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外疫情急劇惡化。
截止北京時間3月30日10時,全球共有199個國家存在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海外累計確診64萬例,累計死亡超過3萬人,其中美、意、德、法、英、伊朗、西班牙等國當天新增確診病例均超過2400例,美國累計超過14萬例,躍居全球第一。全球至少76名政要感染病毒,包括英國王儲、首相和衛生大臣。
而我國內地當天無新增本土確診和疑似病例。
在歐美國家,疫情正在肆意蔓延,選擇性治療也正愈演愈烈。輕症不給予治療,自行回家隔離;那些無法自救、最該被善待的老人們,只因年齡大成為被拋棄的理由,一幕幕慘劇正在世界各地上演:
在西班牙,65歲以上老人患者正在被摘下呼吸機,然後讓他們死去;在烏克蘭,直接將65歲以上的老人與“死屍”劃上了等號;在紐約,如有80歲以上的老人確診了,直接被送回家,沒有選擇治療的權利……
病毒蔓延全境,先前還一直嘴硬稱新冠病毒為“中國病毒”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反常態,在社交媒體上聲稱:中國抗擊這種病毒有豐富經驗和深刻理解,期待與中國開展抗疫合作。
在“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國,我們看到:104歲的老人被悉心照料;73歲的老人進行雙肺移植;兩個月來,相繼有90歲、91歲、95歲、96歲、97歲、100歲的老人治癒出院。
筆者無意對比苦難,每一個患者,特別是老人都應該被善待、被救治,只是希望人們由此得以警醒,從中讀懂什麼叫中國式“硬核”抗疫,認清中國持續向好的抗疫形勢是多麼來之不易!
令人淚目的“中國擔當”
回望全國人民60多天的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對比疫情嚴重的歐美國家民眾的無助和惶恐,多少場景讓人淚眼婆娑。
“越是兵臨城下,指揮越不能亂,調度越要統一。”從大年初一到3月18日,54天時間連續召開7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專題研究疫情防控,因應形勢精準施策,這在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網紅”醫生張文宏的“一線崗位全部換上黨員,沒有討價還價”在網上瞬間刷了屏。疫情面前,數千萬黨員挺身而出,哪裡最危險就奔向哪裡。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價打贏這場戰“疫”,這是執政黨把“人民”二字放在心上的實戰考驗。
披上“戰袍”、衝鋒火線,8萬名武漢醫護人員爭分奪秒,全國330多支醫療隊、41600多名醫護人員逆行出征,哪怕臉頰被口罩勒到潰爛,雙手被汗水浸到泛白,哪怕在手術室外席地而眠,沒時間上廁所不敢吃飯,也要把希望留給患者、把危險留給自己,以生命搶救生命,至今已成功治癒75900多名患者,白衣天使們用血肉之軀詮釋著醫者仁心、大愛無疆。
封閉一座城,守護一國人。5900萬湖北人民、1000萬武漢人民用一己“隔離屏障”、護山河手足無恙。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16個地市,近百億資金、上萬噸物資源源不斷湧向湖北……14億中國人血脈相連、心手相牽、同舟共濟在這裡表現得淋漓盡致。
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僅醫藥費就高達100多萬元,曾有患者擔心付不起醫療費。國家衛健委當即宣佈,全部免費、由國家買單。如由患者個人負擔,恐怕大多數家庭都會傾家蕩產。美國人均GDP是中國6.5倍,僅減免病毒檢測費,高昂的治療費用全由患者自付。不少網友因此大發感概:感恩,偉大祖國;慶幸,生在中國!
不見戰火硝煙,卻有生死考驗;沒有前方後方,已是全民皆兵。酒店經理把自家酒店房間拿出來、免費讓醫務人員住,餐館老闆通宵達旦給醫院趕做1800份免費早餐,公安幹警堅守崗位,環衛工人不避風險,運輸人員日夜兼程,外賣小哥四處奔波,志願者竭盡所能……與病毒決戰到底,病毒不退我不退,這是14億中國人的不屈誓言。
涓涓細流,匯成大海。先後四次捐贈價值120多萬元的負離子機和發射儀支持醫務人員抗疫,負離子領軍品牌—青島可健可康只是眾多心繫社會、奉獻大愛的企業之一。
一點很小的努力,乘以14億,都會聚成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一個巨大的困難,除以14億,都會變得足以讓人坦然面對。在這場大戰中,我們看到了挺立風雨的堅強脊樑,看到了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看到了休慼與共的責任擔當。
令人驚歎的“中國製造”
一聲令下,24小時不間斷施工,7000餘名建設者日夜鏖戰,800多臺挖掘機、推土機同時作業,3.4萬平米1000個床位的火神山傳染病醫院10天內建成,7.99萬平米1500個床位的雷神山醫院12天建成。這樣的效率、這樣的力量,除了中國,還有哪個國家可以做到?
