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获取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www.vzkoo.com。

一、上游种业分散,中游种植小农占主导,农产品价格走向市场化

农作物种植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农资业、中游种植业、下游具体消费渠道。上游农资包含种子、农药、化肥、 地膜、农业机械等细分行业;中游种植按农产品不同可具体到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种植;下游消费结构 中,粮食作物一般以食用、饲用消费为主,经济作物如棉花以纺纱用途为主。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一)三大主粮种子市场规模过半,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

根据《中国种业发展报告》数据,2017 年玉米、稻谷、小麦种子以终端零售价计算的市场规模分别为 273.91、 196.16、159.65 亿元,合计占种业市场规模的 51.53%。大豆、棉花种子市场规模相对较低,分别为 34.88、21.18 亿元。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我国种子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截至 2018 年末我国种企数量为 5808 家,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数 据,2018 年我国商品种子销售前十企业销售额为 103.95 亿元,CR10 仅 16.83%,龙头企业隆平高科年收入额为 35.80 亿元。根据 Farm Journal 数据,美国玉米种子市场中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达 83.9%,龙头企业孟山都 2017 年种子年销售额达到 109 亿美元。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二)三大主粮种植面积占比近六成,种植主体仍以小农为主

我国农作物种植以三大主粮为主,种植面积合计占比近六成。我国农作物种植以玉米、稻谷、小麦三大主 粮为主,2018 年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比例分别为 25.39%、18.20%、14.63%,合计占比为 58.22%。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从我国的几种重点农产品在全球的生产地位来看,玉米、大米、小麦、棉花在全球产量占比较高,分别达到 22.92%、29.75、17.97%、23.39%,而大豆占比仅 4.45%。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从我国的几种重点农产品的供给来源看,我国主粮基本完全自给,大豆、棉花进口依赖度较高。我国在玉 米、稻谷、小麦三大主粮领域以自产自销为主,2018/19 市场年度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例分别为 1.63%、1.90%、 2.09%,进口依赖程度较低。而大豆、棉花进口量较大,尤其大豆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例达到 80.26%,棉花进 口量占消费量的比例也超过 20%。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结构来看,仍以小规模农户为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耕地面积共 20.25 亿亩(1.35 亿公顷)。 根据农业部数据,截至 2016 年底,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主要有三种,一是经营规模在 50 亩以下的近 2.6 亿小规模农户,占农户总数约 97%,经营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约 82%,户均耕地面 积约 5 亩。二是经营规模在 50 亩以上的适度规模经营户(含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此类新 型农业主体约有 350 万个,经营耕地总面积约 3.5 亿亩,平均经营规模达到 100 亩。三是农垦和兵团企业,共 有 1781 家国有农场,农垦企业经营耕地面积约 0.97 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 4.7%,主要集中在东北、内蒙 古、新疆地区。

小规模农户主要基于自有土地,购买农资及投入自身劳动力,售卖自产农产品获得收益;适度规模经营户 通过经营自有土地及流转土地、购买农资、投入自身劳动力及雇佣劳动力进行规模化农业生产,售卖收获农产 品获得收益;农垦企业通过从农垦集团有偿或无偿承包土地、流转土地获得土地经营权,再进行自主统一种植 获取收获农产品收益,或者将土地发包给其他主体以收取费用获得收益。

(三)农产品价格走向市场化,价格支持政策逐渐向价补分离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政府直接定价退出历史舞台。1985 年政府放开了绝 大多数农副产品购销价格,1992 年放开生猪、猪肉价格,1999 年放开棉花收购价格,2004 年放开粮食收购市 场和价格, 2015 年放开烟叶收购价格,标志着我国农产品价格将全部由市场形成,政府定价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2004 年以来,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等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相继推出。2004 年 5 月,国务院发布《关 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供求 形成,国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实行宏观调控。要充分发挥价格的导向作用,当粮食供求发生重大变 化时,为保证市场供应、保护农民利益,必要时可由国务院决定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粮食价格放开后,在粮价面临下行压力下,为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国家分别于 2004 年 和 2006 年开始实施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政策。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国家适时 推出玉米、大豆、油籽临时收储政策。2011 年为防止棉价大幅波动、稳定棉花生产,棉花也被纳入临时收储政 策范围。

