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獲取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www.vzkoo.com。

一、上游種業分散,中游種植小農佔主導,農產品價格走向市場化

農作物種植產業鏈可分為上游農資業、中游種植業、下游具體消費渠道。上游農資包含種子、農藥、化肥、 地膜、農業機械等細分行業;中游種植按農產品不同可具體到水稻、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種植;下游消費結構 中,糧食作物一般以食用、飼用消費為主,經濟作物如棉花以紡紗用途為主。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一)三大主糧種子市場規模過半,行業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小

根據《中國種業發展報告》數據,2017 年玉米、稻穀、小麥種子以終端零售價計算的市場規模分別為 273.91、 196.16、159.65 億元,合計佔種業市場規模的 51.53%。大豆、棉花種子市場規模相對較低,分別為 34.88、21.18 億元。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我國種子行業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小。截至 2018 年末我國種企數量為 5808 家,根據全國農技推廣中心數 據,2018 年我國商品種子銷售前十企業銷售額為 103.95 億元,CR10 僅 16.83%,龍頭企業隆平高科年收入額為 35.80 億元。根據 Farm Journal 數據,美國玉米種子市場中前五大企業市場份額達 83.9%,龍頭企業孟山都 2017 年種子年銷售額達到 109 億美元。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二)三大主糧種植面積佔比近六成,種植主體仍以小農為主

我國農作物種植以三大主糧為主,種植面積合計佔比近六成。我國農作物種植以玉米、稻穀、小麥三大主 糧為主,2018 年種植面積佔農作物總種植面積的比例分別為 25.39%、18.20%、14.63%,合計佔比為 58.22%。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從我國的幾種重點農產品在全球的生產地位來看,玉米、大米、小麥、棉花在全球產量佔比較高,分別達到 22.92%、29.75、17.97%、23.39%,而大豆佔比僅 4.45%。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從我國的幾種重點農產品的供給來源看,我國主糧基本完全自給,大豆、棉花進口依賴度較高。我國在玉 米、稻穀、小麥三大主糧領域以自產自銷為主,2018/19 市場年度進口量佔消費量的比例分別為 1.63%、1.90%、 2.09%,進口依賴程度較低。而大豆、棉花進口量較大,尤其大豆進口量佔消費量的比例達到 80.26%,棉花進 口量佔消費量的比例也超過 20%。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從我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結構來看,仍以小規模農戶為主。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耕地面積共 20.25 億畝(1.35 億公頃)。 根據農業部數據,截至 2016 年底,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主要有三種,一是經營規模在 50 畝以下的近 2.6 億小規模農戶,佔農戶總數約 97%,經營的耕地面積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約 82%,戶均耕地面 積約 5 畝。二是經營規模在 50 畝以上的適度規模經營戶(含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此類新 型農業主體約有 350 萬個,經營耕地總面積約 3.5 億畝,平均經營規模達到 100 畝。三是農墾和兵團企業,共 有 1781 家國有農場,農墾企業經營耕地面積約 0.97 億畝,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的 4.7%,主要集中在東北、內蒙 古、新疆地區。

小規模農戶主要基於自有土地,購買農資及投入自身勞動力,售賣自產農產品獲得收益;適度規模經營戶 通過經營自有土地及流轉土地、購買農資、投入自身勞動力及僱傭勞動力進行規模化農業生產,售賣收穫農產 品獲得收益;農墾企業通過從農墾集團有償或無償承包土地、流轉土地獲得土地經營權,再進行自主統一種植 獲取收穫農產品收益,或者將土地發包給其他主體以收取費用獲得收益。

(三)農產品價格走向市場化,價格支持政策逐漸向價補分離轉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產品價格改革不斷推進和深化,政府直接定價退出歷史舞臺。1985 年政府放開了絕 大多數農副產品購銷價格,1992 年放開生豬、豬肉價格,1999 年放開棉花收購價格,2004 年放開糧食收購市 場和價格, 2015 年放開菸葉收購價格,標誌著我國農產品價格將全部由市場形成,政府定價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2004 年以來,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等農產品價格支持政策相繼推出。2004 年 5 月,國務院發佈《關 於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市場,一般情況下糧食收購價格由市場供求 形成,國家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上實行宏觀調控。要充分發揮價格的導向作用,當糧食供求發生重大變 化時,為保證市場供應、保護農民利益,必要時可由國務院決定對短缺的重點糧食品種,在糧食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格”。糧食價格放開後,在糧價面臨下行壓力下,為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國家分別於 2004 年 和 2006 年開始實施稻穀和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政策。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後,農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國家適時 推出玉米、大豆、油籽臨時收儲政策。2011 年為防止棉價大幅波動、穩定棉花生產,棉花也被納入臨時收儲政 策範圍。

