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要做獨立站嗎?

如果說,跨境電商行業也有熱搜榜,那“獨立站”絕對是近兩年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根據雨果網早前的一份調查顯示,2020年選擇經營獨立站為主的賣家比例比2019年提升了一倍左右,也說明了獨立站正越來越受到賣家的重視。

01 為什麼是獨立站

近兩年,隨著亞馬遜、eBay、速賣通等第三方電商平臺的發展和沉澱,平臺賣家的數量成倍數級增長。商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流量成本攀升,利潤也變得越來越薄。

與此同時,平臺的各種規則限制、政策變化,可控性太弱,很多賣家一不小心就會觸碰雷區,導致賬號被限制、資金被凍結等不可預知的問題。對賣家們來說,辛辛苦苦大半天,最後發現只是在為平臺打工,不僅用戶數據是平臺的,規則也是平臺定,自己不過是平臺上的打工仔而已。這就好比,平臺是地主,賣家是佃農,佃農負責開墾,而地最終還是平臺的。

就這一點而言,頭部賣家和中小賣家也有利益不一致的地方。比如頭部大賣家,做得早,吃到了平臺早期的紅利,其銷量和收入對平臺依賴較大,從投入產出比來說,已經屬於有吃有喝有收成的“肥佃農”,甚至與平臺之間已經形成了長期穩固的“利益共生關係”,但對中小賣家來說,尤其新入場的賣家,冷啟動的成本,入門的資本,開墾新地的產出成效,相對投入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了。

中小賣家們,自然需要尋找平臺之外的增量市場——獨立站。

02 低成本開啟建站服務

獨立站擁有更高的靈活性,可以完全根據賣家自己的需求制定遊戲規則,但對於新入局的賣家來說,最讓他們苦惱的一個問題是: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找到最優的建站渠道?

與國內幾乎被淘寶、京東等大平臺壟斷的電商市場不同,在國外成熟市場,獨立站消費始終佔據著線上購物的半壁江山。也因此,歐美國家有著非常成熟的自建站SaaS平臺。

以目前在市場上呼聲較高的Shopify為例。首先,16年的技術積累使Shopify早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善的“模板→網站”一站式建站體系,內置豐富的模板和插件,賣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定製網站模塊。

其次,賣家最關心的服務器問題,Shopify的解決方案較為穩妥。相比於國內建站平臺只是在國外機房租賃或託管了幾臺服務器來說,無論是後期對服務器加配還是解決問題的效率,國內建站平臺目前還都無法與Shopify抗衡。

一個獨立站的建設,可能只需要在後臺操作幾個按鈕,短短几個小時,就可以完成從店鋪創建,到物流、收款等一系列完整的服務搭建,大大降低了自建站的准入門檻。

03 流量是獨立站的生命線

有了站點之後,就要解決流量從哪裡來的問題。一個獨立站是否能完成從0到1的過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流量的數量和質量。

在互聯網時代挖掘流量,就要打造流量矩陣,打通各種渠道,全方位佈局,才能最終讓客戶在各個地方都能找到你。但如果你的預算有限,就需要選擇把錢花在刀刃上,根據自己的產品選擇合適的流量渠道。而目前,Facebook和Google仍然是海外兩大流量巨頭。

▍PC互聯網下,Google拉開獨立站電商序幕

回溯到2008年,用戶獲取信息的入口還是以搜索引擎為主,獨立站賣家基本上都是通過搜索引擎關鍵字組合來獲取用戶。

有消息稱,早期蘭亭集勢得以異軍突起,就因砸了大筆錢在Google買了近30萬個關鍵詞,並通過用戶搜索時提供的贊助商鏈接來獲取用戶注意。蘭亭集勢賺取了行業第一波鉅額紅利的同時,也帶動了整個產業的發展。

然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用戶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多元化,時間也越來越碎片化,仍然以“資訊搜索”為主的Google流量屬性,對內容的要求比較高,在實踐中證明更適合3C電子、汽車等自帶關鍵詞定位的功能性產品或已經擁有知名度的品牌產品。

營銷人員不僅需要在海量的詞彙中,篩選出某些偏門卻精準的搜索詞,在Google搜索首頁擁有多個搜索展示結果,還需要保持獨立站本身的內容更新頻次和質量,對技術積累、人才、軟硬件的投入都相當高,不是所有跨境賣家都能具備的條件。

同時,Google廣告在剛開始時銷售轉化起量會需要一段時間。隨著優化介入後,轉化率會相對穩定。如何才能做出更顯著的轉化效果,許多剛下海的賣家還在探索。

▍“Facebook+獨立站”再次掀起獨立站熱潮

Facebook 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其全球日活躍用戶已經達到16億以上。天然巨大的用戶量吸引了眾多獨立站商家的目光。

