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負盡天下不負卿

上篇講了謝玉的愛情,愛而得之,卻因為景睿這個孩子,因為蒞陽無意,只能演變成糾葛半生。我偏要強求,可強求的結果下場也不會太妙。

謝玉這個人,當真是野心勃勃,殺伐果斷,但是就這般大奸大惡之人,最後卻因為一女子,甘願俯首就擒,放棄抵抗。敢愛敢恨,讚一句梟雄之輩,不為過吧。

其實謝玉的野心,遠遠不止一品軍侯,更不止為了保護謝卓兩家繁榮昌盛,不被逐出京城。他的野心,是想權傾朝野,甚至說謀朝篡位也不為過。

倘若,沒有梅長蘇,逆天改命重回金陵,步步為營費盡心機,讓他的種種陰謀大白於天下。那京城太子和譽王之爭,又該演變為什麼模樣?

謝玉:負盡天下不負卿


太子平庸之輩,但有正統根基,又有越貴妃,還有他這個一品軍侯暗中扶持。

而譽王,有紅袖招,也有皇后,還有一個軍方的慶國公。

六部之中,雙方也是勢均力敵,棋逢對手。

謝玉:負盡天下不負卿

當然,太子不落下風,那是因為他們不是公平對決,皇帝一直在拉偏架。

謝玉雖然押寶壓在了太子身上,但也讓自己的世子去投靠譽王,一來害怕太子真的不堪重用就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二來也是混淆譽王,給譽王那邊也留了一個眼線。

在除了夏江之外,瞞過了所有金陵的政治勢力,輔佐太子。手段不可謂不高明。

再然後,就有刺殺內監一事。

刺殺內監,矛頭直指蒙摯蒙大統領,他冒天下之大不韙,宮城之外行兇,他想幹嘛?

對,想要得到禁軍統領的位置。

然後就結束了嗎?僅僅是為了得到禁軍的位置?得到更多的話語權?

大家都知道,收穫和風險是對等的,如果僅僅是為了得到這個位置,那他不至於冒這麼大的風險去刺殺,畢竟皇帝手裡還有個懸鏡司。

那,他最大的目的,就是在得到這個禁軍統領位置之後,想做一些什麼。

禁軍統領,是保護皇帝的最後一道屏障,可以說,皇帝老兒的命,就捏在禁軍統領的手裡。

倘若真的,謝玉如願以償,那到時候將禁軍之中安插的人手清洗完,再配合宮外的巡防營。

在一個尋常的月黑風高夜,悄無聲息的刺殺皇帝,嫁禍到譽王頭上。

那時候的譽王,可就真的是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了。

到時候,謝玉擁立太子稱帝。

而他,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了。

太子平庸,全靠謝玉和越貴妃撐著,又加上蕭選的幫助,方才和譽王打個平手。

如此不堪大用,到時候,謝玉隨時就可以揭發他,稱蕭選之死,其實是太子所為。

謝玉這般老奸巨猾,就連梅長蘇也是步步為營費盡心機的才扳倒了他,想想太子那一根筋的腦子,當真會被他,玩弄於股掌之間。

再加上夏江這個野心勃勃之輩,和他還有舊交。

到時候,重利諾之,再加上為先皇報仇的旗號,你說,一個平庸的蕭景宣,該如何抵抗這個野心勃勃的謝玉?

這不是誇張,也不是憑空想象,五代十國南北朝這些亂世裡,武夫當國的例子比比皆是。

為什麼宋朝自打開國就重文抑武,就士大夫和皇帝共治天下?那是因為五代十國,盡是謀朝篡位的武將。

倘若謝玉只想好好的呆在一品軍侯,護國柱石這個功勞薄上,持身中正不去參與奪嫡,那他謝家門楣不可能蒙塵。甚至還有可能成為託孤大臣。

因為,謝玉的軍功太高(雖然是冒充的),再加上還是蒞陽長公主的丈夫,太子也好譽王也罷,日後登基為帝想要動他,就算不講法理也總要將幾分情面。

所以,他之所以參與奪嫡,那勢必是為了更大的權力,為了權傾朝野,為了謀朝篡位。

沒有這麼大的勃勃野心,他也不會甘願冒那麼大的風險。


為夫,就此別過了。

謝玉:負盡天下不負卿

曾經的當朝駙馬,一品軍侯,不想朝夕驚變,從雲端跌落成為流放六千里的階下囚。

不曾後悔,也沒有什麼兒女情長,只有看向蒞陽時,眼睛裡充滿了柔情。

其他兒女也好,謝家榮耀也罷,他統統沒有放在眼裡。

除了追逐權力,蒞陽,大概就是他生命裡最重要的人。

逐出京城之前,告別之時,也只是說了一句,蒞陽,此生我們還有相見之日嗎?