2014 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逐渐向价补分离转变。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对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1)国家库存居高不下:产量、临储收购量、库存快速增长,国家面临 收不进、储不下局面。(2)内外价差扩大:国际粮价下跌背景下,国内收储价格持续上涨,内外价差使得进口 量快速增长。 (3)财政负担加重:高收储费用和高库存带来高保管费用,财政压力增大,仓储风险增高。因此, 国家对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相继做出改革,具体来看:

大豆:2014 年,国家取消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开展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改革试点,当市 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对试点地区生产者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 标价格时,不发放补贴。2017 年,国家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调整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加 补贴机制。

棉花:2014 年,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在新疆地区开展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改革试点。2017 年国家在 新疆进一步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棉花目标价格水平改为三年一定,对新疆享受目标价格补贴的棉花数量进 行上限管理,超出上限的不予补贴。

油菜籽:2015 年,国家取消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油菜籽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

玉米:2015 年,国家首次下调玉米临储收购价,2016 年取消玉米临储政策,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玉 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玉米生产者获得补贴保障种植收益。

稻谷:2016 家,国家首次下调早籼稻最低收购价,2017 年、2018 年全面下调各类稻谷最低收购价,2020 年,稻谷最低收购价还未公布,但 2 月 18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稻谷最低收购价保持稳定,视情可适当提高。

小麦:2018 年,国家首次下调小麦最低收购价,2019 年进一步下调,2020 年,为了稳住农民增收的势头, 确保丰收又增收,小麦最低收购价维持不变。

二、水稻: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2020 年最低收购价略有提高

(一)杂交稻种子市场规模大于常规稻,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

我国水稻种子由杂交稻和常规稻两类构成,杂交稻种子商品化率 100%,常规稻种子由于农户可留种因此商 品化率约 71%。2019 年,我国杂交稻种子总产量 2.4 亿公斤,终端市场规模 140.57 亿元;常规稻种子总产量 8.6 亿公斤,终端市场规模 56.38 亿元。

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数据,2018 年杂交稻制种企业数量 480 家,常规稻制种企业数量 560 家。杂交水稻 种子行业近年集中度快速提升,CR10 由 2014 年的 32.5%提升至 2018 年的 45.8%,销售额第一的隆平高科 2018 年杂交水稻种子销售额为 21.25 亿元;常规水稻种子行业集中度近年小幅提升,CR10 由 2014 年的 43.5%提升至 2018 年的 48.9%,销售额第一的垦丰种业 2018 年水稻种子销售额为 5.15 亿元。

从主导品种来看,根据《中国种业发展报告》数据,2017 年全国水稻主导品种共 305 个,推广 500 万亩以 上的有绥粳 18(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龙粳 3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龙粳 46(黑 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南粳 9108(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嘉早 17(中国水稻研究所)、黄华 占(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推广面积 4815 万亩,占总面积的 11.49%。推广 100-500 万亩的品种 39 个,推广面积 6562 万亩,占总面积的 15.67%。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二)种植面积下滑,产量小幅回落,最低收购价 2020 年略有提升

1、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贸易占比较低,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平原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品种、第二大粮食品种,2018 年种植面积 3019 万公顷,占粮食种植面积的 26%, 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黑龙江等东北平原地区。2018 年前五大主产省 分别为湖南、黑龙江、江西、安徽、湖北,种植面积分别为 401、378、344、255、239 万公顷。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2018/19 市场年度(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9 月)我国稻谷产量 2.12 亿吨, 消费量为 1.92 亿吨,进口量 365.5 万吨,出口量 502 万吨,进口占消费比为 1.90%,出口占生产比为 2.37%。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2、稻谷最低收购价下调,稻价和种植面积有所下降,2020 年收购价持稳或提高

1997 年以来,我国稻谷价格、种植面积和产量波动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1997 年-2003 年:稻谷价格先下行后在低价区间波动,种植面积和产量下滑。由于 1994 年-1997 年稻谷产 量连年增长,稻谷价格在供给增多、库存加大背景下于持续下滑。其中粳稻价格一直下滑至2002年的1.15元/kg, 籼稻价格下滑至 2000 年的 1.01 元/kg,此后在低价区间运行。同期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出现下滑。