2014 年以來,農產品價格支持政策逐漸向價補分離轉變。農產品價格支持政策對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 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1)國家庫存居高不下:產量、臨儲收購量、庫存快速增長,國家面臨 收不進、儲不下局面。(2)內外價差擴大:國際糧價下跌背景下,國內收儲價格持續上漲,內外價差使得進口 量快速增長。 (3)財政負擔加重:高收儲費用和高庫存帶來高保管費用,財政壓力增大,倉儲風險增高。因此, 國家對農產品價格支持政策相繼做出改革,具體來看:

大豆:2014 年,國家取消大豆臨時收儲政策,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開展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改革試點,當市 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國家根據目標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價對試點地區生產者給予補貼;當市場價格高於目 標價格時,不發放補貼。2017 年,國家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調整大豆目標價格政策,實行市場化收購加 補貼機制。

棉花:2014 年,國家取消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在新疆地區開展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改革試點。2017 年國家在 新疆進一步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棉花目標價格水平改為三年一定,對新疆享受目標價格補貼的棉花數量進 行上限管理,超出上限的不予補貼。

油菜籽:2015 年,國家取消油菜籽臨時收儲政策,油菜籽價格完全由市場決定。

玉米:2015 年,國家首次下調玉米臨儲收購價,2016 年取消玉米臨儲政策,將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玉 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玉米價格由市場形成,玉米生產者獲得補貼保障種植收益。

稻穀:2016 家,國家首次下調早秈稻最低收購價,2017 年、2018 年全面下調各類稻穀最低收購價,2020 年,稻穀最低收購價還未公佈,但 2 月 18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稻穀最低收購價保持穩定,視情可適當提高。

小麥:2018 年,國家首次下調小麥最低收購價,2019 年進一步下調,2020 年,為了穩住農民增收的勢頭, 確保豐收又增收,小麥最低收購價維持不變。

二、水稻:我國第一大口糧作物,2020 年最低收購價略有提高

(一)雜交稻種子市場規模大於常規稻,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

我國水稻種子由雜交稻和常規稻兩類構成,雜交稻種子商品化率 100%,常規稻種子由於農戶可留種因此商 品化率約 71%。2019 年,我國雜交稻種子總產量 2.4 億公斤,終端市場規模 140.57 億元;常規稻種子總產量 8.6 億公斤,終端市場規模 56.38 億元。

根據全國農技推廣中心數據,2018 年雜交稻制種企業數量 480 家,常規稻制種企業數量 560 家。雜交水稻 種子行業近年集中度快速提升,CR10 由 2014 年的 32.5%提升至 2018 年的 45.8%,銷售額第一的隆平高科 2018 年雜交水稻種子銷售額為 21.25 億元;常規水稻種子行業集中度近年小幅提升,CR10 由 2014 年的 43.5%提升至 2018 年的 48.9%,銷售額第一的墾豐種業 2018 年水稻種子銷售額為 5.15 億元。

從主導品種來看,根據《中國種業發展報告》數據,2017 年全國水稻主導品種共 305 個,推廣 500 萬畝以 上的有綏粳 18(黑龍江省龍科種業集團有限公司)、龍粳 31(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龍粳 46(黑 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南粳 9108(江蘇省農業科學院)、中嘉早 17(中國水稻研究所)、黃華 佔(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推廣面積 4815 萬畝,佔總面積的 11.49%。推廣 100-500 萬畝的品種 39 個,推廣面積 6562 萬畝,佔總面積的 15.67%。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二)種植面積下滑,產量小幅回落,最低收購價 2020 年略有提升

1、水稻是我國第一大口糧,貿易佔比較低,主要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和東北平原

水稻是我國第一大口糧品種、第二大糧食品種,2018 年種植面積 3019 萬公頃,佔糧食種植面積的 26%, 主要分佈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黑龍江等東北平原地區。2018 年前五大主產省 分別為湖南、黑龍江、江西、安徽、湖北,種植面積分別為 401、378、344、255、239 萬公頃。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2018/19 市場年度(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9 月)我國稻穀產量 2.12 億噸, 消費量為 1.92 億噸,進口量 365.5 萬噸,出口量 502 萬噸,進口占消費比為 1.90%,出口佔生產比為 2.37%。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2、稻穀最低收購價下調,稻價和種植面積有所下降,2020 年收購價持穩或提高

