据自身审美如何评价书法一气术作品?

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仅凭自身审美是不能客观正确的评价书法作品的。因为,一件书法作品放在面前,谁都可以来指手画脚的进行点评,你可说他好,我也可说他不好。但倒底好不好谁说了算?如果说市场说了算,有人买,就是好作品。那很多杂耍的书法,还真有人花钱买了。连赵本山、贾平凹的书法作品不是也高价卖掉了吗?有人买,就说明是好作品吗?

不一定,有人买赵本山的字,可能是看他的名气,也可能是给他面子,也可能是事前整好的套路。那究竟怎样才能评价书法作品呢?

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艺术修养,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眼力。因为当你不懂书法之前,你看谁的字都好。当你学习书法后,比如你站在三楼往下看谁都没你高,如果你往上看,你会觉得人家比你高。学习书法一定要不断向上攀登,一直向着最高的书法境界前进。只要自己书法理论和实践水平不断提高,你才能客观正确的评价别人的书法作品。


谭云协


一幅书法作品摆在面前,怎样去衡量它到底好不好呢?好,到底怎么好呢?又好到什么程度呢?这确实考量你的眼光和品味,同时也考验你的境界和水平,你可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很好,但就是说不出来到底怎么好。那么,有没有具体标准去衡量呢?

衡量一幅书法具体达到什么水平,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掌握了这几个衡量标准,以后再有书法作品摆在你面前时,你也能够煞有介事地说出个一二三了。

第一条:书法的格调高低。格调的高低取决于书家的一言一行是否暗合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如儒家所讲的中庸之道、道家的道法自然等。这既是做人的气质,也是书法的格调。一般一个人的知识、文化、气质、品德、修养等等都能在书法中体现出来。当然了,对中华传统文化里的哲学思想你要充分了解,没有这个基础也是不行的。

第二条:书法技术的丰富。笔在王羲之的手里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工具,他的很多字都是随机生发的,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同样的字都能在不同的字帖里找到变化。王铎和傅山的字一眼看过去充满了变化,但一些相同的字却容易有雷同。把几个字连在一起组成长线。长线连绵不断,短线干脆利落。粗线与细线的对比。细线最考验技术,能把细线写得饱满圆润是不容易的。直线与曲线的对比。书法中没有绝对的直线,所有的线条都有一定弧度。直中有曲,曲中有直。有弧度的直线才是高级的直线,有直线的弧线才是高级的弧线。把直线变成弧线会非常饱满,线条会有弹性。高级的曲线是曲中有直。曲线就像钢筋一样,把它弯曲后它会弹回去。

第三条:技术的难度系数。一个字的好坏取决于线条的质感,像启功的字,很多人都去模仿,甚至很多人都去造假,但行家一眼就能看出来。尤其是他的细线条,任何人都没办法模仿得一模一样,因为写起来非常有难度。一个字是否精彩要看有没有“字眼”,每一个字都会有字眼,就像诗歌有诗眼一样。“眼”就在于那一点点的变化。

1、宽可走马,密不容针。如“将”字将“寸”放大,把“水”处理成左密右疏就是这样。

2、外部空间的打开。字型舒展、开阔,字要放开,不是松散,是紧凑中的一种开阔。

3、绮侧的变化。在绮侧与连带方面做得好。

4、单字与字组的变化。很多时候左右摇摆的东西没有,就会很简单。


一纸一墨一乾坤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审美观点,但是要做到求同存异,互相学习,在评价书法艺术作品时,要能做到科学表述自己的观点而不要去攻击别人的观点或者去攻击作品自身,要有一种谦虚的心态和敬畏之心。以前看过一些评论,说颜真卿的书法就像“叉手并脚田舍翁,像耕牛等等,有点不可取,也见我同事说赵孟頫的书法是小儿科,不值得学,要学就学智永等等”,感觉评论过于极端……另外,不要去人云亦云,道听途说……人家说话就说好,大师说好就是好,具体怎么好,却又说不上来。一点见解,不一定对。


赵氏子方


如果你對書法只是單單的一個愛好者的話,審美觀往往還達不到一定的層次和高度,如早期的我,選天下第一,第二,第三行書《蘭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怎麽看也看不出她的美來,特別是塗塗改改、抹抹畫畫。有這種看法源於自身知識的匱乏,對於名家名貼不夠了解。後來經過不斷地學習,加深對歷史的了解,特別是這三位大家在創作作品時的歷史背景深刻的了解之後,對行書的精髓的把控,重新再來欣賞這三件藝術珍品,方才理解藝術珍品的厚重與靈魂之所在。






李门德哈啦


评价他人之前

自身功夫要过硬

博览群书群作品是基础

如今

正是品读思考嘉年华

夜以继日

去欣赏古往今来能够查阅到的神品妙品

另外

自己舞文弄墨没有三十年以上

还是多看少说

说必中的











哦有点


个人认为,作为学习,不论是书法还是其他,应有有“海绵心态”而不是“刺猬性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相信,能够创作的书者,一定具备了一定的功力,作为同好,首先应该以学习的心态去鉴赏其作品。

当然,现在是一个博眼球而无所不用其极的时代,被展示的作品也千姿百态,良莠参差。如有不同的看法,不妨客观求证,认真辨析,何必非要拍案而起。

真遇到可以交流的人(知己),当然可以坦诚交流,但也不建议以己长论人非。古人有训:君子绝交不出恶声,何况学术交流。

个人心得,如有不妥,敬请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