2004 年-2015 年:最低收购价政策推出,稻谷价格持续走高,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提升。2004-2016 年,中 晚籼稻最低收购价由 1.44 元/kg 提升至 2.76 元/kg,粳稻最低收购价由 1.58 元/kg 提升至 3.1 元/kg,稻谷价格在 最低收购价逐年提高的背景下持续走高,稻谷播种面积、产量亦持续走高。

2016-至今:最低收购价下调,稻谷价格走低,种植面积下滑,产量小幅回落。

由于国内稻谷库存持续累积 和产品结构失衡,国家为去库存并鼓励优质稻的种植,2016 年首次下调早籼稻最低收购价,2017 年、2018 年 全面下调各类稻谷最低收购价,国内稻谷平均收购价格波动走低,种植面积下滑,产量在单产提升背景下小幅 下降。 2020 年 2 月 18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稻谷最低收购价将保持稳定,视情可适当提高。2020 年 2 月 28 日, 发改委公布 2020 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经国务院批准,2020 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 购价格分别为每 50 公斤 121 元、127 元和 130 元,其中早籼稻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略有上调。

(三)食用需求为主但用量小幅下降,饲用及工业需求增加

稻谷下游消费主要有食用、工业加工、饲用、种用四大用途,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2018/19 市场年 度食用、工业加工、饲用及损耗、种用用量分别为 1.59、0.19、0.15、0.01 亿吨,食用消费占比达 82.42%,是 我国第一大口粮品种。

从近年下游消费需求变化来看,由于居民饮食结构改变,肉、蛋、奶、蔬菜、水果等副产品需求量增长, 大米作为口粮的需求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根据国家粮油中心数据,2018/19 市场年度稻谷食用消费量同比下降 30 万吨至 15850 万吨。饲用和工业消费量总体呈提升趋势,主要是由于国家稻谷拍卖底价下调,部分低价超期 粮作为饲料和工业用途的需求增加,2018/19 市场年度饲用及损耗量由同比提升 50 万吨至 1500 万吨,工业消费 需求同比提升 150 万吨至 1750 万吨。种用量基本维持在 130 万吨左右,波动不大。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三、玉米:我国第一大粮食品种,供需改善、价格上行

(一)玉米种子市场规模最大,行业集中度低

我国玉米种子市场均为杂交玉米种,商品化率为 100%。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数据,2019 年我国玉米种 子总产量 9.9 亿公斤,终端市场规模 279.80 亿元。

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数据, 2018 年玉米种子生产企业 1586 家,玉米种子行业集中度近年有所回落,CR10 由 2014 年的 28.9%降至 2018 年的 25.6%。销售额前三的垦丰种业、登海种业、隆平高科 2018 年玉米种子销售 额为 8.52、6.76、6.03 亿元。

(二)面积下滑,产量持稳,供需改善下价格走升

1、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品种,自产自销占主导,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品种,2018 年种植面积 4213 万公顷,占粮食种植面积的 36%,主要分布在东北、 华北和西南地区。2018 年前五大主产省分别为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内蒙古,种植面积分别为 632、423、 394、392、374 万公顷。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18/19 市场年度(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9 月)我国玉米产量 2.57 亿吨,消费量 为 2.75 亿吨,进口量 448 万吨,出口量 2 万吨,进口占消费比为 1.63%,进口依赖度低。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2、玉米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供需改善、价格上行

金融危机后,我国玉米价格、种植面积和产量波动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2009.01-2015.09:玉米价格、种植面积和产量随国家收储价格提升而波动上行。针对 2008 年金融危机后我 国玉米价格下跌、难卖等现象,国家适时在东北和内蒙古地区推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 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从此直至 2014 年,随农业种植成本和国家临储收购价逐年提高,玉米价 格波动性走高,同期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均持续提升。

2015.09-2017.03:临储价下调及取消,玉米价格、种植面积、产量波动下滑。2015 年 9 月,国家首次将玉 米临储收购价下调至 2 元/公斤。2016 年 3 月,玉米临储政策退出历史舞台,国家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玉 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玉米生产者获得补贴保障 种植收益。这一时期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均下降。