兩座醫院施工現場的監控畫面吸引了6000多萬網民圍觀,有境外網民作了自我對比:“不敢相信!這要是在美國得花5年”。
“這要在英國,光決定是否要建一所醫院就要花7年時間。”
“在澳大利亞,政府需要25年時間來做決定,然後再用20年時間建造,成本會是50倍,且最後僅以項目的四分之一完工!”
“上帝在7天之內創造了宇宙。我認為上帝就是中國人。”“10天造出33公頃的醫院,就像阿拉丁擦亮神燈一樣。”
這“火雷速度”的背後,是“中國製造”的神奇偉力。
10天內建設如此大規模的傳染病醫院,需要迅速場平、回填、接通室外道路、進行管線拆改、佈設室外管網等土建工程;之後要無縫銜接裝飾工程、給排水及消防系統、供配電系統、照明與監控、負壓通風空調系統、通信弱電、醫用氣體工程、淨化工程、室外及市政配套、汙水處理設施……疫情不等人,與死神競速,刻不容緩。正是“中國製造”的強大後盾,正是廣大建設者的忘我付出,將一個個“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小小一隻口罩,既是醫務人員抗擊疫情的裝備、保護群眾健康的盾牌,也見證著“中國製造”的強大能力。新加坡一位作者撰文稱,在疫情爆發的當下,中國口罩產能已經令人“恐懼”。從過節期間產能不足,到快速調集力量、轉產聯產,達到日產量1.16億,這天文數字不得不讓國外瞠目。
一隻口罩,關聯產業鏈各環節,涉及數百項產品。除少數具備全鏈條能力的大集團可自行生產外,更多企業開啟了合作生產模式。重工企業研發口罩機,汽車企業貢獻生產隔音棉的聚丙烯材料,紡織企業提供廠房和技工……有企業在網上發佈“我有熔噴布,誰有口罩機”的“英雄帖”,有企業發出“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造什麼”的誓言。各企業有設備出設備、有原料出原料、有工人出工人,凝聚起齊心抗疫的強大生產力。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具有所有工業體系的國家。也就是說,一般的工業產品,中國國內就可以找到一套完整的供應鏈,無需求助國外。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朵花可以見證春天的絢麗。從快速建成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到建成交付的“火眼”實驗室,從國產自主研發的負壓救護車到紅外線測溫儀,“中國製造”在這場戰“疫”中彰顯出強大的力量,折射著中國發展的蓬勃生機。
令人振奮的“中國技術”
3月16日,由陳薇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獲批啟動臨床試驗,陳薇院士帶頭打了第一針。中國在新冠肺炎疫苗領域的進展再次令世界震驚。
疫情發生後,中國科技界還緊急搭建了“全球冠狀病毒組學數據共享與分析系統”“2019新型冠狀病毒資源庫”兩個平臺,截至3月25日,後者已為152個國家和地區的7.6萬餘訪客提供了數據服務,下載文件超過400萬份。
在抗疫戰場上,科學的“硬核力量”不斷顯現,成為阻擊疫情的有力武器。從病毒基因測序、診斷試劑盒研發,到紅外測溫設備普及、三色健康碼應用、負離子機走俏等,前沿技術在防疫中大顯身手。
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我國研發的多種新冠病毒檢測試劑已正式取得進入歐盟市場資質,我國不僅捐贈了一批試劑,也開始向意大利、英國、荷蘭等10餘個國家供貨;血管成像儀、人體溫度篩查紅外熱像儀等設備也將遠渡重洋,助力全球共同抗疫。取得這樣的戰績,並非一日之功,而是中國長期致力於推動科技創新的結果。
受疫情影響,傳統家電銷量明顯減少,但與健康相關的高科技智能產品廣受百姓青睞。京東家電數據顯示,空氣淨化器、消毒櫃和清潔機等健康類家電迎來了爆發式增長,銷售同比達到3倍。而可健可康負離子機因其在空氣除菌淨化方面更勝一籌,成為人們關注的“網紅”家電。
據瞭解,負離子機釋放出的負離子具有高活性、高純度、高滲透的特性,能夠有效祛除空氣中的固態顆粒物、有害氣體、微生物汙染物及多種菌毒,成為除口罩、防護服之外又一道保護人員安全的重要屏障,可滿足對空氣潔淨度要求較高的場所需求,特別適合家庭、醫院等使用。
這啟示我們,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才能在危急關頭臨陣不慌,才能在未來發展中贏得先機。這場人類與疫病的較量,在改變人們生活理念的同時,也讓大家看到了科技創新的潛力與前景,將有望帶動健康類高科技產品需求進入新一輪增長。只有解放思想,化危為機,善於瞄準市場新機遇、捕捉市場新需求,不斷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才能勇立世界科技大潮潮頭。
閱讀更多 跬步千里2017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