其實他也明白,不會再有了,這一走便是陰陽兩隔。

一個水火棍,一個包袱,被人牽著,就這樣,謝玉頭也不會的變出了城。

曾經攪弄風雲炙手可熱的謝侯爺,曾經罔顧天道首鼠兩端的謝玉,曾經大奸大惡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他,到最後被逐出京城那一刻,心中不免還是有些惶惶然。


年輕時的謝玉,還不像現在這般老奸巨猾。

那時候的他,不過二十出頭,說不上什麼翩翩濁世佳美少年,但是也算得上風華正茂。

他親眼目睹了蕭選林燮這幫人,是怎麼通過政變,從此扶搖直上,進入了這個國家的核心權力中樞。

那時候的他,雖然說也貴為駙馬,可比起來他的那位連襟,赤焰軍主帥林燮,他可真的是一丁點牌面都沒有。

謝玉:負盡天下不負卿

也極少有人會把他和林燮相比。

而最為尷尬的境況,莫過於每年春節前後,這些皇家的宗室們,總會到皇宮裡和皇帝一起吃飯喝酒。

林燮身邊總是有很多人一起聊天喝酒,而他謝玉身邊別說連個敬酒的都沒有,連個聊天的都沒有。

是的。

當年蒞陽是怎麼下嫁給他的,天下人不知道,可這些宗室大概都清楚。

人前大家說不上畢恭畢敬,可至少也會保持最起碼的體面,可人後呢,又有誰看的上謝玉半分?

沒有。

大家都是風華正茂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又有幾個男人在這樣的境況下,保持本心不受刺激?

一言以蔽之,當時的他,沒有和這個地位相匹配的能力。

他不想出人頭地,光耀門楣嗎?

想,晝思夜想。

可是,在赤焰軍無敵於大梁的朝堂之上,林燮言闕,屬於他們勢力和派系的人,早已經將整個上升渠道給堵死了。

再加上當時的蕭選,自然也沒有想要幫助謝玉一把的心思。

我覺得於大多數人而言,一開始都是心存善良的,但是有的人經歷的美好,有的人經歷的不好,就這樣一點點被改變。當然也不排除那些擁有著反社會人格的人,但是絕大部分人,都是經歷改變了他。

正所謂,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正是如此。


做了十多年門可羅雀的駙馬爺,謝玉這十年,雖說進步緩慢,沒有徹底進入權力中樞,遠不及林燮言闕這樣的世族貴公子。

但是謝玉的軍銜,也不算低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林燮和梁王之間的矛盾和嫌隙越來越大,這兩個昔日同窗,竟然會在朝廷之上吵鬧著面紅耳赤。而更詭異的是,祁王府的名聲日漸壯大,皇帝心中的忌憚越來越明顯。

而那幫人,卻肆無忌憚,仍然不知收斂。

當時的謝玉,都以為祁王要走當年他父親的那條路了。

但是,並沒有。

那麼強大的一批人,手握重權,卻連最起碼的政治鬥爭都不明白,相信什麼情義?

可笑之極。


不過越忌憚林燮,梁王就越信任他一分。

梁王那幾年,在瘋狂的尋找合適的政治盟友,做了十幾年冷板凳的謝玉,終於開始展露頭角。

而夏江,因為祁王屢次上書裁撤懸鏡司直接威脅到了他的地位,所以也在積極的尋找盟友。

以備不時之需。

所以,在蕭選登基的第二十四年,赤焰案的號角,吹響了。

在這場慘無人道的政治鬥爭中,夏江保全了懸鏡司首尊的能力,皇帝消滅了林家半壁江山的勢力,而謝玉,也終於走進了權力中樞,護國柱石一品軍侯。

權力的魔盒一旦打開,就很難再從追求權力的路上懸崖勒馬,不死不休。

難道一品軍侯,就是他謝玉想要的地位和權力嗎?

遠遠不止。


赤焰案後的第四年,景宣被立為太子。

又三年,謝玉暗中扶持太子,正式入局這場奪嫡之爭。

又過五年,梅長蘇設計,致使謝卓兩家反目成仇,謝玉失勢,流放六千里。

次年,亡。

縱觀謝玉一生,惡貫滿盈,不信仁義,追逐權力如同瘋子一般,其他全然不顧。卻只對蒞陽一人展露他的溫柔,榮華富貴之後也未曾娶妾沾花惹草,在感情上十分專一卻又行事極其偏激強勢。

謝玉:負盡天下不負卿

說一句,負盡天下不負卿,不為過吧。

只可惜,追逐權力最後失勢被逐出京城,結婚三十年蒞陽不曾愛過他一分。

求而不得,也算是個不值得同情的可憐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