2017.03-至今:受供给侧改革影响,玉米价格总体上行,种植面积下行后有望持稳。临储收购价下调及取 消后,国内玉米种植面积受农业供给侧改革从 2016 年起持续下滑,供需格局改善,玉米价格波动上升。同期玉 米播种面积受国家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影响仍出现下降,玉米产量先下行,2019 年在单产明显增长的背景下产量 有所提升。农业农村部于 2020 年 2 月发布《2020 年种植业工作要点》,提到“巩固‘镰刀弯’地区结构调整成 果,防止非优势区玉米面积大幅反弹。提升优势产区玉米产能,确保全国玉米面积基本稳定”。

(三)饲用消费量小幅下降后预计回升,工业消费持续增长

玉米下游消费主要有饲用、工业加工、食用及种用四大用途,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 2018/19 市场年度饲用、 工业加工、食用及种用用量分别为 1.71、0.81、0.09、0.02 亿吨,饲料用途的需求量最大,消费占比 62.23%, 工业消费占比 29.48%,食用量占比较低。

从近年下游消费需求变化来看,食用需求量总体稳定,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近三个市场年度玉米食用消 费量在 940 万吨左右。2018/19 市场年度饲用消费量同比减少 100 万吨至 1.71 亿吨,主要是生猪养殖受非瘟疫 情影响,存栏量下滑,猪用饲料需求减少;同时,禽养殖业规模扩张,饲料需求提升,一定程度弥补了猪料需 求的下降。2019/20 市场年度,随能繁母猪产能底部回升,玉米饲用消费量预计回升至 1.74 亿吨。2018/19 市场 年度玉米的工业消费量同比 600 万吨至 0.81 亿吨,2020/21 市场年度预计进一步提升。种用量基本维持在 190 万吨左右,波动不大。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四、大豆:高度依赖进口,国内国际市场价格相关度高

(一)大豆种子市场规模和行业集中度均提升

我国大豆种子市场商品化率为 75.45%。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数据,2019 年我国大豆种子总产量 5.75 亿 公斤,终端市场规模在 2015 年下滑至 24.16 亿元后,随大豆种植面积连年提升,大豆种子终端市场规模持续提 升至 2019 年的 39.53 亿元。

根据《中国种业发展报告》数据,2017 年大豆种子生产企业为 442 家,大豆种子前十企业销量达到 1.77 亿 公斤,占全国大豆商品种子使用量 4.34 亿公斤的 40.84%,同比提升 14.17pct,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垦丰种 业 2017 年大豆种子销量 0.47 亿公斤,市占率为 10.31%。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二)种植面积、产量持续回升,价格低位运行

1、大豆是我国进口依赖度最高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等地,国产成本较高

2018 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 1019 万公顷,占粮食种植面积的比例仅 8.7%,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和黄淮 海的部分地区。2018 年前五大主产省分别为黑龙江、内蒙古、安徽、河南、四川,种植面积分别为 357、109、 65、39、38 万公顷。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18/19 市场年度(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9 月)我国大豆产量 0.16 亿吨,消费量 为 1.03 亿吨,进口量 0.83 亿吨,出口量 15 万吨,进口占消费比为 80.58%,是我国进口依赖度最高的粮食作物。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我国是第四大大豆生产国,第一大大豆消费国。从全球生产和消费来看,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18/19 市场年度大豆前五生产国为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和印度,产量分别为 12052、11700、5530、1597、1093 万吨,大豆前五压榨国或地区为中国、美国、巴西、阿根廷和欧盟,压榨量分别为 8500、5694、4253、4057、 1600 万吨。

