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哪個瞬間或某件事,讓你覺得一個時代已經悄然落幕?

明知是意外g


有一天讀到一個網友在問大家對自媒體的看法時這樣評論:我想回到三毛、林徽因,張愛玲這一代。

於我看來,三毛至喜,人世間的生活熱愛為主,張愛玲至悲,愛情生活極其不順,而林徽因是夾在她倆之間的情愫。

如今自媒體一出來,這個時代彷彿在慢慢的向我們揮手告別,悄然落幕。

於我自己而言,幾乎不提筆寫字,有任何事情都會在手機便籤或者電腦上碼字,更不要說前輩們的手稿日記了。

現在連日記都不寫,有些東西來的快去的也快,倘若我們中的某一個人成名之後,後輩們連手稿都看不到。而這寫出來的文字所帶來的情感,並不是一個數碼能呈現出來的。

確實,我也想回到屬於他們那這一代,僅僅做一個普通人品讀他們的文字,跟他們一起度過生活的點滴。

不可否認,自媒體帶給我們不少貢獻,每一個領域都可以學到一些東西,但是學不到精髓,因為我們壓根體會不到這種感覺。

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大浪淘沙,在自媒體的世界裡撈一桶金。

自媒體就像是一個快餐時代,一時之間餵飽了不少人。

但是餵飽之後呢?

還是會覺得空虛,永遠沒有安全感,永遠覺得自己會被這個快餐時代拋棄。

那種自身的豐盈,走路呈現出來的圓滿,不知現在還有沒有人能夠體會到了。


mi米


非常感謝題主問了這樣一個問題,讓我有機會對深深感懷的一件事做一次認真的梳理,也算與曾經的這段職業生涯做一次真正的告別吧。

3月1日,我曾供職的省內最有影響力的《新文化報》在《吉林日報》一版刊登了休刊啟事。說是休刊,其實是在給自己留一點最後的尊嚴和體面,大家心裡都清楚,《新文化報》停刊了,屬於傳統媒體人的時代落幕了。

作為當年獨領風騷、無人可匹敵的報界老大,新文化報在風雨中走過了20多個年頭,她風光無限的時候,同城媒體難望其項背,她做過的無數篇新聞報道,曾轟動省內甚至全國,那時候的新文化,精英無數,熱血的新聞人無數,沒有人討論得失,所有人都懷揣著新聞夢想追尋事實真相,刀山火海趟過,龍潭虎穴闖過,一個又一個燃爆的新聞報道將新文化推向了行業的峰巔,同城媒體欲與其一爭高下,差距卻越來越大,新文化,成了不可逾越的存在,所有員工都以自己是新文化人為榮,那時候的新文化,有著無限的衝勁和理想,她的高光時刻,有著耀眼的光芒。

科技飛速發展,僅僅十數年,紙媒便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衰落,曾經的業界大佬們,忽然之間紛紛停刊,那種衝擊,絕不亞於與親人或手足的訣別——我們來過,我們輝煌過,我們又不得不走了,那種傷情和落寞,不是身處其中,又怎麼會懂得?

儘管誰都知道,最後一刻的到來不可逆轉,可誰也沒想到,她會殞命在2020年初這個全世界共同抗擊疫情的時刻,她的最後一期報紙,還停留在大年三十,那裡有滿滿的祝福和新一年的展望,沒有人想得到,她的生命會戛然而止,而再過十幾天,就是她21歲的生日了。

沒有人想得到,她竟是以這樣的方式和大家告別,她的退場太過無聲,無聲到你甚至懷疑她是否真的曾光芒萬丈過。

曾經的新文化人有著強大的凝聚力,無論出走多久,永遠以新文化人自居,有人成立了微信群,起名叫“混在新文化”,可容納500人的大群,轉瞬便座無虛席。回首往事,一個個或溫情或熱血的片段將大家帶回到燃情歲月,那裡有無數人的新聞夢想,那裡更有無數人的無悔青春。太多人在新文化走過了青春走入中年,他們的生命已經與新文化緊緊交融,新文化就是他們的靈魂他們的根,如今樹倒了,根沒了,大家沒有家了。失去家園的一群人緬懷著過往,他們說,眾籌吧,再成立一個吃不夠的新文化食堂;他們說,寫些文字吧,留住在新文化的每一點記憶;他們說,集資吧,再成立一個新文化……