1997 年以來,我國稻穀價格、種植面積和產量波動可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

1997 年-2003 年:稻穀價格先下行後在低價區間波動,種植面積和產量下滑。由於 1994 年-1997 年稻穀產 量連年增長,稻穀價格在供給增多、庫存加大背景下於持續下滑。其中粳稻價格一直下滑至2002年的1.15元/kg, 秈稻價格下滑至 2000 年的 1.01 元/kg,此後在低價區間運行。同期稻穀種植面積和產量出現下滑。

2004 年-2015 年:最低收購價政策推出,稻穀價格持續走高,種植面積和產量持續提升。2004-2016 年,中 晚秈稻最低收購價由 1.44 元/kg 提升至 2.76 元/kg,粳稻最低收購價由 1.58 元/kg 提升至 3.1 元/kg,稻穀價格在 最低收購價逐年提高的背景下持續走高,稻穀播種面積、產量亦持續走高。

2016-至今:最低收購價下調,稻穀價格走低,種植面積下滑,產量小幅回落。

由於國內稻穀庫存持續累積 和產品結構失衡,國家為去庫存並鼓勵優質稻的種植,2016 年首次下調早秈稻最低收購價,2017 年、2018 年 全面下調各類稻穀最低收購價,國內稻穀平均收購價格波動走低,種植面積下滑,產量在單產提升背景下小幅 下降。 2020 年 2 月 18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稻穀最低收購價將保持穩定,視情可適當提高。2020 年 2 月 28 日, 發改委公佈 2020 年稻穀最低收購價格,經國務院批准,2020 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 購價格分別為每 50 公斤 121 元、127 元和 130 元,其中早秈稻和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略有上調。

(三)食用需求為主但用量小幅下降,飼用及工業需求增加

稻穀下游消費主要有食用、工業加工、飼用、種用四大用途,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2018/19 市場年 度食用、工業加工、飼用及損耗、種用用量分別為 1.59、0.19、0.15、0.01 億噸,食用消費佔比達 82.42%,是 我國第一大口糧品種。

從近年下游消費需求變化來看,由於居民飲食結構改變,肉、蛋、奶、蔬菜、水果等副產品需求量增長, 大米作為口糧的需求量總體呈下降趨勢,根據國家糧油中心數據,2018/19 市場年度稻穀食用消費量同比下降 30 萬噸至 15850 萬噸。飼用和工業消費量總體呈提升趨勢,主要是由於國家稻穀拍賣底價下調,部分低價超期 糧作為飼料和工業用途的需求增加,2018/19 市場年度飼用及損耗量由同比提升 50 萬噸至 1500 萬噸,工業消費 需求同比提升 150 萬噸至 1750 萬噸。種用量基本維持在 130 萬噸左右,波動不大。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三、玉米:我國第一大糧食品種,供需改善、價格上行

(一)玉米種子市場規模最大,行業集中度低

我國玉米種子市場均為雜交玉米種,商品化率為 100%。根據全國農技推廣中心數據,2019 年我國玉米種 子總產量 9.9 億公斤,終端市場規模 279.80 億元。

根據全國農技推廣中心數據, 2018 年玉米種子生產企業 1586 家,玉米種子行業集中度近年有所回落,CR10 由 2014 年的 28.9%降至 2018 年的 25.6%。銷售額前三的墾豐種業、登海種業、隆平高科 2018 年玉米種子銷售 額為 8.52、6.76、6.03 億元。

(二)面積下滑,產量持穩,供需改善下價格走升

1、 玉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品種,自產自銷佔主導,主要分佈在東北、華北和西南地區

玉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品種,2018 年種植面積 4213 萬公頃,佔糧食種植面積的 36%,主要分佈在東北、 華北和西南地區。2018 年前五大主產省分別為黑龍江、吉林、山東、河南、內蒙古,種植面積分別為 632、423、 394、392、374 萬公頃。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2018/19 市場年度(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9 月)我國玉米產量 2.57 億噸,消費量 為 2.75 億噸,進口量 448 萬噸,出口量 2 萬噸,進口占消費比為 1.63%,進口依賴度低。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2、玉米供給側改革成效明顯,供需改善、價格上行

金融危機後,我國玉米價格、種植面積和產量波動可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

2009.01-2015.09:玉米價格、種植面積和產量隨國家收儲價格提升而波動上行。針對 2008 年金融危機後我 國玉米價格下跌、難賣等現象,國家適時在東北和內蒙古地區推出玉米臨時收儲政策,保護種糧農民利益,促 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保障糧食安全。從此直至 2014 年,隨農業種植成本和國家臨儲收購價逐年提高,玉米價 格波動性走高,同期玉米播種面積和產量均持續提升。