我国大豆进口主要来自巴西、美国、阿根廷、加拿大等国家,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9 年我国共进口大豆 8851 万吨,其中从巴西、美国、阿根廷进口量分别为 5767 万吨、1965 万吨、880 万吨,占比分别为 65.16%、 19.15%、9.94%。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我国大豆单产较低、生产成本较高。2018 年,我国大豆每公顷产量 1897kg,美国同期为 3427kg,单产比 我国高约 81%。我国大豆每公顷生产总成本为 9995 元,而同期美国生产总成本为 7362 元,约为我国的 74%, 我国大豆成本较高主要是人工和土地成本高,二者占总成本的比例分别为 30.7%、38.7%,而美国人工和土地成 本占比分别为 5.4%、32.3%。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支持大豆产业政策不断落地,国产大豆种植面积、产量持续增长。2016 年 4 月,农业部发布的《全国种植 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 年)》中提到“到 2020 年,大豆面积达到 1.4 亿亩、增加 4000 万亩左右”。2017 年实施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以来,2017-2019 年黑龙江大豆种植补贴分别为 173.46、320、255 元/亩,一定程 度保障了豆农种植收益。2019 年 4 月,农业部发布《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在种植面积上“到 2020 年, 全国大豆种植面积力争达到 1.4 亿亩”,在单产上“到 2020 年,全国大豆平均亩产力争达到 135 公斤,缩小与 世界大豆主产国的单产差距”,在发展定位上,“形成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错位竞争、相互补充的格局”、“ 发挥 我国优质高蛋白大豆、菜用大豆优势,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政策支持下,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6-2019 年,大豆种植面积分别为 760、 824、841、933 万公顷(约 1.4 亿亩),大豆产量分别为 1360、1528、1596、1810 万吨。农业农村部于 2020 年 2 月发布《2020 年种植业工作要点》,提到“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加大对大豆高产品种和玉米、大豆间作新 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大豆面积稳定在 1.4 亿亩”,预计未来大豆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单产提升背景下产量实 现增长。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2、国内大豆价格和国际市场相关性较高

2008 年金融危机后期间,国际和国内大豆价格均持续大幅下跌,国家为保户豆农利益,于 2008 年 10 月推 出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当年国内大豆价格下跌幅度小于国际市场。 2009-2012 年,国际和国内大豆价格总体走升。 2014 年,国家取消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开展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改革试点,2017 年政策进一 步调整为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2014 年至今国内大豆和国际大豆价格均波动走低。

截至 2020 年 3 月 10 日,我国国内大豆现货价 3566 元/吨。美湾大豆近月 FOB 价格 347 美元/吨,到岸完税 后价格 3952 元/吨。巴西大豆近月 FOB 价格 340 美元/吨,到岸完税后价格 3008 元/吨。美豆完税价格较高主要 是由于我国大豆进口关税此前为 3%,自 2018 年 7 月 6 日起我国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加征 25%的关税。

(三)压榨量受下游饲料需求下降而减少,食用、种用量小幅增长

大豆下游消费主要有压榨、食用及种用三大用途,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18/19 市场年度压榨、食用及种 用量分别为 0.87、0.13、0.008 亿吨,压榨量占比达 83.97%。

从下游需求的变化来看,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 2018/19 市场年度大豆压榨消费量同比减少 440 万吨至 8672 万吨,主要是由于生猪饲料需求量下滑,豆粕用量减少。2018/19 市场年度大豆食用需求量小幅提升 49 万吨至 1253 万吨。2018/19 市场年度种用量提升 9 万吨至 78 万吨。近年大豆损耗及其他用途波动不大,维持在 300 万 吨左右。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五、小麦:我国第二大口粮作物,2020 年价格望平稳运行

(一)上游种业行业集中度低,产品以常规冬小麦种子为主

由于小麦是六倍体,遗传背景复杂,杂交优势不明显,我国小麦种子基本为常规种子,商品化率为 77.41%。

2019 年,我国春小麦种子总产量 2.52 亿公斤,冬小麦种子总产量约 52 亿公斤,小麦种子终端市场规模 156.78 亿元。

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数据, 2018 年小麦种子企业数量为 1165 家,近年行业集中度小幅提升, CR10 由 2014 年的 15.9%提升至 2018 年的 19.4%。销售额第一的农发种业 2018 年小麦种子销售额为 3.26 亿元,其他上市公 司销售额低于 1 亿元。

(二)种植面积和价格下降,产量小幅波动

1、小麦是我国第二大口粮,自产自销为主,主要分布在华北和黄土高原地区

小麦是我国第三大粮食品种,2018 年种植面积 2427 万公顷,占粮食种植面积的 21%。我国冬小麦主要分 布在华北和黄土高原地区,春小麦分布在东北地区。2018 年前五大主产省分别为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河 北,种植面积分别为 570、406、288、240、236 万公顷。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2018/19 市场年度(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5 月)我国小麦产量 1.31 亿吨,消 费量为 1.29 亿吨,进口量 269 万吨,出口量 1.5 万吨,进口占消费比为 2.09%。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2、小麦最低收购价下调,麦价和种植面积有所下降