寫到這裡,傷感,不能自抑,曾經的光輝歲月,縱有千般不捨,我們都再也回不去了。

最近幾天,曾經的一位資深編輯已經完成了一些新文化人的約稿,他的公眾號裡,正在陸續登載曾經的新文化人的懷念文章。就像和戀人訣別一樣,大家用盡筆墨書寫對新文化的留戀和不捨,可時光向前,誰也無法阻擋歷史的滾滾長河,那就收拾好心情再出發吧,我們能在新文化創造輝煌,也能用無悔的堅韌再一次將生命點亮。

再見了,新文化,再見了,我們曾經的家。


一壺山月


我是個農村人,在2019年的春節,當所有人踏上回家的路程,回到家裡和家人團聚,還有和我一起長大的同齡發小們,都期待著煙花爆竹趕“年獸”的習俗給我們帶來喜悅與歡笑,但是今年的春節與往年截然不同了,由於疫情的影響加上國家規定不允許燃放煙花爆竹會影響大自然的環境,這讓一個沒有煙花爆竹味的年,變得素然無味,所有人都想回憶小時候與家人朋友們一起放爆竹,家家戶戶熱熱鬧鬧的場景沉積在歡聲笑語中,當然這也是一種好事,預示著一個新時代新環境新中國的到來,科技發達迅速我們也需跟上腳步!加油一直在努力的我們!加油中國!



情感背後的感情


一,當電視成了擺設的時候,真的覺得一個時代過去了,小時候看著廣告追電視的時光真好,也許一天只演一集,有期待有熱情。現在都是用平板或手機追劇了,一部劇看了開頭,就開始快進,甚至直接看大結局了。節奏太快,人已經沒有耐心了。

二,當外賣盛行,一個時代也過去了,小時候吃飯多有儀式感,都是煙火氣。現在很多人都點外賣,快餐時代來臨,味道還沒嚐出來就吃完了。

三,當每個人都抱著手機,一個時代也過去了,小時候小朋友們都是在家附近玩各種遊戲,跳皮筋,溜冰,扔沙包,現在的小朋友小學就有手機,平板了,都很少聚在一起玩了,童年裡只有手機和平板了。



就似韻味


這樣現象多的很,能看到社會發展的挺快。當機動車代替了走路,電視變成了擺設。減肥變成了時尚,人情味被💰代替了。感覺70後的我已經老了,過去那種親情變淡了,感覺時代變了,所有的一切都再也回不去了。


月老陳震


木子有一個詩,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從前的日子很慢的,車,馬,郵件都很慢,所以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就像前段時間裡抖音裡出現的一段話,現在的愛情跟以前的愛情完全不一樣了,以前東西壞了,人會想著去修,去補,而現在在東西壞了人們只是想著,扔了再買一個新的,就像從前愛情出現問題了,雙方會想著磨合,可是現在只會想著,分手離婚,上帝造人的時候,是一對一對造的。


黎明的太陽n


人的年齡的面容


8啦啦冰靈710


當發現,小孩不再玩跳繩,不再玩滾鐵圈,不再玩老鷹捉小雞,而是在家中看著電視,上著網,玩著遊戲,那個充滿著童年樂趣的時代過去,進入了全面機器化的世界


假裝一切好好的


回到故鄉,從小走到大的黃土路全部換成了乾淨整潔水泥路,村民的房子絕大多數都是各式小洋樓


半百王婆婆


被打壓很慘,暫時不能合理復出時。逃避不一定視弱,創造機會重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