2015.09-2017.03:臨儲價下調及取消,玉米價格、種植面積、產量波動下滑。2015 年 9 月,國家首次將玉 米臨儲收購價下調至 2 元/公斤。2016 年 3 月,玉米臨儲政策退出歷史舞臺,國家將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玉 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玉米價格由市場形成,玉米生產者獲得補貼保障 種植收益。這一時期玉米播種面積和產量均下降。

2017.03-至今:受供給側改革影響,玉米價格總體上行,種植面積下行後有望持穩。臨儲收購價下調及取 消後,國內玉米種植面積受農業供給側改革從 2016 年起持續下滑,供需格局改善,玉米價格波動上升。同期玉 米播種面積受國家種植結構調整政策影響仍出現下降,玉米產量先下行,2019 年在單產明顯增長的背景下產量 有所提升。農業農村部於 2020 年 2 月發佈《2020 年種植業工作要點》,提到“鞏固‘鐮刀彎’地區結構調整成 果,防止非優勢區玉米麵積大幅反彈。提升優勢產區玉米產能,確保全國玉米麵積基本穩定”。

(三)飼用消費量小幅下降後預計回升,工業消費持續增長

玉米下游消費主要有飼用、工業加工、食用及種用四大用途,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 2018/19 市場年度飼用、 工業加工、食用及種用用量分別為 1.71、0.81、0.09、0.02 億噸,飼料用途的需求量最大,消費佔比 62.23%, 工業消費佔比 29.48%,食用量佔比較低。

從近年下游消費需求變化來看,食用需求量總體穩定,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近三個市場年度玉米食用消 費量在 940 萬噸左右。2018/19 市場年度飼用消費量同比減少 100 萬噸至 1.71 億噸,主要是生豬養殖受非瘟疫 情影響,存欄量下滑,豬用飼料需求減少;同時,禽養殖業規模擴張,飼料需求提升,一定程度彌補了豬料需 求的下降。2019/20 市場年度,隨能繁母豬產能底部回升,玉米飼用消費量預計回升至 1.74 億噸。2018/19 市場 年度玉米的工業消費量同比 600 萬噸至 0.81 億噸,2020/21 市場年度預計進一步提升。種用量基本維持在 190 萬噸左右,波動不大。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四、大豆:高度依賴進口,國內國際市場價格相關度高

(一)大豆種子市場規模和行業集中度均提升

我國大豆種子市場商品化率為 75.45%。根據全國農技推廣中心數據,2019 年我國大豆種子總產量 5.75 億 公斤,終端市場規模在 2015 年下滑至 24.16 億元后,隨大豆種植面積連年提升,大豆種子終端市場規模持續提 升至 2019 年的 39.53 億元。

根據《中國種業發展報告》數據,2017 年大豆種子生產企業為 442 家,大豆種子前十企業銷量達到 1.77 億 公斤,佔全國大豆商品種子使用量 4.34 億公斤的 40.84%,同比提升 14.17pct,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墾豐種 業 2017 年大豆種子銷量 0.47 億公斤,市佔率為 10.31%。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二)種植面積、產量持續回升,價格低位運行

1、大豆是我國進口依賴度最高的糧食作物,主要分佈在東北、內蒙古等地,國產成本較高

2018 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 1019 萬公頃,佔糧食種植面積的比例僅 8.7%,主要分佈在東北、內蒙古和黃淮 海的部分地區。2018 年前五大主產省分別為黑龍江、內蒙古、安徽、河南、四川,種植面積分別為 357、109、 65、39、38 萬公頃。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2018/19 市場年度(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9 月)我國大豆產量 0.16 億噸,消費量 為 1.03 億噸,進口量 0.83 億噸,出口量 15 萬噸,進口占消費比為 80.58%,是我國進口依賴度最高的糧食作物。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我國是第四大大豆生產國,第一大大豆消費國。從全球生產和消費來看,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2018/19 市場年度大豆前五生產國為美國、巴西、阿根廷、中國和印度,產量分別為 12052、11700、5530、1597、1093 萬噸,大豆前五壓榨國或地區為中國、美國、巴西、阿根廷和歐盟,壓榨量分別為 8500、5694、4253、4057、 1600 萬噸。