1997 年以来,我国小麦价格、种植面积和产量可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997 年-2000 年:小麦价格持续下行,种植面积和产量下滑。1994 年-1997 年小麦产量连年增长,价格持 续下滑,在 2000 年达到 1.02 元/kg 的历史低点。同期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出现下滑。

2000 年-2005 年:小麦价格底部上升后平稳运行。2000-2003 年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仍不断下降,供需改善 背景下小麦价格从 2000 年波动走升后平稳运行,2015 年小麦年均价为 1.51 元/kg,相比 2000 年增长 48.04%。

2006 年-2014 年:最低收购价政策推出,小麦价格和产量持续走高。从 2006 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推出以 来,我国白小麦、红小麦最低收购价由 1.5 元/kg、1.38 元/kg 提高到 2014 年的 2.36 元/kg,小麦价格在最低收购 价逐年提升的基础下持续走高,同期小麦种植相对稳定,小麦产量在单产提高背景下持续提升。

2014-至今:最低收购价先稳后降,小麦价格波动走低,种植面积小幅回落。2014 年-2017 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保持 2.36 元/kg 不变,小麦价格在最低收购价上行小幅波动。2018 年、2019 年小麦最低收购价连续下调, 由 2.36 元/kg 降至 2.24 元/kg,小麦平均价格中枢亦跟随有所下降,种植面积也相应减少,产量随单产变化小幅 波动。2020 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与 2019 年持平,预计 2020 年小麦市场价格仍将平稳运行。

(三)制粉量减少,饲用、工业消费量提升

小麦下游消费主要有制粉、饲用及消耗、工业加工及种用四大用途,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2018/19 市场年度制粉、饲用及消耗、工业加工、种用量分别为 0.93、0.18、0.12、0.06 亿吨,制粉消费占比达 72.05%。

从下游需求的变化来看,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 2018/19市场年度小麦制粉量同比减少20万吨至9280万吨, 主要是由于居民饮食结构改变,对小麦作为口粮的需求减少。2018/19 市场年度小麦饲用需求量提升 300 万吨至 1800 万吨,工业消费量提升 250 万吨至 1200 万吨,主要原因是 2018 年部分小麦毒素含量超标,相当部分低质 小麦无法用于口粮加工,只能进入饲料渠道及工业粉加工。种用量需求波动不大,维持在 600 万吨左右。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六、棉花:我国产消量均全球第一,棉价与国际市场高度相关

(一)上游种业:以新疆常规棉种为主,市场规模有所回升

我国棉花种子市场由杂交棉、新疆常规棉和内陆常规棉三类构成,农户留种比例少,杂交棉种子和新疆常 规棉种子商品化率为 100%,内陆常规棉种子商品化率为 89.15%。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数据,2019 年我国棉 花种子总产量 1.53 亿公斤,终端市场规模回升至 24.39 亿元,其中新疆常规棉种子市场规模占比超过 60%。 2018 年棉花种子企业数量为 221 家。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二)种植产区以新疆为主,面积回落后趋稳,棉价低位运行

1、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农作物之一,产区以新疆为主,进口依赖度较高

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农作物之一,2018 年种植面积 335 万公顷,占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 2.02%,主 要分布在新疆、河北、山东、湖北等地,其中新疆的种植面积远超其他地区。2018 年前五大主产省分别为新疆、 河北、山东、湖北、安徽,种植面积分别为 249、21、18、16、9 万公顷。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18/19 市场年度(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8 月)我国棉花产量 604 万吨,消费量为 824 万吨,进口量 203 万吨,出口量 5 万吨,进口占消费比为 25%,进口依赖度较高。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我国是第一大棉花生产和消费国。从全球生产和消费来看,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18/19 市场年度棉花前 五生产国或地区为中国、印度、美国、巴西、巴基斯坦,产量分别为 604、562、400、283、166 万吨,前五大 消费国为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越南,消费量分别为 860、523、233、159、152 万吨。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棉花种植面积回落后趋稳。新世纪以来,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在 2006 年达到 582 万公顷的高点,此后回落至 2016 年 320 万公顷的低点。2016 年 4 月,农业部发布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 年)》中提到“稳 定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自给水平。到 2020 年,力争棉花面积稳定在 5000 万亩左右”,此后棉花种植面积到 2019 年小幅回升至 334 万公顷(约 5009 万亩)。农业农村部于 2020 年 2 月发布《2020 年种植业工作要点》,提 到“完善棉花、油料、糖料扶持政策,力争棉花面积稳定在 5000 万亩”,预计棉花种植面积短期波动较小。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2、国内外棉花价格高度相关,关税配额制度一定程度上减弱国外低价棉冲击

