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在人類生存中意義有多大,能不能用我們這次抗擊疫情舉例?

皇城根閒人閒話


哲學,最簡單的理解,就是熱愛智慧。我們用自己的思維見解來評估我們的生存方式。這種對人內心世界的探索,對自然世界的追溯,就是哲學的意義所在。就是那最根本的三個問題: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將去往何方?

這次疫情,我們開始思考了生存的意義,重新評估了人生的方向,重新建構了生活的方式,這些宏觀的說辭都是疫情帶給我們的生存意義探究。而,現下,對比各國疫情防控舉措,我想更多地說一說,咱們中國哲學中的“家”文化。

家,“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於以四方,克定厥家。”家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靈魂源頭。我們在家庭中成長,在家庭中學習忠、孝、禮、智、信的中華傳統,在家庭中學會三綱五常的相處之道。雖然每個家庭的傳統不盡相同,但是家是我們心中最深的牽掛,這一點,在中國人心中,從來沒有改變過。畢竟,有些事,到了人生暮年可以會更能看透。

但是,在這次疫情之下,我們能夠減少出門,很好地做著物理防護,不正是驗證了我們“家”文化的博大和包容嗎?我們在疫情之下,看到了更多親人家屬的存在,我們看到了骨肉同胞的捨身,我們愛上了廚房、愛上了自己的小家,同時,對比之下,更加看到祖國的強大。這,都是“家”文化明顯的意義。所以,更多人開始探討與父母子女的相處之道,更多的人思考未來的就業定居城市,更多的人從生活中找到婚姻育兒的保鮮秘籍。這,都是基於“家”文化而發生的行為。

所以,疫情之下,你和我,都更愛我們的家,也需要更愛這個家,這個意義如何?


上官Anscombe


馬氏理論說,一切事物都要辯證來看,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壞的一面。

馬爾薩斯說過,抑制人口最好的方式是戰爭、飢餓和瘟疫,人類社會正是在這三種方式裡,一次次控制住了過度膨脹的總數。

不過,科學已經使飢餓和瘟疫不再能有效消耗人口,理性剋制也在儘量壓制人類發動戰爭的慾望,於是人口超量膨脹成為必然。在越來越明顯的人口過量現實裡,人類的未來實在不好預料。

比如澳大利亞地廣人稀,有人吃飽了撐得引進一些野兔,造成野兔氾濫成災。假如不控制,野兔會吃光草原,那麼最終結果是什麼?在野兔沒有氾濫成災之前,對於野兔來說,增大繁殖總量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可一旦總量過大之後,滅絕趨勢還能逆轉嗎?

人會去爭取自己的個體權力,野兔只能通過逃避免於突然面臨的殺戮。可殺戮的目的竟然是為了達到保護野兔整體的生存安全度,這真是有點諷刺。

如果用多因素分析法,人類恐怕會獲得一堆迷茫混亂的認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都有道理,不知誰有理。哲學思考,就是要抽絲剝繭般,追究終極的道理,盡最大可能找到保護人類整體的道理。從這個意義說,哲學和其它一切學問一樣,都是人學,為人類生存安全之學。

這裡的問題在於,人類生存安全是行為,也就是人類應該怎麼做,可在行為之前要知道世界是什麼樣,對於人來說什麼狀態才是好的什麼狀態不好,只有明確了這兩樣,才能知道人類應該如何去行為。所以行為遠遠比認知簡單的太多了。

過去我們認為,行為更難,認知很容易,於是把告訴人類認知方法的人叫做說空話,甚至說空談誤國。又或者說,有人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顯然,我們是鄙視那些只會說漂亮話,做不出漂亮事的人的。可是,大家想一想,每個人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一個人每天想著那些最深邃的道理,能有一點點成績已經是人類中的鳳毛麟角,再讓他們去實際操作,那就太強人所難。世界上最不缺少的就是行為,我們這些普通人,只需要聽懂那些偉人的思想,然後把這些思想付諸行為就可以了,何須他們再去行為呢?遺憾的是,我們大多沒有聽懂他們說的話是什麼,甚至根本不聽他們的話是什麼。因為,他們的話都不涉及眼前看得到的實際效益。不掙錢的話不是廢話又是什麼?或者說,沒用的話難道不是廢話嗎?其實也許真不是廢話,只不過距離行為有點遠,不是立刻就能用上的話而已。

比如野兔的例子,多吃幾口草,多生幾個小兔才是眼前利益,看得到摸得著。假如野兔也有思想,有個兔子在想吃光草原的後果,那當然被其它兔子看做有病了。


何處是家鄉


哲學是有關道的學問。是對人生、自然、宇宙規律的研究和認識。哲學觀點是人類前進的指路明燈,對人類歷史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現實生活中人們處理各種事物都會受到哲學觀點的影響。比如說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就是受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的影響而產生的。所以哲學在人類歷史上十分重要。在這次肺炎的抗役過程中,也無時無刻不在呈現出各種哲學觀點的衝突和融合。比如說中西醫之辯,自由和管控的衝突,生命和經濟的平衡,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