我國大豆進口主要來自巴西、美國、阿根廷、加拿大等國家,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19 年我國共進口大豆 8851 萬噸,其中從巴西、美國、阿根廷進口量分別為 5767 萬噸、1965 萬噸、880 萬噸,佔比分別為 65.16%、 19.15%、9.94%。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我國大豆單產較低、生產成本較高。2018 年,我國大豆每公頃產量 1897kg,美國同期為 3427kg,單產比 我國高約 81%。我國大豆每公頃生產總成本為 9995 元,而同期美國生產總成本為 7362 元,約為我國的 74%, 我國大豆成本較高主要是人工和土地成本高,二者佔總成本的比例分別為 30.7%、38.7%,而美國人工和土地成 本佔比分別為 5.4%、32.3%。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支持大豆產業政策不斷落地,國產大豆種植面積、產量持續增長。2016 年 4 月,農業部發布的《全國種植 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 年)》中提到“到 2020 年,大豆麵積達到 1.4 億畝、增加 4000 萬畝左右”。2017 年實施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機制以來,2017-2019 年黑龍江大豆種植補貼分別為 173.46、320、255 元/畝,一定程 度保障了豆農種植收益。2019 年 4 月,農業部發布《大豆振興計劃實施方案》,提出在種植面積上“到 2020 年, 全國大豆種植面積力爭達到 1.4 億畝”,在單產上“到 2020 年,全國大豆平均畝產力爭達到 135 公斤,縮小與 世界大豆主產國的單產差距”,在發展定位上,“形成進口大豆與國產大豆錯位競爭、相互補充的格局”、“ 發揮 我國優質高蛋白大豆、菜用大豆優勢,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

政策支持下,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續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 2016-2019 年,大豆種植面積分別為 760、 824、841、933 萬公頃(約 1.4 億畝),大豆產量分別為 1360、1528、1596、1810 萬噸。農業農村部於 2020 年 2 月發佈《2020 年種植業工作要點》,提到“繼續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加大對大豆高產品種和玉米、大豆間作新 農藝推廣的支持力度,大豆麵積穩定在 1.4 億畝”,預計未來大豆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在單產提升背景下產量實 現增長。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2、國內大豆價格和國際市場相關性較高

2008 年金融危機後期間,國際和國內大豆價格均持續大幅下跌,國家為保戶豆農利益,於 2008 年 10 月推 出大豆臨時收儲政策,當年國內大豆價格下跌幅度小於國際市場。 2009-2012 年,國際和國內大豆價格總體走升。 2014 年,國家取消大豆臨時收儲政策,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開展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改革試點,2017 年政策進一 步調整為實行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機制。2014 年至今國內大豆和國際大豆價格均波動走低。

截至 2020 年 3 月 10 日,我國國內大豆現貨價 3566 元/噸。美灣大豆近月 FOB 價格 347 美元/噸,到岸完稅 後價格 3952 元/噸。巴西大豆近月 FOB 價格 340 美元/噸,到岸完稅後價格 3008 元/噸。美豆完稅價格較高主要 是由於我國大豆進口關稅此前為 3%,自 2018 年 7 月 6 日起我國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加徵 25%的關稅。

(三)壓榨量受下游飼料需求下降而減少,食用、種用量小幅增長

大豆下游消費主要有壓榨、食用及種用三大用途,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2018/19 市場年度壓榨、食用及種 用量分別為 0.87、0.13、0.008 億噸,壓榨量佔比達 83.97%。

從下游需求的變化來看,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 2018/19 市場年度大豆壓榨消費量同比減少 440 萬噸至 8672 萬噸,主要是由於生豬飼料需求量下滑,豆粕用量減少。2018/19 市場年度大豆食用需求量小幅提升 49 萬噸至 1253 萬噸。2018/19 市場年度種用量提升 9 萬噸至 78 萬噸。近年大豆損耗及其他用途波動不大,維持在 300 萬 噸左右。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五、小麥:我國第二大口糧作物,2020 年價格望平穩運行

(一)上游種業行業集中度低,產品以常規冬小麥種子為主

由於小麥是六倍體,遺傳背景複雜,雜交優勢不明顯,我國小麥種子基本為常規種子,商品化率為 77.41%。

2019 年,我國春小麥種子總產量 2.52 億公斤,冬小麥種子總產量約 52 億公斤,小麥種子終端市場規模 156.78 億元。

根據全國農技推廣中心數據, 2018 年小麥種子企業數量為 1165 家,近年行業集中度小幅提升, CR10 由 2014 年的 15.9%提升至 2018 年的 19.4%。銷售額第一的農發種業 2018 年小麥種子銷售額為 3.26 億元,其他上市公 司銷售額低於 1 億元。