與傳統的搜索引擎不同,基於社交媒體的屬性,Facebook擁有非常完善的關係網算法。它強大的定位系統可以通過對用戶的位置、興趣、人口統計資料、消費習慣等信息,自動去尋找轉化機會更大、CPA相對更便宜的精準受眾,其自動化的操作模式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

跨境賣家對於市場的不確定性,完全可以通過對產品的分析以及Facebook Audience Insights來解決。它的投放機制,使得你的初期投入不需要太多,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判定測試產品是否有潛質,失敗的成本較低。而如果一旦在測試中取得成功,便可以在後續加大投入迅速起量,確保每一分廣告花費都用得其所,最大化廣告投資回報。

舉個例子。某預算有限的新手服裝賣家曾經做過這樣的嘗試。他們先拿出幾款產品和少量預算,通過在各個人群和版位上進行廣泛投放,等測試出爆品後,再逐步縮小受眾範圍,幾天內便鎖定了一批高消費力的優質客戶,並在之後加大投入,帶起網站流量,連續幾周的銷量呈現出了數十倍的增長。

部分賣家嚐到“Facebook+獨立站”的甜頭之後,觀望的賣家自然緊跟其後。《2019中國跨境電商機遇與增長報告》數據顯示,除了電子產品和服飾在過去1年內實現了高速增長,家居園藝,戶外體育,美妝保健,鞋帽箱包等均有不錯的增長。報告還顯示,品牌獨立站購物者花費比其他人高達2倍。

中國出海電商企業已經開始利用國內供應鏈優勢,通過品牌獨立站,吸引更多有價值的消費者,促進銷量增長,提升未來競爭力。

04 從“粗放鋪量”到“品牌精細化運營”的轉變

目前,大部分中國跨境賣家仍然處於主打賣貨、做流量的初級階段,對社交媒體的利用僅僅停留在表面上更低成本的獲客方式。事實上,隨著出口電商的增長不斷放緩,它背後的本質其實是在告訴我們,以往野蠻生長的模式正在遭遇瓶頸,生意的護城河太低,一個浪頭打過來,就可能從市場中消失。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不斷加深,人們搜索產品和消費信息的在線渠道越來越多,用戶選擇範圍更大,產品使用時間也越來越碎片化。尤其是社交媒體的興起,單純的廣告推薦已經不足以驅動用戶購買,口碑和情感開始成為影響消費行為的重要因素,電商品牌化成為必然趨勢。

這也意味著,賣家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陣地。比如運營專屬自己品牌的Facebook賬號,增加獨立站品牌內容的豐富和優化,將Facebook等“公域流量”的目標用戶轉化留存在自己的賬號和網站,通過更精細化的品牌運營,打造屬於自己用戶的流量池,也即當下很流行的詞——“私域流量”。

飛書深諾就曾幫助一家主打日本市場的年輕女裝公司,實現從“只賣單品“到“自有品牌”的升級。起初,由於其團隊成員有限,對於產品的跟新和投放都較有侷限,使得整體購買數量和ROI都不穩定。尤其購買轉化的轉化率較低。飛書深諾重新研究用戶畫像,根據用戶購買漏斗,一步步排查問題,簡化流程,使用戶網站體驗變得更加流暢。

與此同時,對於流失用戶,利用優惠券等營銷手段,重新喚醒和拉活。在此之上,對於網站的新品和暢銷熱賣品進行了網站主推位置建議。並按照日本年輕女性的喜好以及日本當地文化偏好,進行選品推薦、套裝搭配和“捆綁”銷售建議,提高客單價,實現網站購買量的顯著提升。

不僅如此,飛書深諾還將已有購買用戶的郵箱作為種子受眾,按照購買頻率和復購頻率,細分受眾模型,使得二次營銷更有針對性。同時,結合內部創意團隊,利用多種圖片輪播、單圖、視頻等各種豐富的形式,建立起統一的品牌基調和品牌形象,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培養用戶口碑和忠誠度,推動復購率的穩定增長。

做獨立站,既有短期賺快錢的玩法,也有通過品牌達到長期獲利的潛力。全球疫情的爆發,給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的同時,也給了更多賣家重新思考,夯實自身實力的機會。他們也逐漸認識到構建品牌的重要性。畢竟,當大家都沒有太多預算去投放廣告的時候,市場上有品牌認知的賣家自然在這場危機中佔有更大的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