我国棉花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比例约 25%,2011 以来,国际和国内棉花价格均大幅下跌,国家于 2011 年 将棉花纳入临时收储政策范围,2011-2013 年棉花临时收储价格分别为 1.98、2.04、2.04 万元/吨,我国棉价稳定 在 2 万元/吨附近,价格下跌幅度小于国际市场。2014 年,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在新疆地区开展棉花目 标价格补贴改革试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国内棉价快速下跌。2016 年市场有效供应不足叠加纺织 品服装出口形势好转,国内棉价开始上行并在 2018 年 6 月全均保持较高价位。2018 年下半年中美贸易摩擦加 剧,纺织企业采购原料谨慎,此后国内棉价与国际市场棉价再次表现出高度相关性。

我国 2001 年加入 WTO 后,对棉花进口采取关税配额制度,对配额内进口的棉花征收 1%的关税,对配额 外进口的棉花征收 76%的关税。配额内棉花进口数量由 2001 年的 78.1 万吨提至 2004 年的 89.4 万吨,此后一直 维持在该水平;配额外棉花关税由 2001 年的 76%降至 2004 年的 40%,2005 年 5 月起对一定数量的关税配额外 棉花按“关税配额外暂定优惠关税税率”征收进口关税,关税配额外暂定优惠关税税率以滑准税方式征收,税率滑动范围为 5%-40%。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三)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减少,棉花消费量下滑

棉花下游应用主要是纺纱用棉、民用絮棉、其他用棉及损耗,其中纺纱用棉占比在 90%以上。受中美贸易 摩擦影响,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减少,使得棉布、棉纱等产量下降,对棉花终端消费需求减少。根据农业农 村部数据,2018/19 市场年度棉花消费量为 824 万吨,同比减少 25 万吨。

种植业深度报告:种植产业链格局向好,土地流转推动规模上行

七、投资建议

(一)苏垦农发:全产业一体化经营,自主经营种植基地构筑核心优势

苏垦农发是一家以自主经营种植基地为核心资源优势的农作物种植、良种育繁、农产品和食用植物油加工 及销售全产业链规模化的国有大型农业企业。公司依托自主经营种植基地这一核心优势资源,在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农业科技、品质管控和食品安全、品牌及市场等方面构建了领先的行业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可获取各 环节利润,同时满足下游消费升级需求。

公司种植业务模式以统一经营模式为主,发包经营模式为辅,生产的水稻、大小麦原粮等粮食产品主要用 于子公司苏垦米业的大米加工业务和大华种业的种子生产业务,剩余面向市场销售;种子产品以大小麦和水稻 种子为主;大米产品含民用米和食品工业米,民用米主要为中高档粳米,品牌及渠道领先;控股收购金太阳粮 油布局健康油脂产业;同时,公司以自主经营种植业基地需求为支撑,形成规模化农资采购优势,全力打造子 公司苏垦农服成为“互联网+金融+现代农服+规模种植户”的一体化农业综合服务平台。

公司目前拥有从农垦集团承包的自主种植经营优质生产基地约 97 万亩,纵向跨越江苏省南北,土地承包经 营权流转土地 20.54 万亩;大米加工线设计生产能力为 37.5 万吨/年;培育并通过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 41 个; 植物油精炼产能 27 万吨。