(二)種植面積和價格下降,產量小幅波動

1、小麥是我國第二大口糧,自產自銷為主,主要分佈在華北和黃土高原地區

小麥是我國第三大糧食品種,2018 年種植面積 2427 萬公頃,佔糧食種植面積的 21%。我國冬小麥主要分 布在華北和黃土高原地區,春小麥分佈在東北地區。2018 年前五大主產省分別為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河 北,種植面積分別為 570、406、288、240、236 萬公頃。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2018/19 市場年度(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5 月)我國小麥產量 1.31 億噸,消 費量為 1.29 億噸,進口量 269 萬噸,出口量 1.5 萬噸,進口占消費比為 2.09%。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2、小麥最低收購價下調,麥價和種植面積有所下降

1997 年以來,我國小麥價格、種植面積和產量可大致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997 年-2000 年:小麥價格持續下行,種植面積和產量下滑。1994 年-1997 年小麥產量連年增長,價格持 續下滑,在 2000 年達到 1.02 元/kg 的歷史低點。同期小麥種植面積和產量出現下滑。

2000 年-2005 年:小麥價格底部上升後平穩運行。2000-2003 年小麥種植面積和產量仍不斷下降,供需改善 背景下小麥價格從 2000 年波動走升後平穩運行,2015 年小麥年均價為 1.51 元/kg,相比 2000 年增長 48.04%。

2006 年-2014 年:最低收購價政策推出,小麥價格和產量持續走高。從 2006 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推出以 來,我國白小麥、紅小麥最低收購價由 1.5 元/kg、1.38 元/kg 提高到 2014 年的 2.36 元/kg,小麥價格在最低收購 價逐年提升的基礎下持續走高,同期小麥種植相對穩定,小麥產量在單產提高背景下持續提升。

2014-至今:最低收購價先穩後降,小麥價格波動走低,種植面積小幅回落。2014 年-2017 年,小麥最低收購價保持 2.36 元/kg 不變,小麥價格在最低收購價上行小幅波動。2018 年、2019 年小麥最低收購價連續下調, 由 2.36 元/kg 降至 2.24 元/kg,小麥平均價格中樞亦跟隨有所下降,種植面積也相應減少,產量隨單產變化小幅 波動。2020 年小麥最低收購價與 2019 年持平,預計 2020 年小麥市場價格仍將平穩運行。

(三)制粉量減少,飼用、工業消費量提升

小麥下游消費主要有制粉、飼用及消耗、工業加工及種用四大用途,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2018/19 市場年度制粉、飼用及消耗、工業加工、種用量分別為 0.93、0.18、0.12、0.06 億噸,制粉消費佔比達 72.05%。

從下游需求的變化來看,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 2018/19市場年度小麥制粉量同比減少20萬噸至9280萬噸, 主要是由於居民飲食結構改變,對小麥作為口糧的需求減少。2018/19 市場年度小麥飼用需求量提升 300 萬噸至 1800 萬噸,工業消費量提升 250 萬噸至 1200 萬噸,主要原因是 2018 年部分小麥毒素含量超標,相當部分低質 小麥無法用於口糧加工,只能進入飼料渠道及工業粉加工。種用量需求波動不大,維持在 600 萬噸左右。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六、棉花:我國產消量均全球第一,棉價與國際市場高度相關

(一)上游種業:以新疆常規棉種為主,市場規模有所回升

我國棉花種子市場由雜交棉、新疆常規棉和內陸常規棉三類構成,農戶留種比例少,雜交棉種子和新疆常 規棉種子商品化率為 100%,內陸常規棉種子商品化率為 89.15%。根據全國農技推廣中心數據,2019 年我國棉 花種子總產量 1.53 億公斤,終端市場規模回升至 24.39 億元,其中新疆常規棉種子市場規模佔比超過 60%。 2018 年棉花種子企業數量為 221 家。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二)種植產區以新疆為主,面積回落後趨穩,棉價低位運行

1、棉花是我國重要的經濟農作物之一,產區以新疆為主,進口依賴度較高

棉花是我國主要經濟農作物之一,2018 年種植面積 335 萬公頃,佔我國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的 2.02%,主 要分佈在新疆、河北、山東、湖北等地,其中新疆的種植面積遠超其他地區。2018 年前五大主產省分別為新疆、 河北、山東、湖北、安徽,種植面積分別為 249、21、18、16、9 萬公頃。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2018/19 市場年度(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8 月)我國棉花產量 604 萬噸,消費量為 824 萬噸,進口量 203 萬噸,出口量 5 萬噸,進口占消費比為 25%,進口依賴度較高。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我國是第一大棉花生產和消費國。從全球生產和消費來看,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2018/19 市場年度棉花前 五生產國或地區為中國、印度、美國、巴西、巴基斯坦,產量分別為 604、562、400、283、166 萬噸,前五大 消費國為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越南,消費量分別為 860、523、233、159、152 萬噸。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棉花種植面積回落後趨穩。新世紀以來,我國棉花種植面積在 2006 年達到 582 萬公頃的高點,此後回落至 2016 年 320 萬公頃的低點。2016 年 4 月,農業部發布的《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 年)》中提到“穩 定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自給水平。到 2020 年,力爭棉花面積穩定在 5000 萬畝左右”,此後棉花種植面積到 2019 年小幅回升至 334 萬公頃(約 5009 萬畝)。農業農村部於 2020 年 2 月發佈《2020 年種植業工作要點》,提 到“完善棉花、油料、糖料扶持政策,力爭棉花面積穩定在 5000 萬畝”,預計棉花種植面積短期波動較小。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2、國內外棉花價格高度相關,關稅配額制度一定程度上減弱國外低價棉衝擊

我國棉花進口量佔國內消費量比例約 25%,2011 以來,國際和國內棉花價格均大幅下跌,國家於 2011 年 將棉花納入臨時收儲政策範圍,2011-2013 年棉花臨時收儲價格分別為 1.98、2.04、2.04 萬元/噸,我國棉價穩定 在 2 萬元/噸附近,價格下跌幅度小於國際市場。2014 年,國家取消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在新疆地區開展棉花目 標價格補貼改革試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國內棉價快速下跌。2016 年市場有效供應不足疊加紡織 品服裝出口形勢好轉,國內棉價開始上行並在 2018 年 6 月全均保持較高價位。2018 年下半年中美貿易摩擦加 劇,紡織企業採購原料謹慎,此後國內棉價與國際市場棉價再次表現出高度相關性。

我國 2001 年加入 WTO 後,對棉花進口採取關稅配額制度,對配額內進口的棉花徵收 1%的關稅,對配額 外進口的棉花徵收 76%的關稅。配額內棉花進口數量由 2001 年的 78.1 萬噸提至 2004 年的 89.4 萬噸,此後一直 維持在該水平;配額外棉花關稅由 2001 年的 76%降至 2004 年的 40%,2005 年 5 月起對一定數量的關稅配額外 棉花按“關稅配額外暫定優惠關稅稅率”徵收進口關稅,關稅配額外暫定優惠關稅稅率以滑準稅方式徵收,稅率滑動範圍為 5%-40%。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三)紡織品和服裝出口減少,棉花消費量下滑

棉花下游應用主要是紡紗用棉、民用絮棉、其他用棉及損耗,其中紡紗用棉佔比在 90%以上。受中美貿易 摩擦影響,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減少,使得棉布、棉紗等產量下降,對棉花終端消費需求減少。根據農業農 村部數據,2018/19 市場年度棉花消費量為 824 萬噸,同比減少 25 萬噸。

種植業深度報告:種植產業鏈格局向好,土地流轉推動規模上行

七、投資建議

(一)蘇墾農發:全產業一體化經營,自主經營種植基地構築核心優勢

蘇墾農發是一家以自主經營種植基地為核心資源優勢的農作物種植、良種育繁、農產品和食用植物油加工 及銷售全產業鏈規模化的國有大型農業企業。公司依託自主經營種植基地這一核心優勢資源,在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農業科技、品質管控和食品安全、品牌及市場等方面構建了領先的行業地位和核心競爭力,可獲取各 環節利潤,同時滿足下游消費升級需求。

公司種植業務模式以統一經營模式為主,發包經營模式為輔,生產的水稻、大小麥原糧等糧食產品主要用 於子公司蘇墾米業的大米加工業務和大華種業的種子生產業務,剩餘面向市場銷售;種子產品以大小麥和水稻 種子為主;大米產品含民用米和食品工業米,民用米主要為中高檔粳米,品牌及渠道領先;控股收購金太陽糧 油布局健康油脂產業;同時,公司以自主經營種植業基地需求為支撐,形成規模化農資採購優勢,全力打造子 公司蘇墾農服成為“互聯網+金融+現代農服+規模種植戶”的一體化農業綜合服務平臺。

公司目前擁有從農墾集團承包的自主種植經營優質生產基地約 97 萬畝,縱向跨越江蘇省南北,土地承包經 營權流轉土地 20.54 萬畝;大米加工線設計生產能力為 37.5 萬噸/年;培育並通過審定的主要農作物品種 41 個; 植物油精煉產能 27 萬噸。