2018 年公司粮食总产 109.08 万吨,其中水稻总产 61.07 万吨,大小麦总产 48.01 万吨;大华种业全年销售 农作物种子 35.07 万吨;苏垦米业经营粮食及加工品 28.31 万吨。2019 年公司营收同比高增 63.50%至 79.85 亿 元,主要是由于一方面公司小麦及水稻产销量显著增加、社会化服务规模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完成对金太阳粮 油的并购整合;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2.57%至 5.90 亿元,主要是由于粮食市场交易低迷、稻麦等主要农产品价 格同比下降。

(二)北大荒:土地资源优势明显,土地发包营收稳健增长

公司主要从事耕地发包经营;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生产和销售;与种植业生产相关的技术、信息及服 务等;化肥零售以及房地产开发与销售。耕地发包业务是公司最主要的业务,公司采取以统一经营管理为主导, 家庭农场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公司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种植业上市公司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土地总面积 1296 万亩,坐拥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三江平原,资源优势明显。公司拥有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先进的农业 装备技术水平和农业基础、有高度的组织化管理传统,为家庭农场提供最佳的生产经营环境与条件以及产前、 产中、产后服务。

2016-2018 年,公司土地发包收入增长稳健,同比分别增长 1.18%、2.41%、4.48%。2018 年公司完成土地 发包面积 1042.36 万亩,实现粮豆总产 124 亿斤,土地发包业务收入 26.97 亿元,亩均收费 256.82 元,土地发 包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为 82%。 2019Q1-3 公司实现收入 24.30 亿元,同比下降 5.28%;实现归母净利润 9.73 亿元,同比下降 0.13%。收入和利润下降主要是由于丽水雅居项目商品房销量同比大幅减少所致,该项目住宅 已于 2018 年基本销售完毕。

(三)大北农:转基因育种先行者,玉米种子业务增长空间大

公司主营饲料、生猪养殖、动保、种子业务,目前收入主要来自饲料和生猪养殖业务,2019H1 饲料、养殖、 动保、种子收入占比分别为 83.93%、7.96%、1.20%、2.47%。公司种业收入占比目前虽较小,但公司在玉米、 水稻和生物技术(玉米和大豆)研发、繁育、推广、服务工作二十余年,研发能力积累深厚,拥有作物生物育种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生物技术育种重点实验室两大国际级研发机构。

(1)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转基因领域深耕多年,致力于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 物生物技术产品研发,玉米生物技术主要服务于国内,大豆生物技术主要服务于国际和国内。其研发的转基因 大豆转化事件 DBN-09004-6 于 2019 年 2 月获得阿根廷政府颁发的种植许可,是中国公司研发的转基因种子首 次在国际上获得种植许可。

(2)2020 年 1 月 21 日,大北农生物技术公司的转 cry1Ab 和 epsps 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 DBN9936 在获 得在北方春玉米区生产应用的安全证书,该玉米对玉米螟、棉虫、棉铃虫等均有较好的抗性,能耐四倍草甘膦, 并对草地贪夜蛾也有一定抗性。同时,公司第二代转基因玉米可以做到 100%抗草地贪夜蛾,已经基本走完前面 的必需流程,目前仅剩申请安全证书这一环节。如公司转基因玉米种子未来商业化顺利落地,公司在国内的玉 米种子业务将快速进入行业头部行列。

(四)登海种业:玉米种子龙头,转基因技术积累深厚

在“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的李登海研究员的带领下,公司致力于玉米育种与高产栽培研究工作40余年, 拥有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级研发 平台。主要产品包括玉米杂交种、蔬菜杂交种、花卉种苗、小麦种、水稻种。公司的利润 91%以上来源于玉米 杂交种,是玉米育种行业龙头企业,引领着中国杂交玉米的发展方向,品种储备完善。

公司在转基因玉米研究领域亦有深厚积累,根据公司公告,公司抗病虫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 优质功能型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已在研多年,中国农业大学多次对公司抗病虫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 育项目拨入项目经费,财政部、中国农业科院向公司优质功能型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项目拨入转基因生物新 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款、项目经费,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向公司莱州转基因玉米产业化示范基地拨入研究 经费。我们认为公司是玉米育种行业龙头,转基因技术亦积累深厚,未来有望将储备的转基因性状与公司优质 的种子品种相结合,在转基因玉米种子获得较大市场份额。

……

获取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www.vzkoo.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