2018 年公司糧食總產 109.08 萬噸,其中水稻總產 61.07 萬噸,大小麥總產 48.01 萬噸;大華種業全年銷售 農作物種子 35.07 萬噸;蘇墾米業經營糧食及加工品 28.31 萬噸。2019 年公司營收同比高增 63.50%至 79.85 億 元,主要是由於一方面公司小麥及水稻產銷量顯著增加、社會化服務規模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完成對金太陽糧 油的併購整合;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 2.57%至 5.90 億元,主要是由於糧食市場交易低迷、稻麥等主要農產品價 格同比下降。

(二)北大荒:土地資源優勢明顯,土地發包營收穩健增長

公司主要從事耕地發包經營;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的生產和銷售;與種植業生產相關的技術、信息及服 務等;化肥零售以及房地產開發與銷售。耕地發包業務是公司最主要的業務,公司採取以統一經營管理為主導, 家庭農場承包經營為基礎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公司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現代化水平最高的種植業上市公司和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土地總面積 1296 萬畝,坐擁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的三江平原,資源優勢明顯。公司擁有完善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先進的農業 裝備技術水平和農業基礎、有高度的組織化管理傳統,為家庭農場提供最佳的生產經營環境與條件以及產前、 產中、產後服務。

2016-2018 年,公司土地發包收入增長穩健,同比分別增長 1.18%、2.41%、4.48%。2018 年公司完成土地 發包面積 1042.36 萬畝,實現糧豆總產 124 億斤,土地發包業務收入 26.97 億元,畝均收費 256.82 元,土地發 包收入佔公司總營收的比例為 82%。 2019Q1-3 公司實現收入 24.30 億元,同比下降 5.28%;實現歸母淨利潤 9.73 億元,同比下降 0.13%。收入和利潤下降主要是由於麗水雅居項目商品房銷量同比大幅減少所致,該項目住宅 已於 2018 年基本銷售完畢。

(三)大北農:轉基因育種先行者,玉米種子業務增長空間大

公司主營飼料、生豬養殖、動保、種子業務,目前收入主要來自飼料和生豬養殖業務,2019H1 飼料、養殖、 動保、種子收入佔比分別為 83.93%、7.96%、1.20%、2.47%。公司種業收入佔比目前雖較小,但公司在玉米、 水稻和生物技術(玉米和大豆)研發、繁育、推廣、服務工作二十餘年,研發能力積累深厚,擁有作物生物育種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農業部作物基因資源與生物技術育種重點實驗室兩大國際級研發機構。

(1)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轉基因領域深耕多年,致力於玉米、大豆等主要農作 物生物技術產品研發,玉米生物技術主要服務於國內,大豆生物技術主要服務於國際和國內。其研發的轉基因 大豆轉化事件 DBN-09004-6 於 2019 年 2 月獲得阿根廷政府頒發的種植許可,是中國公司研發的轉基因種子首 次在國際上獲得種植許可。

(2)2020 年 1 月 21 日,大北農生物技術公司的轉 cry1Ab 和 epsps 基因抗蟲耐除草劑玉米 DBN9936 在獲 得在北方春玉米區生產應用的安全證書,該玉米對玉米螟、棉蟲、棉鈴蟲等均有較好的抗性,能耐四倍草甘膦, 並對草地貪夜蛾也有一定抗性。同時,公司第二代轉基因玉米可以做到 100%抗草地貪夜蛾,已經基本走完前面 的必需流程,目前僅剩申請安全證書這一環節。如公司轉基因玉米種子未來商業化順利落地,公司在國內的玉 米種子業務將快速進入行業頭部行列。

(四)登海種業:玉米種子龍頭,轉基因技術積累深厚

在“中國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的李登海研究員的帶領下,公司致力於玉米育種與高產栽培研究工作40餘年, 擁有國家玉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山東省企業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省級研發 平臺。主要產品包括玉米雜交種、蔬菜雜交種、花卉種苗、小麥種、水稻種。公司的利潤 91%以上來源於玉米 雜交種,是玉米育種行業龍頭企業,引領著中國雜交玉米的發展方向,品種儲備完善。

公司在轉基因玉米研究領域亦有深厚積累,根據公司公告,公司抗病蟲抗除草劑轉基因玉米新品種培育、 優質功能型轉基因玉米新品種培育已在研多年,中國農業大學多次對公司抗病蟲抗除草劑轉基因玉米新品種培 育項目撥入項目經費,財政部、中國農業科院向公司優質功能型轉基因玉米新品種培育項目撥入轉基因生物新 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課題款、項目經費,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向公司萊州轉基因玉米產業化示範基地撥入研究 經費。我們認為公司是玉米育種行業龍頭,轉基因技術亦積累深厚,未來有望將儲備的轉基因性狀與公司優質 的種子品種相結合,在轉基因玉米種子獲得較大市場份額。

……

獲取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www.vzkoo.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